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症狀上看,患者打噴嚏、流鼻涕、頭疼、身上痛,隨後發熱,吃了感冒藥之後發汗.....”

陳略緩緩道:“從症狀上看,好像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表證,因為起病之處鮮有寒戰,之後發熱,在寒戰發熱之後也未出汗,而是除了感冒藥之後才出汗......”

“啪!”

宋元凱手中拿著的筆就掉在了桌面上。

且不說陳略分析的對不對,就陳略這一番分析,最起碼說明陳略對這個病案是有了瞭解的。

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有這樣的水平已經算是很牛了。

邊上前來旁聽的一些學生都有點驚訝。

“我去,最起碼對病症的分析還算中肯,要做到這一點至少要對基礎有一定的瞭解。”

“大一才上了多久的課,也就半個月吧?”

陳略繼續道:“患者有頭痛、發熱、汗出,好像又不完全是太陽中風證,也符合太陽傷寒表證的症狀......”

“不錯,從患者的表現來看,確實不太好區分究竟是太陽中風症還是太陽傷寒表症。”

一些大三的學生也在低聲交流。

病例社的交流,雖然參加活動的同學是主角,可邊上其他人也能去破題,也能去思考。

“患者有沒有頭疼呢,有,有沒有發熱呢,也有,有沒有出汗呢,同樣有,還有怕冷.....”

陳略道:“從患者的表現來看,正好符合《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疼、發熱、汗出.....桂枝湯主之。”

“其實我覺得,到了這一步,完全沒有必要去糾結患者是太陽中風症還是太陽傷寒症,因為條文並不需要明確到中風症還是傷寒症。”

“臥槽!”

“牛逼!”

邊上旁聽的同學都禁不住佩服,陳略的這個分析可以說完全沒毛病。

要說最初一些同學還想到並不太符合太陽中風症,那麼陳略現在給出方案,套用條文,確實沒毛病,從條文來看,真的沒必要辨明究竟是太陽中風症還是太陽傷寒證,因為這個病案患者的症狀完全符合。

“那麼12條呢?”

有同學高聲道。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陳略說了一下12條的原文道:“第12條是典型的太陽病中風症,屬於桂枝湯的適應證,但是13條確實病情發展由實到虛的變化,依舊沒有出桂枝湯的範疇。”

說著陳略頓了頓道:“《傷寒論》裡面對病情發展變化的描述是很細緻的,第13條其實就是第12條病情發展的一個過程,這個不僅僅是太陽病,在其他一些病症中,《傷寒論》也有描述,仔細看書是能發現規律的。”

陳略現在已經把《傷寒論》完整的看了一遍了,特別是這個病症因為和陳雲韜當時的情況很像,孫婉清特意給陳略講解過條文之間的關係。

《傷寒論》在關於類似病症的講解描述中,緊挨著的條文往往都是病情發展過程,到什麼階段用什麼藥物。

“陳略說的不錯。”

戴陽道:“《傷寒論》確實是這樣排序的,大一的學弟可能還沒有注意,但是大二大三的學弟們應該能注意到。”

說著,戴陽也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陳略。

陳略對這個病案分析的非常好,而且還解釋了剛才邊上同學的發問。

宋元凱看著陳略的眼神都帶了些許難以置信,臉上的表情好像都有點定格,整個人完全處於懵逼狀態。

這個病案陳略都能分析出來?

這個病案其實是有歧義的,對於新生來說,很容易在太陽中風症和太陽傷寒證之間糾結。

太陽中風症和太陽傷寒證是有一個過渡的,太陽中風證用桂枝湯,太陽傷寒證則用麻黃湯,方劑是不同的。

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肯定要在這個問題上較勁,不搞清楚,那麼究竟是用麻黃湯還是用桂枝湯?

陳略卻沒有被這個表象迷惑,直接對照13條,病症依舊在桂枝湯的範疇,不需要去糾結是太陽中風症還是太陽傷寒證。

這個病案說難吧,確實算是簡單的,《傷寒論》原文,理解了就能分析的出。

要說簡單吧,又具有迷惑性,這個病案是宋元凱用了心思的。

既不讓別人覺得題目超綱,又能讓陳略這樣基礎不紮實,沒接觸過臨床的迷惑。

“這就是陳略!”

呂雲海心中感嘆。

宋元凱想要讓陳略出醜,真的是打錯算盤了。

這第一個病案陳略就分析的如此出彩,後面即便是有不明白的,分析錯誤的,其實已經瑕不掩瑜了。

這一局宋元凱已經敗了。

從戴陽替代尚學文的時候其實局勢就對宋元凱不利了。

這個傻孩子,給陳略提供了平臺。

“我說大神厲害吧?”

林浩軒回頭對羅鴻飛說道:“看看,大神分析的多麼專業。”

羅鴻飛張了張嘴,無言以對。

這一次陳略的表現其實還要比在課堂上更為驚豔。

當時畢竟只是望診入門,這一次陳略是對病症的分析,兩者不是一個層面。

“好,其他人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戴陽詢問宋元凱幾人。

宋元凱幾個人都沒人吭聲,陳略把該說的都說了,他們還能說什麼?

先回答的是有風險,錯了後面人可以吸取教訓,可答對了,後面人卻沒太多機會,最多查漏補缺。

先後都有利弊。

畢竟是社團交流,也不需要太過正規,大家的目的還是一起進步。

“陳略回答的確實很好,幾乎沒有什麼遺漏。”

戴陽總結了一下:“這一個病例,陳略算是滿分,大家沒意見吧?”

裁判們自然沒意見,邊上還有觀眾,觀眾裡面也有高年級學生。

“好,那就繼續。”

有同學上前把第二個病例發給陳略等人,黑板上也換了新的病例。

陳略接過病例,這一個病例是出汗,患者身體健壯,但是就是愛出汗,吃飯,不論春夏秋冬還是晚上,出汗相當嚴重。

“這一個病案大家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分析,只需要辨證說出治法就可以。”

戴陽道:“畢竟都是大一大二的學弟,藥理方面還有所欠缺,不需要準確開方,當然能有方子更好。”

“藥理欠缺?”

邊上圍觀的同學有人都無語了:“就陳略等人僅僅只是藥理欠缺嗎,剛入學,也就上了半個月課,各方面都欠缺好嗎?”

這會兒圍觀的同學對陳略等人的一些情況也有所瞭解了,互相打聽詢問。

呂雲海和宋元凱等好幾位都是有基礎的,家裡有長輩本來就是醫生,接觸早。

也就陳略是白板,可反而陳略表現最好。

剛才第一個病例,陳略確實表現最優秀。

就在同學們交流的時候,吳燦陽走進了病例社的教室。

這會兒所有人基本上都關注著陳略等人,沒有人注意到進來的吳燦陽,吳燦陽就站在最後,也不吭聲,同樣看著陳略等人。

“這個誰要先說?”

戴陽問。

宋元凱等人依舊默契的沒有人開口,繼續等著陳略。

這個病案比起剛才那個已經有難度了。

“還是陳略先說?”

戴陽倒是沒有意外,畢竟都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心裡沒譜是正常的。

至於宋元凱和呂雲海等人,或許是不想先說吧。

“那我就說說。”

陳略沉吟了一下道。

這個病案陳略之前確實沒有接觸過,也真的有難度。

不過陳略剛才也細細的分析了,孫婉清說的對,他要有獨立面對一些難題的習慣。

看病和做題還不一樣,哪怕是陳略,其實也是謹慎的,紙上談兵行,遇到患者,肯定會想,萬一吃壞了怎麼辦?

可現在本就是紙上談兵,陳略也就不怕說錯。

“出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要先判斷出汗是正常出汗還是異常出汗。”

陳略道:“患者常年出汗,無論季節,已經屬於病態,那麼就要分析出汗的病因,正常來說導致出汗的病因很多,但是從總的來說,大都是陰陽失衡。”

“《素問·陰陽別論》裡面有記載,陽加於陰,謂之汗......”

在面對這個病例的時候,陳略總算是體會到孫婉清讓他先讀“三世書”的好處了。

《黃帝內經》分《素問》和《靈樞》兩部,陳略是看的最早的。

中醫的誕生的很早,但是後世的醫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易》、《黃帝內經》以及《神農本草》的基礎上的。

就像是《論語》在儒家的地位一樣。

三世書就像是中醫的總綱,先讀這幾本書,在很多時候大方向上就能把握清楚,之後的一些醫書其實更像是對《黃帝內經》等幾本書的補充和解析。

中醫看病,先辯陰陽、虛實、寒熱......這算是大類,而“三世書”正是能讓中醫人辨明陰陽、虛實、寒熱的。

“再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出汗卻不渴,小便少,應該考慮表虛失固......”

這一次沒有孫婉清幫忙,陳略也只能從大方向上分析,說出自己的認知。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凌寒之爭

雁青與世的洪荒帝

魔道開局,踏碎諸天

踏虛

劍道封聖

本末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