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縱橫捭闔

清晨。

營地裡喧鬧起來,諸軍將士,各司其職,為拔營做準備。

休息一夜,武懷玉精神飽滿,倒是來給他送早餐的高十二、盧三十五顯得有些憔悴,似乎昨晚一夜沒睡好。

“這古樓子做的很好,色香味俱全。”

“這是我們一早親自給相公做的。”高十二道。

吃著羊肉餡餅懷玉也不嫌油膩,盧承業過來也不客氣的找妹子要了兩個,看著古關前那突起的獨石,“都督邊塞詩聞名天下,何不在此留詩一首,鐫刻石上?”

勒石為碑,似乎也古代武將們出塞戰鬥最浪漫的一件事了。

這塊石頭突兀立於此處,卻也見證了燕長城、北魏長城的建造和損毀,如今古關只剩下些殘垣斷壁,倒是這塊巨石猶在。

懷玉想了想,“在旁邊立塊碑吧,我寫首詩,盧參軍寫篇文章,也記錄一下我們這次大軍出塞巡邊。”

“恭聽少保新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一出,盧承業驚歎萬分,他也是很有才名的,詩書畫史皆有名,但這詩一出,仍讓他佩服不已。

“好詩,好詩。”

倒是盧三十五有些直接的道,“相公這詩第一句確實極妙,可後面這幾句,相公雖關懷憫民,但為何卻有種感嘆國無良將之意?”

盧承業趕緊對妹妹道,“阿妹錯矣,此詩開篇,此地漢關,明月秦時,感嘆歷史變換,而征戰未斷之意,再寫徵人未還,多少男兒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傷,

最後一句並不是說國無良將,而寫的是千百年來無數百姓共同的期望,盼望著能夠代代都有龍城飛將守護邊關,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你看少保這詩,以普通的文字,卻唱出了雄渾豁達的胸意,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讓人拍案見絕也。

而在我讀來,此詩少保作出,卻也有願為飛將軍,為大唐為百姓守護邊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理想氣勢。

你看如今少保不正是安撫山後,然後率兩萬大軍出塞嗎?”

武懷玉對盧承業刮目相看。

人還是得多讀些書,否則拍起馬屁來都只知道說都督威武、相公高明,哇,好厲害。

你看人家盧承五郎,不愧是河北名士,五姓才子,武懷玉一首詩吟出,他馬上就能這般全方位的解析和歌頌,要是去高考肯定加分啊。

這傢伙要是去考明經,絕對是能一舉中試的。

懷玉讓盧承業寫一篇賦,出塞賦,寫下這次他們兵出幽州、安撫山後,出巡塞北,去會見突利可汗與奚、契酋長們的事。

賦可是有固定格式,也很考驗文才的。

但盧承業也是提筆就寫,一氣而成。

一篇武都督出塞賦足一千零八十字,詞采華美,極具浪漫,既寫明瞭事情經過,更突出了武懷玉的威風,大唐將士們的精銳。

不愧白袍五郎。

“都督,此處邊塞,地形險阻,何不籌集錢糧、徵發民夫,重新修復舊時長城?”

盧承業是幽州土著,據說他祖上還曾在北魏時協助主持修過北魏長城,有一段就是延伸至此。

他還提出了修這段長城的具體路線,西起北燕州的大尖山,也就是後世宣化、崇禮、赤城三縣交界處的鎖陽關北,到獨口向東南下,沿黑河與白河的分水嶺,經後世鎮安堡、龍門所至後城的馬道梁入延慶永寧四海與八達嶺段相接,全長四百六十里。

這段長城,基本上就是把現在新設的赤城縣大部份包進去了。

不過黑河流域沒圈進去,更別提先前湯河流域奚部怕被波及而遷走空出的湯河一帶。

這段長城,燕國修過,北魏也修過,後來北齊也修葺過,不過到如今要重修,那也是個大工程。

武懷玉直接搖頭。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如今天下剛一統,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可沒餘力大規模徵召民夫修長城,就算四百餘里,但也是大工程,”

“修復幾座堡壘就行,”

武懷玉叫來康婆段慎幾人,指著眼前這獨石口關隘,“伱們計算規劃一下,先做個預算,赤城堡、白雲堡、獨石堡,還有這半壁堡、松樹堡,還有鎮安、鎮寧、靖安、永寧、長安嶺堡、雕窩堡等堡寨,全做個規劃和預算,看看修復改造要多少人工、錢糧、時間等,”

“咱量入為出,有多少錢糧辦多少事,先緊著緊要的修,獨石堡得排在最前,先把這門戶修好,其餘諸堡一個個接著來。”

與其修長城,倒不如修堡寨,連通山間各條穀道,堡壘組成鎖鏈,不再費力修長城,雖說長城確實也有很多重要作用,但成本很高。

有足夠實力情況下,堡壘戰術還是不錯的,更積極。

武懷玉甚至很不客氣的指著地圖,以前傳統是以白河與黑河之間的分水嶺為界,西面的白河紅河流域,直到西面原來的長城,圈起來這塊是中原所屬,長城外就是胡人地界。

黑河、湯河等那都是奚部的。

武懷玉現在指著地圖上湯河與潮河分水嶺,劃了一條線,“如今這條分水嶺以西並無奚部,那麼這就是大唐與奚的邊界線,分水嶺以東的湯河、黑河、白河、紅河,都屬我大唐所有,

北面直抵草原邊界。”

“你們帶人去堪探地界,繪製地圖,在分水嶺上要多立幾座界碑。這次我去與突利會面,到時奚、契丹部落酋長們也會來,我會跟他們約定好這邊界。”

武懷玉一句話,就把奚人的大片地盤給圈了過來。

還未一統天下的李唐,曾經被突厥人一次次的入侵,就跟進自家後院一樣隨意,而奚、契一直是充當著突厥人的附庸和打手,包括如今在漠北自立的鐵勒人也是如此,

所以當大唐強大了,拿走他們一些地盤,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還得感激大唐只是要了那麼一點點他們放棄的山谷,而不是興師問罪,滅他們族。

留下一隊工匠在獨石口制碑銘刻,還有康婆段慎他們帶著群書吏在丈量規劃親的獨石堡的重建計劃,武懷玉他們率軍繼續出塞北行。

塞外風光很好。

就是出了山地到了草原後,變冷了許多,朔風呼嘯。

好在道路平坦。

突利還派了弟弟阿史那結社率帶著百騎趕了許多牛羊來迎接,奉上牛羊勞軍,然後帶路去金蓮川。

結率社是懷玉的老朋友了。

武德九年突厥入侵,這傢伙充當使者執思失力的侍衛,結果在禁苑囂張狂妄,被武懷玉不客氣的痛揍,還吃了幾天牢飯,不過不打不相識,這傢伙現在看了武懷玉倒是很熱情。

皆因早在懷玉做靈州都督府長史的時候,就跟突利搞起了互市貿易,這傢伙代表突利來過朔方几次,雙方買賣做的挺不錯。

這傢伙現在也還頂著一個大唐中郎將的頭銜,來見武懷玉,特意換上了緋袍。

“你阿兄最近可還好?”

“不好,頡利那老狗欺人太甚,一而再的逼迫我阿兄,要不是我阿兄一再隱忍,早就開打了。”結社率直言。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啊,人活一世,總不能一直被欺壓吧,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啊。”懷玉笑著道。

“頡利終究是大汗,且兵強馬壯,我阿兄也沒辦法。”

“當年你祖父啟民可汗也曾只是突利小可汗,但他被都藍可汗再三壓迫時,可沒選擇當一輩子的縮頭烏龜,而是奮起反抗,雖也曾遭遇挫折,但最終不還是在我中原朝廷支援下,最終擊敗都藍,成為草原大汗嗎?”

武懷玉很瞭解結社率這人,沒啥大本事,但卻有些狂妄自大的臭毛病,二十出頭郎當歲,自以為狼家子弟就很狂。

他雖然連設都還不是,可卻也是最反感頡利大汗的。

因為頡利經常找他們茬,動不動就派人向他們徵稅,還要他們進貢,突利雖已經不聽宣調,可又不敢直接撕破臉皮,於是也只能經常給頡利上貢牲畜財貨,這裡面可是也有結社率的一份,他當然不滿。

武懷玉很淡定的給結社率說著讓他們兄弟創業的話。

反正有用沒用都不要緊,多灌輸灌輸嘛。

“有我大唐全力支援,難道突利可汗還不如你們祖父?要真是這樣的話,那突利可汗太讓聖人失望了,

也許我大唐應當另外尋一個有雄心壯志有膽魄的人支援一下。”

說著,他還故意望了眼結社率。

結社率被他看的心砰砰直跳,臥槽,難道真天降好事?

想當年他祖父小突利可汗染干,與都藍可汗都是沙缽略可汗之子,開皇七年,沙缽略可汗病重,因兒子雍虞閭性格懦弱、染干又年幼,故臨終遺命讓弟弟處羅侯繼承汗位。

處羅侯繼位,號葉護可汗,葉護可汗其實早前因受兄長猜忌,早就密結隋使長孫晟,秘密內附隋朝,沙缽略臨死時也知道若讓兒子繼位,肯定不得好下場,於是只好讓這反骨兄弟繼位。

葉護可汗比較有野心,可惜命不長,他即位後西征生擒阿波可汗,但在隨後攻打波斯時,死在波斯大軍流矢毒箭下,在位僅一年,眾人擁護葉護雍虞閭為大汗,是為都藍可汗,他繼位後任命弟弟為突利可汗。

因為都藍收繼北周公主可敦,聽信公主對隋敵視,導致隋朝轉而拉攏支援突利可汗染干,最終都藍兵敗,染干成為大可汗。

這段歷史,染干的孫子結社率當然是非常清楚的。

可以說,當年葉護可汗、啟民可汗他們能當可汗,都全是因為中原隋朝的支援,而那些對抗隋朝的沙缽略、阿波、達頭、都藍等可汗,也都因反隋朝而敗亡。

如今的大唐已經不再是任突厥欺壓的那個大唐。

結社率年輕,在突厥中也沒什麼地位,沒能封設,便沒有建牙封藩之權,更別說當小可汗、第二可汗或是葉護、大汗這些了。

現在突然有這麼個機會擺在面前,不心動是假的。

他嚥了咽發乾的喉嚨,“武相公覺得我這人如何?”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