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帖的招募工作進行得很是順利,陸陸續續有不少的將士來到雲成府。

有原龍虎關、三將關、雲海關的老兵,有原三關將士的後裔,有熱血報國、驅逐韃虜的愛國青年,更多的乃是大德餘部。

雲生也知道,這其中定然有一些是金鷹王國安插其中的間諜或是奸細,但云生並不在乎。

這一日,冠勇軍帶領著一位鬚髮皆白、年約八旬的老者來到三關軍軍部。

冠勇軍指著這位老者道:“這位是原三將關都統默西月十萬王。”

雲生聽默西月是原三將關都統,心中頓生好感,於是連忙拱手道:“歡迎默兄。”

三人坐定,默西月道:“聽說雲生都統出生於龍虎關?”

雲生笑道:“正是,我當年入伍之時,便在龍虎關右路軍第八旅槍騎第五營。”

默西月笑道:“原來如此,難怪你們叫做三關軍。”

雲生道:“當年我參加了龍虎關大戰,親眼看到數十萬的將士為了抵抗金鷹,戰死疆場。

所以我決定建立三關軍,借三關之威名,驅逐金鷹,收復河山。”

默西月聽後,伸出大拇指,接連誇讚道:“好!好!好!不愧為我三關將士,有志氣!”

雲生笑道:“默兄過獎了,揚三關軍威,驅逐韃虜,保家衛國,本是我三關將士之職責。”

默西月聽後,不住地點頭,忽又道:“聽說雲生都統以前也參加過大月湖之戰?”

雲生點頭道:“不錯,當年我只是一名千人將,任揮北旅騎兵第一營千總。”

默西月笑道:“真是難友相逢啊!”

雲生心生驚訝,連忙問道:“默兄也曾參加過大月湖之戰?”

默西月大笑道:“當年我是逐北旅的副都統。”

當年大月湖之戰時,大德王朝將江北的義軍改編為揮北軍,由老掃北王任都督。

揮北軍共分為三個旅,分別為揮北旅、逐北旅、蕩北旅。

雲生所屬正是盤踞在大王山的揮北旅。

而默西月卻是逐北旅的副都統。

雲生嘆道:“當年大月湖之戰以後,我以為我們揮北軍僅有我和夜蕩義等七人逃脫,卻不想還有默兄等人。”

默西月也是嘆道:“大月湖之戰時,你們揮北和蕩北二旅負責左右牙尖的進攻,而我逐北旅則負責後方牽制。

那夜天黑,當作戰失利之後,我們逐北旅被金鷹大軍分割包圍。

當時我帶著一部分將士一路死戰,最終逃到雲益山脈之中,這才僥倖逃得一條性命。”

雲生略微一聽,便能確定默西月確實參加了大月湖之戰,於是又道:“那默兄現在落腳何處?”

默西月嘆道:“當時戰敗之後,我也是身受重傷,於是帶領所餘的將士們來到雲益山脈之中,找到一處谷地。

那裡有百十戶人家,大多為獵人。後來我們便居住於此,與當地居民通婚,漸漸地變成了百姓。”

雲生道:“原來如此。大月湖之戰已經是十七年前的事了,估計將士們的子女現在都已經快成年了吧。”

默西月點頭道:“是啊,時光過得真快啊。我們在深山老林之中,與世隔絕,時間過得更快。一轉眼的功夫,許多將士的子女都已經十五六歲了。

這次有村民外出集市購買生活物資,在路邊撿到了英雄帖。我與眾將士一番商議,召集了200餘青壯男子,準備投奔三關軍。”

200餘青壯男子,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默西月是原三將關都統,後來又是大月湖之戰的戰友,雲生對默西月心生好感,於是說道:“歡迎默兄加入我三關軍!”

默西月聽後笑道:“雲生都統且莫嫌我人少,這200餘青壯男子,從小都是由我教練武藝,個個都是十人士以上的戰力,其中還有3名百人師。”

雲生笑道:“默兄見外了,我怎麼會嫌棄人少呢?默兄您本是我三關將士,又是大月湖之戰的戰友。即使您孤身前來,我也是歡迎至極啊!”

二人一番商議,由冠勇軍帶領默西月來到雲益隘口,與峻峰見面,而後再次商議迎接默西月等人的具體事宜。

又過了幾日,北明高興地帶著一位老者來到三關軍軍部。

北明指著雲生,對著那位老者道:“這位就是我們三關軍的總都統,雲生。”

而後又指著那位老者道:“這位是原莽江防線的闊宇都統,與我以前俱在名秀都督麾下效力。”

那名老者見雲生也就三十有餘,四十不到,便已是三關軍總都統,名聲在外,甚是驚訝。

“闊宇見過雲生總都統。”

雲生見闊宇身體半屈,知道是對自己有些輕視,於是笑著說道:“歡迎闊都統參加我們三關軍。”

雲生開門見山,直說三關軍,而非大德王朝。

闊宇聽後,頓了一頓,說道:“此後願聽雲生總都統調遣。”

三人坐定,雲生問道:“闊都統現在安身何處?”

闊宇長嘆道:“當年金鷹橫渡莽江,攻陷京城之後,我和桃無言都統二人便率5萬大軍且戰且退,後來一直退到了高橋府,與大德王朝大軍失去了聯絡。

後來我們聽說陛下帶領大軍退居南懸島,所以我們二人便一直尋找機會前往南懸島與大軍匯合。

豈奈金鷹獸人封鎖了烏嶺四關,南進不得,所以只好落草為寇,盤踞在高橋府與武門府交界的雲霞嶺。”

雲生嘆道:“真是辛苦了眾位兄弟。”

闊宇又道:“目前在雲霞嶺,還有我大德將士1萬餘人。我和桃無言都統收到英雄帖後,一番商議,決定前來投奔三關軍,以望驅逐韃虜,復我大德。”

雲生大笑道:“闊兄言之差矣,我三關軍的宗旨是驅逐韃虜,復我河山。”

闊宇看向雲生,滿臉地驚訝,又轉頭看了看北明。

北明笑道:“大德已亡,從此之後再無大德。”

闊宇甚是不解,只是點了點頭,卻無言語。

雲生笑道:“我三關軍旨在驅逐韃虜,復我河山,而非復我大德。英雄帖乃是以我三關軍名義所發,也非大德王朝之名義。

闊兄若是旨在恢復大德,那便請回吧!”

雲生雖然希望闊宇能夠帶領大軍加入三關軍,但所謂志不同,道不合,雲生也不想招收三心二意之人。

闊宇點了點頭,三人又聊了一陣當局時事,絕口不提加入三關軍之事。

次日,月擲釗派人來報,說闊宇前去拜見了名秀和明王二人。

雲生聽後,點了點頭,心中又是一陣煩躁。

次日,北明帶領著闊宇再次來見雲生。

闊宇見到雲生,身體半屈,拱手說道:“雲生都統,經過我再三考慮,決定帶領將士們加入三關軍,以期驅逐韃虜,復我河山。”

雲生用屁股都能想到闊宇這是聽從了名秀和明王二人的授意,才帶領大軍投奔三關軍,於是直接了當地說道:

“闊都統,我此前說過,我三關軍旨在驅逐韃虜,復我河山,但絕對不是恢復大德王朝,你可要想好,三思而行。”

闊宇道:“請雲生都統放心,我帶領將士們加入三關軍,只求趕走金鷹,復我河山,並非為了恢復大德。”

雲生聽後,心中波濤起伏。

闊宇前後態度的巨大反差,讓他突然意識到:明王與名秀二人正在下一盤大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華夏曆史之蛻變

心雨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