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江州舉人

許敬宗就是來負責武懷玉就封之事的,

武懷玉可以有一個護軍府,一千兵馬。也可以有一個親事府一個帳內府,不過這兩府也按諸侯國等級分為三等。

大國可以有三百三十三人的親事,六百六十七人的帳內,次國就是二百二十二和四百四十五了,小國自然就只有一百一十一親事,二百二十三帳內。

武懷玉可以有一百一十一親事,二百二十三帳內。

這些親事帳內,優先從江州、洪州都督府境內的品子中選。

大抵是五番上下,一次來當兩月差,十個月輪一次。當然,若是有品子不願意來服這色役,直接納資代課,交錢就可以不來。

“江州是內地腹心,用不著護軍府吧,”

“江州有統軍府,朝廷直接把它劃到你世封江州刺史府就行,改個名的事而已。”

懷玉都有點沒想到。

心念一轉,卻已經明白過來了。

說什麼把江州統軍府改為江州護軍府,但只怕是只改了個名而已吧,兵還是那些兵,將還是那些將,

他笑了笑,“這樣一來倒確實挺方便的,那以後府兵將,是不是也由我負責開支?”

府兵雖說平時為農戰時為兵,不拿糧餉自備衣糧,並不就意味著不要開銷。鎧甲盾牌弓弩箭矢,甚至鼓角旗幟車馬,以及訓練費用、修城築營等等,這些開支其實很多。

府兵們只是不需要給餉,他們自備的也僅是些單兵武器,其它的武器裝備消耗等,可都是軍府管的。

當然軍費開支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武懷玉掏錢來養這麼一千人馬,可如果軍官都仍由朝廷衛府、兵部管轄任免,府兵點選等也是朝廷說了算,

那不就是幫朝廷養兵?

許敬宗是自己人,當然也不會瞞懷玉,但他也知道懷玉早看明白了其中關鍵。

“我知道武相不想要這護軍府,甚至一直反對這次的世封制,但此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潑出去的水也收不回,

事已如此,不如先順從旨意,

江州統軍府改江州護軍府那是陛下的安排,那就順從,至於養兵開支,那都是次要的。”

懷玉無奈點頭,

皇帝還真喜歡給他出難題啊,明明他最反對這世封制,可現在皇帝卻非要他第一個帶頭表率接受。

不過從皇帝的這些神之操作,懷玉也發現其實李世民也並不是原來想象中那麼亂來,沒那麼放鬆分封。

說是給自置官吏權,但卻要他掏俸祿,說是直接劃撥一個統軍府給他,卻又要他來養兵,

皇帝給他的江州三分之一的稅賦收入,拿來養官吏養士兵,都又貼進去了。

而那三百多人的親事、帳內,全是品子,看似是他的侍衛儀仗,但人家官員子弟,還只是來輪番當差,

這更像是皇帝安插在封臣那的監視者啊。

這一晚,

武懷玉跟許敬宗抵足而眠,徹底長談。

談的倒沒多少江州的事,更多的是長安朝中的事,東宮的事,也有些嶺南的事。

甚至還談到了夷洲。

“你現在代檢校黃門侍郎,那黃門侍郎王珪是不是要離任了?”

“二郎你不在朝中,但朝中的事情卻都瞞不過伱啊。”

王珪以前也是建成的人,貞觀朝皇帝把他抬的很高,一來正因他是舊太子黨人,二來也因他是太原王氏五姓子,這王珪本身也很有名氣,

但後來王珪還是貶出為刺史,在地方只了幾年又召回來,可現在兩個黃門侍郎都不缺,卻又把許敬宗拜為檢校黃門侍郎,那他暫時代理的是誰的位置?

李百藥是從禮部侍郎位置上升上來的,雖然他最近一直堅決反對世封,可李世民對這個趙郡李是很倚重的,

那就剩下王珪有可能要出局了。

“王珪是外放嗎?”

武懷玉覺得王珪不可能更進一步。

“王珪最近被不少御史彈劾,這事是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幕後推動的,但彈劾的不少事,確實引的陛下不快。”

他告訴懷玉,“我聽說陛下原本想把王珪再貶同州刺史,後來皇后出面勸說了,所以有可能是改任禮部尚書兼魏王老師,原禮部尚書兼左衛大將軍的豆盧寬專任左衛大將軍,不再兼禮部尚書。”

黃門侍郎到禮部尚書,還兼魏王師,這看來是升了啊。

不過前有韋挺後有王珪,一個主持魏王府事,一個兼魏王師,加上魏王府長史杜楚客,司馬蘇勖,

以及兼相州大都督府長史代主持都督府事務的宰相張亮,

皇帝這是要弄啥呢。

這是故意要給太子承乾一些壓力?

還是說李泰這小胖子是嫡次子,所以更多恩寵?

但這樣搞,別說太子有壓力,武懷玉都很有壓力,甚至容易給天下臣民錯誤的訊號啊。

皇帝你這樣弄,那韋挺杜楚客王珪柴紹侯君集這些人,豈不是要更加堅定的支援魏王爭儲?

這不是故意製造矛盾?

有這樣鍛鍊太子的?

啥胡鬧。

“你什麼時候去掉代檢校這三個字?”

榻上那頭,許敬宗悠悠的道,“這次差事結束回京後,估計就能去掉這三個字了。”

門下省,侍中魏徵,黃門侍郎李百藥、黃門侍郎許敬宗。

想到這裡,許敬宗黑暗裡都笑出了聲。

懷玉也不由笑笑,許敬宗似乎笑點不高,歷史上他居然在長孫皇后的喪禮上發笑,把李世民惹的大怒。

四十不惑,

剛年過四十的許敬宗,自追隨懷玉後,確實官運亨通。

想當年,他與李密一起為魏徵記室,一起掌管文書。

如今兜兜轉轉多年後,他也終於又追上了魏徵,同在中書省。

只是還是有些距離,魏徵是宰相侍中,是鉅鹿郡公,他是黃門侍郎,高陽縣男。

但他堅信,只要他跟今晚同在榻上而眠的武二郎繼續保持關係,他早晚也能進政事堂,甚至權勢超過魏徵。

次日,

武懷玉坐在刺史衙門,開始接受江州官員們的自陳述職,

一個個綠袍青袍官排隊進來,十分不安的緊張述職,武懷玉坐在那面無表情,靜靜的聽著,拿了支筆在紙上不時寫寫劃劃,

偶爾會問上一兩句話,看不出喜怒。

江州流內官其實不多,一州三縣,每縣也就是縣令主簿縣丞縣尉而已,至於錄事、曹佐,以及縣經學博士、醫學博士、助教等,都無品級,屬於雜任。

州級衙門,品級官員也沒多少,刺史、長史、司馬,然後六曹參軍事,錄事參軍、錄事、參軍事、經學博士、醫學博士、市令,

其餘佐、史、倉督、助教、里正等這些都只是吏而已。

一天時間,武懷玉就完成了聽取自陳述職,

又花了兩天時間,把收上來的官員們對上下級、同僚們的評價看過,

又看了自己派出去的人明察暗訪得到的結果,

不出自己意外,

江州的州縣官吏的表現只能說一般吧,說不上多好也不算多壞,畢竟現在是貞觀七年,大唐開國第十六個年頭,還算海宴河清政治清明的時代,

沒有那麼腐敗黑暗,但也不值得稱讚什麼,

武懷玉根據匯總的結果,對這些官吏做出了考評處置,把考評最差的末位幾人罷職,又把幾個年滿六十又沒啥表現的老頭讓他們退休致仕,

挑了幾個辦事能力不錯且較青壯的提拔使用,再把幾個官調了下位置,

其餘的暫時不變。

把結果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百姓監督,有問題的可以舉報。

公示到期沒問題的,就正式調動。

這是小範圍的一次調整,

武懷玉使用了皇帝賦予他的特權,但也沒怎麼大用,至於江州空缺出的官吏位置,武懷玉並沒有直接塞自己的人進去,也沒有直接徵召本地士族名門子弟授官,

“張榜公告,我將在江州舉行一次鄉試,透過考試選拔人才,”

這次鄉試,大致仿朝廷進士科舉,但又有所不同,分為三級考試,先在江州三縣舉行一次初考,江州本地學子和外地的都可以報考,但分為本地和外地兩榜錄取,錄取比例二比一。

初試每縣各錄取三百人,每縣本地考生錄二百,外地考生錄一百。採用的是糊名謄抄閱卷,透過初試的授予江州童生稱號,獲得縣試資格。

九百名童生參加縣試,每縣錄取一百人,透過者獲得江州茂才稱號,獲得鄉試資格,三分之一錄取率。

鄉試也就是州試,三百名茂才,爭奪三十個舉人名額。

這三十名舉人,武懷玉會在州衙再親自衙試,給他們定排名,然後授予江州的官職吏職。

當然,位置有限,從高到低授予官吏職位,授完為止。

沒安排到官職的也不要緊,武懷玉可以舉薦他們到嶺南去任職,也可以直接進武懷玉的使府幕府。

反正這次考試,只要是良人身份,身家清白都可以參加,而且還將首次採用糊名閱卷以儘量保證公平。

那些獲得童生、茂才計程車子,以後在江州也能獲得優先入州縣官學,甚至獲得鄉貢名額去長安科舉,或是推舉入國子監讀書。

除此外,獲得童生、茂才、舉人頭銜的這次考生,江州刺史府還會給他們發一筆獎學金。

“江州要熱鬧起來了呀。”

“那就鬧騰一回。”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集紅高粱

金興

大唐,我他孃的義大利炮呢

歐陽寶寶

神奇寶貝:開局閃電鳥,成為大師

一個修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