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門生

愛笑的少年,運氣總不會很差。

李義府鍥而不捨的堅持,很快得到回報,就在除夕這天中午,翼國公站在大門口跟大家講話時跟他對了一眼,然後很快他就被人請進了府。

一樣在外排隊等候的許多士子,都羨慕萬分的看著這個幸運兒走進府。

“他怎麼就進去了?”

“剛出來那人是誰?”

“聽說是翼國公府的記室參軍,”

“翼國公府還有記室參軍?”

“翼國公堂堂實封國公,又是實職三品以上還帶上柱國勳,早就有資格開府了,按制可以有十六名國官呢,還可以有十幾名府佐。”

“那人那麼年輕,就是翼國公記室參軍了,幾品啊?”

“國公幕府的記室參軍只是視品待遇,沒有品級的,算不得朝廷正式官員,只是國公徵辟,然後上報朝廷吏部登記而已。”

士子們有的對於國朝典章制度熟悉,也有些外地州縣來的不清楚這些的。

跟朝廷正式的官員相比,國官府官只是私人幕府而已,但對於一些出身寒門或是更卑微的讀書人來說,這其實也是個很不錯的入仕途徑了,先入幕為賓,積攢一些事務經驗甚至是名氣,然後到時再受薦銓選為官,甚至是立功直接授官也有的。

如武懷玉這樣身份的要臣,做他的幕府當然前途會很好。

“那人好年輕,居然就是記室參軍,什麼來頭?”

“聽說叫上官儀,曾經做過和尚,翼國公叔父周國公推薦的。”

有人笑上官儀的出身。

還有人心裡覺得,上官儀曾經半路出家當和尚,而翼國公以前做過九年道士,這和尚給道士當記室參軍,掌文書章表奏報,這倒是稀奇了。

“只要有過硬的本事,當過和尚也沒問題的,”有個士子很羨慕上官儀,別看只是個視品記室參軍,在大唐,以前國公帶三品以上開府,是有記室參軍的。

但在今年開始,朝廷新規定,親王郡王的王府官王國官依然不變,但王以下,國官府官的開府條件更苛刻了,就算開府了其所能擁有的幕職也少了。

比如記室參軍、主簿都不設,原本七曹參軍也只設二曹,錄事、行參軍也都不設。

唯有之前實封功臣,特旨不減。

所以武懷玉開府,有記室參軍,那屬於一項特權,其它好多國公,只要不是實封,那都沒這待遇。

武懷玉翼國公府的十六名府官,長史、司馬統領府僚、紀綱職務。掾統判七曹參軍事,主簿掌覆省國公命令。記室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勾稽省署鈔目,錄事掌受事辰發。

七曹參軍各督本曹事,行參軍出使檢校,典籤宣傳命令。

國公府官比王府官少了不少人,傅、友、諮議參軍、文學、東西閣祭酒都沒有。

但如武懷玉這樣身兼數個要職的勳貴重臣,職事繁忙,他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幕僚班子協助輔佐的。

所以別看上官儀就是個幕僚,視從七品而已,但是他能接觸參與到的事務,可都很機密重要。

武懷玉雍州別駕兼民部侍郎判度支、兼治書侍御史,三個重要部門的領導職務,他的幕僚團隊,要協助他處理這三部門的事務,所以有時候,這個幕府就相當於這三部門的官員,甚至可能比一些郎中、員外郎、御史、治中等這些衙門的官員,權力更大。

這就好比明朝的時代,廢掉宰相後,六省實際就是朝廷的中樞,但後來皇帝用他的私人秘書班子內閣,代行使皇帝的決策權,再後來內閣勢力太大後,皇帝又把自己另一個生活秘書班子司禮監拉出來,讓那些太監們代皇帝批紅。

於是乎,內閣和司禮監明明不是朝廷中樞,卻硬生生的架到了六省頭上。

說到底,還是因為內閣和司禮監行使的都是皇帝的權力,代行皇權。

其實這種事自古以來都玩的很溜。

漢代三公為首統領百官,治理朝政,可漢天子後來卻非要搞出尚書省等內朝,內朝就是代行皇帝權力,用來制衡外朝百官的。

甚至以前三公們開府,那時的幕府權力才大呢,幕府有時勝過諸省部寺的。

······

翼國公府外書房。

李義府被上官儀一路領著過來,李義府路上還一直面帶微笑感激上官儀,憑他那招牌式的微笑,他還很快得到比他只大五歲的上官儀的好感信任,把自己身份告訴了他,甚至還透露了翼國公對他的行卷很滿意,有意栽培他。

“益州鄉貢、射洪縣丞之子李義府,拜見翼國公。”

李義府年紀雖輕,但那一套禮儀,真是無可挑剔。

難怪歷史記載,李義府外號李貓。

確實跟只溫柔乖順又漂亮可愛的貓一樣,讓人總忍不住想要親近甚至擼一把。

不過武懷玉可也記得,李義府可是跟許敬宗併為宰相,並稱奸臣的人,據說李義府是笑裡藏刀這個詞的代表者,就跟盛唐權相李林甫開創了口蜜腹劍這個成語一樣。

都說李義府當宰相後,表面和言悅色,可內心褊狹嫉妒、陰狠殘忍,敢觸犯他,都會遭他打擊報復,甚至是陷害。

“你的行卷我剛看過了,錦繡文章,非常不錯,更加讓人驚歎你才十五歲,年少多才,天生神童啊。”

武懷玉毫不吝惜的對他咵咵的就是一頓狠贊,稱讚的李義府是既激動又有些不好意思,終究是才十五歲的少年,此時還沒修煉大成。

特別是在武懷玉的面前,武懷玉雖也很年輕,可頭頂光環太多了,這頓時間他天天蹲武家大門口,對武家的興盛,對武懷玉的權勢,那是非常直觀,印象深刻。

武懷玉的形像在這段時間,在他心目中那是無限拔高的。

已經成了他心中完美的偉大偶像,現在偶像這麼誇他,真是讓他有些承受不住。

“我已經安排好了,挑你幾篇佳作,送去給崇賢館直學士來濟,請他把你的作品刊登在下期的京報上,我還打算給你和上官參軍的作品,都寫篇點評,幫你們揚揚名,也為你們明春的進士考試出點力。”

李義府得到這承諾,已經激動的滿面脹紅,甚至都不知所措了。

畢竟太年輕。

初入長安的李義府在蜀地已經混出了些名氣,但在長安他就啥也不是,長安是個最講身份家世的地方,就算你文章再好,沒門路也是不行的。

否則當初馬周也不會雄心勃勃的西遊長安,結果最後處處碰壁,還因得罪崔氏,最終甚至落魄無比,連個酒店的夥計都敢欺負的地步了。

長安做為帝都,天下中心,四方人云集,多少有才的人,但能出頭的可不多。

李義府這段時間也算是深有體會。

跟那些傲慢的高高在上的關隴門閥世族相比,武家對拜訪者的態度可是極好,更別說武懷玉現在還這般讚賞和幫忙。

頓時一股士為知已者死的感覺激盪心中。

李義府撲通就跪下了,對著武懷玉砰砰砰就是連磕幾個響頭。

“學生李義府想要拜翼國公為師,請翼國公收下。”

說著又是幾個響頭。

武懷玉都讓他搞的措手不及。

跟當初落魄的馬周相比,李義府現在條件還可以,跟著父親進京,備戰明春科舉,起碼不愁衣食住宿,他爹雖僅是個縣丞,但比上不足比下還是有餘的,多少來京的讀書人,還只能借宿那些寺廟裡面,用抄經來換取一個床鋪。

李義府的家庭倒跟馬周也差不多,馬周條件差點,父母死的早,但家裡也算是地主了。李義府家也不是士族,寒門都算不上,他就算書讀的好,文章寫的好,可也不過是個出身卑微的讀書人罷了。

要沒有人提攜,將來最多不過是個落魄的詩人,有名也沒用。或者為五斗米折腰,去做個書吏,案牘勞形也難有出頭之日。

來了長安,李義府雖天天保持微笑,可已經被現實打擊的很厲害了。

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機會,他不想錯過,既然武懷玉欣賞他的才華,那趕緊趁這熱乎勁拜師,錯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了。

李義府也聽說武懷玉也收了不少學生的,諸如許敬宗的兩個嫡子,還有諸如秦瓊收的義子裴行儉,聽說裴行儉是秦瓊老上司裴仁基之子,程咬金好兄弟萬人敵裴行儼的弟弟,如今才九歲。

可秦瓊和程咬金這兩大佬親自出面,讓武懷玉收他為弟子。

再比如隔壁宰相魏徵的兒子也拜武懷玉為師,其次子甚至訂婚武懷玉的四妹。

還有些武氏家族的子弟,也拜武懷玉門下。

武懷玉的學生有不少,但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都是權貴子弟,且多是新貴子弟。

一般人想拜師,基本上沒機會。

李義府不肯錯過這機會。

武懷玉看著邦邦磕頭的李義府,還是個熱血大男孩,光這份決心,怪不得將來能當宰相。

“好,我就收下你為學生,起來吧。”

“上官,幫我取茶來。”

李義府給武懷玉敬茶,完成了這拜師之禮。

上官儀在旁邊看的羨慕,忍不住也提出要拜懷玉為師。

武懷玉考慮了一下,“既然你也打算參加明春進士考,那就專心備考,不用再擔任翼國公府記事參軍這差事了。

至於拜師,我跟你年歲相當。”

“翼國公,達者為師,翼國公的學問值得我拜師學習,”上官儀道。

“好吧,”

武懷玉也收下上官儀,這下輪到李義府去倒茶。

上官儀恭敬遞上茶水,武懷玉接過飲下,禮成。

這一杯茶,師生之禮成,從此以後,李義府和上官儀那都是武懷玉的門生弟子,甚至可以說兩個沒有什麼身份背景的年輕人,他們也跟武懷玉跟武家是繫結了的。

“你們兩個就都住在這府裡,專心讀書,全力備考。”

“謝老師。”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天牧場

許紙

大楚打更人

東方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