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朱瞻基:我想拜姜先生為師【求月票!】

載著朱高熾的馬車,很快回到了他自己位於皇宮附近的府邸。

如今朱棣這三個皇子都成年了,不知道朱棣是留了一手還是幫助成長,總之皇子們都是自己在皇宮外住的,嗯.在詔獄裡住也算在皇宮外住。

馬車已經平穩地停了下來,但滿懷心事的朱高熾卻疲憊地靠著紅木車廂的軟墊上,重重地嘆了口氣。

“哎”

一口氣出來不要緊,朱高熾的心口,卻忽然覺得有幾分過電似地刺痛。

這時,朱高熾看著馬車裡銅鏡中反射出來掛著厚厚黑眼圈的自己,反而苦笑一聲。

自己倒似個上古神話裡,蚩尤座下的食鐵獸似地。

朱高熾當然知道為什麼心臟會覺得不舒服,無非就是睡眠不好,再加上經常感到焦慮和壓力,又偏偏無法紓解。

跌坐了半晌,朱高熾又揉了揉自己的心口,覺得沒那麼難受了,這才慢吞吞的從馬車裡走了出來。

“殿下.您怎麼了?”站在旁邊伺候的兩個貼身太監連忙迎了過去,扶住了朱高熾有些搖晃的身軀。

這兩個貼身太監,也就是幫著朱高熾做扭秤實驗的那兩位。

一個喚作海濤,另一個則喚作侯泰。

此時天色已暗,周圍一圈頂級貴胃的府邸,家家戶戶都點著大燈籠,已經頗有些過年的喜慶氣氛。

“十一月中下旬了。”

朱高熾看著這喜慶的氣氛,默默地說了一句。

如今距離正式改元永樂元年,也不過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換言之,姜星火出獄,也就剩下最後兩節課了.

而朱高熾此時最為在意的,便是姜星火的去留了。

畢竟,姜星火的存在,實在是太過逆天,甚至對於立儲之爭來說,可以說是站在哪邊,哪邊贏得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可偏偏如果從人情的角度來說,朱高熾本身,是完全跟朱高煦沒法比的。

畢竟朱高煦天天在姜星火身邊待著,姜先生長姜先生短的,而朱高熾雖然也基本沒怎麼落下地把姜星火的所有課都聽完了,但他跟姜星火的接觸,嚴格地來說,甚至還不如朱棣。

再怎麼說,在姜星火被動越獄的那次,李景隆的畫船上,朱棣還是以“校尉燕破虜”的身份,與姜星火面對面地見了一次。

甚至還獲得了關於未來大明的某些劇透,去杭州西湖見了于謙.至於王振此人,倒是截止至目前,還沒有找到,估計還沒出生。

就在朱高熾沉思之時,門口一個小小的人,穿著小棉襖,在老太監的看護下邁過了門檻,走向了他。

“父親大人!”

朱瞻基稚嫩的聲音響起,帶著幾分興奮和歡快。

聽到這話後,朱高熾立刻回神,目光轉移到兒子的身上,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得不說,朱瞻基是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他五官如同畫師繪出來的一般,肌膚晶瑩剔透,像極了白瓷娃娃一樣。

而且他很有靈氣,雖然只是五六歲的孩童,卻已經懂得察言觀色、揣摩別人情緒了。

這也使得他的心智比較成熟,遠遠超過同齡人,讓人感覺很不一般。

事實上,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朱瞻基正是憑藉著這份與生俱來的天賦,才被朱棣所喜愛,早早立為太孫,在法理上斷絕了朱高煦繼位的可能性。

朱高熾沒有蹲下,反而收斂笑容道:“你母親呢?你怎麼自己跑出來了?”

此時朱瞻基站在門檻外,離他還有幾步遠。

朱瞻基終究還是小孩子,聞言臉上的表情微變,似乎有些失落,他低著頭道:“父親大人.”

他頓了頓,又抬頭看向了朱高熾,用清脆的聲音,認真地解釋道:“今日天氣好,母親要孩兒做完課業去花園散心,可孩兒在花園委實待不住,因為孩兒想見父親大人,想第一時間就見到父親大人。”

朱高熾點了點頭,溫聲道:“為父知道了,知道你母親還在跟為父賭氣,沒事,我兒也不必自責。”

這便是說,最近朱高熾的正妻的弟弟,也就是朱瞻基的舅舅在求官,而朱高熾不允的事情,鬧得夫妻有些賭氣,連累了孩子。

朱瞻基輕輕地吸了一下鼻子,他的睫毛彎彎翹翹的,眼睛裡閃動著淚珠兒。

“父親大人……舅舅他沒壞心思。”

“嗯,為父知道。”

“孩兒剛才或許說錯話了,請父親大人原諒。”

朱高熾道:“你是個聰慧的孩子,何需如此呢?這是為父和你那不成器的舅舅之間的事。”

朱瞻基終於展顏笑了起來。

他的眼圈紅通通的,但嘴角邊的梨渦兒,卻是越發明顯,像極了朱高熾小的時候。

朱瞻基朝前走了幾步,伸出一根肉呼呼的手指頭,抹掉了眼睛裡盤旋著的淚水,繼續往外探頭看了看。

朱瞻基問道:“父親大人,我們可以回去了嗎?”

朱高熾點頭道:“當然可以。”

“嗯。”

小朱瞻基應了一聲,邁開腳步,一蹦一跳地進去了。

朱高熾隨後跟了過去。

進了書房,朱瞻基走到書桌旁邊的椅子上,仰起頭對朱高熾道:“父親大人,我給您泡茶吧。”

“不用忙碌了,讓他們去弄坐為父腿上歇息一下。”朱高熾說道。

“嗯。”

朱瞻基又乖巧地應了一聲。

朱高熾在一張椅子上坐下,朱瞻基坐在他的大腿上,朱高熾打量著兒子,目光漸漸變得柔軟,但轉瞬就有些闇然。

這便是朱高熾又想起了姜星火即將出獄的事情。

而朱高熾呢,嚴格來說,此時朱高熾跟姜星火併沒有任何交集,甚至一面都沒見過。

對於姜星火而言,朱高熾這個人,他根本就不認識。

當然了,若是僅僅是不認識、不熟悉、不瞭解,這些朱高熾相信憑藉他一向與人為善的特質,是可以解決的,多交往一番便知根知底了嘛。

但問題在於,朱高熾同樣也意識到,他與姜星火之間的隔閡,卻並非是兩人不認識的導致。

而是朱高熾屁股下的位置!

因為朱高煦獲得了軍中絕大部分武將勳貴的支援,故此,如果朱高熾想要與自家二弟分庭抗禮,甚至在立儲之爭裡勝過朱高煦,就同樣必須有自己牢固的基本盤。

這個朱高熾的基本盤就是文官系統。

文官系統裡,既包括了朱高熾在北方留下來的原燕軍行政文官,也包括了朱高熾新收攏的向他靠攏過來的建文舊臣。

就譬如解縉、楊榮、楊士奇這些人,其實都是燕軍攻入南京後,因為朱高熾負責替朱棣處理政務,所以才逐漸接觸到,繼而慢慢納入自己夾帶的人物。

這些人作為此時讀書人裡最頂尖的青年才俊,也註定是大明帝國未來的廟堂精英,他們對朱高熾的靠攏,是有自己的考量,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

這種利益訴求,就是朱高熾要在某種意義上代替建文帝的角色,成為江南士紳階層的代理人,維護他們的利益。

因為江南士紳階層在朝堂中的代表勢力,也就是江南籍貫的建文舊臣們,非常清楚朱棣本人和二皇子朱高煦,都是很難去施加江南士紳階層的影響力的,因為朱棣和朱高煦,基本盤是北方大中地主為代表的軍事貴族,以及主要由邊軍和北方自由民組成的燕軍。

只有朱高熾的基本盤比較弱,同時跟他們的相容性也更強,因此江南士紳階層,才會選擇朱高熾作為合作與輔左的目標物件。

缺乏自身力量的朱高熾,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好的選擇,朱高熾想要爭儲,就必須獲得更多的支持者,因此朱高熾與江南士紳階層一拍即合。

這也同樣意味著,哪怕朱高熾在心裡非常非常想要跟姜星火做朋友而不是敵人,但他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這個可能就變得很小了。

“父親大人,是在憂思姜先生即將出獄的事情嗎?”

朱瞻基忽然揚著小小的臉蛋開口,卻是駭的朱高熾一驚。

朱高熾摸了摸自己的臉頰,苦笑道:“為父表現得這麼明顯嗎?”

朱瞻基認真地點了點小腦瓜。

而朱高熾,也不知道要怎麼跟兒子說這件事。

畢竟這不是個人的抉擇,而是涉及到皇位、派系、道統.是涉及到無數人的抉擇。

朱高熾的個人好惡,在這種抉擇面前並不能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而朱高熾很清楚地意識到,姜星火只要出獄,按照姜星火的性格和理想,跟江南士紳階層對著幹是必然的。

可這也同樣意味著,朱高熾幾乎不可能跟姜星火站在同一立場。

因為如果說之前攤役入畝等舉措,還能解釋成朱棣逼著朱高熾做,而朱高熾可以預見地是,姜星火出獄後的種種舉措,自己如果跟姜星火站在同一立場,那就沒法向自己的這些支持者們交代了。

而如果失去了江南士紳階層的支援,僅僅依靠在靖難之役期間所統轄擁有的北方行政系統的支援,朱高熾可以說是提前宣告在立儲之爭裡出局了。

這便是朱高熾的顧慮所在。

而就在朱高熾躊躇之際,朱瞻基卻忽然說道:“父親大人,若是姜先生出獄了,您不妨把我送到姜先生身邊吧。”

“你說什麼?!”

朱高熾愣愣地看向了自己的兒子。

“我想拜姜先生為師!”朱瞻基卻一本正經地說道:“父親大人,姜先生乃是數百年都難得出一個的絕世風華之人物,孩兒與其隨尋常大儒讀書,遠不如追隨姜先生。”

“另外,孩兒年紀小,二叔不會也不敢把孩兒怎麼樣。”朱瞻基猶豫片刻,還是說道,“您不可能追隨姜先生學習,可有孩兒在姜先生身邊,總比您跟姜先生沒有任何交集,要強得多。”

朱瞻基的話沒有說透,可朱高熾卻明白了他的意思。

“容為父再想想。”

朱高熾沉默片刻,復又說道:“等姜先生出獄,你皇爺爺定會安排為父與你二叔,或是抽籤或是抓鬮,按照大明現在確實需要南北各鎮一人的需求,到時候該是有個結果出來的。”

“等出了這個結果,為父再決定,要不要送你去姜先生身邊學習,你覺得如何?”朱高熾作為這個時代的父親、家長,難得地徵詢起了兒子的意見。

“孩兒萬難不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