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朝天子

(感謝百戰悍卒的打賞!)

御廚早準備了豐盛的御膳。

這些皇家御廚並沒有簡單的殺個羊宰頭牛弄個全牛全羊宴,那太簡單了,顯現不出大唐皇家御廚們的水準,也彰顯不出大唐的國力。

他們精心烹了一隻鵝。

唐人喜歡吃鵝,每隻價二三千。

今天,御廚們便給突利可汗做鵝吃,可傳膳的時候,御廚們卻抬進來兩隻羊。

剛才突利聽御廚說今天吃鵝,怎麼卻抬進來羊?

御膳主廚是個胖子,當廚子的沒有不胖的,不偷菜吃的廚子那都不是好廚子。

“今日這道御膳名叫渾羊歿忽,”

胖廚子口才不錯,把這道名菜講的很到位,今天主賓雙方共有十人,胖廚子也就提前取來只肥美活鵝,去毛去內臟。

又宰了只羊,剝掉羊皮、去掉內臟,把事先調味好的糯米飯和香料塞進了一隻羊的肚子裡。

再現宰一隻羊,仍是剝皮去內臟,再把準備好的鵝塞進羊肚。

這鵝也不簡單,鵝肚子裡還塞了只雞,雞肚子裡又塞了鴿子蛋。

就這麼套娃一樣,羊套鵝,鵝套雞,雞套鴿子蛋。

把羊放火上烤。

涮上各種調料,羊肉烤熟後,再取出羊肚裡的鵝。

李世民很豪爽,今天烤了兩隻羊,一隻羊裡是糯米飯,一隻羊裡則烤了一隻鵝。

胖廚子把第一隻羊抬到李世民面前,取出羊肚裡的鵝,又把鵝肚裡的雞,雞肚裡的蛋取出,將那枚鴿子蛋裝在一個精緻的白瓷盤裡,端到皇帝面前。

然後把把取了蛋的雞,裝入盤中,送到了突利面前。

再把浸滿了羊油、充滿香料味的大鵝拆分,帳中主賓十人,各一份。

懷玉也分到一大塊燒鵝。

再然後才是分割烤羊肉和糯米飯。

說實話,看著挺新奇,味道只能說還不錯,但算不上有多出色。

鵝在羊肚裡烤的,倒是比較鮮嫩,不過浸了許多羊脂,油膩了一點,而且香料明顯放的過多了點,有些掩蓋了食材的本來美味。

那鴿子蛋估計應當還不錯,可惜就那麼一個,皇帝獨享。

一道渾羊歿忽,懷玉覺得還行,可突利可汗卻震的不輕。

草原上的小可汗,那也是統領許多部落,最不缺的就是牛羊馬匹駱駝這些,甚至可以說在草原上那幾乎是天天吃肉的,但哪吃過這種做法。

一物套一物的,確實新鮮。

胖廚子卻還說,今天一時匆忙,沒時間準備,要不然還要再烤一隻駱駝,把羊放駱駝肚裡·······

這道菜有點過於裝蛋了。

雖沒有其它宮廷名菜那麼精緻好看,但用草原上常吃的羊,做出這種吃法,也著實讓突利和他的兩個隨從貴族被震懾了一把。

懷玉吃著燒鵝,嫌棄油膩。吃烤羊,覺得乾柴,不如直接切成塊烤羊肉串,夾上塊羊尾油,那多香多嫩,要是再烤個油包羊腰子、烤羊蛋,那更美味,浪費這隻羊這隻大鵝了。

突利卻很滿意。

既是頭次吃這麼奢侈的大菜,也是覺得皇帝這是很抬舉他。

李世民也是大塊朵頤,賓主吃的滿嘴流油,相談甚歡。

羊肚裡的糯米飯也比較油膩。

渾羊忽歿帳中十人只吃了部份,剩下的都賞賜給李世民和突利的侍衛了,那些侍衛們倒是不嫌油膩,還覺得能吃到這皇家御膳、宮廷名菜很有榮光呢。

李世民在岸邊送突利上船,還折了枝柳枝給突利,又說風大,把自己的錦袍解下來給突利披上。

那親切的模樣,真好比親兄弟了。

不過懷玉在旁邊倒是挺淡定的,親兄弟又如何?李世民可是殺兄宰弟的,建成和元吉屍骨還未寒呢。

兩人依依不捨的道別。

突利乘小船返回了渭水北岸,李世民望著濤濤渭河水許久,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收起。

皇帝沿著渭河南岸漫步,房玄齡高士廉杜如晦秦瓊周紹範跟著後面,武懷玉和安元壽則依然頂盔貫甲執千牛刀隨侍。

君臣都沒說話,就這樣漫步河邊,似在消食,也似在謀劃著更大的事情。

利用頡利和突利叔侄間的這種特殊關係,分化離間拉攏,這一步走的比較順利,武德七年李世民奉旨通和,就用過一次了,突利也是非常配合。

如今突利還是那個突利。

頡利自然也還是那個頡利。

只是對李世民來說,和議的機會已經出現,但他卻又有幾分猶豫了,咸陽、三原兩戰,讓李世民心中覺得突厥人其實並不算強。

在長安腳下,如今各路人馬匯聚,真要打,勝算還是很大的,尤其是有突利這樣的反骨仔在,只盯著頡利打勝算更大。

就這樣和議,放突厥離去,那未免有幾分放虎歸山的遺憾,將來再要收拾突厥,會更加困難。

房杜似乎也早猜到皇帝的心思,卻並沒有一人出聲。

打還是和,最終還是得由皇帝做出最終決定,該分析的他們都分析過了。

“走吧,回京。”

李世民在河邊足足散步了一個下午,直到天昏暗之時,才終於要回去了。返京的時候,李世民的臉上沒有了猶豫不決,眼中盡是堅決。

懷玉知道,李世民終究還是決定和談了。

這位年輕的天子,還是打算早點結束眼前的兵災,這個選擇究竟對還是錯,懷玉也不好評說,但歷史上這次會盟後,李世民勵精圖治,也是用了短短几年,便讓李靖出兵攻入突厥汗庭,生擒了頡利,一雪前恥。

到貞觀四五年的時候,鬥米就已經只要三四錢了,雖然這裡面也有錢荒原因,導致錢貴物賤,但貞觀四五年的時候,確實比武德朝的時候,已經安穩富裕太多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掃平天下,結束戰亂,百姓能夠安心耕種商人能夠貨通天下。

“懷玉,你覺得朕跟頡利和議,做對了嗎?”

“朕是不是懦弱了?”

懷玉搖頭,對前邊馬上的李世民道:“一時的忍讓並不是懦弱,而是為了更好的前行,陛下是心懷天下,才能如此忍辱負重,這絕非一般帝王能夠做到的,”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卻用了四十四年時間攻打匈奴,而他能擊敗匈奴,也是因為他即位的時候,接手的是經歷了文景之治的強盛大漢朝。

陛下拔亂反正,臨危受命,接掌的大唐,卻是還剛結束中原群雄割據稱霸,還沒能休養生息,恢復民生國力的大唐。

但臣相信,今日的這一退讓,也是值得的,不出十年,陛下必能掃滅突厥!”

“十年!”

李世民嘆了一聲,十年的時間並不算長,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卻用了四十四年打匈奴。

“但願十年之後,我們能夠一雪今日之恥。”

“陛下,十年只是臣做的最壞的預計,事實上臣以為憑陛下之英明神勇,還有我大唐將士們的勇猛敢戰,十年還要再打個對摺,頂多五年,我們就能攻滅突厥汗庭,把頡利抓回長安來,讓他以後給陛下的宮廷宴會陪酒跳舞!”

突厥可汗給中原天子陪酒跳舞並不是沒有先例,比如西突厥的處羅可汗達曼,就曾在隋唐兩朝給天子陪酒跳舞。

當年西突厥阿波可汗大邏便被啟民可汗的父親莫何可汗生擒,西突厥人就立了達頭可汗後裔泥利繼位,泥利妻向氏就是中原人,生子達曼。泥利死後,達曼繼位為處羅可汗。

處羅治國無道,部落多叛,楊廣西巡,召處羅朝見,處羅託故不至,楊廣便有裴矩之計,誘西突厥西設射匱發兵襲處羅可汗,處羅大敗,楊廣派向氏說服處羅入朝。

處羅入朝後,楊廣把他的部落人馬分成三部,內遷安置,把處羅一直留在京城。

楊廣江都被弒後,處羅回長安,歸附李淵,封他歸義郡王,從此又成為唐廷宮宴上的陪酒跳舞的常客。

可後來東突厥始畢可汗與唐結盟,有個條件就是要殺死處羅,因為他爺爺就是當年西征的莫何可汗,就是在西征時中流矢而亡。

第二天,李世民便派出了鄭元璹、崔敦禮過河前去頡利營中談判議和。

頡利的汗帳裡,諸南征貴族首領們齊聚,突利果然帶頭站出來支援跟唐人談,有他帶頭,其它諸部也都表示願意以和為貴,只要唐人肯給錢帛金銀他們便願退兵。

當天,鄭元璹和崔敦禮便跟頡利先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雙方和議期間,都休兵罷戰,不得再互相攻擊,突厥也不得再劫掠。

關中突厥各路人馬,都退到渭河以北、涇河以西的,咸陽涇陽醴泉之間的這片區域。

鴻臚卿、沛國公鄭元璹天天在頡利大營和談,雙方就退兵條件談的很艱難,好在有口頭協議達成,暫時都休兵罷戰了。

而李世民也並沒有閒著。

他天天在渭河南岸會見突厥各部首領達官們,這些首領都是突利牽頭,李世民使者秘密拜見,誘他們來南岸朝天子。

李世民對這些來拜謁的俟斤、頡利發、啜、酋長等大小首領,也是十分客氣大方,一個個都頒詔賜封官職爵位,不是封大將軍就是將軍,不是國公就是郡公縣公。

賞官賜爵,一件件紫袍玉帶賜出。

還有一車車的金銀絲綢等送出,並約定互市通商,反正只要跟著大唐皇帝,不會虧待他們。

也不需要他們做什麼,就是大家親近親近。

李世民的這招很厲害,他給這些首領們賞賜,又不要求他們背叛頡利什麼的,只是提唐突兩家早結的盟約,希望繼續友好。

每次李世民秘密會見這些首領的時候,除了賞賜官爵、紫袍玉帶,也會請他們吃渾羊忽殃,最後還有個保留小節目,讓懷玉跟安元壽拿掌心雷炸魚。

這些懷玉親自改良過的掌心雷,每次當著這些突厥首領們的面,扔進渭河裡然後砰的一聲巨響,濺起一股高高的水柱,然後水裡翻起魚來,都能讓那些首領們面色大變,對李世民也變的更加尊敬。

只是每次他們提出請求,想要討幾枚掌心雷,都會被李世民無情拒絕。

給你們看看就好,豈會真的給他們。

時間到了八月底,突利等議和派已經佔據了多數,他們甚至都公然的往返於兩岸,都不再跟頡利大汗藏著掖著了,甚至都有俟斤直接穿著李世民賞賜的紫袍玉帶出現在頡利的金狼大帳中參與議事。

面對一致和議撤兵的呼聲,雖然可敦義成公主楊氏還在不停的給頡利吹枕邊風,但頡利也已經明白事不可違。

頡利讓鄭元璹轉告李世民,約定次日雙方於渭橋見面會盟!

訊息傳回長安,李世民也長鬆口氣,這場六月開始的入侵,終於要結束了,當時懷玉就提著千牛刀站在李世民的身邊,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也是覺得鬆口氣,該死的突厥人早就該滾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從攻略皇妃開始

漢唐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