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

居庸關。

秋高氣爽,彩葉繽紛。

武懷玉站在居庸關長城上,遙望萬頃林海,漫天遍野的樹葉,層林盡染,在藍天的襯托下尤為美麗。

“二郎,突地稽追到軍都關來了,你不見見麼?”蘇烈上到城頭,解下披風,笑著問道。

“這位還真是心急啊。”

衛孝節在一邊道,“突地稽於我中原還是頗有功績的,向來對朝廷忠心耿耿,少保應當見一見,不能寒了他們的心。”

“衛長史跟突地稽應當相識吧?”

“嗯,開皇年間,靺鞨一支粟末水靺鞨與高句麗交戰不勝,突地稽與其兄瞞咄率所屬的厥稽、忽賜來、窟突始、悅稽蒙、越羽、步護賴、破奚、步步括利八部及扶余靺鞨一部,部眾數千人,從扶余城西北舉部南下,請求內附隋朝。

文帝將他們安置營州,當時還是我父親負責接應安置的,到煬帝時,瞞咄去世,突地稽代領其部眾,官拜金紫光祿大夫。

隋東征高句麗,突地稽也是忠心率部隨徵,每戰有功,賞賜優厚。此後朝廷設定遼西郡,特授突地稽為遼西太守,又加封其為扶余侯。

三徵高句麗,突地稽都率部從徵。

大業十一年,煬帝被突厥始畢可汗圍於雁門,突地稽奉詔勤王,繼而跟隨巡遊江都,宇文化及弒君,突地稽率部間行逃歸,途遇瓦崗,曾前後十餘戰,損傷較重,至高陽,覆沒於王須拔,不久,逃歸幽州總管羅藝。”

衛文升當年跟突地稽關係不錯,多次一起統兵戰鬥。

衛孝節都還跟突地稽多次並肩戰鬥,回到幽州的突地稽,元氣大傷,附於羅藝,後遣使長安朝貢,李淵以其部置燕州,以突地稽為燕州總管。

劉黑闥叛亂時,突地稽率部至定州協助平叛,戰後以功封蓍國公,之後朝廷將其部落遷治幽州的昌平一帶,大概位置就是在後世順義北面的懷柔附近的桃山谷,置燕州,治於遼西城。

在高開道引突厥攻幽州的時候,突地稽率部大破高開道,可以說確實是忠心耿耿了。

這樣一個靺鞨異族,歷經隋唐兩朝四帝,忠心不改,不管是平內亂還是御外敵,那都是衝鋒在前,很是罕見。

他的部落也是從粟末水一直往西遷,遷到遼西,再到昌平,如今的燕州,其實僅有一城,夾在幽、檀、北燕三州之間,完全就是因他的功勞,才特別保留的。

李世民對突地稽也是很讚賞的,這次懷玉來,其實是帶了皇帝給他的賞賜旨意。

皇帝要加封突地稽為右衛將軍,還要賜國姓李。

可武懷玉來了幽州卻一直沒見他。

此人內附中原王朝已有三十年,確實很忠心,但武懷玉還是打算先觀察一下再說,歷史上大唐胡人將領很多,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僕固懷恩、黑齒常之、契苾何力、安祿山,以及一眾阿史那突厥將領。

絕大多數都是忠心耿耿的,當然也有安祿山這等差點顛覆大唐的叛將。

晚唐時的胡將更多,什麼沙陀李克用、党項拓跋思恭等等,最後都是割據一方。

突地稽內附三十年,其部落八部,人口並沒啥增長,甚至還有所減少,為中原大小几十戰,損失不少,尤其是當初被瓦崗攔截損失最大。

“你既然跟突地稽這麼熟了,應當知道他這麼急著見我,有什麼要求吧?”

“我昨天跟突地稽見面,他說起往事,言語中很是思鄉心切,說年紀大了,想回扶余。”

懷玉呵呵一笑。

突地稽老了是真,但說他想回扶余那不可能的,因為扶余那是高句麗在遼東邊防的重要大城,怎麼可能讓他們回去,除非他們是願意去歸附高句麗人。

自大唐開國之初,對於隋朝大敵高句麗,就一直採取的安撫政策,而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雖然扛住了隋朝數次進攻,但自己也是元氣大傷。

他們對大唐表露的善意,是立馬接受冊封,遣使朝貢,確立了宗藩關係,一改以前對隋朝那桀驁不馴的態度。

武德年間,那是年年朝貢,十分恭順。

兩國基本上以遼河為界,互不侵犯。

不過在武德七年,大唐對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都冊封其國王為郡王、都督等官爵後,發生了點微妙變化。

高句麗開始阻塞百濟和新羅往大唐朝貢的道路,並開始對他們發動進攻。新羅百濟向大唐求援,朝廷派使調和,這引的高句麗對大唐插手的不滿,他們早把半島視做自己的後院,近年雙方關係有所降溫。

但基本上還能保持邊境的安穩。

突地稽這時與其說是想落葉歸根,率部回扶余,倒不如他是想試探下朝廷的態度,他是想回遼西。

此時的遼西,朝廷設立了營州。

隋朝時,突地稽曾是遼西郡太守,不過這個遼西郡其實不大,並不是整個遼西地區。

楊廣曾經在遼西地區先後設立了柳城郡、燕郡和遼東郡,後來還在燕郡下設遼西郡,就是安置突地稽部的。

大概位置就是在錦州東面的凌海一帶,當時燕郡治所在義縣,錦州是瀘河鎮,柳城郡治就是在朝陽。

後來大唐把燕郡改成燕州,燕郡、遼西合併,授突地稽為總管,但後來又把他們遷入關中安置到了幽州昌平一帶。

昌平這裡的燕州,空間有限,突地稽想回到遼河西、白狼水東岸一帶,自然是看中這裡安穩多年,這塊地方更大,更有利於他們部族發展。

在桃山這裡,說實話,處處受到監管,地盤也有限,很難有什麼長遠發展,甚至繼續呆下去,他們這些粟末水部族,可能就要完全被同化了。

很有可能,哪天朝廷直接就取消燕州,將他們併入幽州,他們也被朝廷編戶齊民,

武德九年李淵已經授王銑為燕州刺史接替突地稽,讓突地稽致仕,並沒有讓他們世襲之意,只是後來王銑參與李璦謀反被殺,李世民再授突地稽為燕州刺史。

這種結果並不是突地稽他們想要的,他們更想要的是部落自治,甚至是能有一塊真正自己的地盤。

“我大唐這些年沒空理會高句麗,他們休養生息了十餘年,現在又有些蠢蠢欲動,不僅對新羅百濟大動干戈,而且在遼河東岸,也是在不斷修築山城、堡壘並駐兵屯田,

蓍國公為我大唐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忠心耿耿,如今年邁,更應當在燕州安享晚年,此時要是帶著部眾東遷,別說他們去不了扶余,就算回遼西郡故地,只怕也不會有安穩日子。”

衛孝節直言,“少保何不直接把這些跟突地稽明言?”

武懷玉心說我當然會跟他明言,但他還在摸突地稽的老底,當年內附的粟末水八部幾千戶,如今還有多少人口?

兵馬多少,披甲者有多少?

這些都是要先摸清楚的,哪怕皇帝有旨要加封賜姓,但武懷玉既然是幽州都督,就得先把這些都弄清楚。

本來還想再晾一晾,可既然突地稽都追到這來了,衛孝節又幫忙說話,也不好再晾。

“今晚我備下酒宴,款待蓍國公。”

“人就在關裡,不如直接請上來聊聊,用不著那麼客氣。”衛孝節笑道。

“好吧,那有勞衛長史。”

等衛孝節下去,武胖子問,“衛長史是不是收了突地稽的錢財?”

蘇烈笑笑,“據我所知,當年衛孝節父親曾納過突地稽和瞞咄兄弟倆的一母同胞的親妹子做妾,衛孝節還得喊突地稽一聲阿舅呢。”

懷玉問蘇烈,“你覺得突地稽這人如何?”

蘇烈是河北人,對突地稽也不算陌生,聽過不少他的傳聞,甚至當年竇建德稱霸河北的時候,幾次攻打羅藝的幽州,都沒打下來,羅藝的守軍裡,就有突地稽和他的靺鞨軍。

“突地稽很勇猛,唯好酒,這人沒什麼花花腸子,很重義守諾,從不幹背後捅刀子的事,口碑不錯。”

能讓昔日的對手都稱讚的人,看來確實應當不錯。

沒一會,衛孝節領著個比他還年輕幾歲的高大男子進來。

“燕州刺史突地稽拜見武少保!”

男子見面頓首。

突地稽大約五十幾歲了,辮髮垂後,綴野豬牙,插野雞羽毛在頭頂裝飾,髮辮尾還繫著珍珠寶石。

乍一看,還以為野豬皮滿洲。

不過靺鞨部族,在商周時稱為肅慎,戰國時稱挹婁,本就是滿洲先祖。

此時的靺鞨有七大部族,分佈在白山黑水之間,粟末靺鞨是七部之一,緊鄰高句麗而居,居住在粟末水流域(松花江),不少粟末靺鞨都被高句麗征服,當年突地稽他們部落就是不服高句麗的,打不過就西遷內附中原。

雖說內附中原三十餘年,可突地稽的裝束,倒還是保留了不少傳統。

突地稽後面還跟了一個八九歲的少年。

上來就是直接跪地,“咄瞞拜見大人!”

武懷玉都給這個腦後拖了條髮辮的少年給弄愣了下,唐代可不稱官員為大人,大人一般是指父親之意。

他本以為這靺鞨少年是不懂,結果突地稽在一邊說,“這是某老來所得幼子,還算懂事,少保若不嫌棄,便收他做個義兒,讓他以後鞍前馬後隨侍。”

真是要認爹。

瞞咄在地上磕了幾個頭,喊了聲耶,“耶別看我年輕,但我能一箭射中天上飛旋的大雕,也能一口氣騎馬跑百里不停歇。”

這小子個頭不高,倒挺會吹牛。

那邊突地稽送上一張禮單。

“黃金百兩,奴僕百人、良馬百匹、牛百頭,羊百口。”

武懷玉都被他的出手給驚住了。

“少保莫嫌棄。”突地稽倒好像還覺得出手禮太輕了。

衛孝節這時在旁邊道,“這是族長的一點心意,武少保笑納便是,你不用不好意思,族長可是財力雄厚,牛羊數谷、僮僕數千。”

牛羊按山谷來計算,奴僕好幾千,這確實不是一般的財力雄厚了。

武懷玉卻並不貪這點錢財,雖然是不小一筆,最後推辭了幾番,少年瞞咄對父親提議,不如把這些獻給幽州都督府。

“那我再添糧千石、絹千匹。”突地稽很豪氣。

這回武懷玉倒沒客氣的笑納了,入的是公庫又不是他私人口袋。

那小子倒是讓武懷玉有點喜歡了。

“請燕州刺史、蓍國公突地稽迎接聖旨!”

氣氛不錯,武懷玉便也乾脆請出聖旨宣讀,加封突地稽為右衛將軍,賜國姓李,以後就叫李突地稽,並賜金腰帶一條。

突地稽帶著兒子跪伏地上,恭敬接旨,口稱萬歲。

接過旨意,突地稽滿面漲紅十分激動,他讓武懷玉給兒子取個漢名。

“請武少保給他賜個大名。”

武懷玉本來並沒想認這義兒,可突地稽父子卻是十分熱情,最後看在他們剛捐獻給幽州都督府的那一份大禮的份上,武懷玉最後還是認下了,這小子也確實挺機靈。

“便給你取名謹行,表字克用。”

謹行,謹言慎行,

克用,剋制行動。

突地稽爺倆都很高興,突地稽讓李謹行以後就跟隨在武懷玉身邊侍候了,這是他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三,對這幼子他還是很喜歡的,來拜見武懷玉也只帶了這小兒子在身邊,還特意讓他拜在武懷玉門下做義子。

武懷玉倒也沒太在意身邊又添一胡兒。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開局棒梗你坐牢吧

毛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