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抬棺見

懷玉下朝後直接來到御史臺。

“今天可還有人送金子?”

“嗯,又送了,今天是三十兩黃金,十兩一個的金鋌,擺了三個在我案上。”殿中侍御史趙仁本有些無奈的道。

第一天送十兩,第二天送二十兩,第三天送三十兩,這倒也是很有魄力,可惜用錯了地方。

“知道是誰送的吧?”

“嗯,這連送三天了,又豈能不知。”

武懷玉拿起紙筆,開始寫告示。

“凡貪贓受賄者,須在三日內自首,過日者抬棺相見。”武懷玉用顏體寫下這行厚重肅殺的告示,署上名蓋上印,然後交給趙仁本,“請趙殿御把此告示在臺中張貼宣告。”

“再給他們三天時間,三天內自首者,可從輕發落。”

這告示殺氣騰騰。

張仁本走後,武懷玉叫來了張樸。

“見過治書侍御史。”

“張侍御坐。”

武懷玉打量著對面這人,說來此人能進御史臺還有幾分武懷玉之功,之前天子讓百官舉薦賢良,武懷玉的舉薦名單裡就有張樸張玄素。

那時他還是景城都督錄事參軍,李世民召他入朝問對,一番奏對很是滿意,直接提升為六品的侍御史。

如今御史臺四名侍御史中,他倒還算是資歷較老的。

之前幾位侍御史如馬周等都先後調走了,如馬周升為給事中如今再遷中書舍人。

武懷玉和蕭瑀高季輔都打算讓張玄素主持臺院,知臺院事,也可稱為臺端,如今臺院主要是負責司法審問這塊。

御史臺上奏請求重設東西臺獄,東西推陳問事後,皇帝已經批准,權力還是挺大的。

“陛下近來對御史臺很不滿意,要全面整頓,我們現在奉旨整頓,可剛一動手,發現御史臺問題很多,就比如這個財務問題,公廨錢公廨田租的事,就理不清楚,現在還有人公然行賄不讓查,

你是知臺院的臺端,我們先內部自查,”

張玄素雖入御史臺僅一年,但素以鐵面無私忠直敢諫聞名,甚至有人稱為他魏徵第二。

當然,他出身較低,跟武懷玉一樣流外小吏出身,這是張玄素一直揮之不去的難堪經歷,當然武懷玉就不在乎,但張玄素跟這時代的人一樣很在乎這個。

從流外吏再到景城縣戶曹,也是非常不易,竇建德攻破景城,因他率民眾抵抗激烈,要將他處死,城中上千民眾為他求情,甚至有人願意代他而死,官聲不錯很有民心。

竇建德聽了都很驚訝,一個區區縣戶曹而已,這種負責錢糧的縣吏,甚至都只是流外,這種人往往貪汙受賄是最受百姓唾棄的,這人居然有這好名聲?竇建德於是不僅親自釋放了他,還拜為治書侍御史。

但張玄素居然不接受,直到聽說楊廣已經在江都被弒殺,這才接受了竇建德的委任,之後又任黃門侍郎。他在竇建德朝中,還是提出不少忠言的,也很得竇建德賞識。

可惜竇建德敗於唐,張玄素等也都跟著投唐,然僅授小官。

不過以他在竇建德朝中任過治書侍御史、黃門侍郎這樣的要職,而且還乾的不錯的經歷來說,他確實很有本事,只是平臺倒了。

能力有時也確實跟出身沒太大關係。

如今雖僅是六品的侍御史,但他時常給皇帝上書,當面進諫,還是深得李世民的讚賞的。

“請武公放心,我一定徹查到底。”

張玄素小吏出身,又曾做到黃門侍郎,他很清楚底下的官吏們的想法,不管到底是迫於無奈,還是說眾皆如此,但他是一直看不慣的。他做景城縣戶曹時,別人都忙著想辦法撈錢,唯獨他是認真辦事,甚至能為百姓主持公道的。

“臺裡確實早就要整頓了。”

張玄素剛來御史臺一年,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只是以前他不負責那些,而且諸如公廨錢等也事關所有臺中官吏,他對上官甚至皇帝也打過報告,但沒有回應,也就不了了之。

現在有武懷玉這長官要親自查處此事,他當然願意打前鋒。

民部度支司借調來的查賬令史們進駐,對歷年賬目全面核查,這些可是最專業的查賬高手。

三天時間,御史臺的那點賬被查了個底朝天。

賬目很多,但並不難查。

特別是之前的那些人做賬,也沒想過會被查。

在這些專業的書吏手中,所有的問題一筆筆都被查了出來。

武懷玉還從安元壽那裡拿到了另一個報告,這報告不是針對賬目,而是針對御史臺的官吏,尤其是那些書吏令史等。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好多吏員則是不變的。

特別是那些沒有正式編制的編外人員,這些人九成九反正沒有什麼上升的空間,也就是混口飯吃,當然,穿上了御史臺編外的皮,也是能夠立馬威風幾分,便利許多的。

甚至這些年,一些編外人員,透過放貸、採買、收租等這些事務,撈到的錢可比御史臺這些六七八品的御史們的俸祿還高的多。

六扇門不查賬,直接查人,調查他們的家庭、財產情況,把底細都摸個底朝天,有些東西可能不會走賬,但這弄來的錢最後總會流進口袋,總不可能捐去寺觀的。

兩份報告一結合,那些人就跟通潮後沙灘上的螃蟹一樣清清楚楚了。

武懷玉憑這些,可以直接動手。

但他還是給了那些人機會,希望他們主動自首,甚至表示,那些人只要把屁股擦乾淨,把這些年經手的事務裡侵佔的錢財全都退還,那麼可從輕發落,清退後不再追究其它。

可惜武懷玉的這種善意,卻被有些人視為軟弱。

甚至某些人還公然私下聚集,喊出法不責眾這種話,這些胥吏想要抱團對抗。

甚至有人在這三天裡,還故意把手裡的公廨本錢都做成了壞債,放貸給一個商人,然後這商人消失不見,而實際上這商人只存在他的賬本上,根本沒有這人,一切畫押擔保等等手續全是假的。

頂風做案,故意把這公廨錢漂沒貪贓。

三天時間到,當張玄素派人去將他帶回臺獄訊問,他居然還直接讓家人抬著副棺材跟著他來到臺獄門口。

那叫囂的狂態,引的暗裡都在關注的臺中官吏都很震驚。

“一個捉錢令史居然敢如此狂妄?”

連御史大夫蕭瑀聽說後,都特意從門下省的政事堂趕回了御史臺中。

高馮也問,“此人到底有何憑仗?”

一語中的,沒點身份的人敢這樣?

“確實是有些憑仗的,”懷玉笑了笑,他拿出一份檔案,正是這個捉錢令史的。

“此人是龐相壽侄子,”

“可是濮州刺史龐相壽?”

“正是此人。”

聽說是他,蕭瑀皺眉。

龐相壽是秦王府舊部,跟丘行恭兄弟一樣曾經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元從,甚至還在戰場上救過李世民的命,皇帝即位以來,龐相壽也先後任蒲州刺史、濮州刺史,是比較得皇帝信任的心腹。

高馮道,“我聽說龐相壽這人就很貪財,喜歡受賄收禮。”

龐永業是龐相壽大哥的兒子,他父親早年也曾加入唐軍,不過死的早,龐永業是其庶子,從小不學無術,謀了個御史臺捉錢品子的流外吏身份,既可免其它役,又還可以撈錢。

這傢伙十分膽大,名義上他只捉公廨錢五十貫本錢,可實際上這傢伙到處吸聚民間資金,然後再以御史臺公廨錢名義放貸,甚至放的利息都比規定的高。

六扇門一出手,這傢伙被量的底掉。

他不僅吸取民間資金來借公廨錢名放貸,甚至放的還多是更高利息的高利貸,然後他吸收來的錢,很多不僅到期不給息,甚至連本錢都不還給人家。

用各種方式坑蒙拐騙做局吸取資金,各種暴力催收,抓人妻女抵債,迫人自賣為奴等等。

相當猖狂。

御史臺這個招牌,真是讓他利用到極致,好多把錢放他這的人,一圖的是他許諾的利息高,二是覺得這是借給御史臺的,再則這傢伙還是縣公、刺史的侄子。

誰知道這傢伙坑起人來毫無底線,等大家發現被坑去找他,就會發現還有更多坑,諸如當初出面收他們錢的人,雖然有龐永業,但簽字畫押等上面,都沒他名字。

甚至也找不到關於御史臺等的一個字內容。

區區一個捉錢令史,短短不到十年間,攢下的家業非常驚人,他在長安的放貸行業裡很有名氣,他在長安開了許多金銀鋪、米鋪、質庫等,都兼營金融放貸業務。

甚至還開有青樓賭坊,青樓裡不少女子,就是欠他債還不起最後淪落進去的。

京畿他還有許多田地,都是用這些不法手段弄來的。

名面上他就拿著五十貫本錢放貸,一年也就收回五十貫利息,可實際上,這傢伙的資金盤子,五萬貫都不止了。

如今查到他,他依然還能這麼囂張。

抬著棺材來御史臺獄,看你們能把我怎麼的。

“此人既然在告示出來後,還故意受賄枉法,那就當罪加一等,抬棺挑釁,藐視王法,更當再罪加一等,”

“我建議直接拿下他,讓臺院侍御史審訊清楚,上報陛下處置。”

雖然皇帝已經同意在御史臺設立東西二獄,這主要是方便御史臺審理官員犯罪,防止案情資訊洩露等,

但是,皇帝只授予御史臺設立東西二獄,有自己監獄,可以審訊的權力,但不能定罪。

根據事實授引法律進行判罪的職權,屬於大理寺。

甚至為了防止大理寺定罪前,御史臺在審問時做假,還要派第三方部門刑部前去錄問罪犯本人,審訊報告是否真實,最後還要得其簽字確認。

不過御史臺有這審訊之權,也依然還是很厲害的。

張玄素的效率很快,或者說龐永業很囂張,沒把他放在眼裡,在一眾證據面前也沒有否認。

拿到他的供詞,張玄素上交給武懷玉。

武懷玉翻看了下,就憑這些供詞和那些證據,這傢伙死一百遍都不為過,而且明顯還已經牽連到了他叔父龐相壽了。

真不知道他到底是狂妄還是愚蠢了。

很傻很天真?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成了大明勳戚

無限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