當日晚上,名門之主名越和蕩寇王聯手來到雁殤堡。

名門之主帶來了5位十萬王,48位萬人侯和164位千人將。

雖說再次見到名門之主,著實讓掃北王羞愧難當,難以面見。但名門之主的到來,也讓掃北王心中大定,信心大增。

三人剛剛見面,掃北王便當面向名門之主道歉。

對於當時名門之主的深憂遠慮,一片忠君愛國之心,掃北王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對於如今名門之主的深明大義,傾巢而動,掃北王更是感動得涕淚交加。

名門之主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大,一切全憑掃北王吩咐調遣。

雁殤堡常年駐紮有10萬大軍,都統是一名十萬王。

如此,再加上名門的5位十萬王,共計6名十萬王。

如今雁殤堡內有3位百萬皇、6名十萬王,其高階戰力比龍虎關鼎盛時期只強不弱。

掃北王與名門之主、蕩寇王三人一番商議後,決定將名門之人安排到各個旅營之中,以此穩定軍心。

畢竟看到各旅有十萬王、萬人侯坐鎮,將士們會不由自主的充足底氣,增強勝利的信心。

並且,掃北王為鼓動將士們計程車氣,特意命名門的十萬王穿上鎧甲戰袍,身綻紅光,每日在雁殤堡上空飛來飛去。

城中的將士們見有如此之多的百萬皇、十萬王在空中飛行,一時信心大振。

第二日清晨,掃北王,蕩寇王和名門之主三人站上城樓,向北望去,遠處的金鷹王國大營帳篷連成一片,無邊無際,炊煙裊裊。

雁殤堡內,一片忙碌。

龍虎關的將士們經過一夜休息,精力逐漸恢復,城內迅速整編隊伍,人來人往。

城內架起了幾座高爐,濃煙滾滾,鐵匠們揮動大錘,鑄造兵器。百姓們將自己家中的鐵鍋、菜刀等一應鐵製用具紛紛捐出,按照掃北王的決定,全力打造箭矢。

城內實行糧食管制,全城共設了五百個炊事點,軍民統一調配食物。

城內凡五十歲以下,年滿十六週歲的男子全部徵召,開啟武備庫,發放衣甲和武器。

雁殤堡因地理位置重要,武備庫裡庫存較多。

短短一日時間內,共徵集了12萬兵士,並將其打亂,新老混編。

雁殤堡原有守軍10萬將士,龍虎關敗退下來15萬騎兵,再加上新募集的12萬將士,至此,雁殤堡內己擁兵37萬,接近龍虎關兵力。

掃北王心中也漸漸安定下來。

深夜,新月西斜,大地一片朦朧,安靜異常。

正是人困馬乏之時,金鷹鐵蹄的馬蹄聲如同洪水一般從遠處湧來。

大地在震動,在顫抖。

城樓上的守軍藉著月光已經能夠清晰地看清金鷹鐵騎的身影。

“嘭”“嘭”“嘭”“嘭”……

一朵朵七彩煙花從城牆上升起,在雁殤堡上空爆裂,聲似戰鼓,響徹全城。

“敵襲!敵襲!全營集合!”

雁殤堡內,37萬大軍立即穿衣戴甲,手持長槍,身背弓箭,在短時間內迅速到達預定位置。

掃北王、蕩寇王和名門之主迅速走上北城樓。

金鷹鐵騎在城外環繞一圈,遂又返回。

此時,遠方帳篷內的阿薩大可汗,正鼾聲大作,睡意正濃。

雁殤堡守軍警戒了一夜,怕金鷹鐵騎虛晃一招,再度殺來。

特別是凌晨時分,大多是敵軍進攻之時。

但是,整整一夜無事,平安度過。

待到天亮之時,雁殤堡眾將士這才緩緩走下城牆。

眾人值守了一夜,疲憊不堪,許多人返回營房倒頭就睡。

上午眾將士剛剛入睡,又聽到“敵襲!敵襲!”的喊聲,城樓上大鑼大作。

金鷹鐵騎又如潮水般湧來,看不到盡頭。

雁殤堡內所有將士紛紛就位,嚴陣以待。

金鷹鐵騎在城外繞了一圈,遂又返回,如潮水般退去。

雁殤堡內大軍不敢掉以輕心,繼續整裝待戰。

遠方金鷹王國大營的帳篷內,阿薩大可汗正和右賢王、大祭司以及幾位百萬皇大口朵頤著肥美而又新鮮的羊肉。

晚上半夜時分,又有敵軍來襲。

金鷹鐵騎繞城一圈,遂又返回。

次日上午,金鷹鐵騎全軍出動,40餘萬大軍浩浩蕩蕩,馬蹄的腳步聲震得大地在顫抖。

雁殤堡內全軍警戒,足足過了兩個時辰,金鷹王國40餘萬大軍緩緩撤回。

如此三日,日日如此。

掃北王、蕩寇王與名門之主三人也不知金鷹王國究竟何時會發動總攻,只能時時警戒,全員值守。

三位百萬皇聚在一起,相互商議,研究半日,也搞不清金鷹用意。

大破三關,本應是金鷹鐵騎氣勢正盛、鋒芒正銳之時,理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勝追擊,一路南下,長驅直入。

但金鷹王國每日騷擾,卻不攻城,甚是讓人疑惑。

蕩寇王道:“金鷹鐵騎每日騷擾,並不攻城,實則是讓我們鬆懈防備之心,我們不得不防。”

名門之主道:“蕩寇王所言極是,我也是如此考慮,我們時刻不能鬆懈怠慢。”

掃北王沉思片刻,說道:“金鷹大軍連續騷擾,我軍全員值守,將士們得不到片刻休息,如此長此以往,我軍必將未戰而自敗。”

蕩寇王道:“那掃北王在人有何想法?”

掃北王道:“我們不如將大軍分成三部,每日一部執勤守衛,其餘兩部休息。

各營之間,拉上繩索,繫好銅鈴。敵軍來襲時,拉動響鈴,不再使用煙花鑼鼓報警。

我們三人各領一部,輪流值守。你們二人看如此怎樣?”

蕩寇王和名門之主聽後,均表示同意。

雁殤堡內大軍再次進行整編,共分東西南北四軍,每軍各守一方。每軍再分9個旅。每三個旅為一部,一部值班,其餘2部休息。

雁殤堡內大軍37萬,正好分成37個旅12部。

如此,大軍交替值班,交替休息,雁殤堡內將士們的緊張情緒徹底得到了放鬆和解決。

京城帝都。

到處張貼著募兵榜文,雲生家所在的西北區域,本多是當兵出生或退役將士之後,大批居民被應徵入伍。

雲生母親倚立在門口,看著許多熟悉的左鄰右舍、年輕壯力正揹著包袱,與父母妻小告別。

眾人相簇相擁,兒子跪地,夫妻相擁,孩子大哭。

眾人哭成一片,依依不捨,十里相送,身影漸行漸遠,淚水慢慢模糊了雙眼。

龍虎關失守的訊息雲生母親已經聽說,她日日夜夜思念著兒子,每日每夜在家門口期待著兒子的歸來。

看到離別的親人,她又黯然傷心,淚如雨下。

全國各地非淪陷區都在募集兵員,成千上萬的壯年男子被抓去當兵。

到處都是離別的身影,悲殘的哭聲,如幼鹿嘶鳴,如杜鵑啼血。

十月八日,皇太后八十壽誕;十月十五日,大德六百年慶典。

皇室決定取消壽宴和慶典。

同日中午再度傳來噩耗:金鷹王國左路軍大破四方府城,5萬守軍及雲海關敗退下來的3萬將士全軍陣亡;

支援四方府的5萬北大營騎兵半路遇伏,全軍陣亡,無一生還。

次日晚上又傳來訊息:金鷹王國右路軍大破崤函關,隨後又與支援崤函關的5萬南大營大軍相戰,5萬大軍全部陣亡。

獸人部落一路南下,翻越禹山山脈,大破**關,進入雲康地界。

雁殤堡三面受敵,岌岌可危。

掃北王、蕩寇王和名門之主三位百萬皇決定:誓與雁殤堡共存亡!

朝廷決定:鎮南王及定東王所屬的25萬大軍迅速北上,佈防洪水南線,據洪水天塹防金鷹大軍南下。

洪水北線全線失守,雁殤堡已變成了一座孤城。

城中將士及百姓每日減少伙食,由三餐變為兩餐,以待支撐更多時日。

進入到十一月份,北方己是寒冬時節。

這一日,掃北王走上城頭,眺望北方金鷹大營。

寒風呼嘯,彤雲密佈,壓得很低,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鵝毛般的大雪,飄飄灑灑,隨風漂落,大地一片潔白,掩蓋了所有的一切,包括罪惡、醜陋、血腥以及慾望。

“糟了!”

掃北王恍然大悟,心中大驚:“金鷹王國定然是乘洪水封凍之時,踏兵南下,直搗京城!”

掃北王趕緊叫來蕩寇王和名門之主,一番商議,遂放信鴿。

一石激起千層浪,掃北王帶來的書信在大德王朝朝堂之上再次激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朝堂之上並沒有出現什麼爭議。

兵部尚書名秀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文武大臣在丞相和保京王的帶領下,很快形成共議:撤回洪水南線的全部守軍,保衛京城。

北方孤城雁殤堡,進入全面戒備,等待生死之戰。

【作者題外話】:大家猜猜,金鷹王國會以何種方式攻破雁殤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就被女帝抓走

一隻孤獨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