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

“最近天冷,舊傷發作,夜不能寐,你幫我看看。”

下朝後,秦瓊叫上懷玉坐自己的馬車,說讓他幫忙把脈開方。爺倆出得宮門,上了秦瓊馬車。

“發生何事?”

秦瓊雖貴為兵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並領左衛大將軍,參預政事,入政事堂為相,不過秦瓊雖每日上朝、入政事堂,但很少發表意見,甚至被有些官員譏為病宰相,說秦瓊當年戰場猛如虎,如今卻成病貓,一到政事堂議事時就打瞌睡,不管議什麼事,他都會說按大家說的辦。

今日朝堂上一番人事調動,很不尋常。

可秦瓊身為宰相,居然也沒聽到什麼風聲。

“義父最近可聽聞長安有個姓袁的婦人?”

秦瓊搖頭,他現在很少拜訪朋友,也沒怎麼開門迎客,除了上朝坐堂,其餘時間都在家閉門讀書,也很少去關注那些什麼八卦流言。

“長安有個姓袁的神婆,最近散佈了一個讖語,太白晝現,預兆女主昌。這讖語其實是她花錢收買太史局歷博士李淳風家僕,竊取了李淳風給天子的密奏內容,

李淳風密奏裡完整的讖語是帝傳三代,武代李興,女主昌這十一字。”

秦瓊瞪大眼睛,不可思議。

“李淳風區區一歷博士,安敢如何大膽?這是為誰充當馬前卒攻擊武家?”

秦瓊憑直覺,就斷定這件事情絕不是什麼簡單的觀星占卦望氣的結果,這定是有人要搞武家。

李淳風不過是個工具。

懷玉無奈苦笑,他跟秦瓊的直覺是一樣的,這事情不簡單,肯定是有人在搞武家。

可他想不明白,李淳風為什麼要出頭。

懷玉把那十一字源自秘記也告訴秦瓊。

秦瓊可不管什麼秘不秘記,百戰餘生的大將,不僅勇猛過人,還得十分幸運,更加少不了敏銳的直覺,這種直覺能讓將領在戰場上逢凶化吉。

“秘記我也見過,那上面都是些誨澀難懂的字句,比燈謎都難猜,李淳風挑出這麼一句話來,明顯居心叵測,”

秦瓊安慰懷玉,“今日陛下雖免去你四個兼職,你也不要有什麼想法,這個事情我來幫你查。”

這次事情,不僅義子武懷玉被免去四個兼職,而且他老兄弟李君羨更是已經陷入巨大危機,外調華州刺史可不是好事。

懷玉還算淡定。

因為現在僅憑這句話,他武懷玉還不會有什麼危險,畢竟他還年輕,雖已實封國公,但在朝中根基十分淺,對李世民構不成半分威脅,皇帝也未必就覺得那句讖語是對應他,但這也埋下根刺。

這根刺就是巨大的隱患,現在沒事,但不代表以後沒事,除非把這根刺拔除。

秦瓊雙手握著暖手爐,眉頭緊鎖,他感覺風雨欲來。

“眼下最關鍵是不能急,不能先自亂陣腳,咱們得穩住,這才有機會發現對方的破綻。”

“嗯。”

在馬車上給秦瓊把脈,給他重新開了副調理的方子,爺倆同回永興坊。

剛到家門口,隔壁魏家門開,老魏走了出來。

“我家新釀的幾缸酒好了,過來嚐嚐。”

懷玉笑著應聲,跟魏徵一起上門。

裴氏端來一壺新烤好的酒,酒液澄清。

一碟煎花生米,一盤白切羊肉,

兩人大早上的喝酒。

今天是旬休,

老魏給懷玉倒酒,還安慰起他來。

他也沒多說什麼,長安城裡的流言總是最快的,甚至早朝時金殿上發生的事,不到中午就能傳遍長安每個角落。

身為宰相,魏徵還是秘書監,李淳風是他下屬,所以他也是知曉一些此次內情的。

但他對那句讖語的態度是不屑的,那就是無稽之談,

如果武懷玉是一個功高震主的開國元勳,你說他有什麼野心什麼的還可能,就好比羅藝造反,李五戒跟羅藝妻子說什麼,王妃相貴,當母天下,還說王妃之貴,緣於大王,而今大王貴氣已現,十日當升大位。

羅藝的資歷、野心,加上這些讖語,確實不同。

再比如李孝常這些人互說符命,被捅出來就是個死字。

可有人要說武懷玉要造反,甚至說什麼武代李興女主昌,這不就扯淡嗎?

難得魏老頭還能這麼體貼的安慰人,懷玉在魏家也是放開了喝,喝的半醉才回到家。

一醉解千愁。

起碼暫時不用頭疼。

等他睡醒,大哥武懷義已經從河西回京了,他是跟武士彠一起回京的。

“我聽說那個謠言。”

武懷義給懷玉遞了杯熱茶,憂心忡忡,他在瓜州都督府司馬任上幹了一年,中規中矩,也沒啥機會立功勞,但表現也還不錯。

這次入京朝集,本來聽說他要升任刺史,可現在一進京卻聽說了這樣的事情。

懷玉喝了幾口茶,讓腦子清醒點,“阿兄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四叔說讓我們晚上過去吃飯,在京族人聚一聚。”

“今晚?”

懷玉本來覺得這不是個好時機,但想想不做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遇到這麼大的事,家族的人也確實該一起商議下對策。

起來洗漱一番,去請了老武,然後一家子去周國公武士彠府。

武士恪帶著三個兒子,然後是妻子與程樊兩兒媳婦,父子的媵妾也陪同,至於說其它妾侍就留在家。

還特意接了馬周、武玉娥夫婦。

一家人到了周國公府,司農卿武士稜還有利州都督武士逸也到了,武士讓癱瘓在家,他兒子武懷運武懷亮武惟良倒也都來了。

武士彠這支四弟四房,武士恪這支也來了堂兄弟三家,另外還有幷州武氏其它房的也來了幾家,人挺多。

不過今天武氏族人的臉上,卻都沒有什麼高興神色,所有人都很面色凝重。

一句讖語,卻有可能給武家帶來滅頂之災。

如今的武家也算是崛起新貴名門,周國公武士彠、翼國公武懷玉,叔侄二人皆是六百戶實封功臣,

武士稜、武士逸皆虛封縣公,而且一司農卿一都督。

武懷義也有大陵縣子之爵,還是都督府司馬,武士恪雖僅是六品階七品職,可武家現在還有不少子弟出仕任官,從六品到九品,有二三十個。

比不過那些老牌門閥、舊族,但在新興貴族裡,那也是很了得的存在。

可現在,一句讖語,就讓這個家族有覆滅危險。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這個時代,血脈家族的關係,那可是無法割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女人們帶著孩子到後院去玩,男人們在前廳喝茶。

武士彠跟懷玉見面相擁。

然後直接嘆道:“我剛才已經給聖人寫了一道辭呈,請辭涼州都督之職,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西北的風沙了。”

“叔父不必因那謠言之事過於憂懼,這事肯定是有人背後攻擊我們武家,我已經開始在查了。”

武士彠卻笑道,“我剛才坐在書房裡想了許久,想我前朝之時,不過是一個販賣木材的商人,雖說積攢了一些家財,可也仍僅是卑賤之商人,幸遇太上皇,從龍起兵,居然位列開國元謀功臣,受封國公,新皇即位,仍委重用,賜封為實封功臣,

我也一把年紀了,老了,現在也想安心享幾年福,”

“咱們武氏家族,也有懷玉懷義懷亮君雅君威等你們這些年輕俊彥,後繼有人,我也能放心了。”

其實武士彠才五十出頭,還十分年輕,他四十歲的時候遇李淵,天使投資,把全部身家都投注到李淵身上,僅兩年後,他就成為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晉封應國公。

此後在武德朝,一直都是皇帝心腹,身居要職。而在貞觀天子新朝,他也是迅速獲得了皇帝認可,從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到雍州別駕,再到黃門侍郎,然後又出任涼州都督。

正是仕途得意之時,現在主動請辭,確實很可惜。

可老武這人眼光獨到,當年他爹做東都丞,武士彠憑著這關係,迅速打通交節,趁營建東都之際,做起了木材生意,大賺特賺,後來眼見世道亂了,便又掏錢買了個鷹揚府隊正的官職。

最終選中了太原留守李淵,舍家相助,換來了無比富貴。

現在他看到了危機,決定辭職。

就如同李世民剛即位時一樣,武士彠也是主動請外出。

武士逸和武士稜這兩兄弟,也都表示年紀大了,要上表請辭。

“我們都老了,一把年紀了,辭職了正好在家享福,懷玉你們還年輕,就好好幹。”

三兄弟想法挺實在,與其讓皇帝猜忌來免官奪爵,倒不如主動點請辭,這樣起碼還能讓皇帝領他們識時務的情。

當然,這也未嘗不是以退為進,等這陣風過去,到時說不定也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混到他們這種地位,不僅得能看風向,還得能耐的住寂寞。

武家這頓家族聚餐吃的有點悲愴的感覺。

大家甚至都做了最壞的心理準備。

飯後。

武士彠帶頭向武氏家族捐贈一千畝義田,另外捐一百畝做學田,一百畝做墳田,還捐了一些錢糧,入家族義倉。

這些義倉義田還有學田、墳田,在古代是有特別保護的,族人捐贈,專用於救濟族中孤寡老弱殘疾,學田墳田則專用於族學、祖墳,就算萬一武氏家族被抄家,這些田產是不會被抄沒的。

武士彠帶頭後,武氏族人也紛紛捐田捐糧捐錢,武懷玉這次也捐了一千二百畝,還捐了一批錢糧。

這也可以稱的上是一種轉移財產了,但是合法的。

名義上這田地錢糧捐出去後,是要專用的,就不再屬於捐贈人了。朝廷是鼓勵這種族中義產的,因為他承擔了部份朝廷的責任。

武氏族人一下子捐出幾千畝田來,是很不一般的,這也是做好萬一準備了。

真要出事,起碼還能留點香火延續的本錢。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搞事情

逗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