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

長安西城,開遠門內,義寧坊。

坊內南門之東,化度寺。

武懷玉和馬三寶一身便服前來。

下山道士武懷玉自然不是來上香的,馬三寶邀他前來這裡見一個人。

義寧坊的坊門口,人流量很大,車水馬龍,許多馬車上都是滿載錢絹,許多路人也都是扛著絹布揹著糧食往坊中去。

“都是去化度寺佈施無盡藏的。”

馬三寶明顯不是頭次來,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兩人做了簡單的裝扮,懷玉是書生裝扮,馬三寶則扮做個商人,懷玉甚至還貼了個絡腮鬍,不是親近之人一般還真認不出。

兩人身後也跟著數人,都扮做腳伕牽著騾子馱著錢糧。

“這些人都是去化度寺佈施的。”

“當然,那些滿載離去的,則肯定是剛從化度寺無盡藏院借錢離開的。”

長安的寺院大多放貸收息,武懷玉這是知道的,不過化度寺的無盡藏,更為有名。

無盡藏本質上跟其它寺廟的長生庫沒啥區別,放貸收息的。但是,化度寺無盡藏他最初是不放貸收息的,那是接受佈施,然後再用來維修寺院、供養僧人以及救災濟荒,借貸都不收利息。

越靠近南邊的化度寺,坊中的街道越擁擠。

“這不算什麼,等到每年正月和四月的時候,那才叫擁擠。”

因為那兩月的一天,都是化度寺重要的一個日子。

在化度寺外,馬三寶跟約定的人碰了頭。

馬三寶帶著大家進了一個小院子。

那人摘下頭上的笠子,露出頭上短髮。

這是個還俗後的和尚,原來是大總持寺的僧人,

“這是智實。”

“我如今已經還俗,不再是智實了,現在是草民邵二。”

智實挺年輕的,也就二十出頭。

懷玉有點好奇馬三寶帶他來見個還俗的僧人。

“翼國公不好奇為何化度寺的無盡藏,會有這麼多人佈施?”

“為何?”

要說化度寺和無盡藏,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隋朝時的信行法禪師,開皇年間,信行在大興城傳法,創立了佛家的一個新教派,三階教,三階教的核心就是無盡藏思想。

苦,是佛教四聖諦的頭條,末法,是佛教的三法之一。

智實雖然已經還俗,但他以前是大總持寺高僧的真傳弟子,對化度寺的三階教也很有研究。

“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年萬,經魏武帝、周武帝的兩次佛難,我們已經進入末法時代。”

面對末法的殘酷環境,如何拯救,到如今就基本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教派。

一種便是三階教的無盡藏,其二是彌勒信仰的新佛出世,三是彌陀信仰的唸佛往生。

三階教自信行創立以來,影響力擴散極快。

“信行法師的三階,是依據時、處、機,將佛法分為三階,對應三法時代。

第三階,便是末法時代,也就是現在的時代,五濁惡世、穢土時代,人是具有邪見的不可救藥的五種眾生,分別是佛不教、法不救、僧不救、眾生不救、斷惡修善不救。”

武懷玉聽著智實的講解,倒是並不迷糊。

反正按信行法師所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大家都是不可救藥,只有我的教法才能拯救和解脫,別無他法。

而信他的教法,最關鍵的就是無盡藏,透過佈施解脫。

“小乘法中,唯明白利,大乘法內,自利自他,是故菩薩依大悲心立無盡藏法。”

佈施錢財,得到救贖。

這套說法懷玉覺得一點都不陌生,似乎不管啥教,都離不開這個。

三階教甚至還有完整的十六種佈施之法,其中有三種比較常見。

每天舍一分錢一合粟,一年三十六錢三斗六升粟。二,日別施錢十六分。三,日施錢三十六分。

在信行法師圓寂後,在每年正月四日他的忌日,天下士女施錢,十分壯觀。

信行要求三階教的僧人,每天只食一餐,且須乞食佈施,就是這頓飯得化緣得來,見人就乞。

按三階教義,佈施捐贈的越多,那得到的救贖也就越多。

無論底層百姓還是上層貴族,無盡藏都能為你描繪一副美好世界的美好圖畫。

“這化度寺,就是當初隋朝宰相、齊國公高穎信奉無盡藏法,舍宅立寺,之後還在長安又佈施建立五寺。”

“到如今,長安大小三階教義的寺院四十餘所,皆有無盡藏院。”

“在長安終南山安葬信行法師舍利的至相寺,更成為三階教的聖地。”

武懷玉覺得化度寺的這三階教義,雖然比魏晉以來,屢屢成為造反者用用的彌勒教稍好一點,但也沒好哪去。

三階教無盡藏法,是給人畫餅,描繪一個美好未來世界,但通往這世界的路,你得佈施救贖才有機會到達。

而彌勒信仰則覺得這法子太慢了,他們要的是直接在地上建立天國,而不是把希望放到未來,彌勒那是未來佛,他住在只有歡樂沒有痛苦的兜率天,彌勒降生下凡就可以解救眾生。

彌勒降生,解救眾生,新佛出世,除去舊魔,許多人也就打著這口號起義造反。

三階教要佈施,通往未來天國,彌勒教則要彌勒降生,建立地上天國。

一個現在,一個未來,但都脫離不了信眾和錢財,只是畫的餅形狀不同罷了。

三階教在隋朝開始創立傳播,開始是得到隋朝支援的,但後來傳播的太快,甚至三階教的這佈施,在信眾裡面,就有點宗教稅的意思,這就引發朝廷的不滿,此後多有打壓限制。

但是經歷隋末戰亂動盪,百姓飢苦,反而更加寄託於他們,讓他們越發壯大。

而無盡藏,接納了大量的佈施,也走上了放貸收息之路。

“長安三階教有僧尼兩千餘人,還有兩千僧兵。”

一聽到有兩千僧兵,武懷玉愣了。

寺院有武僧倒不奇怪,可這裡是長安,他們能有兩千僧兵?

“化度寺統領僧兵的是法雅,他深得太上皇和裴寂的賞識,能夠自由出入宮禁,武德七年突厥進犯打到涇州的時候,法雅就曾請旨,要帶著兩千僧兵出京。”

當時智實站出來反對,認為出家人不當去打仗,結果被法雅一頓痛揍,皇帝知曉後,還讓有司將智實下獄治罪,最後還是蕭瑀求情,才改為敕令還俗,不過最後兩千僧兵也解散歸寺。

但法雅卻更得李淵信任,還賜他妻子媵妾,賞賜許多錢財,此後更是出入宮禁自由。

智實十一歲在大總持寺出家,當了十年和尚,還曾跟京師的高僧大德到李世民秦王府講過法。

智實收集了許多法雅的罪行罪證,特來向懷玉相告。

武懷玉不太喜歡告密的人,尤其還是個還俗和尚告另一個酒肉和尚。

“草民雖奉令還俗,可仍不希望法雅這等汙濁之流,因其惡行濫及清徒。”

說著他遞上一封書信給懷玉。

“沈俗僧智實白:·······”

這信寫的挺有感情,尤其是其中那句,法雅乃於支提靜院,恆為宰殺之坊,精舍林中,鎮作妻孥之室。脫千僧之服,四海愴動地之悲;謗七佛之經,萬國嗟訴天之怨。

一個和尚,出入宮禁,交結權貴,蓄養妻妾,生育兒女,還豢養私兵,私擁禁械,又侵佔田地、欺迫百姓、放高利貸等等,必須清理這等佛家敗類。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分身吸血蟲之明末種田王

看快前面

跨越時空,恭請皇太孫登基

雪代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