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

崇文館藏書萬卷,要把整理好的這萬卷書,抄錄數份,一下子就要抄數萬卷書,一卷一匹絹,這可是一個大專案。

長安城裡不僅秘書省弘文館司經局有專門的楷書手是抄寫的,長安還有許多大寺長期有抄經人。

這些人以楷書抄寫,還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抄經體。

長安城最有名氣的抄經人,一年可以抄寫兩百卷,賺二三百匹絹。不過普通抄經人,可能三天一卷,一卷幾十錢百錢。

這次崇文館的這個大專案,搞起了外包抄寫,不僅長安城的那些抄經人都接到單,甚至國子監,以及在京的那些各衙流外吏、雜任,甚至是一些在京侯選、侯考的小官、士人也都參與了進來。

抄經不要本錢,是個不錯的兼職。

武懷玉很照顧司經局的下屬們,讓他們分包,從中賺一筆。之前滿長安找貴族王公官員們捐書,不少王公貴族豪強可也是捐了錢的。

皇帝后來還又特拔了筆錢支援這東宮文教事業,這筆錢糧匯聚起來很大一筆,都由武懷玉說了算。

手頭有錢,這辦起事來就是方便,用不著一點點都打報告找上級。

採買紙墨筆張,分包抄寫,武懷玉手頭有錢,又有編制人員,迅速的把紙坊、墨坊、筆坊、裝潢坊都給恢復,開始採購原料自家生產。

如今司經局兵強馬壯,中午的伙食都好起來。

兩菜一湯,一葷一素。

直接採用打菜制度,官員們還加個煎蛋。

主食蒸餅或湯餅或是米飯,每人一升糧標準。

這待遇不知道讓隔壁五個局的人多羨慕,沒幾天時間,左春坊的太子中允、太子左諭德、左贊善大夫、司議郎、主事、錄事、傳令、掌儀、贊者等都跑來司經局的食堂蹭飯。

連其它五局的長官,典丞郎、藥藏郎、內直郎、宮門郎、典設郎等也來了。

好在右春坊不在一塊辦公,否則估計右春坊的那些官員也得跑來。

對此司經局負責公廚的張承德很不滿,不過懷玉倒是讓他別急,現在司經局搞的紅紅火火,尤其是手裡握著大筆的經費,其它衙門眼紅是正常的。

這些官員們來蹭個飯,武懷玉也就讓招待,反正光吃頓工作餐能吃多少。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吃了司經局的飯,以後他們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不是。

武懷玉甚至還把分包一些抄寫專案給兄弟衙門,讓他們順便也賺點外塊,自己吃肉,也得別人喝湯不是。

東宮各衙,現在都不完備,一個個都很窮,真正的清水衙門,如今司經局好不容易搞起一個崇文館,還弄起一個幾萬卷經書的抄寫專案,雖然在武懷玉眼裡,這其實也沒什麼油水,但在那些窮官眼裡,這卻很誘人。

別的兄弟單位公廨田公廨錢都沒落實,他們司經局卻是啥都有了。

“館主,崇文館陪太子讀書的二十名學生,上面都選好了,”

“這是名單。”

武懷玉拿起來看了下,跟門下省弘文館的挑選標準差不多,皇族宗室、皇太后、皇后家子弟,宰相子弟,都是大功以上親,也就是同祖父的族人子弟,

入選的不是皇親國戚,那就是王公宰相子弟,身份最貴的那批人。

選的是十四到十九歲的年紀。

弘文館學生才三十八,他們崇文館開館,學生更只有二十名。

每一個都是王公宰相子弟,非常尊貴。

像武士彠的兒子元慶元爽,那都沒資格,因為武士彠只是實封國公,卻不是一品,更不是宰相。

武懷玉的兄弟懷良,馬周的兒子馬載就更沒資格了,一來年紀不夠,二來身份差遠了。

秦瓊這鎮軍大將軍,也僅是二品階,他兒子也不行。

“十一郎,你帶張文學和劉正字,親自上門拜訪各家,把通知送到。”

皇族李家、皇后長孫家、太后竇家、然後就是如今宰相們了,裴寂房玄齡高士廉蕭瑀封德彝等子弟,

貴妃家的都不夠格入選。

“二郎不去嗎?”

“我就不去了,”

懷玉現在也挺謹慎的,這次收集圖書,結果提前弄出來崇文館,還當上了館主,已經有點風頭太盛,就沒必要再跟這些皇親國戚、宰相王公一品家再過多接觸。

“你們去就行,好好跟他們談談,誇讚下他們子弟,對了,跟他們說,感謝他們之前的捐書贈錢,等崇文館藏書抄出來,到時送他們一些珍藏。”

來濟笑了笑,“二郎這是想再讓他們捐些錢糧?”

“咱們不要求,但他們想捐贈,也不用拒絕嘛。”他笑著道。

不主動、不拒絕,這態度好。

皇親國戚王公宰相,誰家和指頭縫裡漏點下來,也能讓司經局肥一圈。

做為長官,能為下屬謀福利,才能有凝聚力有人心,才能辦事情,否則是沒有威嚴的。

搞專案,自然就是謀福利的最好辦法。

有專案就有錢糧,有錢糧,過過手都有油水,根本用不著貪汙什麼的。

武懷玉現在天天忙著到處挖人,挖楷書手、挖熟紙匠、挖裝潢匠、筆匠,還從國子監挖人來當直學士。

校書郎、正字、書吏、書令史、典書也挖了不少。

因為司經局比較高調,他們的食堂伙食太好還引的有御史彈劾,還有人彈劾司經局提前發放俸祿,甚至給官吏匠人發糧發錢發福利。

只是這些彈劾沒起半點水花,倒是給司經局挖人打了免費廣告,都知道司經局現在得皇帝看重,待遇好福利高,於是秘書省啊弘文館等一些清水衙門裡的窮官窮吏,紛紛接受調動,甚至有主動求到司經局的。

一時間,平時名不見經傳的司經局,居然成了長安城的當紅衙門。

連蔡允恭這個平時都見不到一面的太子洗馬,如今也經常往這邊跑,這位弘文館學士,如今天天中午來司經局吃飯,甚至筆墨紙張沒少蹭,但武懷玉一點不介意。

各種福利待遇一點不少他的。

司經局火了,崇文館更是一飛沖天。

連帶著司經局名下的產業現在也紅火起來,長安兩市裡開起了崇文書肆、崇文紙鋪、崇文筆鋪、崇文墨鋪等。

武懷玉還搞出了一些所謂珍藏版圖書,甚至還有崇文館學士聯名版等,既放在書店賣,也送一些給那些大筆捐贈弘文館的皇親國戚王公宰相們。

給王公宰相們的是免費贈送,但其它想買這些同款珍藏版書,那可就價格不菲。

這些賣書賣紙筆等收入,全都進了司經局的小金庫,這錢就跟拿去放貸收息的公廨本錢一樣,除了用做辦公開支、公廚食堂食料錢外,武懷玉拿這錢給大家發放各種名目的補貼。

天冷了,給大家買炭買柴,還給大家定製皮襖毛衣,添絲絮被子,發肉發米,還發紙發筆。

連皮靴皮帽,一個月都發了兩回。

還設立了一個內部的無息貸,本司的官吏匠人要是一時有困難,可以申請借貸,無息。

甚至還有租房補貼,騎馬的交通補貼草料錢等。

司經局官吏們的收入水準直線上升,俸祿標準沒變,但到手的錢糧多了,各種名目的福利、補貼,今天發米麵,明天髮油鹽,後天髮絲布的。

負責管理司裡小金庫的來濟甚至很頭痛。

“二郎,這賬上錢越花越多,花不完啊?”

司經局現在是東宮唯一一個滿編甚至超編的衙門,卻還能做到俸祿足時足額髮放,還有各種不斷的福利。

“年底了,再多花掉一些,要不然賬上錢太多,也不好交待。”懷玉指示,必須得在年前再突擊花錢。

“啥名目呢?現在盯著我們的人可很多啊,錢分太多怕也不行。”來濟還是有些太年輕,居然有錢也不知道怎麼花。

“這還不容易嗎?”

懷玉覺得花錢這事很容易,“這樣,多采買一些紙墨筆硯,這不就一大筆開支?買來的紙墨等,國子監、弘文館、秘書省都送些,然後三省六部五寺九監也送點,

最後再給我們司裡官吏分一批。”

紙墨筆硯是很值錢的,發下來後也可以再賣掉換錢。

而這些紙墨筆硯從司經局所屬的作坊採購,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這錢可以大部份留下,開單採購原料,或是給匠人們多發點糧油福利。

司經局賬上的錢讓他流動起來,分散開,自然就不起眼了,甚至給其它衙門、官吏們也分些好處。

那些下屬作坊拿了錢,留下大部份,採購原料,甚至再打個報告擴建作坊、店鋪等,那都是支出、成本嘛。

這不斷的流動起來,好比一大塊肥肉在司裡官吏們手上轉來轉去,自然而然能滿手油。

不過武懷玉仔細的翻看了賬本後發現,司經局現在居然短時間內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迴圈,初始的本錢都是來自捐贈、賞賜、拔款,但現在這賣書賣紙賣筆墨這些,居然很賺錢。

不是一般的賺錢,是非常的賺錢。

他以前真沒想到,這年頭文具這麼貴,書籍這麼貴。

貴的有點離譜,但偏偏長安城做為帝都,這裡有最龐大的文人群體,文具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這次收集整理抄錄圖書還是搞的很成功的,甚至盤活了司經局這個冷衙門,不過武懷玉看著這賬本,卻並不是很滿足。

“十一郎,我有個想法,打算編份報紙。”

“報紙?”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蒼火戰紀

青空味的橙子

人在寧安,配角非常規逆襲

不靈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