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

區區一頭野豬,皇帝毫不畏懼。

本來還覺得唐儉過於緊張,可被他這麼當眾一說,李世民也才意識到,剛才確實讓承乾挺危險的。

承乾才十一歲,也不像他從小學習騎射。

不過越是如此,越讓李世民覺得太子剛才既勇且孝,能夠第一時間不顧自己安危,提劍來擋野豬,

朕的好大兒啊。

“莒國公說有幾分道理,剛才朕大意了,”

皇帝揉了下鼻子,然後指著那五頭野豬,

賞賜給唐儉一頭、秦瓊一頭、武懷玉一頭、太子一頭,剩下一頭歸皇帝。

因為唐儉能夠站出來勸諫,李世民還說唐儉忠良,於是特賜唐儉晉為二品右光祿大夫,兼太子少詹事、賜絹百匹。

武懷玉晉從一品左光祿大夫,賜絹百匹。

秦瓊賜絹百匹,加太子太保。

皇帝還當眾宣佈,跟秦瓊結兒女親家,把一位公主賜婚給秦瓊次子秦理秦懷道,並賜爵歷城縣公。這個秦懷道,其實說來是秦瓊的第四子,不過他當初投唐,在洛陽的妻妾兒女皆被王世充所害,後來李淵把侄女唐興縣主賜婚給秦瓊,兩人又生了彥道、懷道兩嫡子,妾侍也生了善道等,

以功臣嫡次子尚公主,也是李世民慣來手段了。

六歲的秦懷道也算是運氣好,賜婚尚公主還馬上得一縣公爵位,雖是虛封縣爵,畢竟也是縣公啊,這輩子富貴不愁了。

幾人一起謝恩。

不少人看著唐儉,對這傢伙挺佩服,覺得這傢伙很會抓住機會,他衝上去拔劍攔野豬,其實還真需要他來戰野豬嗎,這麼多侍衛大將,甚至皇帝也能把這野攔斬殺,

但這表現確實搶眼,尤其是事後再來那麼番勸諫,可不得了。

本來他是太上皇的人,但現在既勸諫了皇帝,又維護了太子,於是皇帝順理成章的嘉獎了他,還讓他做了太子少詹事,讓他去兼職輔佐太子,

好傢伙,

不愧是元謀功臣,厲害。

當然,秦瓊那一槍也是非常驚豔的,真的是寶槍未老,雄風依舊。

當年天策府第一大將的威風依舊,不愧是能讓朝廷把他用過的大鐵槍當成國家禮器的人物。

現在憑一槍之威,讓皇帝順勢把這位軍方大佬加上一個太子太保的名頭,讓承乾多了個了不得的老師。

至於武懷玉由特進遷左光祿大夫,這是升入從一品,跟開府儀同三司同為最高品,

現在開府儀同三司,大唐僅有兩人,一是長孫無忌,一是秦瓊,都是曾任過宰相,且還是皇帝頂級心腹。

武懷玉現在也能升入從一品,雖是次一級的左光祿大夫,那也是當眾表明皇帝對他的賞識。

當然,這個加封,不是射了野豬一箭換來的,很明顯,這是武懷玉在三原推行兩稅新法很成功,甚至是剛才太子替他獻的代役法的獎賞。

出了中間這麼一個插曲後,

圍獵繼續,

但接下來許洛仁等將領們可不敢大意了,皇帝前後左右都有將領侍衛圍著,這樣讓李世民覺得有些無趣,

雖然之後他又射了幾隻野豬野雞野兔,甚至還射了兩隻鹿,

可惜沒遇到白鹿,

皇帝射空一壺箭後,便讓其它王公們射獵,承乾也上馬張弓搭箭,射殺了一頭野豬一頭鹿,還射了一隻野雞,

這箭術讓李世民非常滿意,

武懷玉倒沒有爭風頭之意,他箭術還可以,平時經常練習射箭,現在射這些圍趕聚攏的獵物,其實挺容易的。

他只射了頭野豬,雖然有機會射幾隻鹿,但最後故意一頭也沒射中。

鹿這玩意,當著皇帝太子的面射了,感覺不太好。

晚上,

皇帝就住在長坳的秦瓊白鹿莊園,

秦瓊的莊園裡,條件還是不錯的。

白天獵到的獵物,宰殺後烹飪,

這樣的時候,武懷玉免不得又要充當回廚子,給皇帝搞幾個私房小菜。

蘿蔔燉野豬肉,醬爆鹿腰、枸杞鞭花、參燴鹿腦、鹿蹄燉鹿筋、辣炒鹿絲,野雞做的飛龍湯,野兔炒的麻辣兔丁······

再來點新鮮鹿血配的鹿血酒,

李世民今天挺高興,

他喜歡打獵,打獵使他愉快,今天收穫不錯。

當然最高興的是今天太子的表現,那不顧一切衝到馬前,提劍護衛父親的忠孝之心,太讓他感動了。

李世民自己沒能處理好與父親、兄弟之間的關係,玄武門之變雖說是迫不得已,但也是他這一生都抹不過去的陰影,

甚至可以說是這輩子的負擔。

越是因為這抹不去的人生汙點,他越發強調父慈子孝,越發強調要以孝治天下,

缺什麼就強調什麼,

就好比民間窮苦百姓,最喜歡給兒子取名富貴、大貴、大富、阿發、阿旺一樣,而世家貴族卻喜歡給兒子取名什麼仁義禮智孝,什麼承嗣繼祖。

懷玉做的這桌子菜,非常不錯。

能夠跟皇帝一桌共享美味的不是宰相,那也是極尊貴的,宰相中房玄齡溫彥博魏徵這三高官官,李世民都沒帶出來,

一來也是長安中樞事務重離不開人,二來李世民也有些煩魏徵、溫彥博他們喜歡勸諫,

李世民每次打個獵,他們總要各種勸諫,煩人。

甚至李世民有時候在宮裡悶的久了,便在後宮射射宮人們養的小兔子,魏徵知道了都要來進諫。

帶上他們幾個,那都別想痛快狩獵一回。

長孫無忌喝著飛龍湯,這野雞吃的多是松子,燉出來的湯也是極為鮮甜,一點不油膩,對於長的很胖,不幸跟馬週一樣得了消渴症,甚至還有高血壓的國舅爺來說,喝點湯就好了,

武懷玉則在吃蘿蔔燉野豬,

比起家豬,野豬肉更柴,

特別是那層皮,不僅毛難以去除乾淨,毛根多,而且皮很堅韌,直接炒的話是很難的,燉比較合適,直接放兩個大蘿蔔在裡面,小火慢燉燉熟後,再把蘿蔔切塊,

能夠把野豬的那股羶騷味去除,且能讓柴硬的野豬肉軟而彈牙,

他今天這野豬肉燉的不錯,跟家豬肉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連皇帝吃了一筷子後都稱讚不已。

不過皇帝最喜歡的還是鹿肉,尤其是鞭花、鹿腰這幾樣,

懷玉不由的有點懷疑,難道皇帝日理萬機,操勞過度,腎虛了?

皇帝這幾年生的孩子還是挺多的,應當沒這問題,不過哪個男人不想更猛點。

要猛,更猛,

李靖和馬周也留在京城沒來,

秦瓊跟懷玉坐一起,爺倆倒是其樂融融。

對於今天加封太子太保,秦瓊沒啥太激動的,反正他連宰相都不願意當的人,早不在意官爵這些了,沒有仗打的太平年月,他更願意遠離朝堂紛爭,

不管是開府儀同三司還是太子太保,又有什麼關係呢。

相比之下,坐對面喝著飛龍湯的長孫無忌,卻是有點心不在焉,自從侯君集被趕出長安後,這位長孫公可是又活躍了好一陣子,

他仍想復出,

但忙碌了一陣皇帝也沒半點反應,於是失望的長孫無忌現在又開始在謀劃著讓他舅舅高士廉返回朝中,

據說這事已經有了點眉目。

高士廉可能年後就能返京,極可能再次拜相。

這件事最大反對者好像就是房玄齡,還有個王珪,當初高士廉罷相,就是因為王珪讓高士廉轉呈一道奏疏給皇帝,結果他私自看過後按下了,事發才罷相,雖說具體罷相的真實原因並不是這個,

但現在高士廉要回朝,仍然還要面對黃門侍郎王珪的阻擊,而房玄齡則是份量最重的反對派。

貞觀朝中一直存有諸多派系,

有各種劃分之法,比如有關隴軍事貴族派,有關東士族派,也有如太上皇的元謀老臣派,還有李世民的秦王府系,

秦王府裡的也分了好幾派系,

各種各樣的派系很多,長孫無忌與房玄齡在某些劃分裡是同一派的,但實際二人如今在朝中又是涇渭分明的兩派領軍人物。

這種明爭暗鬥,武懷玉無意參與。

其實在朝野眼中,武懷玉現在也已經成為一個派系山頭的領軍人物了。

武懷玉的山頭標籤,其實主要就是軍功新貴派,以及東宮黨,前一個是以秦瓊程咬金等為首的秦王府系、山東派、軍功新貴集團,另一個則是圍繞承乾,還沒正式穩定的一個東宮黨。

但是武懷玉也被關隴貴族們視為自己人,甚至能成為核心。

長孫無忌跟侯君集其實本來關係不錯的,這次侯君集被武懷玉一下子掀翻,幹到嶺南去了,對長孫無忌來說,是有點讓他措手不及,甚至暗裡有些不滿的,

而另一方面,侯君集跟魏徵既是師生,也是盟友,侯君集獲罪貶官,魏徵也受了不少牽連。

但武懷玉這宰相,長時間不在中樞,所以中樞明爭暗鬥,武懷玉反倒能夠比較超然。

“叔寶啊,朝廷新政,部曲、客女、蕃戶、雜戶俱放免為良,別立戶籍,你家莊園的部曲客女等對此是何態度?”

“臣已經讓家中管事,配合衙門登記、入籍、立戶,”秦瓊如此答道,很明顯,秦瓊的部曲客女等對此事,其實也是不太願意的,

在秦瓊家附籍做部曲客女,明顯比自己出去另立門戶強的多。

這年頭,自由不是第一,生存才是第一。絕不會有人高喊什麼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口號,說出來也會讓人覺得不是傻就是瘋。

李世民一下子聽出來了。

“看來部曲客女入良,役是個大負擔,懷玉跟太子提的那個折布代役,攤入田畝,永不加賦這個辦法看來要儘快制訂推行。”

大唐有官私奴隸,官奴婢一免為官戶,也叫蕃戶、番戶,戶籍在官府名下,再免則為雜戶,三免為良人。

私奴婢一免為部曲、客女,再免則為良人。

官戶等俱為賤民,官戶雖然可以減半授田,實際上很難難有田,而且他們一年要承擔三個月的免費勞役,勞役時官方只提供衣食。

雜戶地位高點,隸屬州縣,兩年服五番,一年相當於服役七十五天。

相比之下,部曲客女隸屬私人,地位要比官戶、雜戶高一些,他們原本是不需要服國家勞役的,當然,部曲嚴重依附於主人,不僅不能擅離規定的活動範圍,而且娶妻嫁人,也得由主人指定,而且私籍賤民,不能分田。

官私不同,權利和責任也是不同的,官戶、雜戶仍屬賤民,但有資格分田授地,可也因此要服役,從九十天到七十五天。

私籍的部曲客女不能分田,但也不需要服役。

現在朝廷要把這幾個身份的賤民,全都放免為良,以後沒有這幾個階層了,除了奴婢,就是良人。

成為良人,自然就要跟良人一樣的權力和義務,一年二十天正役,對官戶雜戶來說,負擔減輕了,但對部曲客女們來說,卻是負擔增加了。

武懷玉現在提的這個代役攤畝,如果能實行,那以後對普通百姓確實減輕了又一筆負擔,這負擔轉嫁到田地上面,朝廷收了代役錢,然後再去僱傭百姓,

對普通小民來說,就算同樣是做役,但以前是白乾,現在卻是有工錢賺。

“叔寶,你覺得把官戶、雜戶、部曲客女統統放免為良,這是好政策嗎?”

李世民也知曉,確實不少世家豪強名下的部曲,不願意脫離,說到底還是權力與義務的關係。

給朝廷當良人,居然不如在豪強世家做部曲。

這讓李世民有點心情沉重,箇中緣由他是清楚的,畢竟李家以前也是名門貴族,家中奴婢、部曲也很多。

“陛下,這是真正的仁政,”

“可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改賤為良,甚至現在都還有不少良人,脫籍逃戶,”

如果這些現象不能改變,那李世民覺得朝廷做的還不夠好。

但如何做好,又很難。

“陛下,百姓其實最大期望不過是溫飽,能夠一家老小一日兩餐有食果腹,一年四季有衣蔽體保暖,他們就滿足了,至於說是良人還是部曲,甚至是奴婢,很重要,但也超不過所求的溫飽。”

李世民點頭,聽明白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尚同

華北王

世上最強贅婿

神奇的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