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以州為國諸侯王

九成宮。

皇帝李世民召宰相蕭瑀覲見,不出意外,皇帝是找蕭瑀商議分封之事的。

隨著皇弟皇子們年紀漸長,分封之事也就無法一拖再拖了。

“陛下,肯定不能用曹魏分封之制的,曹魏分封不過是名義上的分封,雖有王、侯等名號,但並無實權,他們雖有封地,可僅有食邑特權而已。”

蕭瑀是分封派,堅決主張分封,認為這是讓大唐王朝能夠社稷長久的辦法。但他反對曹魏的那種分封,認為曹魏宗室分封政治上無權,封國內官員任免權直接歸中央管理,

此外這些封國官員還有監督宗室王的義務,而宗室王在軍事上權力更小。

“皆使寄地空名而無其實,王國使有老兵百餘人,以衛其國,雖有王侯之號,而仍儕於匹夫。”

曹魏雖對宗室控制強,可也因此宗室沒能起到分封藩衛朝廷的作用,也讓曹魏天下輕鬆讓司馬家篡奪。

“陛下,要分封,還得是漢代之法。”

要實行實封,要賦予受封諸王實際權力。

“如果沒有宗室諸王屏藩中央,一旦有人叛亂危及國家,諸王很難傾力保護皇室安危,李唐江山危矣。”

李世民頻頻點頭,他自繼位以來,其實一直就想搞分封。

不是現在這種封個王爵虛名的分封,而是分封裂土建宗室諸侯國的分封,他想要李唐江山代代相傳,

雖然這幾年朝中反對分封的聲音很大,可李世民一直沒放棄,現在決心更大了。

經歷了上次承乾的事後,他覺得自己先前確實行事草率,不該給魏王錯誤的訊息,

他最近甚至做夢又夢到了建成元吉哥倆,夢到了玄武門那天手足相殘。

他很害怕將來承乾李泰他們也如此,

就如懷玉之前說的那樣,有些事情得考慮了。

“蕭相,今天你就說具體點,拿出個分封的草案來。”

蕭瑀這些年幾拜幾罷宰相,下野的時候,對分封法有很細緻的構思,他當即向皇帝建議,大唐分封,就應當效仿西漢,受封諸王除了有經濟上的食邑特權外,還應當可以自行任免國中官吏,

諸侯可以收取王國百姓稅賦,可以自行任免官吏,

甚至以州為國,

根據諸王封地戶數多少,把諸侯國分成幾等,並根據等級的高低設定諸侯軍隊數量。

比如擁有三萬戶以上者稱大國,大國軍隊可編上中下三軍,共計五千人。

次國坐擁兩萬戶,國內建上下兩軍,共計三千人。

兩萬戶以下國為小國,國內建一軍,士兵一千五百人。

“以州為國,各置兵馬,自置官吏······”李世民輕聲念著,這個三萬戶為大國兩萬為次國萬戶為小國,他看的出這是按朝廷武德年間設定的州等級來劃的。

武德年間定戶三萬以上者為上州,兩萬戶為中州,不滿兩萬戶為下州。

一個三萬戶的上州,分封給皇子親王為大諸侯國,許擁五千國兵,編三軍。這個實力還是挺強的,三萬戶就是近二十萬人口了。

相比起隋唐的宗室制度,確實是大改變,宗王有了極大的實封實權。

蕭瑀繼續說,分封的範圍,就是皇帝之子。

以如今朝中情況來說,也就是太上皇和當今皇帝的兒子們才有資格分封,至於其它宗室,只封爵不封地。

不過太上皇總共二十二子,當今天子也有十幾個兒子,真要分封那也不少。

太上皇諸子,三子玄霸早逝,五子李淵起兵後被隋將所殺,然後老大建成老四元吉,死在李世民手裡,

老八元亨老九元芳,是尹德妃和張婕妤所生,這兩人以前是太子建成一黨,宮變後就被李世民清洗掉了,兩人的兒子最終也不過是多活了幾年,然後都對外稱病逝夭折。

二十二個兒子,已經沒了六個,李世民是皇帝,剩下皇弟還有十五個,年紀大的老六荊王元景老七漢王元昌,今年也都才十四歲,最小的媵王元嬰更才四歲。

“朕覺得,皇嫡子,可封大國。皇庶子,可封次國,皇弟,封小國。”

“以州為國,但封國軍隊當削減些,大國三軍,共計三千人。次國兩軍,共計兩千人。小國一軍,一千人。”

“封國也當實行與朝廷一致的律法和稅制,稅賦所得三分,一分留州,一份留國,一分上貢。”

······

李世民願意給宗室諸侯國一些實權,財權兵權甚至是治權等,但也不希望超出控制範圍。

王國的軍隊,就稱為護軍府,上國就有左中右三護軍,次國就左右護軍,小國就只有一個護軍府,

護軍府也是開國初秦王、齊王府設立過的,長官護軍為正四品,

李世民當初的秦王府有左三右三共計六個護軍府,還有親事府帳內府等,當初李世民麾下的直屬部隊多達六七萬之巨。

他六個護軍府下,每護軍府各有五個統軍府,一統軍府千人計算,也有六萬了。

明顯李世民不可能給分封諸侯國這麼大的軍隊。

君臣二人討論的很高興,

不過等聊到該分封到哪裡時,終於有了分歧。

蕭瑀認為就當效仿西漢或是西晉,自然得分封到重要的地方,比如荊揚並益幽涼豫青越等,

這些宗室諸王,就得守著天下戰略要害之地,這才能在關鍵時候守護中央嘛。

李世民以前也贊同這樣分封,但武懷玉卻一次又一次認為不能這樣分封,要分封裂土可以,但絕漢有分封在中原腹心內地,只能分封邊疆之地,儘量封到越邊越好,這才能起到屏藩中央的作用,還能防止宗室叛變生亂。

宗室得有力量,但這個力量得是有限的,否則宗室最先傷到的反而是朝廷中央,是天子。

李世民還是多少聽進去了一些的,加上近幾年朝廷也算是強勢崛起,對外不斷出擊,征服了許多蠻夷,也將許多部落納入羈縻之地,

這些地方極需加強控制,

分封諸王坐鎮是不錯的,只是李世民心中終究有些還是捨不得讓自己兒子們去蠻荒。

所以此時他跟蕭瑀就提出,把他的弟弟們,將來陸續分封到那些羈縻歸附的蠻荒之地建國,什麼南中黔中安南等地,反正那邊人口也少,多劃點地建諸侯國,

至於他自己親兒子們,庶子們可以分封到嶺南、隴右、遼西、河套、代北、安西等地去,

而嫡子,肯定得更優待些,分封到巴蜀、吳越就行了,太遠了真捨不得。

好在他嫡子就三個,除太子外,也就魏王和晉王了,他甚至考慮魏王李泰到時封到福州建州一帶,晉王則封到大同或是定襄一代。

李世民對殿中一旁侍從記錄的起居郎褚遂良道,“你把朕與蕭相剛才所議分封之事,記錄整理一下,然後抄錄一份交百騎快馬送去給懷玉,朕要聽聽他的意見。”

如果此事能得到武懷玉的支援,那李世民覺得差不多可以推行了,等過兩年,六弟荊王元景七弟漢王元昌也都十六歲了,而三皇子吳王李恪四皇子魏王李泰五皇子齊王李祐,也都十四五歲了,都可以第一批正式分封建國。

蕭瑀還很有意見,“陛下,要封就實封,就給實權,否則與曹魏分封無異,起不到屏藩中央的作用啊。”

······

武懷玉拖家帶口的走的並不快,他也並不急行趕路。

反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的,一天走個六十里路,有車馬還是很輕鬆的,基本相當於走半天歇半天,

一路上每到一地,護衛們安營紮寨,武懷玉則帶著妻妾兒女們,還有隨行的幾個小舅子本家侄子等些親戚,到附近遊山玩水,十分輕鬆愜意。

樊玄符心疼懷玉,不讓翻牌子,晚上基本上在玄符帳裡休息,照例是聊會天喝會茶,然後寫資治通鑑,再給九成宮的皇帝、長安的監國太子回信,

大概兩更天左右,便睡了。

不過也有例外,李清和楊慕雲在媵妾中還是有些特殊的,不是其它媵妾們能比的,所以有時兩人也會過來跟樊玄符借武郎,樊玄符也是不好駁了的。

但特權僅給二人,其它人眼紅也沒辦法,玄符說要讓阿郎休息好,李清和楊慕雲也都是要隔兩三天才能借到一次人的。

這一路都挺輕鬆的,武懷玉還有許多時間能夠陪陪妻妾陪陪孩子們。

他在半路收到李世民的來信,關於分封的事情,皇帝的心思很明顯,甚至連分封的具體安排都有了。

看過後他也只能是搖搖頭,雖然反對分封的那麼多,可皇帝卻還是很堅決,武懷玉的改良版分封建議,皇帝聽進去了些,但明顯聽進去的不多。

在他看來,皇帝現在這版分封法,還是權力過大了。計劃給李泰封在福州,李治封在雲州,荊王元景封在播州,漢王元昌封在永昌,齊王李祐封在渝州·····

以州為國,大國護軍三千,稅賦三分,官吏自置······

這其實就是小號的獨立王國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皇宮當半仙

阿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