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鬥米千錢

都說條條大道通羅馬。

也有人生來就在羅馬,還有的人生來只是牛馬。

一頭近千斤的黃牛,價值幾萬錢,太平年間一牛之價也可值一二十畝好地一年之產出。

紀國公段駙馬爺要招待客人,結果這頭牛就打架撞樹上撞斷了脖子。

懷玉帶著朋友回懷遠坊宅子,準備給大家做鐵板牛肉、小炒牛肉、燉牛骨等,結果剛進院,卻發現趙義在等他。

看到他來,既期待卻又猶豫。

“有事就直說。”懷玉笑道。

“今天長安兩市的糧行各店,都只開門了半個時辰,糧價又漲了。”

趙義搓了搓手,“官價鬥米四百。”

懷玉明白話裡之意,“市價呢?”

“粟一斗五百錢,有價無市,城南黑市有人偷偷的賣,鬥米千錢了。”

粟價一般為米價六成,米賣千錢,那粟起碼得賣六百,官價鬥米四百,這種時候誰也不會賣。

哪怕官府已經在強力干涉,又是開常平倉放糧,又是嚴厲打擊高價,但去年河東大戰,今年夏開始突厥又大舉入侵,結果便是去年河東就沒有糧食入京,今年備戰河東,還調了許多糧去河東。

緊接著隴右河西朔方大戰,進京的糧食大減,還要向邊關拔糧。

眼下秋糧還沒收,正是青黃不接之時。

加之突厥十萬騎兵進入關中平原,兵臨長安城下,越發讓長安的百姓恐慌起來,想盡辦法搶糧。

前幾年,大唐圍王世充的洛陽時,洛陽鬥米三千,仍買不到糧,洛陽城中的貴族富人都只能拿金子換糧。

李唐最終能拿下洛陽,也不是攻下來的,而是城中糧盡,河北竇建德援軍又敗於虎牢關,最終鄭軍才絕望開城投降。

“我們千金堂不是還有些存糧嗎?”懷玉問。

趙義點頭,“幸好阿郎你之前早有準備,我們提前買進了不少糧食,又從三原運來不少糧,咱們現在才不用到處去搶糧。”

千金堂現在有些糧,夥計學徒們也一直都有飯吃。

“是這樣的,咱們千金堂現在的醫師、藥工、夥計、學徒們一天有兩頓飯吃,中午還有頓粥喝,大家都很感激阿郎。只是,咱們千金堂不少人也都是長安人,現在糧價高又買不到,大家家裡都很困難,有的都好幾天沒揭開鍋了······”

懷玉看他為難的樣子,也明白了原因。

趙義是趙信的結義兄弟,也是他拉來千金堂的,在他去隴右後就接替成了千金堂的掌櫃。

他管著千金堂現在百多號人。

號裡很多人家裡有困難,找上門來,大家也難以安心做事,可要跟東家借糧,這種時候糧食有多金貴大家也明白,這口也難張。

尤其是對那些夥計學徒們來說,他們本就只管食宿衣鞋,學徒期間是沒工錢的,這借了也還不了。

可不找東家借,大家又沒別的法子。

這個口,也只能趙義來開。

“走,先進院裡說。”

懷玉既沒馬上拒絕,也沒馬上答應,而是先拉著趙義進院,那邊安排二桿子他們去切牛肉、下米煮飯。

前院,幹活的眾人,一邊手裡不停,一邊卻也豎起耳朵一直在關注著掌櫃的趙義和東家懷玉。

個個都充滿期盼。

他們對在千金堂的活計,其實是很滿意的,千金堂給的條件不錯,對夥計學徒們也不苛刻,雖說做不好事,掌櫃的、師傅會打罵,但哪都這樣。

吃用這塊是真沒虧待,一天兩幹一稀,比別人家中午多頓稀的,時不時的還能見到點葷腥,甚至之前還分過兩次紅,夥計學徒們東家也給有賞,不管多少,這都很難得。

現在這年月,這樣的活哪找去。

懷玉帶著趙義到了前院廳堂,又特把負責賬目的潤娘也叫來,大姐玉娥這段時間一直在給潤娘打幫手,便也叫了來,又叫來了負責倉庫錢糧的老劉。

簡單的翻看了下賬本,千金堂最近確實很忙,生意很好,利潤很高,潤孃的賬記的不錯,而老劉負責管倉庫錢糧,也比較可靠,他是武胖子妻子孃家帶來的家生奴,錢糧保管的沒有絲毫差錯。

之前懷玉就早交待過,千金堂賬上有了進項後,除了部份用來採購藥材和發工錢等外,剩下的要將大部份買糧儲備。

那時大家還不知道會有現在這麼嚴峻的情況,會讓突厥人打到長安腳下來,還覺得糧價這麼高還一直買,到時秋糧一收,那就要砸手裡。

現在看著賬上、倉庫裡的這些米麵麥粟黍糜豆等糧食,大家真覺得東家眼光好。

懷玉簡單的計算了下,按現在儲備的這些糧食,足夠維持千金堂現在這些員工吃到明年的夏收,而老武還從三原運來許多糧食,既有武家自家種的糧,也有收租的糧,還有些懷玉讓老武從鄉里收上來的。

自家暫時不缺糧,甚至還挺富餘。

“既然大家家裡條件困難,眼下時局艱難,咱們就同舟共濟,互相幫助,抱團取暖。”

懷玉合上賬本,開口表態。

“醫師可借一石糧,藥師可借八斗,

“夥計可借五斗,學徒可借三鬥,若是其在鋪裡平時表現勤懇踏實的,可多借一斗,若是平時表現不佳,偷奸耍滑的,則少借一斗。”

趙義聽說了長鬆口氣。

“那這糧怎麼個借法,多少利?”

陳潤娘在旁邊道:“阿郎,現在京師米穀大漲,有價無市,且糧價一天一個價,也不知道突厥人什麼時候就過來了,估計還得大漲。”

“現在外面都買不到糧,更別說借了。”

懷玉道:“都是咱自家鋪子裡的人,這個時候能幫就得幫。至於說利息,”

他本來想說不要利息,但想想這樣做無疑也是壞規矩的行為。

“現在外面借糧是什麼利息?”

老劉接道:“一般情況下,借糧都是借半年,春借秋還,或是秋借春還,官府災年借糧,一般是一分息,但這種糧一般人可借不到,也沒多少能借。一般非災荒之時,借糧,起碼五分利,多為倍息。

若是遇饑荒之時,那往往便是春借一斗,秋還三鬥了。”

從借一石利息一斗,到借一石利息五斗,然後借一石利息一石,再兩石三石,這些都很普遍。

而借一石只收息一斗,這種一般也就是官府的表面文章,沒普遍性,除非是那些大家族內部的族倉,借給自家孤寡殘疾的,帶有族內救濟性質的,甚至糧食是平時大家捐的,才可能只收一成息。

就算是那些大寺廟裡借糧,都起碼是春秋一斗,秋還本息二斗了,而還三斗的,那就是雙倍的利息。

朝廷平時的公廨錢放貸,五萬本錢,一月都要四千利息。

半年時間,借一還三,真是要命。

哪怕借一還二,也很驚人,但考慮糧食饑荒時是救命的,也是沒辦法。

甚至那些貪心的地主或僧人借貸糧食,借出去的時候小鬥出,收回的時候卻用大斗,暗裡又等於加了息。

“借一還二吧,秋借春還,大家若是願意,借照此息出借。”

這個利息,在當下來說,確實不算特別高,但負擔也著實不輕,畢竟這僅僅屬於半年貸,貸的時間越短,負擔其實越高。

“二郎,咱鋪裡除了醫師、藥工,其實多是夥計學徒,也沒東西可抵押典當。”

“自家裡人,說這些做什麼,立借據的時候寫上一筆,若是到期無法償還,可以做工償還。”

說完,懷玉又道:“我今日帶回來一腿牛肉,連骨得有七八十斤,你讓我阿兄給你們割十斤肉,再把骨頭拿去,燉上一鍋牛肉牛骨湯,大家最近天天趕工,也著實辛苦了。”

“明後兩天,大家分兩班輪休,借了糧就趕緊送回家去,”

“以後大家若是生活上還有困難,記得隨時跟東家說,我們能想辦法解決的,肯定都會幫忙。”

懷玉表現的非常大氣,雖然他在心裡覺得這借一還二,簡直比黃世仁還黑,但人家借一還三更黑,甚至到期後還要利滾利,還沒算小鬥出大斗進。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掌握有生產資料的人,那是真滋潤,錢能生錢糧也能生糧,翻倍打滾的下崽,而普通老百姓,就是那真正的可憐韭菜,隨時要被收割。

“謝阿郎,我這就趕緊告訴大夥去。”趙義千恩萬謝出去,片刻後外面院裡就響起大家的歡呼之聲,然後眾人都到門口來感謝,甚至真有不少小學徒直接跪下磕頭感謝了。

這個時候,還能給他們這些小學徒借三鬥糧,那真是活命之恩,活的還不是一個,而是他們全家。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有時一碗小米就能賣兒賣女甚至典妻賣屋。

懷玉看的有些於心不忍。

人家天天加班加點給他幹活,學徒們連工錢沒,就一天兩幹一稀,住大通鋪,一天到晚的幹活,一個月都沒得一天休息,而且學徒們還得這樣幹上好幾年。就算做了夥計,也還得熬幾年。

“趙義,讓我阿兄再多割十斤肉,這麼多人,十斤肉煮鍋裡一人也撈不到兩片,加十斤。”

走到後院,懷義跟程處默牛見武他們在切牛肉,武君雅這胖子又來了,他們對懷玉的大方,倒也只是笑哈哈的說了幾句,在他們眼裡,這只是懷玉的收買人心手段,三原武家終究比不得那些豪門士族,缺乏底蘊,做事就得溫和些。

懷義將一塊牛肉遞給他,“這塊十斤左右吧。”

“幹嘛?”

“伱不給樊娘子送去麼?一回來就把人家忘了?大姐說她白天來過,送來許多東西,有絲綢錦緞綾羅,也還有雞鴨,還牽來兩隻羊呢,”

“趕緊去吧。”

雖然武懷義在隴右軍中剛知道樊大娘身份時十分驚訝,甚至不贊成他與她攪在一起,但經歷隴右這一遭後,他倒也接受了兩人了。剛分牛肉時,甚至還能替懷玉想到給樊家一份。

“大娘白天女裝來的?阿孃和大姐、潤娘她們什麼反應?”

“我哪知道,你回頭問她們去,這個事情,你還是早點跟阿孃明說,既然都這般在一起了,也不要拖著。”

“這不是樊大將軍現在豳州了嗎,大娘的孃親又早不在了,我這上門提親也找不到當家做主的人啊。”

“那是你的事,趕緊去吧。”

懷玉笑著接過牛肉便去了,一會後,居然把樊玄符給領回院子裡來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刺殺之歸途

老三的菸頭

四合院:開局強逼秦淮茹還債!

菜菜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