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名軍士肩挑一塊匾額上前。

匾額上用紅布遮蓋,甄流年輕輕取下紅布,眾人只見上寫“慈善人家”四個鎏金大字。

甄流年道:“此匾額乃是鐵木所制,‘慈善人家’四字乃聖上親筆所題。

凡拍得者可懸於府前,遇此匾額,文者下轎,武官下馬,永世傳承。

另外賜良田百畝,京城店鋪一家,可保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所得錢款用於賑災,功德無量,故曰慈善人家。

起拍價,二百萬兩。”

慈善人家,文者下轎,武官下馬,可永世傳承,估計當今開國眾功臣也沒有此榮譽吧!

若能將此匾額掛於門前,光宗耀祖,真是萬世之基。

眾富豪紛紛議論。

“我出二百五十萬兩。”一名老者道。

“我出二百七十萬兩。”

“我出三百萬兩。”

“我出三百五十萬兩。”

“我出四百萬兩。”

“我出五百萬兩!”又一名老者喊道。

一下子抬高了一百萬兩,眾人皆都驚訝。

眾人轉頭望去,卻見是青嵐府之首富,藥材大王。

“我出六百萬兩!”又一名中年人起身。

眾人再次轉頭看去,只見乃是中吳府之雲錦堂堂主。

雲錦堂幾輩人經營絲綢,遠銷海外,身價過千萬,乃是公認的洪莽首富。

那青嵐首富老者又站起身來,“七百萬兩!”

又是加價一百萬兩,眾人暗暗吃驚:這已不再是普通的拍賣會,乃是洪莽首富之爭啊!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雲錦堂堂主也站起身來:“八百萬兩!”

“一千萬兩。”青嵐首富淡淡地說道。

眾富豪聽得心頭蹦蹦亂跳,“一千萬兩,這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

雲錦堂堂主看了看青嵐首富,思索半晌,而後坐下。

估計虧得雲生在場,沒有人敢胡亂說話,要不然攬月樓定然會發生爆炸。

甄流年也是聽得心頭蹦蹦亂跳。

這青嵐首富他自然認得,而且二人關係非同一般。

以前他在青嵐之時,青嵐首富便多次邀請他至府上,吟唱風月。

四年前,青嵐首富到他府上拜訪,他悄悄告之青嵐首富:“聖上欲在隆興、雲成、青嵐、番粵、鎮當、中吳,慶年、洪陽、三河、四方等地建造大型市場,並在隆興、萬山、鎮當、慶年、四方五府發展藥材。”

這青嵐首富聽後,給他留下一些好茶名酒之後,便匆匆離去。

誰知這才過了幾年時間,這青嵐首富家產便已超過千萬兩,一舉成為洪莽首富。

甄流年也很是擔心,“千萬莫讓雲生髮現了我們二人之間的秘密。若被雲生髮現,那可就解釋不清了。”

拍賣會結束。

甄流年報道:“陛下,此次拍賣會,共徵得銀票三千八百四十萬兩。”

雲生也是高興,大康王朝一年的國庫收入才僅三千多萬兩白銀。這一次拍賣,便是一年之財政收入。

雲生令九部列出莽江十府百姓復產所缺的各類物資,由國家統一採購配發。

三月初,莽江十府百姓收到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等生活物資以及播種所需的各類稻種、農具、耕牛等生產物資。

眾百姓對朝廷千感萬謝,這才充分體會到國家強盛、君主賢明、官吏奉公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當然,雲生也為年逾九旬的兵洪恩一番雷電激身,使其免去病痛折磨,兩家人都是心滿意得。

雲生找來明院建築系的師生,讓他們重新設計龍虎關和雲海關外的貿易集市,標準一定要高。

首發&:塔>-讀小說

去年因為莽洪大水,全國的勤務之兵均投入到搞洪救災之中,故而龍虎關和雲海關外的兩處貿易集市沒有修建。

沒想到,推遲了一年,正好圓了雲生的心願。

雲生決定高標準修建這兩處貿易集市,而後統一進行拍賣。

三月老兵退伍,新兵補入,百姓散去,投入到生產之中。

200多萬大軍繼續鞏固堤壩,新修水庫,挖掘溝渠。直到五月份時雨季來臨,莽江堤壩早已穩如泰山,百姓生活步入正規。

雲生免去莽江九府(不含玉寧府)半年賦稅。

莽江九府皆都種植水稻,一年兩季。免去半年賦稅,人民生活得以寬裕。

三月份,月臺府臺新亭風命人送來10萬擔糧食,幫助莽江九府百姓共度難關。

新亭風上折道:“月臺府地幅遼闊,雨水充沛,作物連年喜獲豐收。

但月臺府地廣人稀,許多田地沒有開發,懇請聖上再移民10萬百姓,共同開發。”

雲生與戶部尚書吉家慶道:“你通知定東王(奎爍),東海三府凡有意去月臺府者,分家院一套,每人良田十畝。”

同時雲生又令明院學員開赴月臺府,丈田量地,為村莊選址。

月臺府有10萬勤務之兵,雲生令新亭風在村莊選址之後,便令大軍開始修建村莊。

五月,雲海關、龍虎關、三將關外十八家商隊雲集,千人萬車。

雲生與北道十三綠盟聯絡,派出3000名鏢師進行護送,分至海東部落都城,金鷹王城和維哈克王城。

雖說多難興邦,凝聚人心,但國大難多,卻是不假。

進入十月,番粵、東海三府及月臺府連遭五次颱風侵襲。

大康王朝東南五府瀕海臨洋,時常遭受颱風襲擊,但是今年的颱風比之往年,更加頻繁,更加猛烈。

大風吹倒房屋,風雨席捲稻田。

鎮南王名風烈和定東王奎爍請示雲生,遂派出10萬大軍,搭設帳篷,開倉放糧,定點熬粥,救濟百姓。

至十二月份時,颱風這才漸去。

雲生派出百萬大軍,分至五府,建造房屋。

一名明院建築系教授道:“陛下,南方潮溼,居民多為欄杆式木質結構。雖然防潮,但卻不防風。每遇颱風,屋倒房塌。”

雲生問道:“那為何不建成土木結構呢?”

建築系教授道:“欄杆結構,乃歷代相傳,傳統觀念深厚,人心不思變化。”

雲生笑道:“這即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你帶建築系學員,現在趕赴五地,設計圖紙,我百萬大軍隨後便到。”

同時,雲生又從青嵐糧倉和中吳糧倉分別調撥50萬擔糧食救濟百姓,同時又撥出500萬兩白銀賑災。

百萬勤務大軍到來,一間間土木結構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新農村應運而生。

房屋寬敞,街道寬闊。房屋既保留了當地建築特色,又引入了北方的粗獷堅實。

東南五府的百姓看在眼中,喜在心上。

雲生化身為風,空中觀察五府重建,處處熱火朝天。

雲生懸立於玉寧府上空,想起當年新修大道,許多百姓出工不出力。

而軍人則整齊劃一,號令統一,戰鬥力強。普通百姓半年完不成的工程,軍隊兩個月便可完成。

東海三府多為丘陵山地,可耕地少,許多為漁民,生活艱苦。眾百姓聽說向月臺府移民,紛紛報名。

東海水師派出近千艘船隻,耗時兩個多月,才將10萬戶居民遷移至月臺島。

因為颱風襲擊,房屋尚未修好。於是軍民一家,共建家園。

番粵府、東海三府和月臺府,因處洪莽東南部,冬季並不嚴寒。

經百萬大軍和千萬百姓一起努力,至第二年三月份時,五府民房已全部修建完畢。

北方的貿易日益發達,西疆和草原的特產源源不斷湧進洪莽。

而洪莽的茶葉、絲綢、陶瓷、布匹、農具、糧食等則源源不斷地運往西疆和草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的成長

黃巢的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