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

野狐嶺。

傳說中的無窮之門,

兵貴神速,顧不得天寒地凍,狼煙起,軍令如山,好在經過了此前武懷玉的北巡,現在幽州兵將們極為積極,上次啥也沒幹,就撈了一堆好處,既感懷武都督統兵有方,也覺得有點過意不去。

現在頡利老狗敢打過來,那正好給都督長點臉。

幽州城到野狐嶺,五百里路。

從傳下軍令,到各軍接令趕往廣寧集結,行動迅速無比。

武懷玉用了兩天時間便從幽州趕到長城武城堡,蘇烈更是已經接他急令,帶著先一步集結的清夷軍、廣寧軍前出野狐嶺各山隘駐防。

他派了高鷂子返回山後,協助黃瓜侯韋思仁率領廣邊軍防守獨石堡、赤城一線。

各路邊軍、府兵、行營兵、團練、蕃胡城傍等都在往這邊趕,道路上的人馬不絕,

好在提前準備好了糧草器械,要不然武懷玉還真沒信心打好這一仗。

一到武城,懷玉也顧不得休息,又快馬趕往長城外的野狐嶺。

野狐嶺很險。

在這裡從北到南十公里左右,海拔卻從一千五百米左右地勢陡然下降四到六百米,北行如一道頂天立地的巨牆橫在眼前,又似一至大壩,故此其北面也稱為壩上。

蒼茫高原至此以陡坎直壁結束,

北看茫茫大漠,南看重山疊嶂。

騎馬行在這裡,感覺在登天!

蘇烈趕來迎接,向他介紹,“我們選擇的阻敵戰場,稱為土邊壩,就在狼窩溝旁,狼窩溝一邊是土邊壩,一邊是通往懷荒的商路。”

土邊壩,也就是趙國曾經建立無邊之門的地方。

站在壩上,風格外大。

當地牧民有句老話,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春季還常刮大黃風(沙塵暴),漫長的冬季則刮大白風(暴風雪),一夜白毛風,出屋現掏門。

牧民、商販們代代走出了一條草原天路,蜿蜒曲折、河流山巒、溝壑縱深、草甸牛羊、景觀奇峻。

雖說壩上壩下相距不過是十里,但景色和氣候都相差巨大。

“這壩頭上的風,真像飢餓的狼在嗥叫,四面作文主,無處不在啊。”

剛開始懷玉還真以為這聲音是狼窩溝裡的狼在叫,細聽才聽出是壩上的風。

身穿著皮裘大氅的武懷玉,在這洶湧的風中,都快飄揚成一片落葉。

這壩上氣候確實雖然惡劣,風大、天冷。

“這仗看來不好打啊。”

蘇烈倒是覺得並不可怕,“天氣雖然惡劣,但頡利遠來,還剛打過一仗,他們都已經出征有段日子了,更加難受,我們剛集結過來,小夥子們還精神抖擻著呢,站在這壩上吹個三天三夜也不怕!”

縱目遠眺,面前是幾千座形狀各異的山峰,在這冬季裡好像蟄伏的巨獸,廣義上來講,這幾百裡都可以稱為野狐嶺。

在這個地方阻擊頡利,確實比在壩下的長城關隘阻敵更有利。

從壩上下去,道路非常曲折陡峭,十里左右的路,高度下降幾百米,這些盤旋的山路又窄又陡,而且到處都是巨石林立,人馬都得極為小心。

頡利的突厥大軍,在這片地區,基本上沒什麼優勢。

這裡風力之猛,據說大雁飛過都經常墮落。

此地長期人煙稀少,野狐成群。

“我看等此戰過後,這裡可以多個名字,”

“什麼名字?”

“扼胡嶺!”

扼胡嶺跟殺胡口有異曲同工之妙。

野狐嶺既是壩上,也是壩頭。

一頭連著北面的魏懷荒故城(張北),一面連著小寧堡(萬全)、武城、廣寧。

蘇烈佈防戰場在土邊壩,也有牧民稱之為獾子窩,一道山樑連綿二十里,北端形成一座獨立的山丘,因這道山樑獾子多,故名獾子山,山南名獾子窩,北端叫獾兒嘴。

“我們守禦野狐嶺的重點就在獾兒嘴,這是下壩必經之路,我把廣寧軍分成兩部,於獾兒嘴左右下營,清夷軍騎兵隱於其後。”

地硬路滑,風大且冷,武懷玉坐在鞍上,手上雖套著兩層手段,依然凍僵了,連鬍子上都結了冰霜。

風夾著沙石打在臉上,臉都成紫黑色。

蘇定方用兵,沒有攤大餅,他把手裡的幾千兵馬,重點都部署在獾兒嘴,而不是到處攤散。

這裡就是戰場。

“師兄不怕頡利分兵從野狐嶺其它隘口攻入壩下,甚至是包抄獾兒口我軍?”

“頡利匆匆來攻,來不及有詳細的準備,再說獾兒嘴雖險,但已經算是諸山隘中較好的,其它各處更險,尤其是眼下季節,這白毛風颳的,一時半會停不了,風大雪急,路滑難行,”

“那頡利萬一分兵?”

“那也不懼,都督不是已經帶著援兵到了,我們只要在各山口放上小部份精兵,然後再輔以團練、城傍等,便足以憑地勢之險阻敵,真正的戰場還得是在此,我們必須得把有限的精銳集中於此,才能跟頡利較量。”

很明顯,蘇烈野心挺大。

他並不滿足於拒敵於國門之外,他是要跟頡利好好戰一場,不說擒斬頡利,起碼也得重創頡利,不殺個萬八千的,他估計不會滿足。

這野心挺大,武懷玉挺喜歡,他自己也是如此,要不然何必上壩來守,直接在壩下防禦就是了。

“頡利現在到哪了?”

“其前鋒輕騎,已經出現在壩上懷荒,”

那裡曾是突利的舊牙帳,此次突利從金蓮川召集部眾人馬進攻頡利,號稱是發兵十萬,其實也是有幾萬人的。

他們向西進攻,在懷荒這裡準備了一批牲畜等,以做補充。

可誰知在九十九泉一戰既潰,突利都被俘了,頡利一路追擊而來,懷荒的那些牲畜人口也盡落入頡利之手,倒是讓頡利好好補充了一下。

蘇烈料定頡利大部隊馬上就要到了,他的輕騎在野狐嶺這裡亂轉,且越來越多。

“頡利大概有多少人馬?”

“當不少於十萬之眾,可能還有突利敗兵幾萬人。”

“有這麼多?”

“只多不少。”

對頡利來說,突利出兵雖然突然,但頡利這段時間本來也一直在戰備,秋後頡利曾經徵召兵馬要去漠北幹薛延陀,還召了突利,可突利屢召不至,又不肯出兵,頡利也因此不敢遠征漠北,怕突利偷家。

惱怒的頡利於是準備改變徵討目標,不打漠北而改打突利。

恰好這時突利倒是遠道來攻,這不羊送虎口麼,頡利畢竟是大汗,突利倉促出兵,準備不足,還遠道奔襲,結果頡利還提前知曉了突利來襲,

以逸待勞,半道埋伏,突利大敗。

頡利得勝後乾脆盡起兵馬,趁勝追擊,

“師兄以為在此獾兒口,能否擊敗頡利十餘萬軍?”

“只要後續部隊增援過來,有兩三萬人馬,我敢拍胸脯上不懼頡利十幾萬人馬,要是多點人馬,那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擊敗他們。”

“很好。”

懷玉冒著風雪,在蘇烈的帶領下巡視了野狐嶺土邊壩獾兒嘴的佈防,廣邊軍分兩軍左右立營。

北山口地形狹窄陡峭,極有利唐軍防守,突厥騎兵在此無法衝鋒,必須下馬步戰闖關,道路上已經設定了不少阻礙,有尖刺、拒馬,還會有配巨型盾牌的步兵,可以將山口完全封鎖。

而北山口的制高點獾兒嘴高地上,更是會部署大量的弓弩手,隨時對突破過來的突厥兵致命一擊。

甚至還有暗伏的騎兵。

如果頡利非要仗著兵多勢眾頭鐵硬攻,那這裡就會成為突厥人的絞肉場。

“等後面幽州兵到了,我把新建的兩千陌刀軍交給你,部署到此山口,必能如虎添翼。”

蘇烈興奮道,“要是兩千陌刀手部署在此,那真是飛鳥難過,不過不能一開始就部署,我怕嚇退頡利老狗。”

風雪中,盧承業一行人也上得壩來,一些士家子弟甚至路上被上壩的那天路給弄的心驚肉跳。

武懷玉給他們在營地備下熱薑茶和湯餅。

這群人雖都穿著皮裘大氅,卻也凍的手都端不住碗,

“辛苦盧參軍你們了,頡利已經到了北面的懷荒舊城,隨時可能要發起進攻,本都督希望你們能夠勸服頡利,讓他退兵。

頡利與我大唐天子有渭橋之盟,當初渭橋會盟時,我可是跟隨天子身後的六騎之一,希望頡利能夠遵守盟約,切勿違背盟誓,否則唐突戰端一開,突厥也再無寧日。”

懷玉讓宇文成都牽來一匹白馬。

“這匹白馬,伱帶上送給頡利大汗,希望他能夠記得渭橋白馬之盟。”

武懷玉話裡透露著求和之意。

盧五郎喝了兩大碗薑湯,全感覺身體稍恢復了些知覺,又趕緊吃了兩大碗麵片湯,終於渾身舒暢。

看著在風雪中還在忙碌備戰的幽州將士們,盧五郎身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但卻也有種很激昂的熱血沸騰,“請都督放心,我見到頡利大汗後,一定會努力勸說他息兵罷戰的。”

懷玉拍拍這位大舅哥,“好好勸勸頡利,突利發兵之事,與某無關,也與大唐無關,那是他們突厥自己家事,我們沒有插手,現在頡利也不要胡亂攀扯怪罪到我們頭上來,”

蘇烈在旁邊道,“頡利有什麼要求,可以談嘛,好好安撫一下他,兩家交戰,對雙方都沒好處,我們都不希望開戰,這寒冬臘月,又刮白毛風,誰不想呆城裡好好貓個冬呢,”

盧承業信以為真。

稍做休息,便率領使團,捎上武懷玉準備的那匹白馬,繼續往北而行。再往北行,道路倒是比上壩時好走多了,可風急雪大,天寒地凍,也依然是步步艱難,但想到身上使命重大,盧承業倒是渾身火熱。

北山口獾兒嘴,蘇烈看著這一行人消失在風雪中,忍不住嘆道,“其實這些人雖然畏戰,卻也並非完全怯懦,你看他們這頂風冒雪的,也還是挺難得的。你說頡利不會拿他們怎麼樣吧?”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武懷玉只是需要盧承業他們拖延頡利個幾天,這樣他這裡能夠準備的更充分一些,不管盧承業跟頡利達成什麼談和停戰條件,他都不會承認和執行的,到時頡利惱羞成怒來攻,或許還會牽連下盧承業他們,也許給他們些苦頭吃,但要說砍了他們倒不至於。

“你說有沒有可能,他們真能勸說頡利退兵?”

懷玉笑笑。

“我承認盧參軍口才挺好,但要說服頡利就引退兵,他還沒這本事。頡利現在可是滿腔怒火,他很清楚突利出兵打他,肯定是有我大唐背後支援,更何況漠北薛延陀的夷男可汗之位,那可是我大唐直接冊封的,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氣,這次既然來了,豈有隱而不發之理?”

蘇定方聽了倒是鬆口氣,“來就好,要是不來,我們這大冬天受這麼大罪,豈不白受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人衛秧

善文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