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

“臣,請斬武懷玉!”

金殿之上,永寧郡公、侍中王珪出班奏請,慷慨激昂。

此話一出,滿殿寂靜無聲。

武懷玉都愣住了。

我又哪得罪你王珪了?

御座上的皇帝似乎也被弄了個措手不及,沉吟許久才道,“何故?”

“陛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武懷玉就是這樣一個外表質樸忠誠,內心窩藏奸臣之人。”

王珪列舉武懷玉十大罪狀。

“第一大罪,傲慢無禮,無視朝綱!”

“第二大罪,前倨後恭,滿懷野心。”

一條接一條,什麼經常私見聖人,甚至跟皇上一起過於隨便,還經常出入後宮寢殿,甚至留宿宮中,不尊重皇上。什麼在衙門搞一言堂,對同事霸道,聽不進去別人意見。

甚至用感情代替法律,還循私枉法,以公謀私。

妒賢忌能,賢良正直之人不用,卻推薦一批奸邪之人。

擅權、結黨、營私。

反正王珪全方面發難,從武懷玉品德、為人處事、政治主張、財政新政等各個方面進行攻擊,直接說武懷玉是個大奸臣。

皇帝面色陰沉的有點可怕。

就在剛才,武懷玉還在向皇帝做財政彙報,在武懷玉這個專判度支的宰相帶領下,如今大唐國庫正在肉眼可見的速度充實起來,不僅虧空填上了,到期的債券也都如約兌換給百姓。

而且開中鹽法,也取得不錯效果,許多商人應募接標,輸糧支邊換取鹽引,靈、鹽、夏、並、幽、雲、朔、營、涼、蘭諸邊州,軍糧軍械的儲備正在增加,而且源源不斷的仍在輸送入倉。

連長安的街市坊市改造計劃也進行的不錯,不僅沒從國庫掏錢,還立馬已經進賬不少。

皇帝正高興呢,結果王珪突然來這麼一下子。

“武懷玉十大罪狀,臣請斬武懷玉!”

“不殺武懷玉,大唐江山社稷難安!”

皇帝很生氣,雖然王珪現在也是他兒女親家,李世民把三女兒南平公主賜婚給王珪的小兒子王敬直,還特意給王敬直賜爵南城縣男爵。

李世民這樁主動聯姻,一是王珪是當朝宰相,有意籠絡,二來王家是太原王氏,五姓七宗裡的名門,太原王氏祁縣房烏丸王氏,也給老李家貼貼金。

哪怕當年王珪那是建成心腹,李世民這兩年也是對他很好。

可現在這般攻擊武懷玉,李世民很不滿,他給武懷玉賜號帝心,宣麻拜相專判度支,就是向天下人表明這是皇帝的馬前卒,武懷玉如今推行的這些新法,那都是皇帝支援的。

王珪這般攻擊武懷玉,那就是故意跟皇帝在唱反調,這是不能允許的。

就當皇帝要開口,武懷玉出班奏請。

“陛下,臣身為宰相,又專判度支,深受陛下信任,如今王侍中當殿列舉臣十大罪,臣雖不認可,但為示公允,臣請辭迴避,願在家反省,接受調查,等事情查個水落石出再說。”

面對王珪的突然彈劾,武懷玉反應也是十分激烈,直接撂挑子不幹了,我也不跟你王珪爭辯,把皮球踢給皇帝。

御史大夫蕭瑀適時出班,“臣以為武相的態度值得稱讚,既然王相列十大罪彈劾,那御史臺當出面調查,武相暫時停職迴避也是應當。”

黃門侍郎韋挺也站出來稱讚武懷玉的表現,實則誰都知道這傢伙之前彈劾過武懷玉數次,這是故意表面稱讚,實則就是要逼武懷玉停職,甚至是自已請辭相位。

武懷玉也再次表示,要回家反省,接受調查,等候結果。

魏徵倒是站出來幫武懷玉說話,他認為王珪武懷玉皆為宰相,如今宰相彈劾宰相,這是很嚴厲的事情,雖王珪列舉十大罪,但現在又沒有拿出什麼實質證據來。

意思是王珪身為宰相,這次彈劾,有失公允,就算彈劾,也得有更實際的證據才行。

越來越多大臣出班奏請。

檢校尚書右僕射秦瓊平時很少說話,此時也是不客氣的站出來,先是上來就請辭,說自己是武懷玉義父,如今同是宰相,也當一同迴避。

接著秦瓊很不客氣的瞪著王珪來了一句,“這個事情必須查,徹查到底,一定要查個清清楚楚,如果王相公所彈劾十罪屬實,那到時武懷玉自當定罪處置,秦某也願一併承擔罪行,”

“可如果查明不實,也希望王相公也要承擔這誣告之罪!”

眼看場面要失控,李世民終於開口了。

“退朝!”

誰也沒想到,皇帝最後說出的卻是這兩個字。

皇帝甩袖而去,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場風暴剛開始。

退朝後,武懷玉直接回家,寫了一道辭呈,說自己病了,無法任事,請求辭去一切職務。

武懷玉的辭呈剛送進宮,秦瓊的稱病折也到了,他說舊疾復發,無法勝任宰相之職。

緊接著馬周也辭職了。

理由是他為御史臺的佐貳,如今妻弟受彈劾,他位置敏感,請辭迴避。

然後兵部尚書李靖也請辭了,理由當然是他是武懷玉的老師,現在武懷玉被彈劾的十大罪名裡還有結黨營私罪,王珪列舉的武黨裡就有他李靖,所以他也請辭迴避。

一連四位重臣辭職,倒好像確實坐實了武懷玉結黨這事。

侍中王珪和黃門侍郎韋挺摩拳擦掌,準備正面硬剛武懷玉,這次的突然襲擊,其實是早有準備。

武懷玉的行為,確實得罪了許多人。

最近各方也在慢慢串連,甚至在透過輿論一點點的傳揚發酵,就準備挾帶輿論一舉把武懷玉掀落馬下,順便把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政策給廢了。

只是王珪似乎遺忘了最重要的一個人。

那就是天子。

他也似乎忘記了武懷玉只是個衝鋒陷陣的先鋒,真正指揮的是元帥李世民。

宮中,李世民很氣。

他奪位以來,一直隱忍,一直想著重新團結各方勢力,為的就是能夠把大唐帶向更安定繁榮,為此他忍魏徵、忍杜淹、忍他王珪,甚至諸如薛萬徹、謝叔立、馮立等一個個都忍下來了。

要不是李瑗、王君廓、羅藝、李叔良、李孝常等做死非要謀反,他也是能忍的,連裴寂他都忍了許久,直到他非還替太上皇四處聯絡。

“朕要殺了王珪!”

皇帝面前,坐著長孫皇后和她兄長長孫無忌,兄妹倆人也是難得一見皇帝如此盛怒。

“陛下息怒。”

“局面好不容易好轉了一些,有人就坐不住了,就開始要使陰謀詭計,開始要內訌,要黨爭,他孃的就不能安份嗎?”皇帝難得破口動粗,“賊他娘!”

皇后都被這汙言髒了耳朵。

“陛下先吃個西瓜吧,冰鎮過的。”長孫無忌勸說。

皇帝現在沒心情吃瓜,這段時間攻擊武懷玉的奏章很多,他都留中不發,還特意給武懷玉賜號帝心,本以為傳遞的資訊已經夠明確了,可有些官員搞不清楚也就算了,王珪也這樣?

好說歹勸,皇帝才終於稍平息了幾分怒火。

這時長孫無忌也才說道如今長安是有那麼一股勢力,正在串連煽動。

“有人在教孩童唱些童謠,有人悄悄在街巷裡坊撒下小文章,流言四起,和尚、貴族、商人、官吏,甚至有軍官也參與其中。”

長孫無忌這話有如火上澆油。

李世民的火騰的又往上冒。

“他們想幹什麼?”

“其實他們目的很明顯,就是想把翼國公趕下臺,最好是流放嶺南,然後順勢請去罷廢他提出的那些政策,諸如畝納二升的義倉糧,再如這拆坊牆建街市,又諸如僧道考試、百貫一牒、禁止僧道從事工商放貸等等,”

“王侍中之前就一直反對按畝徵義倉糧,甚至提出義倉糧當由士民自願捐獻,若要開徵,也只能按戶等收,上戶最多兩石,且王公等不課戶不徵。”

······

次日,大家發現,武懷玉、秦瓊、李靖、馬周都沒上朝。

朝會上,王珪依然再次彈劾武懷玉。

皇帝點名蕭瑀,“蕭相領御史臺調查王珪所彈劾之事,查明清楚上報。”

宣陽坊。

武懷玉跟姐夫馬周在下棋。

“姐夫你沒必要也請辭,咱都走了,那不正趁了王珪韋挺他們的意?那調查起來,不也更好下手?”

懷玉落下一子,“我覺得蕭瑀這老頭,也對我早有意見,特別是上次檢校佛法,我沒給他面子,這次估計這老子要趁機弄我。”

“不會吧,蕭相公看著挺忠直一人。”

“人啊,都有私慾,都會有立場,很難做到真正大公無私的,何況,能做到宰相,哪個又簡單,不管伱有心無心,這一路上來都免不得要鬥爭的。”

能當上宰相的,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宰相們不得要有才,還得有個必備本領,就是得狠,關鍵時候能對政敵下手,否則如何出頭?

蕭瑀在貞觀朝都已經是三拜宰相了,這更是個鬥爭高手。

“不過蕭老頭這次如果敢對我下黑手,那他就是沒看清形勢,老糊塗了,最後吃虧的還是他。”

“二郎這次這麼淡定自信?”

懷玉微微一笑。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紅樓之我是薛霸王

扭曲的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