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姬夫人

“奴拜見司空.”

晉王保傅姬氏向武懷玉屈身見禮,這人雖是李治保母,但卻挺年輕,而且氣質極佳。

此時大約二十六七歲的樣子,穿著齊胸襦裙,素色交領上襦搭配著青色下裙,相比起漢晉時女人裙子束在腰上,她的裙子卻充滿隋唐特色,直接束在胸上。

姬氏本來就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這束在腋下的裙子,更襯的傲人。

好有本錢。

因皇后大行,姬氏沒有穿金戴銀,也沒有大紅大綠,一身素雅,卻越發動人的感覺。

武懷玉來前瞭解過這位姬氏,

這婦人可不簡單,別看現在身份是晉王保母,卻被李世民封為滎陽郡夫人,這可是三品誥命。

天氣還有些冷,姬氏齊胸衫裙外面還罩了件半臂罩衫,挽了條披帛,站在那給人感覺像是位貴妃。

“比不得滎陽鄭氏,姬家不敢稱名門.”

姬氏平靜的道,“司空可稱呼奴揔持,”

武懷玉收集姬氏情況的時候,聽說滎陽姬氏與姬周有血緣關係,真假武懷玉也不好確定,畢竟當初老族長還跟懷玉說他們武家傳自殷商王武丁呢。

不過李圓通比較有能力,辦事可靠,逐漸得到楊忠楊堅父子的賞識,後來成為楊堅心腹,跟隨左右。

楊堅後來篡奪北周帝位,李圓通也是雞犬升天,一路官至大將軍、萬安郡公,兼任刑部尚書,最後任兵部尚書。

“郡夫人請坐.”

姬氏主動為武懷玉沏茶,她沏的是壺綠茶,產自蜀中,古樹開面大葉茶,這種茶葉味更濃。

“滎陽姬氏,也是家傳淵遠的名門啊.”

姬氏溫良柔婉,謙讓肅恭,曾經也是名門千金,豪門貴婦的。

姬氏將一杯茶送到懷玉面前,然後退回旁邊,十分有禮。

“郡夫人出身河南滎陽姬氏?”懷玉問。

姬氏少女時代,正是姬家風光得意之時。

說來也很傳奇,當年李圓通的父親李景,是北周大將軍楊忠的部將,李景在楊家跟楊忠家的奴僕黑女私通,生下李圓通。

可李景提起褲子就不認帳,李圓通只得打小跟著母親留在楊家,身份就是個家生奴。

但姬氏在河南滎陽也確實是僅次於鄭氏崔氏等的名門望族,姬氏的祖父姬威原本是太子楊勇的親信,後來暗裡投靠了楊廣。

姬威在文帝楊堅面前誣告楊勇許多不法罪行,幫助楊廣廢了太子楊勇。

李圓通得意時,還成功認宗歸祖,唐國公李淵還要反過來主動喊他族叔父。

他兒子李孝常憑藉著父親功勳餘蔭,在隋朝時也是很得意的,跟族兄李淵一樣娶了扶風竇氏之女。

後來姬家為她選了個門當戶對的夫家,關隴貴族李孝常的兒子李義餘。

李孝常的父親李圓通,是楊堅的家奴出身。

揔持,這是姬氏的字,至於名字,女人的名字不能向外人道也。

姬威當年正是憑著這有些不光彩的履歷,在大業朝步步高昇,爵封汾源郡公。

聽說晉王李治很喜歡這位保母姬氏,很聽她的話,這次李世民要把晉王、晉陽公主帶在身邊親自撫養,但平時肯定也還是要人照顧,特欽點了姬氏薛氏盧氏,又以姬氏為首。

姬氏其實還真挺年輕的,武懷玉甚至在想,她跟皇帝有沒有啥關係呢。

“司空請喝茶.”

但如今卻在宮中,而且是以罪婦身份進的宮,可又能成為晉王保傅,還能受封三品滎陽郡夫人,這女人也是一個傳奇。

哪怕當初他爹是李景跟楊忠家奴婢黑女私通所生,曾是楊忠家奴,但楊堅當了隋文帝,李圓通這家奴一樣成為郡公、尚書、大將軍,最後也一樣成了隴西李氏。

姬氏嫁給李圓通的孫子,這門婚事就是李圓通當初跟姬威定下的。

姬氏十四歲時,坐上花轎,嫁入李家。

當時風光無限,據說迎親的車就有百輛,場面要多盛大就有多盛大。

而那年,是武德七年。

李孝常的身份已經不再是隋朝的萬安郡公,而是大唐宗室,義安郡王。

他的兒子,也是縣公爵位。

本來姬氏嫁入皇族李家,未來光明,必是一世富貴。

可誰能想到,沒兩年,貞觀年始,李孝常居然與劉德裕等密謀造反,事敗,李孝常家也是遭受滅頂之災,剛婚後三年的姬氏,以罪婦身份沒入掖庭,那時她才十七。

不過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姬氏入宮後雖然沒能被李世民看上臨幸,卻被長孫皇后看上了,皇嫡三子李治出身,長孫皇后選中了姬氏為自己三子的保母。

姬氏能選為李治的保母,一來她出身良好,受過極好的教育,而且也還年輕,才藝出眾。

武德、貞觀朝時,後宮很多女子,基本上都是罪婦出身,就連許多皇子公主的生母,也都是這些沒入掖庭的罪婦,被皇帝臨幸後得到冊封。

這種情況在唐初很常見,甚至以至於後來李世民甚至對宰相們發出過感慨,說自家後宮大多出身卑賤,這使的皇子公主們的尊貴都蒙上了層陰影。

李世民說這話也有原因,他想跟勳戚門閥聯姻,公主嫁宰相家兒子,皇子娶門閥之女,可好多門閥士族卻不願意娶皇家公主,原因嘛,李家本也是軍將出身,再則這些公主大多生母身份卑賤,許多甚至是沒入掖庭的罪婦。

就算是如韋貴妃韋昭儀姐妹,出身京兆韋氏,但其實她們也是李世民攻破洛陽後掠得,韋尼子本是王世充兒子王玄應的太子妃。

韋貴妃原嫁給兵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子雄因參與楊玄感謀反被誅,已生有一女的韋珪因此被籍沒入宮。

李世民破洛陽後,把宮裡的這對韋家姐妹都笑納入秦王府。

這樣的女子很多,比如陰妃,陰妃父親守長安拒李淵,還挖了李家祖墳,李淵破長安後,也殺了陰氏父子,把陰家女子沒入掖庭。

甚至連宮裡的楊妃,那也是隋亡國公主。

五姓七家等門閥貴族就鄙夷李家出身,嫌棄李世民那些罪婦出身的妃嬪們,在那些門閥眼中,李世民的這些妃嬪,那就跟貴族士閥家裡的奴婢有什麼區別?

奴婢被主人臨幸生的兒女,好多人家都不承認他們主人身份,仍是以家生奴對待的。

姬氏公公是李唐宗室郡王,丈夫是縣公,自家祖父也是郡公,姬家在滎陽也算我門。

她受公公謀反牽連沒入掖庭,其實跟韋家姐妹、陰氏等沒什麼區別。

或許當初長孫皇后沒把她從掖庭選為晉王保傅,有一日她也可能被李世民發現並看上臨幸,有朝一日晉封妃嬪也有可能。

人的命運,有的時候很奇妙,有時也充滿偶然性。

十年前的姬揔持,又豈會想到將來成為罪婦,沒入掖庭,又豈會在宮裡還能再爬起來,能成為滎陽郡夫人?

武懷玉喝著茶,餘光打量這位姬夫人。

姬氏卻也暗暗觀察武懷玉。

如傳言中那樣,年輕,威武,但並不鋒芒外露,反而很內斂,給人感覺很親切。

不過經歷沉浮,姬揔持也非當年那個天真的姑娘,她保持警惕,始終保持著距離。

在宮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必須小心再小心。

其實之前皇帝選了四人,除了她和薛氏盧氏外,還有個劉氏,那個劉氏,正是當年跟著她一同被沒入掖庭的,而且就是當初跟他公公李孝常一起謀反的劉德裕的女兒。

可昨日,劉氏卻因為一件小事,被天子責怪,被又送回掖庭洗衣去了。

從皇子保母到掖庭洗衣,這身份可是天差地別,這回去還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楚。

姬揔持可不想再回那裡去,在那裡身份最卑賤,會有無數人欺負你。

武懷玉看出她的小心謹慎,

放下茶杯,跟她談起正事,說了一些關於小兒護理的知識。

“我兩女兒今後也在宮中,還望滎陽郡夫人以後多幫忙照顧.”

這般客氣,讓姬氏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她如今雖說在宮中有些地位,但也不過是對那些小黃門小宮女而言,就算是跟六尚的女官們相比,也沒什麼高一等,更別說與那些妃嬪們相提並論。

經歷過破家後,姬揔持形成了謹慎小心的性子。

“司徒兩位千金,一位是未來的紀王妃,一位是陛下義女安陸縣主,如今在宮中與晉王和晉陽公主為伴,照顧好她們是奴的職責所在,一定竭力盡心.”

沒有聊太久。

稍後,武懷玉又分別跟薛氏、盧氏聊了會,兩人身份也都跟姬氏差不多,曾是名門之女,後來嫁做貴族婦,但一朝夫家獲罪落敗,人也被沒入掖庭為奴,好在不幸中幸運的是,因出身、品行、能力等,最後被選中為皇子公主們的保母,

面對武懷玉時,兩人也都很恭敬又保持著很遠的距離。

身為宮人,哪怕獲封郡夫人稱號,她們也不敢越線半分。

哪怕她們不是皇帝的女人,可也不敢跟外臣有半點瓜葛。

跟晉王、晉陽和女兒們聊了會,告辭出宮。

姬氏目光相送。

武懷玉看著她,挺為她遺憾的,再好的出身,嫁的再好,可卻也不落得沒入掖庭為奴的下場。

這就是帝王時代,

就算郡王、國公,宰相將軍又如何,長安就是個權力的角鬥場,隨時有可能落敗,然後你和你的妻妾兒女,都會被人搶奪瓜分。

姬氏還那麼年輕,甚至那麼漂亮,也那麼有氣質,可又如何呢?

皇帝發現,看上了,有可能臨幸後賜個封號,成為皇帝女人。

皇后看上了,可能被選為女官,甚至表現好也能封誥命。

但更多被沒入掖庭的罪婦罪女,她們的下場是在掖庭中漿洗灑掃到白頭,一輩子再無出頭之日。

假如他武懷玉有一天倒下了,武家女人也會是這下場,這也是武懷玉一直要謀劃退路的原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我本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