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做嫁衣

都說隔輩親。

老武抱著孫子就格外的親,這可是老武家的長孫,雖說不是長房長孫,但也是嫡次子家的嫡長子。

小傢伙武承嗣也跟老武親,懷玉本來想接過來抱,這小傢伙還不樂意,揪著老武鬍子還不願意撒手。

“都三歲多了,你可是小男子漢了,哪還能老要抱呢.”

“阿祖給我吃糖,冬瓜糖,好甜.”

武承嗣笑嘻嘻道,

馬周在一邊道,“姑爺也有糖,芝麻糖,”

“大伯也有糖,你讓大伯抱,大伯給你買糖人,”

武承嗣似乎不知道如何選擇了,這個看看,那個瞧瞧。

武懷玉哈哈大笑,“兒子,爹給你上一課,你讓你姑爺、大伯也抱抱,芝麻糖和小糖人不就全有了,你讓爹也抱抱,爹這還有糖梅呢.”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要!”

武承嗣瞪大眼睛,露出震驚神色,似乎沒有想到,原來還可以全要。

大人果然都是貪心的。

這傢伙受不了芝麻糖、小糖人、糖梅這些甜甜的食物的誘惑,果然願意從老武身懷裡下來。

馬周搶先接過去,他挺喜歡孩子的,前妻留下一個兒子,武玉娥又給他生了兩個,那兩小子跟承嗣年紀也差不多,尤其是表兄弟幾個長的還都有點像,

很有武氏血脈的優秀遺傳,長的都很英俊可愛。

“侯君集到廣州後,可還老實?他與阿兄同在廣州,沒對阿兄不敬吧?”懷玉問懷義。

武懷義哈哈一笑,“那傢伙哪裡是個老實的,雖說一貶再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家畢竟是莫府四舊,也曾是宰相,這威風不倒,”懷義說侯君集貶到廣州後,並不老實。

對於武懷義這個都督上司,也沒啥好臉色,

當然,武懷義也不怕他,雙方在廣州處的有點勢同水火,兩人都是剛到廣州,不過懷義在廣州相鄰的韶州做了兩年多刺史,對那邊當然更熟。

而且武懷玉跟廣州三大豪族之一的馮氏家族的馮盎關係不錯,馮盎跟許敬宗是兒女親家,武懷玉也跟許敬宗是兒女親家,馮盎次子馮智戴在京做官,也得到武懷玉諸多照顧的。

在韶州的礦產、廣州的鐵冶,甚至是海貿這塊,武懷玉都跟嶺南王馮盎有合作,

懷義有兄弟這關係,在廣州又是都督,自然佔據上風。

反倒是侯君集雖說做了兩年宰相,又曾是皇帝心腹,但現在畢竟是一貶再貶來的嶺南,區區廣州都督府長史,哪能蓋的過都督。

“侯君集如何搞事?”

這次都督武懷義入京朝集,長史侯君集本來也是想回京的,嶺南那地方,說實話在中原人眼中,那真是蠻荒,尤其是夏季熱死人,

可皇帝不許侯君集回來。

“侯君集在逼羅竇諸洞造反,他跟陳家的陳龍樹往來密切,”說到這,武懷義嘆了聲氣,“明年,羅竇諸洞絕對要反,會有一場大戰。

侯君集那狗日的,就是想挑起戰爭,好混水摸魚.”

老武沒去過嶺南,不知道什麼羅竇諸洞,但卻也知道陳氏家族,“是嶺南三大豪族之一的陳家?”

嶺南有三大豪族,也稱為俚帥獠酋,其實都是早年南下的漢人大族。

如馮氏家族,本是十六國時北燕君主後裔,南朝劉宋朝廷派馮業到羅州任刺史,以後馮氏與土地俚酋冼氏世代聯姻,擁有高州一帶地方,成為嶺南三大豪族之一。

武德初,朝廷把馮盎所據之地劃分為八個州,授他上柱國高州總管,先封吳國公,後改封耿國公。

而寧氏家族,則是以廣西欽州為基地,在其勢力鼎盛時期,東達鬱從、白州、銅州,西有西原、南擁大海,北至邕州。

陳氏家族則是在南朝梁時崛起,形成一個左右珠江西江南岸的豪族,從陳法念起,陳佛智、陳龍樹等世代顯宦,世襲嶺表酋長,功名赫赫。

三大家族都是佔據大量的田地、僮僕,甚至有強大的私人武裝。

“馮、陳、寧三大家族均以竇州為界分割勢力範園,竇州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山地地貌為主,境內崇山峻嶺、河溪縱橫,雲開山脈北列,山勢自然分隔高涼、瀧州、欽州三地,”

武懷義雖說廣州都督沒當多久,但他韶州刺史幹了兩年多,對於嶺南的三大土皇帝家族可是很瞭解的,

三家是真正的土皇帝。

比如說陳家的陳佛智,他就是隋朝時嶺南叛亂的首領,曾經圍攻廣州,如今他兒子陳龍樹仕唐,也是武德末嶺南馮暄談殿等叛亂時,朝廷平叛戰爭中的鎮壓主力。

在嶺南,中原朝廷真正控制的地方不多,也就廣交桂幾個核心,其餘多數地方都是馮陳寧這樣的俚帥控制著,

而在許多山區,則是大量被稱為俚獠蠻的蠻族聚居,尚未設立州縣,也是那些地方豪族勢力爭奪的地位。

蠻地未設州縣,沒編戶籍,三大豪族便想辦法侵掠地盤,威逼利誘他們順從自己的統治。

這種南下的漢人豪族跟當地土著蠻部間的戰爭,千百年來從沒停止過。

馮立在廣州都督四年,對於嶺南局勢穩定還是有功的。

武德末的嶺南叛亂,也可以稱做是三大豪族跟蠻族的亂戰,如馮盎跟馮暄兄弟倆,馮暄就反叛朝廷,馮盎則為朝廷出兵鎮壓,寧氏內部打的更兇,

而如冼氏家族,以及談殿等蠻王也差不多,

反正就是打的一團亂,李世民即位後,這仗都還在打,李世民都一度打算發兵十萬南下征討,後來還是魏徵勸住了,借用馮盎、陳龍樹他們效忠朝廷的力量,來討伐叛亂者,再以招撫政策輔佐,

馮立雖是建成太子黨出身,但正因為出身,到廣州後還是很老實低調,不搞事情,為皇帝老實安撫地方,讓嶺南難得有幾年安定日子,起碼沒啥大規模的亂戰。

可侯君集現在想搞事情,

想讓嶺南再亂起來,再打起來,這樣他才有機會。

侯君集能力還是有的,到嶺南很快就摸清了那邊的情況,他一開始想跟馮盎拉關係,但馮盎這人相當了得,對侯君集不冷不熱,對武懷義卻是更親近。

侯君集沒能拉上馮家,轉而便跟陳龍樹走近了。

“陳龍樹是陳佛智的兒子,當年反隋攻打廣州,冼太夫人讓孫子率馮冼聯軍救援廣州,陳佛智最後死在馮盎手下。

陳龍樹遂投欽州甯猛力,武德年間,陳龍樹與甯猛力之子寧長真一起歸附大唐,陳龍樹被任命為欽州刺史,後又被任為瀧州刺史,南扶州刺史。

如願回到陳氏瀧州故地.”

端溪羅竇諸洞,本屬瀧州陳氏勢力範圍,但在陳佛智叛亂身死後,陳龍樹被迫逃亡投奔欽州寧氏,羅竇諸洞蠻部也是紛紛自立,

馮氏寧氏更是不斷滲透,想要蠶食吞併。

陳龍樹投唐後,雖說後來回到了瀧州故地,但那些諸洞蠻並不肯再聽他陳氏號令。

陳氏無力號令諸洞,於是想借用朝廷勢力,陳龍樹先奏請朝廷置信義、譚峨兩縣,後又請設南扶州,再又奏請增設特亮縣等,以對羅竇洞諸蠻納入朝廷統治。

朝廷也是拜陳龍樹為南扶州刺史,

可諸酋也不甘示弱,紛紛聯合起來對抗,

“侯君集這狗玩意很會找時機.”

武懷玉道。

馬周現在是皇帝第一大秘,對於遙遠嶺南的各方情況卻也有所瞭解,他點了點頭,“陳龍樹做了這南扶州刺史,瀧州豪門陳氏勢力範圍可就達到高涼州的心臟最近處,

馮氏家族的核心可就在高涼,

這南扶州就如針尖刺背,馮盎豈能安心?”

別看陳龍樹這個南扶州刺史,上報的戶數不足千,可實際上這裡位置很特殊,本就是原來三大豪族的勢力分界處,地勢又險要,

而且這片山區的諸蠻其實人口很多,不下十萬,只是都不肯編戶入籍交稅服役。

馮氏這些年一直在聯合冼氏開發海南島,在儋、崖的戰事沒停過。

而且自從馮暄叛亂兵敗後,馮家在羅竇一帶勢力消退。

馮盎越發不能容許陳家勢力重返,甚至深入到馮氏心腹。

於是乎,從武德四年陳龍樹重返瀧州開始,一直到現在,十年時間,馮盎一直在暗裡挑動羅竇諸洞蠻不服陳氏,甚至支援他們聯合起來出兵對抗陳龍樹。

到如今,陳龍樹的南扶州七縣,都被諸洞蠻奪取,合兵把陳龍樹趕回了瀧州,南扶州州城都被他們佔領,南扶州也只得寄治於瀧州。

貞觀二年陳龍樹聯合尹州都督李光度,出兵平定叛亂,復置南扶州,還治舊地。

但各溪垌的戰事沒停,諸蠻反抗不斷,

“侯君集跟陳龍樹謀劃著要出兵進剿諸溪垌蠻,可諸洞蠻也推舉懷德縣扶三為盟主,要聯合各垌再次出兵攻打陳龍樹,將他逐出.”

一場大戰將要開打,

而這場危機背後,還牽連著馮盎,

馮盎擁兵十萬,現在是嶺南勢力最強的豪酋,之前羅竇諸垌合兵攻佔南扶州,趕走陳龍樹,據說這後面就有馮盎的支援,現在諸垌蠻又要把打回來的陳龍樹再趕走,這後面仍有馮盎的影子。

侯君集想把水攪渾,甚至讓廣州都督府下場,

到時可能就是比武德八年、貞觀二年更大的嶺南亂戰,

武懷義有些擔憂,這仗要是真打起來,只怕整個嶺南形勢就亂套了,而他這個新任廣州都督也可能受牽連。

侯君集與陳龍樹結盟,各取所需,陳龍樹需要的是穩定南扶州,是要羅竇諸垌重新臣服陳氏,擊退馮家北上的野心。

至於侯君集,亂起來他這個被貶的長史才有機會,而且馮盎是武懷義在嶺南最大的支持者,打起來有機會削弱馮盎,或是逼迫他別摻合到他與武懷義的內鬥中去,

武懷玉在那裡聽完,

“看來得讓馮盎進京一趟,”

懷義道,“羅竇諸垌這場仗避免不了的,打上就要打起來了.”

“打起來不怕,但贏的得是我們,”懷玉對兄長道,“要想在嶺南贏,必須得讓馮盎站在你這邊,只要你能贏下這仗,那其它的都不是問題.”

懷義雖是元從禁軍出身,但沒打過什麼仗,還是當初跟懷玉去隴右打過幾仗,對於這場戰爭,他心裡並沒什麼底氣,況且陳龍樹和侯君集也是朝廷的人,他們總不能支援蠻部。

懷玉笑笑,“你別急,嶺南那邊情況確實亂,朝廷前幾年也是騰不出手來,倒讓什麼俚帥、蠻酋們稱王稱霸為所欲為了,這次便乾脆一起好好收拾收拾,”

“阿兄不必擔心,侯君集想攪渾水,那咱們就讓他做嫁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魏武傳人

散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