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

一騎飛馳入京。

李德獎徑直面見長平郡公張亮。

將一個錦盒呈送上前。

“大刀已折!”

張亮開啟盒子,果然看到了那張熟悉的面孔,有些面目猙獰,有些死不瞑目。他端詳許久,緩緩合上。

曾經那個傢伙讓他很忌憚,甚至讓他仰望,他們曾經在瓦崗共過事,兩人還有過過節,其實是張亮曾被王君廓折辱過,後來張亮也查到了王君廓的一些問題,迫使王君廓率部離瓦崗再投李唐。

“哈哈哈!”張亮大笑,笑的很暢快,這些年這個傢伙,也終於栽了。

“他怎麼死的?”

“被亂箭射殺。”

張亮捧上盒子,直接去東宮見皇帝。

當李世民看到盒子裡的首級時,沉默了許久,然後開口,“動手吧,一個不留。”

皇帝直接給了張亮聖旨,讓他調百騎營動手。

寒風蕭瑟的長安城,突然就戒嚴封城,緊接著百騎四出。

整個長安都驚動了。

一個個訊息不斷傳出。

長樂王李幼良被捕,

義安王李孝常被捕,

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右監門將軍長孫安業、滑州都督杜才幹、禁衛統軍元弘善等一個接一個的被捕。

動作極大,牽連很深。

敏感的長安士民,許多趕緊關門閉戶,老老實實呆在家中,

政事堂宰相們則全都匆匆入宮面聖。

這次事情,宰相們事先都沒有半點訊息,皇帝突然就動手了,這不合常理。

可李世民沒急著見他們。

他在麗正殿中,正跟懷孕的長孫皇后說話。

向來不過問朝堂之事的長孫皇后,此時居然跪伏在李世民面前,請求皇帝能夠網開一面,饒長孫安業一命。

“臣妾今日斗膽,請陛下寬恕。”

李世民沒說話,先前羅藝謀反被誅後,查出長孫安業與之暗中多有往來,也是皇后求情,李世民饒了他一次,停了他三個月職,但後來又恢復其官爵了。

“你可知道安業他們這次做了什麼?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想要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陛下,長孫安業之罪誠當萬死,但他過去對我兄妹不好,天下共知,今若處以極刑,外人一定認為是臣妾兄妹故意報復,恐怕陛下也要跟著名聲受累。”

李世民嘆氣,“長孫安業這人你也清楚,十足無賴,嗜酒如命,貪財好色,這幾年做過半點什麼正事嗎?身為監門將軍,他甚至敢勾結宮人,私自偷竊宮中財物。”

皇后伏地不起。

若只是貪財這些,李世民還是能忍的,畢竟是國舅,可他千不該萬不該對皇帝心有怨恨,甚至跟李孝常他們搞到一起,居然想著要擁太上皇復辟,這可就是越了雷池。

“好,朕不殺他。”

李世民最終還是拗不過皇后,承諾不殺。

安慰了皇后一番,李世民去顯德殿見宰相們。

一眾宰相中,裴寂實際不任事,蕭瑀也因得罪皇帝最近一直在家反省,身兼御史大夫和吏部尚書二要職的杜淹,則入冬後病了,病的很重,也已經不能理事。

現在宰相就右僕射長孫無忌、中書令房玄齡、侍中杜如晦、尚書左丞守秘書監魏徵四人。

對這四位宰相的著急詢問,李世民也沒隱瞞,直接說這些人意圖作亂,擁太上皇復位。

這話一出,四人都不由面色大變。

這作大死啊。

“王君廓也參與其中,”皇帝又說了個驚人訊息。

然後讓張阿難把那盒子拿上來,開啟給大家看。

“王君廓入京朝集至沙苑,察覺事情敗露,於是拋下隨從隊伍,半路殺害百姓,換裝易容逃跑,欲北遁突厥,至洛水河畔被武懷玉追上射殺!”

四位宰相看著那顆首級,有些不明白為何是武懷玉追上射殺。

“你們馬上負責處理此案。”李世民安排了任務,然後讓他們退下。

長孫無忌請求留下奏對。

李世民擺手,“長孫安業是皇后和右僕射之兄,留他一命,流放嶺南。”

“無忌,你把王君廓的人頭替朕送去太極宮,順便把李孝常、李幼良的人頭也帶上,還有劉德裕、杜才幹、元弘善的。”

長孫無忌跪伏地上,請辭相位。

“先把這事辦妥再說。”皇帝面無表情。

四人心事重重的退下。

等長孫無忌找到張亮的時候,張亮已經網收的差不多了,刑憲司帶著百騎的甲士按著事先早就擬好的名單,一家家的查抄過去。

李孝常李幼良劉德裕杜才幹元弘善五人被已經直接被斬首,就剩下一個長孫安業,有皇帝特旨刀下留人,扣押待決。

長孫安業看到長孫無忌的時候,大叫著救命,這個曾經瞧不起異母弟,把年幼的他們娘三趕出去的哥哥,現在慌亂無比,他親眼看著李孝常等被斬首,然後腦袋一顆顆的擺在他面前。

張亮那廝十分心狠手辣,沒有審訊,也不容分辯。

帶兵圍府,進門就搜捕,然後只要高過橫刀的男人,直接斬首,其餘老女老少也全被逮捕捆成一串按跪在院裡。

長孫安業哪見過這種陣勢。

長孫無忌嫌棄的看了長孫安業兩眼,上前對張亮說了幾句話,然後張亮點頭,“把長孫安業押入刑部大牢關押。”

“無忌,救我,我們是一個爹生的親兄弟!”

長孫無忌扭過頭去,根本不想理他。

“這幾個首級,我要帶走。”

張亮配合的讓人取來盒子一一裝上,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的讓人提著那五個盒子,連同東宮帶出來的王君廓首級盒一起,前往太極宮中。

太極宮裡。

李淵正在彈琵琶,司空、左僕射、魏國公裴寂在旁相陪,長孫無忌直接闖進來。

幾名內侍小心跟隨進來,沒一個敢阻攔。

“臣長孫無忌拜見陛下。”

李淵停下動作,瞧著長孫無忌,“朕彈個琵琶也不允許了嗎?”

“陛下,”長孫無忌也沒多說什麼,直接讓隨從把六個盒子擺在皇帝面前。

“這是什麼?”

“李孝常李幼良王君廓劉德裕杜才幹元弘善六人首級。”

李淵嘴唇顫抖,臉蒼白幾分,他抬手怒指無忌,手卻顫抖不停,“大膽,長孫無忌,你想幹什麼?”

“陛下,此六賊互說符命,陰謀作亂,意圖以宿衛兵謀亂,還想劫太極宮上皇聖駕!”

李淵渾身顫抖,許久之後,頹然坐下。

全身的精氣神似乎都被抽走了。

“他們怎麼敢!”

太上皇呢喃。

一旁的裴寂也是滿臉驚恐之色。

許久,李淵無力的擺手,“既然如此,該誅。”

長孫無忌站在殿中,打量著這兩個糟老頭子,環顧了一下左右,然後道,“上皇退位以後居住太極宮中,宮禁宿衛多有不便,為防再有亂臣賊子謀亂劫宮,臣請求太上皇移駕別宮。”

李淵瞪著長孫無忌,“讓朕搬去哪?”

“可請上皇移居弘義宮。”

弘義宮是李世民為秦王時的宮殿,開始李世民是居住在太極宮中的承乾殿,後來李淵以李世民功高,特於太極宮西,于禁苑之中立弘義宮。

弘義宮相比太極宮和東宮,比較狹小偏僻,處在禁苑之中,山村景緻倒不錯。

李淵退位一年多,一直還住在太極宮中,皇帝李世民卻一直居住東宮,朝會等也都在東宮。

早有臣子上奏,請皇帝正位大內,李世民一直推辭,要讓太上皇安居大內。今天長孫無忌提出此事,其實也非皇帝交待。

這是長孫無忌自己提出來的,他準備辭相去為皇帝把這事辦了。

“好,你回去告訴皇帝,朕隨時可以搬過去,讓他挑個日子,派人來給朕搬家。”李淵氣匆匆的道。

長孫無忌退下。

六個首級卻故意留下了。

等他走了,李淵看著那六人首級,都是熟人。

義安王李孝常,其實跟李績、羅藝他們一樣,並不是真正皇族,李孝常的爺爺李景,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的家兵。後來李景在楊家,跟楊忠家的崑崙女黑奴私通,生兒子李圓通,但李景這傢伙不厚道,他不認這個黑兒子。

因此李圓通從小在楊家跟著母親為奴,雖說爹不認,但楊家對他還不錯,特別是楊堅還很賞識他辦事有能力,等楊堅襲封國公爵位時,特提拔他做了參軍。

後來楊堅篡位代周建隋,李圓通自然也是雞犬升天,一路做過尚書左丞、揚州總管長史、幷州總管長史、司農卿、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爵封萬安郡公,楊廣時還留守東都。

李淵當年有意巴結李圓通,特意跟他聯宗結親,稱他為族叔。其實李景當年也就是六鎮軍士,一個姓李的破落戶,所謂隴西李,也不過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李淵後來起兵入關,李圓通長子李孝常任華陰縣令,他境內有個大糧倉華陰倉,當時李淵攻打長安,軍中缺糧,李孝常主動開倉獻糧,率眾歸附,也算是雪中送炭。

後來開國,李淵也特意記著這‘族侄’的功勞,封他上柱國、義安郡王。

其實論起來,李孝常這皇族郡王,其實是跟羅藝、李績他們一樣的,屬於附屬皇族,不是真正的皇族。

李孝常還是很感激李淵的。

武德末他任利州都督,在地方表現並不好,但李淵也沒有怎麼降罪於他,李世民一奪位,對他這個族兄區別對待,李孝常諸子,本來也有好幾個封王封公,李世民不僅把他調入朝收了他利州都督實權,還把他諸子的爵位或降或削。

從利州都督調入朝做刑部尚書,結果沒當幾天就改授閒職,一改再改,先前羅藝被誅,李孝常還被李世民當眾訓斥,更有傳聞,皇帝要奪他郡王之爵,改封縣公。

李孝常很不服氣,於是才有了想要擁太上皇復位的念頭,跟著同樣被李世民不斷打壓的李幼良也是一拍即合,然後又拉上了劉德裕、杜才幹、長孫安業一干人。

李孝常和李幼良都先後入宮拜見李淵時,暗裡提過此事,李淵表面訓斥他們,其實並沒阻攔,也沒告訴過李世民。

他心裡其實也有過那麼一點點的期望。

可惜,如今六顆首級齊齊擺在面前,別說復位,就是這太極宮也住不下去了。

太上皇嘴巴大張著,如同一條上岸的魚。

“好狠的二郎啊。”

裴寂一聲不敢吭。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以智取勝,扶蘇為我三顧茅廬

公子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