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呂宋銳士武卒

“釋出募兵令!”

“入選者,每人授田二百畝,其中一百畝為永業,可子孫世襲,一百畝為口分,死後才收回.”

紅色磚石壘築的呂宋城堡內,武懷玉要求儘快招齊第一批兵。

“阿郎,我們沒有這麼多田地.”

呂宋幕府東閣右祭酒趙義提醒武懷玉,呂宋現在雖已經開闢了二十個據點,但這些據點除了港口碼頭市鎮城堡,擁有的農場莊田並不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聖天子已經將整個呂宋群島都賜封給三郎了,”

武懷玉看著面前的呂宋群島地圖,島上土著部落還是很多的,但實力都不強,很原始落後,還一盤散沙,甚至許多部落還是世仇,一直鬥個不停。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圈記了自己的領地,其它部落若是越界,那必然引起衝突甚至是戰爭。

這些部落的領地,很多都產於未開發的原生狀態,尤其是三大平原,面積如此廣闊,但土著利用很少。

有時也還會有些年節賞賜什麼的,但不多。

當然,皇帝和朝廷並不知道現在呂宋島的真實情況,也不知道武家已經在呂宋搞的這麼大,更不知道武家接下來動作還會更大。

反正呂宋島沒有冬季,一年可以三熟,他們隨便撒點種子,都能有收成。

趙義聲音有些緊張的問,“會不會太急了,是不是徐徐圖之?”

大片荒蕪著,成為土著們的獵場。

畢竟呂宋既然只是個羈縻州,那歸根到底還不完全算是大唐領土,武家從中原移民到呂宋,那妥妥的挖大唐牆腳行為。

“原來各據點的護衛,可以優先轉為呂宋募兵,”

這樣的機會很難得,誰也不知道哪天朝廷突然就不許了。

趁著現在還有個資訊差,那就趕緊把能幹的都幹了。

“他們需要接受呂宋州府的戶籍登記入籍,以後要納稅服役,”

武懷玉卻道,“既然是募兵制,那麼士兵們就靠這個餬口還要養家小的,少了怎麼生活?”

而如今長安新建的北衙四軍,他們不同於南衙的府兵,也不同於邊疆的戍兵,邊兵仍大部份是內地府兵抽調過去當值的,也有些是邊疆地方上的青壯團練等輪值。

如果知道,只怕事情還會有變化。

呂宋現在是羈縻州里最特殊的一個,

因為這羈縻刺史,不是南海里的島夷部落首領,而是武懷玉的兒子。

“不足兵額,現在呂宋的漢人優先,”

“該硬就硬.”

“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入籍的部落,我呂宋州府承認和保護他們的土地、財產,但是未開墾的地,都屬於公有。

但也只是租買一小塊地,

據點要擴張發展,就得向部落繼續租或買地,但現在部落人已經變的貪婪起來,開價越來越高,

“把天子的詔令送去給各部落,告訴他們以後整個呂宋,包括整個群島,都被天子賜封給武家了,

以後這呂宋姓武,

島上的所有土地、礦產、森林、河流、湖泊都屬於武家,包括各個部落.”

武懷玉搖頭。

要沒有皇帝的默許,

呂宋州兵,軍費肯定得由自己負責的。

武懷玉記得到了晚唐的時候,大唐中央全靠著北衙的神策軍在維持著,才能勉強鎮住各地藩鎮。

西閣趕緊去招兵,

三院那邊要提供錢糧支援。

但是就算那些地荒著,部落也不會白給武家,之前武家在各海灣建商站據點,都是跟當地的部落租借或是買下。

這就完全是按大唐邊軍鎮兵待遇了。

神策軍的待遇,也達到邊兵的三倍,一年粟米三十六石,絹二十一匹。

日常供給外,還經常有額外的賞賜。

而長安羽林、龍武四軍,是募兵,拿餉的職業軍人,雖然這些人大多是從南衙府兵中精選的,但進入北衙後就轉為常備軍,成為募兵,他們的糧餉比邊軍要高不少。

哪個部落敢從大唐境內遷人過去?

安史之亂後,秋防兵駐防西北防禦吐蕃,待遇是每年糧十四石,不僅月糧比邊兵要多點,而且他們還有額外的福利,家屬也可以得到補助,標準為秋防兵的三分之一,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實際西北秋防兵一年糧二十石,還有絹布十幾匹。

“會不會太高了,呂宋畢竟地小民少,海中島而已.”

不管皇帝為何最後把呂宋交給武家,起碼現在皇帝還是比較信任武家的,也願意允許武家大力開拓呂宋島。

“募兵糧餉,暫定為一年粟米十二石,春秋衣七匹,年節賞賜等另算.”

先呂宋島內,再中原內地,

漢民、十八到三十歲男子、健壯,會水、會射箭等有武藝的優先,

如果是武家收養長大的孤兒,則享有最高優先權。

年齡、身高、力氣,這些都有考核標準。

不說這個,就是在邊境開個邊市貿易,那都還得奏請長安天子,請求天子的允許後,才能開邊互市,在哪、什麼時候,一個月互市幾次,允許交易哪些東西,要交多少稅,這些都還全得大唐說了算。

大唐邊疆鎮戍防人,他們的戍邊軍餉,粟十二石,絹七匹,戍邊時還包吃包住。

主要還是現在機會難得,如今皇帝難得的不在意呂宋,還肯把呂宋交給武家,而武懷玉又還正好坐鎮嶺南,可以說能夠有最大的方便,不管是從內地偷偷移民過來,還是往呂宋招攬工匠等等,在如今這個空窗期,皇帝和朝廷都會睜隻眼閉隻眼。

誰也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大唐東西南北邊外那麼多羈縻州,突厥人的奚人的契丹人的靺鞨人的粟特胡的,再加上黨項人,南中、黔中、嶺南、安南等地的獠蠻羈縻州,

誰敢這麼挖大唐牆腳?

那都是大唐征服或威服那些蠻夷後,在他們地盤上設立羈縻州,賜封他們首領為羈縻刺史等,然後還要從他們部落內遷走一些部落人口的,

“其實一年十二石粟七匹絹不多,如今中原內地,一個歲作的僱傭長工,僱價便是每月一石麥,另包食宿,有些還要包兩身衣裳的.”

呂宋州府要權開墾荒地,

有權開採礦產、採伐樹木·····”

“募兵糧餉定多少?”唐奉孝問。

大唐邊軍的衣糧,跟個青壯長工收入是一樣的,可以說確實不高。

只不過當兵的可能還會有些額外的賞賜,以及若有機會戰鬥,還可能會有立功賞賜,以及戰利品繳獲等。

府兵本身還授有軍田,且免課役。

大唐一個自耕農的中等家庭,一年收入結餘大約有十四五石糧。

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的情況下,一個壯勞力是能夠勉強養家餬口的,但也就是在溫飽線上掙扎而已。

武懷玉深知,如果兵吃不飽飯,也養不起家人時,那這樣的兵沒人願意當,這樣的軍隊裡能招進來的,也多是條件較差的兵,甚至這些兵不僅戰鬥力差,可能還是些兵痞兵賊。

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

古人也常說倉廩足而知禮儀,

唐前期的府兵們為何戰鬥力普遍較高,這就跟當年糾糾老秦能征善戰是一樣的,靠的就是軍功賞賜,

殺敵立功,底層人也有機會授勳得官,有機會得勳獲田。

有機會跨越階層,改變命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而唐中後期無田可分授府兵,也無田可兌現勳賞,拼命換來的勳官,變成一文不值,普通士兵再沒機會靠殺敵而獲官的時候,自然沒有人再願意去當兵,大家都逃避點選府兵,府兵制就後繼無人崩潰了。

後來不得以改募兵制,

但募兵制下,朝廷又不肯給足錢糧,甚至還經常拖欠,士兵們常有飢色,家人更得不到保障,於是到了晚唐時,許多兵都是拉壯丁強徵來的,

甚至為了防止士兵逃跑,臉上刺字。

弄的跟那些卑賤的奴隸一樣,

從唐初社會地位較高,人人都想點選府兵,到後來的賊配軍,戰鬥力也自然一落千丈。

武懷玉不想要一支臉上刺字來防止逃跑的軍隊,更不想靠著強拉壯丁徵兵,了希望呂宋軍隊能打硬仗,

也願意給他們較高的社會地位。

“呂宋募兵,每年基本錢糧是十二石米,七匹絹,三節等賞賜加五匹絹.”

“另外軍官以下士兵,按服役年資,個人技藝等分為銳士和武卒兩階各三等。

武卒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銳士三等為上士中士下士,”

軍士是授給那些九品武官以下的精銳士兵,他們經驗豐富,或個人武藝技能出眾,

兵頭將尾。

大唐軍中,隊是最低一級,隊頭是正九品下,而隊副是從九品下。

隊以下,雖然也還會有夥伍,或是中隊小隊等,但那些夥長小隊長等都沒有品級的,不算正式武官。

但隊中的旗手、夥長、伍長等人,卻也是隊中骨幹,非常重要。

所以武懷玉打算提高一下這些小兵頭們的待遇。

銳士第三等,也就是下士,在基本的衣糧外,加一季衣糧,也就是加三石米三匹絹。

中士,加兩季,六石米六匹絹,上士,加三季,加九石米九匹絹。

但就算是上士加了三季衣糧,相比起隊頭隊副這些有品階的武官,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隊頭年祿四十石,隊副年祿三十石,考核得上等,還可加祿一季。

另外隊頭隊副每月還有俸錢、日料、雜用補給,加一起一個月有一千五百錢。

還有職田或職田租,有官人永業田等福利待遇。

而一個擔任旗手或是夥長的精銳老兵,授為銳士上等加三季衣糧,那他一年等於有二十一石米,二十一匹絹的收入,增加七成收入。

而武卒三等,

二等兵一年加半個月衣糧,也就是加五斗糧二丈絹。

一等兵加一個月衣糧,上等兵加兩個月的。

新兵入營,暫為列兵,服役半年後表現合格則授予二等兵。

士兵們的餉,給的是糧食和布匹這樣的實物,也是考慮到發錢,會受到物價波動影響,而直接發實物,可以儘量少受影響。

至於隊副以上的軍官,

武懷玉暫定按朝廷武官們的待遇定,有年祿,有月俸,還會有公廨錢、職田租、日料雜用等補貼,甚至還會有額外的官人永業田授給。

“新招募之兵,每人授田二百畝,一百畝永業,一百畝口分.”

“而且募兵家人隨軍移民來呂宋的話,我們也會有優待,丁男一人授田百畝,中男也給五十畝,每兵戶內家屬限授田三百畝.”

現在沒有那麼多田分不可怕,

等征服周邊部落,自然就有田可授分了。

以後打仗立功授勳,也是還要授勳田的。

安排東閣開始招兵,武懷玉又跟三院這邊商議在呂宋籌建軍器場、軍船場等,弓箭、弩機、鎧甲、刀、盾、矛等各武器作坊都要立馬開始組建開工,

先從簡單的造起,兼維修,慢慢的積攢技術和人才,擴大規模,以後肯定還得是自己生產,不能指望從中原送過來,那邊隨時會被卡脖子,而且採購肯定比自造成本要高。

船也要自己建,

呂宋離不開船,不管是軍隊還是民用還是貿易商用,未來需求巨大,這是一個大市場,呂宋肯定得自己擁有。

“錢的問題不用擔心,”

“我知道現在呂宋各地開銷大,也不指望現在能自給自足,我會安排錢的問題.”

武懷玉讓呂宋使府,跟武家的錢莊簽署借款協議。

雖說呂宋和錢莊都是武家的,但武懷玉還是要求走流程,武家那麼多產業,他向來的規矩就是相互間可以合作,但得賬目清楚明瞭,各個商號之間是得各自負責的,不能亂套。

呂宋使府向武家的錢莊借款,用呂宋的土地和礦產資源做抵押,錢莊放出這大筆的借款,能賺到大筆利息,而且還有抵押保障,怎麼都不虧。

而對呂宋這邊來說,有充足的資金借貸後,接下來不管是繼續擴建據點,還是招兵、招工、移民,又或是打造軍械、戰船、開採礦產、築城建港修路等,

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了,

不能等呂宋慢慢發展自給,得搶時間,只能是先借錢發展,這叫借雞生蛋。

哪怕要付出利息,但贏得時間,也很值。

“對了,招兵,安家費要給,咱們不僅要給田,還得給筆安家費.”

“阿郎,安家費給多少?”

武懷玉考慮了一下,“安家費給兩石米,再加兩匹布,再加一百文錢吧.”

“會不會多了點?”張義忍不住又道。

“就按這個數吧,”

武懷玉覺得不算多,晚明時的安家銀都有五兩了。

而滿清八旗裡待遇最好的前鋒、親軍、護軍、領催、弓匠長這些精銳,相當於是士官階層了,每月給銀四兩,再加四石米。

驍騎、銅匠、弓匠,月給銀三兩,外加四石米,

炮手月給銀三兩,米三石。

步軍領催一月二兩銀,步軍一兩五,米兩石。

綠營兵待遇就低的多,京師巡捕三營,馬兵,才月給銀二兩,步兵僅一兩,月米皆五斗。

最低的是綠營守兵,月銀一兩,米三鬥。

呂宋新入營的列兵,年十二石米七匹絹,加五匹絹布的賞賜。

而晉升為二等兵後,一年能多發半個月的衣糧,加五斗米半匹絹布。

假如呂宋滿編一萬兵馬,一年這糧餉、器械等開支可是個大數字,不過武懷玉倒不擔心這個,他覺得養一支精銳不僅不會虧錢,還能賺錢。

呂宋那麼多部落,手裡可還是有不少金子存貨的,就是那些人口也能賣不少錢。

而一旦這支呂宋軍戰力成熟,到時殺到香料群島,成功從那邊帶回香料,那就更賺翻了。

兵招來不是看的,

得練,更得拉出去打,要以戰養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軍費的問題倒是透過向武家錢莊借款解決了,而他給出的招兵條件也不錯,相信這第一批五千人,很快能招到。

只不過現在最讓武懷玉頭疼的是兵好招,

可這五千人的那些軍官怎麼辦,從哪來。

這可不能挖朝廷的牆角,武懷玉也沒那膽子公然挖大唐武官來呂宋領兵。

頭痛,

有兵無將,那這兵也難有戰鬥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魏武傳人

散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