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後,天也熱了起來。

榻上都換了草蓆,一早潤娘摟著懷玉不捨的鬆手,“我想跟阿郎回嶺南,”

“你舍的孩子?”

潤娘摟著他腰的手更緊了,“可我更捨不得阿郎。”

“那你自己考慮一下,想回嶺南就把孩子帶回去,想留在長安也可以。”

“夫人會同意嗎?”潤娘臉靠著他背上摩挲,能感覺到她臉挺嫩滑的。

“她肯定不會反對的,”

事情就這麼說定,潤娘還是打算跟著南下。

“你這剛懷孕不久,千里奔波身體受的了嗎?”

“我這些年也一直有練阿郎傳授我的八段錦,身體強健著呢,再說這一路大部份是坐船,也沒什麼顛簸。”

潤娘唯一有些捨不得的是李清,她是從小被選做三孃的貼身婢女,兩人情同姐妹。

今天起來遲了,

懷玉洗漱好去吃早餐時,樊玄符正帶著三娘、雲娘還有鄭氏在插花,

“潤娘這剛懷上不久,阿郎可得小心點,切莫動了胎氣,”玄符笑著提醒他,“我們屋裡頭都有通房丫頭,長的也都不差的,你暫且先讓她們服侍,要是瞧不上,家裡不也還養著家伎,就是那些丫環婢女,也都不差的。”

武懷玉要了碗小米粥,一籠蒸餃,一份羊湯。

“就是潤娘有些不捨,晚上多聊了會,對了,潤娘早上說想跟著回廣州,我已經答應她了,”

樊玄符倒不介意,“潤娘也是最早跟著阿郎的了,跟阿郎感情也深,她想跟隨阿郎身邊,那就隨她意,只是她也有身孕,這去嶺南路上也要多加小心。”

李清拿著支牡丹在修剪,聽後停下手中動作,有幾分也想回嶺南,可最後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留在長安,

一來懷了身孕顧忌肚裡孩子不想奔波,二來留京也能常回衛國公府看看叔祖叔祖母,家裡父兄雖說也都在外任職,可畢竟嫂子侄兒等也在京。

再則也是考慮到孩子漸漸長大,覺得長安終究比廣州要強些。

心裡有些遺憾關係最好的潤娘要走了。

懷玉一口一個蒸餃,“我回嶺南後,那邊的媵妾們,我再安排幾個回來。”

樊家的那三姐妹,還有奚公主、契丹公主,以及盧三十五娘,可以都安排回京。

楊慕雲笑著道,“阿郎讓她們懷上了後再回來,”

樊玄符大笑,“雲娘這話說的好,誰懷上了,就送誰回京來,沒懷上不許回來,呵呵。”

武懷玉喝著羊湯,他現在對於生孩子這事已經沒那麼在意了,不像剛開始娶妻納妾時,牢記老族長的話要為家族做貢獻,多添丁進口,每次還要算著她們的排卵期來安排。

現在嘛,反正妻妾們都或多或少的生了孩子,武懷玉也就不那麼賣力了。

隨緣,

能懷就生,沒懷也無所謂。

但妻妾們其實還是想多生幾個的,尤其是樊玄符這方面最積極,也憑藉著嫡妻身份,她會自己計算日期,到了那幾天,是要獨得恩寵的,也因此生了三子一女,又懷上了一胎。

吃過早餐,武懷玉便又進宮。

今天要進宮陛辭。

順便跟在宮裡的三兒一女道個別。

皇帝在甘露殿召見,這也是皇帝常住寢宮。

“明日就出京嗎?”

“嗯,臣和劉都督都想早點趕回嶺南,安定局勢。”

李世民對武懷玉的能力還是很放心的,也沒太多需要交待的,“朕還是很想讓你主持此次與吐蕃之戰的,要不嶺南就讓劉德威去收拾,”

現如今的嶺南局面確實很不錯,

馮盎這樣曾經的土皇帝都被皇帝按死在長安,而陳龍樹寧純等一眾嶺南豪酋,現在也都服服貼貼,

武懷玉在嶺南,幫朝廷完成了收土酋兵權、治權、財權的重任,對獠蠻編戶齊民也是先打後撫效果顯著,

兩稅法成功全面推行,嶺南的海貿市舶也是紅紅火火,

而去年嶺南的並撤州縣,可以說是讓朝廷對嶺南真正掌握在手,馮陳寧等豪酋的影響力雖還有,可已經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甚至現在從雲開山到左右溪,從桂柳到都泥江,一眾獠蠻部落也都臣服。

嶺南現在已經走上正軌,不僅能自給自足,每年還能上繳朝廷每大筆稅賦,甚至年年都還能有額外的上貢。

此時把武懷玉繼續放在嶺南,確實有點浪費了。

松州之戰,是朝廷今年最大挑戰。

李世民很有信心,但也不希望有任何閃失,這也是皇帝最終聽從武懷玉建議,沒堅持用侯君集掛帥,而選了樊興的原因。

侯君集在吐谷渾這一年表現確實一般,

反倒是樊興他們貶降劍南後,幾位都督居然能夠積極主動的備戰,吐蕃這次進軍迅速,白蘭、党項、吐谷渾等不少部落判歸附從,但劍南這邊依然憑藉著提前的準備,

把邊境守的跟鐵壁一樣,

吐蕃人沒佔到半點便宜,

劉蘭成、李君羨、樊興、牛進達這四員大將中,李世民最終選擇了資歷最老功績最高的利州都督樊興。

其實李世民心中最好的人選是武懷玉,但皇帝又還有點猶豫,

他知道武懷玉出馬,這仗肯定贏,可皇帝不太想讓武懷玉再立這大功。

同樣道理,李靖本來也很合適統帥,但皇帝因同樣原因沒選李靖。

武懷玉這麼識趣,絲毫沒有想掛帥出征的意思,這讓李世民既鬆口氣,又內心有些複雜。

“陛下,只要正視吐蕃不輕敵,其實他們根本不足為懼,朝廷先故意堅守不出,也只是要收取最大的勝利果實而已。臣相信,樊公定能打贏這仗,而且贏的漂亮。”

李世民點了點頭,“朕點選了右龍武大將軍契何力與右龍武將軍執失思力,率北衙五千精騎前往松州增援,充樊興副將、先鋒,協助打這仗。”

兩員胡將也是此前滅吐谷渾時的有功戰將,特別是契何力那更是一路追殺到西域斬殺可汗伏允。

契何力眼下的官爵那是在樊興之上的,可皇帝還是用樊興為主帥。

“從嶺南抽調回的幾萬戍兵,朕打算調一萬五到松茂參戰。”

武懷玉對這仗沒太大的擔憂,歷史上唐朝被吐蕃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松州都督韓威輕敵出戰,反為所敗,不少党項羌落紛紛判歸吐蕃,但就算如此,吐蕃七月敗松州都督,到唐援軍先鋒牛進達九月抵達時,松州仍沒被攻陷,

牛進達掩其不備,立即發動進攻,斬首千餘。

後來吐蕃見勢不妙就撤了。

而眼下因為有武懷玉之前對劉蘭成他們的交待,

幾個都督府一直在積極備戰,松州的甘松嶺這個戰略要地,更是還增築堡壘烽燧,增屯兵馬。

吐蕃人現在也只是屯兵松州西境,被攔在甘松嶺下,實際上還沒真正踏足大唐國土,他們現在駐軍的地方,是大唐松州都督府管轄的河曲党項羈縻州境上。

就連党項諸羌,現在判歸吐蕃的也就兩個羈縻州刺史,另外就是拓跋部了,其餘諸部,大都還是以大唐馬首是瞻的,雖沒為大唐出擊吐蕃軍,但這也還是好訊息。

這一仗,

大唐早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一個甘松嶺,就人讓吐蕃人望而興嘆,他們喊的再狂再響,也只會讓他們騎虎難下,

而猶豫就會敗北,

會讓他們這二十萬人在此消耗,耗個半年,等他們士氣困頓,糧草難濟的時候,唐軍殺出,那就是下山猛虎,

朝廷這次的目標不是說擊退吐蕃,真要就這麼點目標,根本不值得這麼費盡心思。

李世民想要的是生擒那位年輕的吐蕃贊普,

想讓他來長安跳舞陪酒,

皇帝還想要在河曲殲滅吐蕃的主力,把俘虜遷到內地放牧耕種,

皇帝還要趁勢反推,把松外党項、白蘭、多彌都給拿下,然後再把吐谷渾那些不服王化的傢伙,狠狠的收拾一遍。

要一戰功成一勞永逸的解決劍南西部、隴右青海這些地方,

當然,若是能夠因此把蘇毗吐蕃羊同也一併納入大唐羈縻臣屬,那就更好了。

正因為皇帝的胃口很大,所以這次皇帝在劍南四大將外,又增派了兩員胡人悍將,加上青海隴右的那兩位,

八員大將,如此將星璀璨,還不得把那個十九歲的輕狂贊普打出屎來。

“朕聽說,當初吐蕃松贊干布平定吐蕃內亂後,便出兵攻打羊同,擊敗羊同後,把妹妹和親羊同王,成功的化敵為友,這次吐蕃打著迎公主的旗號來,他那羊同妹夫也率兵前來相助。”

“如果這次不能生擒松贊干布,那麼朝廷可以考慮賜婚一位公主和親吐蕃。”

武懷玉聽到這直皺眉頭。

“陛下,臣以為此戰必勝,不過能否生擒松贊干布不好說,但不管能不能生擒,臣絕不贊成和親吐蕃。”

“除非吐蕃戰敗,投降納貢割地,送公主來大唐和親,這才勉強能接受,但嫁公主到吐蕃,臣絕不支援。”

李世民對和親這事倒不覺得有什麼太難接受的,從政治角度來考慮,和親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至於說公主,朝廷完全可以以宗室女冊封公主送去和親,又不用真嫁親女兒。

皇帝擺擺手,“和親之事先不提。”

“來人,去帶晉國公的三位公子和女兒前來。”

等武家四個孩子帶來,李世民拉著懷玉跟他去了甘露殿不遠的凌煙閣。

這座三層的閣樓,

裡面掛著一位位大唐功臣們的畫像,

“朕近來時常來此閣中,”

那些功臣畫像,有的人已經亡故,多數還在世。

“為人君者,驅駕英才,推心待士,”

朕從這些功臣畫像中選出了二十四位功臣,另將十八學士也一併陳列。

所有畫像皆面朝北,北面是三清殿。

最內一層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為其它功臣。

李世民帶著懷玉,還有武家四個孩子進凌煙閣,看他新定的二十四凌煙閣功臣和十八學士。

這二十四功臣,是在原實封功臣基礎上精選的。

排名以官爵高低排序。

第一位,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武懷玉倒不意外,玄武門之變後長孫無忌就是功高第一,而他這些年雖一直沒有什麼實職,但他也是做過宰相,後來又加封三公之司空,再到司徒,這可是正一品,真正位極人臣。

當年李世民的天策上將,都還在這三公之下呢。

“承嗣,你可認得這凌煙閣功臣第二是誰?”李世民指著第二幅畫像笑問。

“回陛下,第二是我阿耶。”

“沒錯,這凌煙閣功臣榜第二,便是司空、晉國公武懷玉。”

“陛下,臣僅是代司空。”武懷玉在一旁道。

“不,從今日起你就是三公之司空了,”

緊隨其後的是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杜如晦的司空是死後追贈,可也仍是司空。

前三長孫無忌、武懷玉、杜如晦,

跟貞觀實封功臣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榜一大哥不再是裴寂了,

裴寂做為太上皇的老夥計,曾經一直是武德和貞觀兩朝的功臣之首,是個無法繞過去的大山。

但現在是貞觀十年了,太上皇都早大行西去,裴寂更是先一步死在徵召回朝的路上。

李世民的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可以看做是他對大唐開國以來許多事情的否定和修訂。

緊接著是冊贈司空的前宰相武士,

第四位,司空、周國公武士。

排在第五位的,竟然是歷史上排最後一位的秦瓊。

太子太師、齊國公秦瓊

歷史上秦瓊因為貞觀朝病退的早,也死的早,官爵並不是很高,故在一眾功臣中墊底。

而在如今時空,秦瓊曾出任宰相,官階是開府儀同三司,官至太子太師,這是從一品,僅次於三師三公天策上將。

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梁國公房玄齡排第六,太子太保、衛國公李靖排第七,

開府儀同三司、河間郡王李孝恭排第八,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申國公高士廉排第九。

特進、太子少師、民部尚書宋國公蕭排第十,特進、鄭國公魏徵排第十一。

輔國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排第十二。

後面是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謹、程咬金、樊興、唐儉、李績。

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太子右內率、紫金光祿大夫、英國公李績最後一名。

相比起武懷玉記憶中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少了虞世南、劉政會、張亮,多出了武懷玉、武士、樊興。

秦瓊也從最後一名到了第五。

看著那一張張功臣畫像,這些等身高畫像,全都出自武懷玉之身,看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潛行追蹤

從不上車的路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