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設無太子

長安。

早朝時,皇帝下旨,賜魏王李泰特旨開文學館,欽點了一批清貴名士入館,並同意了魏王李泰請求的編書《括地誌》要求,還下旨撥付錢絹為開支。

不僅如此。

就在大家以為魏王李泰得無比恩寵,今天早朝就此結束時。

皇帝卻突然提了一件事情。

李世民說有人向他稟報說朝廷三品以上官員,對魏王李泰不太禮貌。

說到這,皇帝臉色大怒,

衝著殿上的那些金紫大臣們就直接訓話,

“前朝隋文帝時,一品以下的官員都被諸王所羞辱操縱,難道魏王不是朕的兒子嗎?

朕只不過是不想讓他們橫行霸道,

可這不是你們無禮的底氣,你們敢輕視他們,朕若放縱他們,難道就不能羞辱你們嗎?”

這話說的極重,

甚至帶著很大的怒意,

天子動怒,不同凡響。

但能成為朝中三品大臣,誰也不是一般人,他們都聽出來今天皇帝的怒意,說的是皇子們,其實專指的魏王李泰,尤其是聯絡之前皇帝對李泰的破格恩寵。

近來皇太子好像被冷落,魏王卻是一天比一天受寵。

皇帝的這操作,有點讓大臣們惶恐不安的感覺,甚至讓有些人心裡升起了大膽的念頭。

左僕射房玄齡、右僕射李靖、中書令溫彥博、吏部尚書參預政事高士廉、御史大夫張亮這幾位宰相,

一個個都站出來向皇帝請罪,

李世民看著他們,“伱們不需要向朕請罪,你們要向魏王陪禮道歉,以後不可再無禮輕視,”

魏王李泰也站在殿上,胖胖的魏王泰看著像是個忠厚的少年。

“陛下!”

突然,侍中魏徵站出來高聲疾呼。

只見魏相國面不改色,站在殿上道:“臣竊以為,大臣們必不敢輕視皇子,更不敢輕視魏王。

依照禮儀,大臣和皇子是平等的。”

“《春秋》說:周王的人即使微賤,也要位列諸侯之上。

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來尊崇禮待。

假如綱紀敗壞,自然不去說它。如果聖明在上,魏王必無羞辱大臣之理。

隋文帝驕縱兒子,使的他們舉止無禮,最後全被殺掉,這難道值得後人效法嗎?”

也只有魏徵敢如此直諫天子,

以前的天子是天子,現在的天子也是天子,以前的天子兒是天子兒,現在的天子兒當然也是天子兒。

但以前的天子縱容天子兒經常羞辱一品以下大臣,結果卻是兄弟手足相殘,甚至留下隋文帝顯仁宮被弒疑雲,文帝的五個兒子最終也是沒有一個善終的。

這可是很驚人的真相。

李世民果然沉默了。

這時黃門侍郎王珪也站了出來,

“按我大唐律令,三品以上官員,在路上偶遇皇帝或宗親,都不用下馬行禮,而現在,各位大臣們看到皇子們都要下馬行禮,這行為顯然違背了朝廷的禮儀制度,”

“甚至三品以上公卿宰相都要向皇子下車馬行禮,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整個大唐,皇帝是正君,皇太子是儲君,其餘的都是臣子,就算魏王是皇嫡次子,極得陛下寵愛,也不能因此破壞國家禮儀制度。”

李世民臉色陰沉。

看著魏徵、王珪這般當眾反駁,站起來向眾臣發問,

“你們到底是何意?

臣子們見到皇子下車馬行禮,難道有錯嗎?你們是想抬高朝廷大臣的身份,以此來貶低朕的兒子們?你們難道瞧不起魏王,你們對太子行大禮,就不能一樣尊重魏王?”

氣氛緊張起來。

皇帝真怒了。

房玄齡溫彥博他們一聲不敢吭,

可魏徵卻不肯低頭,直言:“殷商崇尚質樸,如果兄長死了,弟弟可以繼承他的地位,只以長幼為序。

而自周朝以來,儲君必須是嫡系的長子,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杜絕其餘的皇子覬覦至尊大位,避免兄弟骨肉互相猜忌、自殺殘殺。

故此,皇太子和皇子親王,完全是兩回事兒,必須非常慎重,必須分的非常清楚。否則,一切就亂套了。”

“陛下愛魏王之心,天下人都能理解,但若是不能擺正太子與魏王的位置,那就是在害魏王。”

“臣聽說陛下有意讓魏王搬進武德殿住,這絕對不行。武德殿在皇宮大內,比東宮更靠近聖人宮寢,再則武德殿之前是巢刺王元吉住過的啊。”

李世民被魏徵一懟再懟。

吹鬍子瞪眼,呼呼直喘粗氣。

許久之後,突然來了一句,“國家之所以冊立太子,是準備讓他繼承君位。所以人的地位高低,並不在於年老年少,假使沒有太子,那麼同母的弟弟就會依次而立為太子。”

“以此而言,安敢輕視魏王?”

皇帝這話有如石破天驚。

雖然大家隱隱感覺到皇帝最近跟太子間有事,但誰也沒想到會很嚴重。

可此刻,皇帝居然說出了假使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同母弟這樣的話來了,

皇太子承乾可是嫡長子,還是皇帝的長子,做了六年儲君,向來表現和口碑都不錯,

怎麼突然皇帝就說出這種狠話來了。

連魏徵都被驚的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

設無太子,

怎麼設無太子?

立了六年的太子怎麼會沒了?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被廢了。

或是死了。

可太子沒病沒災活蹦亂跳,現在才十四歲,怎麼就會死,所以只有一個可能,被廢。

滿殿驚惶。

殿中,寂靜無聲。

李世民瞪大著眼睛呼哧呼哧的大喘氣,剛才那句話好像是話趕話的氣話,但天子金口御言,說出了口的話,可不一般。

“陛下,慎言。”魏徵終於回過神來,

李世民這時也終於道,“朕只是說假設而已。”

魏王李泰跪坐在那怔怔發呆,

王珪這時也立馬再次進諫,又有其它大臣也諫皇帝出言不當,不該說這種假設。

這可是有可能動搖國本的話。

李世民看了眼諸大臣,最後目光在發呆的魏王李泰身上掃過,

“從此以後,三品以上大臣,再遇到皇子們,只要不是太子,都不需要下車馬行禮,”

李世民又看了眼魏徵,然後再看向房玄齡。

“貞觀之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於艱難險阻之中,房玄齡的功勞是無人能比的。

貞觀以來,對我盡心效力,進獻忠誠正直的諫言,安國利民,不怕觸犯我的威嚴而正直進諫、糾正我的偏差,只有魏徵了。”

“魏徵之忠信剛直,與古代名臣相比,也毫不遜色啊。”

“賞賜魏徵絹百匹!”

“退朝。”

皇帝離開。

殿中大臣們卻一個個神色複雜,皇帝走了,可今天卻透露出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雖然皇帝說以後三品以上大臣不用對魏王下馬行禮,可有那句設無太子在,誰敢說魏王不會成為新太子?

簡直就是突發大地震,一時間誰也不知道要在這大地震中怎麼站位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開局,鄰居朱元璋

吾自今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