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武懷玉當列幾等?

廷議後,皇帝留武懷玉。

先例行為皇帝檢查龍體,解毒的藥服用的效果還不錯,龍體正在恢復中。

皇帝有些興奮的道,“今早,朕醒來時,發現又起來了,”

“這是好兆頭,說明陛下龍體恢復的很好,不過還是要繼續療養,這點元氣得繼續培養.”

皇帝倒不是那種憋不住的人,

但用市井坊間流傳的一句話,如果用武家的絹來系終南山的樹,每棵樹系一匹絹,終南山上的樹全繫上絹,武家的絹都還沒系完。

李世民這幾年幾乎天天都要讀這書,翻來覆去的看,幾乎每卷都讀了好多遍,讀的越多,收穫越多,

他確實從這些歷史中得到了很多經驗教訓,而武懷玉的史評,更是讓他獲益良多,

可讀的多了,也讓他越發有些看不透武懷玉。

“武懷玉當列幾等?”皇帝又問。

高士廉他們原本的氏族志稿,是十九郡一百九十八姓,但現在皇帝很不滿意,若按尚官,而不是尚姓,那這氏族志能收錄的可就要大大增加。

皇帝擺了擺手,

“按陛下要求,武懷玉是代司空、太子太傅、開府儀同三司,又是實封、世封功臣,還是貞觀元從,當列第一姓,僅排在皇族、後戚之後.”

這世封別駕不臨民、不統兵、不幹政事,只不過是享州內三分之一稅賦而已,不需取消.”

武懷玉為國理財了得,他還把自家產業經營的紅紅火火,糖、茶、藥、酒、鹽,然後棉布、造紙、印刷,甚至造船、貿易,

皇帝也透過各種渠道深入瞭解過武家的產業,其明裡暗裡的產業,規模十分了得,不說富可敵國這種話,

“李泰分封流求島,其餘諸王該分封何處?”皇帝問。

山東士族、江左士族、關中士族、代北士族,四大士族,山東士族仍是根深蒂固,民望很高。

武懷玉倒不是嫌好處太多,而是已經看透皇帝不是真要封,既然知曉皇帝真實意圖,那不如主動再交出來。

“如今諸王分封新策,功臣世封別駕也可以停罷了.”

可偏偏這樣的武懷玉,讓皇帝不安,這種不安是因為無法掌控。

都說武懷玉好享受,好美食好美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高士廉低聲解釋,“氏族志修訂,主要還是以郡姓做為門第等差,是按照魏晉以來的傳統,”

搞財稅也是大才,兩稅制是遠超租庸調製更適合一統天下大唐的治國良策,也是如今大唐貞觀迅速起飛的底蘊。

······

李世民對此很驚訝,甚至有點震驚。

既為武懷玉能夠願意每年拿出這麼多錢來做善事驚訝,又隱隱又些擔憂,武懷玉從不貪汙,他也不需要貪汙,他有的是錢。

“宗室為親,功臣有勳,世封宗室功臣,也是恩親賞勳,先前諸大臣皆不肯受世封刺史,朕只好改為世封別駕,

武懷玉居然能編出這樣的書,發出那些史論,這讓他感覺深不可測,而武懷玉不只是個編書寫史的,這十年他做的許多事立下的那些功勞,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實打實的。

“皇族為首,外戚次之,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三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四等,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

人家武家也做錢莊、質庫,也搞抵押、放貸等業務,但從沒見過他們搞過高利貸,不像大多數貴族豪強們吃相難看。

皇帝根本不想分封異姓功臣為諸侯,甚至前幾年皇帝搞的那個功臣世封刺史,都可能是在釣魚。

朝廷倒也確實是搶過,比如武家的白糖,朝廷早就每年直接要了不少份額,拿到手轉手賣出就是輕鬆賺一大筆。

但那時的自己承受了多少的壓力,甚至絕境之下,弒兄宰地囚父才奪取皇位,可他一繼位,

那年他二十八,

可偏偏武懷玉,現在越來越讓他感覺把握不住。

但武懷玉仍勝過絕大多數人了,

李世民這幾年仔細的調查了武家的財源,以及這些錢的去處,發現武家的錢財是源源不斷,

但花錢也厲害,

皇帝的要求是刊正姓氏,

或許能做個守成之君,

想到這些,李世民不由的心煩意亂起來。

他甚至想到霍光、楊堅他們,

資治通鑑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拿起另一份書稿。

武懷玉想了想,道,“漢高皇帝曰,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先前改的那個功臣世封別駕,都未必能夠長久。

皇帝要求的氏族志是定九等,

“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

李世民不得不把話說的儘量明白,要是按那老一套修,那皇帝用意何在?

以武懷玉現在這強健的模樣,這位陸地神仙逍遙子的弟子,這位如今民間尊稱青陽子真人的武懷玉,不說活到他師傅逍遙子一百零四歲那年紀,就算活到八十四也是沒問題的,

二十年後,承乾三十七,武懷玉四十八,

頡利就帶著幾十萬突厥大軍殺進了關中,飲馬渭水,

那時的他,沒有半點奪得江山的興奮,有的只是無盡的擔憂,內憂外患,夜不能寐,寢食不安。

尚官,取代尚姓。

此外,武家在各地開設的社學,也大量補貼平民學生,其開設的技校,每年也是大量投錢補貼。

終南山上有多少樹?

“朕很羨慕你啊,”

可武家遍佈天下各地的育嬰堂、孤兒院、技校,每年收養了多少孩童,武家那些遍佈天下的作坊、商號、礦山,又接納了多少。

君威難測,所謂的帝王心術,就是要讓臣子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特別是這次皇帝差點吃天竺胡僧的紅丸靈丹駕崩後,李世民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以前從沒去想的事情,

李世民看著武懷玉,這麼年輕,身體這麼強健,病了後才知什麼皇圖大業,江山美人,其實都得先有個好身體。

“你說,朕把功臣也分封邊地為諸侯如何?”李世民問。

假如他真的駕崩了,或者在十年後大行,甚至是能再活二十年,可二十年後武懷玉也才四十八,

以武懷玉的能力、資歷、功勳,

誰能壓的住武懷玉?

長孫無忌,還是李績,又或是李道宗,侯君集?

夜裡甚至天天能夢到劉武周、李建成、李元吉他們來索命,

好在他最後挺過來了,渭橋會面,白馬為盟,退了頡利,然後又挫敗了羅藝李孝常等諸王的叛亂,

那年的武懷玉,更才十八,他跟著自己六騎會盟,他與自己暗會突利,他為自己討平羅藝、伐滅梁師都、斬殺王君廓·······

“臣以為,非李氏不得封,”

武懷玉從一個毛頭小夥子,成為了一個穩健的頂級勳臣,甚至有時李世民都覺得武懷玉有幾分深不可測,讓他開始有了些擔憂。

武家就算買田置地,都是在寬鄉的邊地,那本就是極需開發墾荒的邊地,地廣人稀,武家帶頭開發,那還是朝廷求之不得的,不像其它貴族豪門們,專盯著長安洛陽等腹心之地搞兼併,

李世民一直盯著武懷玉看,

他開始懷念嶺南的自由了。

二十八歲的武懷玉,跟二十八歲時的自己相比,李世民覺得自己還是勝上幾分的,

“不過武士彠在本朝官至宰相,冊贈司空,以尚官為準,則當入氏族志,可列第三等.”

比如武家的茶葉,各地名茶都會進貢皇宮,其它的酒、棉布、紙張等也是如此,甚至武家印刷的書籍,每年都會進貢皇家。

二十八歲,

高士廉有些驚到,魏晉以來,實行九品中正制,譜籍是選官的根據,劃分門第是看歷代做官的情況而定,列為門閥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臣以為,大唐應當效此,非李氏不得王,”

卻是宰相吏部尚書高士廉帶頭,與韋挺、岑文字、令狐德棻等人一起奉旨修訂的氏族志。

看著面前的武懷玉,皇帝忍不住想到了二十八歲的自己,那年的他剛經歷了一次絕境反擊,

宮門喋血,絕地翻盤,

他帶著八百衛士,奪到了江山社稷。

十年過去,

武懷玉功高勳著,武懷玉忠心耿耿,武懷玉不貪不佔,武懷玉有分寸知進退,可越是這樣,皇帝越是不放心,

這本氏族志,已經修了五年了。

甚至武家在依法納稅之餘,每年甚至還要進貢宮廷。

今天皇帝當面問他異姓分封,他要是贊成,只怕就要危險了。

雖不至於說皇帝因此就要幹掉他,但可能要上個黑名單,接下來皇帝就要對他出手。

涓竴涓浜屼簲涓浜屽洓鍏鍏簲

那個時候他們或許還健在,但也都老了,這些人都比武懷玉大個一二十歲,誰能壓的住武懷玉?

至於承乾?

故此才有了修氏族志。

以前的皇帝霸氣卻也真誠,但現在的皇帝卻讓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武士彠、武懷玉同樣姓武,甚至是不出五服的族親,但就算按照魏晉譜系,一姓內各家也是各有等級的。

大唐的官,取代過去郡姓。

武懷玉編的這本書還沒完成,目前只編了幾十卷,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編了三十來卷,

皇帝甚至知曉,武家在大唐海外,也已經有一些據點,如流求、呂宋,如朱崖如安南,

“異姓有功可得爵,但不得裂土分封,功高者,也只能得世封別駕.”

“此事不用再說,”

武懷玉貪財好色,但人家全憑真本事。

而現在皇帝授意,要打破這種傳統,更不考慮過去做官情況,只看在大唐的官爵高下,以前的不算。

經歷了這次事後,皇帝也深知不舉的可怕,萬一真折騰壞了,那對於一心想要成為與秦皇漢武並肩大帝的他來說,那是難以接受的打擊,畢竟他才三十八。

李世民敲著桌子,“長孫無忌列第二等,武懷玉列第三等,武懷玉既是三公之代司空,又是太子三師之太子太傅,還是開府儀同三司,那麼便為第三等之首,

至於武士彠,他是追贈的司空,生前曾任宰相,便列為第四等.”

起因是當初魏徵房玄齡程咬金張亮等宰相重臣們,都紛紛要去聯姻五姓七家,甚至還要出高額的陪門財,

這在當時讓李世民非常不滿,

士族的強大,尤其是山東舊士族的強大,對皇族十分不利,李世民不能容忍他們凌駕於皇權之上,

高士廉想了想,“武士彠雖系太原元從,但寒門出身,還曾做過木材商人,若按過去傳統,本無資格躋身氏族志高門之列.”

皇帝手指敲了敲桌案,

“你覺得,武士彠當列幾等?”皇帝問。

還是武家的生熟藥材,朝廷也是每年搏買很多,也是倒手就賺。

還有武家近年帶頭搞起來的棉花種植和棉布紡織業,朝廷也是見機直接插了一腳,從武家這裡轉讓到了棉布紡織的全新技術,

到如今,武家賺錢的那些產業,其實背後也都有了朝廷的影子,有官營有皇家的,都是搭車賺快錢。

武家都是比較配合的,從沒拒絕過,而且武家這些產業,全都是如實上繳稅賦,不拖不欠不匿。

“此前功臣世封刺史雖改為世封別駕,但還是不合適,功臣有大功勳者,可賜封官爵、賞賜錢帛,甚至是授封食邑,但不可封地.”

沒有數的清,

雖然這個傳說有點過於誇張,但武家確實有錢。

吏部尚書、參預政事高士廉,這位皇后的舅父立馬奉旨趕來。

世封別駕,封賞太高.”

這是要建立一個新計程車族體系,而且是以皇族為尊,以新朝貴族為首。

朝廷這些負責修氏族志的大臣,卻依然還是要捧山東士族的臭腳,仍要尊五姓為氏族之首,

“叫高士廉來.”

如果是長孫順德劉弘基唐儉這樣貪的老貴族,李世民反而倒不怕了,

就算是長孫無忌侯君集柴紹這樣的勳戚,李世民也不擔心。

站在宮門前,冷風一吹,武懷玉發覺自己出了一血汗。

可修來修去修了五年,氏族志都沒修成,前後數稿,都讓李世民很不滿意。

可武懷玉做事規規矩矩,皇帝也不好干涉,武家產業經營的好,擅理財能賺錢,朝廷難道能搶?

能帶兵能打仗,滅過樑師都、滅過dtz,平過北山奚,滅過嶺南蠻。

李世民指著他送來的氏族志稿,

“山東士族世代衰微,全無冠蓋,而靠以婚姻得財,不解人間何為重之?”皇帝直接發出了不滿。

武懷玉是很想要功臣分封的,哪怕是分封邊遠之地,但只要能建諸侯國,武懷玉都覺得非常值得,甚至認為長久來看,對夏族非常有利。

······

離開皇宮,

武懷玉走後,

李世民獨自品著茶,然後拿起資治通鑑翻看起來,

難不成皇帝也要為那些舊士族捧臭腳,抬高他們?

“皇族為首,外戚次之!”

甚至武家每年還會拿出大筆錢財,在各地捐錢修橋鋪路、救治孤寡殘疾。

伴君如伴虎,

如今的皇帝,跟十年前的那個皇帝不一樣了。

不停的投入,開作坊、建商號,各地開礦山,屯田墾荒,

還有幾項大額支出,就是每年都會投入大筆錢在各地建育嬰堂孤兒院等,收養許多棄嬰孤兒,還會買地建漏澤園公墓,收葬無主屍骨和家貧無地葬者,

其惠人所生藥鋪,更是每年都會拿出不少錢來向貧民百姓義診和平價售藥。

這樣的皇帝,讓武懷玉陌生又不安。

可今天他卻一下子聽出來,皇帝這話是試探。

原本皇帝是打算皇族後戚三公一品等皆位列第一姓,可最後卻指示武懷玉列第三等,武士彠家是第四等。

至於武懷義,他是武懷玉的親兄弟,所以按這標準,也是跟武懷玉同列一姓一家,也屬氏族志第三等之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秦朝我喊秦始皇叔叔

西紅柿炒番茄土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