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豪強

秋風漸起。

轉眼已經到了八月,朔方城中的桂花飄香。

雖然武懷玉升任夏州都督,有不少人覺得他太年輕,欠缺經驗,所謂滅國斬王也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甚至有人在等著看武懷玉的笑話,畢竟朔方四州,在梁師都手裡折騰了十年,這次又被唐軍五路攻掠,情況已經是一團糟。

可出人意料,這位年輕的翼國公就任後,巡視四州,招民安撫,分田授地,倒是做的井井有條。

其實對武懷玉來說,倒不是很難,因為在鹽州有過不錯的經驗了,把那些複製一遍,略做些調整罷了。

劉蘭成和梁洛仁、辛獠兒幾人更是負責清洗整頓地方豪強、降將等,把那些人收拾的服服貼貼,不服不行,畢竟眼下的唐軍在朔方,那有如泰山壓頂,那些地方豪強沒有一個能頂的住。

也沒有人那麼傻。

基本上都是很識時務,該交的孝敬要交,該出的血要出。

現在朔方湧現出了大量義商良民慈善地主們,他們趕著一車車的糧食,一車車的錢絹向衙門捐贈,拍著胸脯說要共渡時艱。

他們不僅給衙門捐獻,也還在家鄉開設粥鋪等賑濟。

另外在劉長史的“提議”下,地方上的豪強也是積極的籌建義倉,向義倉裡捐獻了糧食。

朔方東城,都督府衙。

武懷玉抽出時間,接見了這些義民們,給予他們很高的讚賞。

“本都督深為你們的義行所感動,特意讓都督府給你們打造了一批牌匾,懸掛到你們家中以示表彰。”

“吳兒堡鎮將楊繼仁,”

武懷玉點名。

一名高大魁梧的漢子上前,“末將吳兒堡鎮將楊繼仁拜見都督。”

“楊繼仁,你家世代鎮守吳兒堡,保境安民,此次也是主動歸附朝廷,這次又將堡中存糧千石捐獻都督府賑災,還帶頭拿出五百石糧在吳兒堡建義倉,並設粥鋪施粥救濟鄉民,”

武懷玉對楊繼仁好一番誇讚。

吳兒堡在勝州南面,長城在其境穿過,吳兒堡這個名字也挺有歷史深意,以前匈奴人打入內地後,擄掠大量漢人回去,其中許多安置於陝甘一帶,匈奴人把這些擄回來的漢人叫吳兒。

吳兒堡就是一個有很深歷史淵源的城堡,楊家是這裡世代豪強,梁師都建立大梁時,楊家也是依附於梁,梁師都還特意在吳兒堡設立了麟州,以楊繼仁父親為麟州刺史,以其為鎮將。

楊家實力還是挺強的,當然也只是在吳兒堡一帶較強。

梁師都一死,楊繼仁父子便立馬歸附。

劉蘭成巡邊,帶兵到吳兒堡轉了一圈,尤其是把武懷玉的那三百幽州突騎重灌騎兵拉去亮了一下相後,楊家更加識時務了。

不僅把戶籍田冊等主動上交,更是交了一大筆錢糧,接著又還捐獻等。

武懷玉讓人取來紙筆。

然後當著一眾豪強的面,揮墨潑毫,寫下四個大字,“高義澤人!”

楊繼仁接過武懷玉這四字,高興的滿面通紅。

翼國公的書法雖好,但更珍貴的還是這四個字換到的武都督的接納。

除了授楊繼仁高義澤人四字,武懷玉還又正式授楊繼仁吳兒堡鎮將之職,把楊氏私人武裝,整編為朝廷鎮戍邊軍。楊繼仁的父親,楊老爺子,武懷玉也特授他勝州司馬之職。

楊繼仁千恩萬謝。

武懷玉又點名折德忠,給他寫了義風繼美四字賜予。

折德忠也是勝州豪強,在吳兒堡北面,就在黃河邊上,大約後世府谷一帶,也是有名的地方豪強。

之前梁師都也特置府州,授折德忠父府州刺史職,授他鎮將之職。

折家這次也很識時務,捐獻糧食千石,又帶著置義倉等等。

武懷玉扔授他府谷鎮將之職,還授他父親勝州長史。

在吳兒堡楊家、府谷折家這兩豪強帶頭下,朔方的一眾豪強,包括那些山胡、党項羌等,如今都對夏州都督府服服貼貼。

各家也都出錢出糧。

雖然這裡面有武懷玉、劉蘭成、蘇烈、梁洛仁等幾輪武裝巡視帶來的威懾力,更有劉蘭成、蘇烈他們對那些不識時務者的雷霆圍剿。

高義澤人、義風繼美、功比鄭渠、齒德並茂、恩榮······

一張張字寫就,送出。

得到字的豪強們個個欣喜,終於鬆了口氣了。

雖然這是幾百上千石糧換來的,但有了這字,也意味著他們終於得到朝廷接納,仍能繼續以前的地位。

一些大的豪強也得到了一些長史、參軍、鎮將、校尉等官職,一些小點的豪強也得到了如參軍事、縣尉、書佐等官職。

對武懷玉來說,朔方新收復四州,這些豪強肯定要打壓一批,但又不能完全對立,還是得拉攏一批的。

拉攏大多數,打壓少數嘛。

這次召他們來,除了表彰他們義舉,給他們賜牌匾,其實也還是要拉他們過來好好談一談。

一是談維持地方安寧,恢復生產等,二就是談如何儘快打通朔方絲路,沿著朔方長城,本就是條草原絲綢之路,不僅連線靈州、河東,也可直通如今突厥人陰山下的汗庭。

這些人都是一方豪強,武懷玉希望大家一起配合,有錢一起賺嘛。

暢通絲路,恢復邊市,甚至一起開鹽場、開銅鐵炭等礦產,前景還是很好的。

當天,武懷玉還特意擺宴,招待這些豪強們,賓主盡歡。

這些識時務者,維持了以往的地位,而朝廷呢,也得到了這些地方豪強的支援,互相承認。

當然,這也是如今唐軍的強勢帶來的結果,否則這些人不會輕易的交出手中的兵權、城堡等,更不會這般老實聽從朝廷的安排。

那些不聽話的,已經都隨梁師都去了。

朔方在逐步恢復,走上正軌。

武懷玉很忙,也很充實。

鹽州的樊五娘她們也被接回來了,還帶來了許多玉米和土豆,懷玉鹽州種的那些夏玉米,收穫還不錯,雖說產量確實有點低,可一畝也有百多斤。

土豆收成更多些。

“正好還可以再種一茬土豆。”

懷玉看著拉來的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很是高興,樊五娘說只拉來了部份,“其餘的都留在鹽州,明年繼續種,不過現在好多人找我們買玉米土豆等種,我沒擅自作主答應,聽二郎安排。”

“拿一半出來賣給別家作種吧,”

現在玉米土豆這些的收穫,也是讓不少人看在眼裡的,也都想要種,好多都還是武家的親戚朋友什麼的,也不好拒絕。

“那訂個什麼價格呢?”

“你們看著辦就好。”

“好,妾來安排。”玉米現在還屬於稀罕物,也就朝廷和武家種了點,數量並不算多,現在就想要種子,那得關係好。僧婢也沒打算賣便宜,畢竟這是好東西。

她擬了個種子價格,如果按這價算,那他們今年在鹽州種的玉米,折算下來,一畝能賺很多錢,比關中種麥都划算。

“咱們以後年年賣種子,那都能賺一大筆呢。”

懷玉笑笑。

這也只是開頭能賺點,到後面多起來,就算賣種子也不會太貴的。

他在朔方又入手了不少土地,打算都種上土豆,明年春就可以收了。這邊的氣候和土質,其實挺適合種土豆的。

夏綏幾州的地,說來比鹽州要好的多。

無定河流域,很肥沃的。

僧婢就跟個管家婆一樣,聽說懷玉又弄了許多地,就十分興奮。

“有那麼多人種地麼?”

“奴隸。”

程咬金今年在瀘州都督任上,打獠蠻可是大顯身手,幾萬幾萬的俘虜,老程非常彪悍,可不管你誰有沒有參與,一掃一大片,連根拔起,全都送回中原為奴。

武家訂購的五百房,已經全都交貨了,在長安洛陽等地轉賣掉了大部份,剩下的部份則全安排到武家各地的田莊種地。

如今朔方靈武這邊,武家有很多地,唯獨缺人,也拉獠奴來種地。

“阿郎什麼時候回長安?”

樊五娘想要回長安看看玄符的孩子,眼下八月,長安那邊,不僅樊玄符為懷玉生下了長子,而且高惠安、陳潤娘、樊九娘、伊琳娜四個,也先後生了。

高惠安和陳潤娘都生的兒子,九娘和伊琳娜則生的女兒。

如今的武懷玉,也已經有五個孩子了。

“段婉也懷上了。”五娘說這話的時候,心裡還有點挺羨慕的,她跟十一娘還有高胭脂來到塞上,大半年了,也沒少服侍,結果現在肚子都沒動靜,段婉跟武懷玉沒呆多久,就懷上了。

“起碼得十月下旬才能動身回長安,我也很想回長安,可暫時脫不開身。”

十月底,入京朝集,能夠呆到二月。

“要不你們先回長安?”

樊五娘猶豫,她也想早點回去,可這肚皮沒點動靜,又不甘心這麼回去,咬了咬嘴唇,“我還是在這陪阿郎,等十月底一起回吧。”

“阿郎,你說妾身肚子怎麼就一點反應都沒呢?”

懷玉看她那小委屈的模樣,笑了笑,“要不今晚咱就努努力?”

“好啊好啊,阿郎說話算數,可不能到時跑曹氏或高氏房裡去了。”

等樊五娘離去後,懷玉特意去看段婉。

“你懷上了怎麼也沒跟我說,我若知曉,便就不要你再奔波來夏州,直接呆在鹽州安胎好了。”

段婉道,“妾也是在路上才發覺有了的。”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