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冊拜司空

九成宮。

李世民現在長期在這離宮陪伴皇后休養,打打馬球射射獵,閒來讀書練字倒是很悠閒。他有意的培養已經加冠的太子理政能力,特地離開長安,放手讓宰輔們輔佐太子監國。

轉眼深秋。

皇后挽著皇帝的手行走在離宮中,

在這呆的久了,確實捨不得離開,說來九成宮確實比長安的太極宮更適合居住,有山有水,空氣好,環境幽。

“陛下什麼時候回長安?”

李世民笑道,“有觀音婢你陪著,此間樂不思蜀。”

“陛下真放心把朝政都交給承乾?”

“承乾已經加冠了,總要開始挑擔子,朝中有這麼多宰相大臣輔佐,朕沒什麼好擔憂的,何況朝中事務,也會抄錄一份呈交到朕面前,承乾他們處置的結果,也會抄一份送來,”

皇帝其實在九成宮,也一直還關注著朝中事務的,只是他現在選擇開始放心,讓承乾學習,

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輔佐著,其實也不用擔心,朝中大事,基本都是政事堂諸相們幫忙決定,承乾更多的還是學習。

今年黃淮大水,氾濫三十州,損失很大。

朝廷一面賑州放糧撫民,一面又下令減免災區的稅賦,災區到如今都沒有出現大量饑民,更沒有出現流民,這是很驚人的結果,

這些甚至可以算到監國太子頭上的功績,為這位太子又添幾分聖賢之名。

“觀音婢,承乾真的長大了,成熟了,朕很欣慰啊,你說,要不明年等承乾誕辰過後,便讓他正式迎蘇門進東宮吧,”

“朕想早點抱孫子了。”

李世民笑呵呵的道,承乾這一年多來表現確實很不錯,很符合皇帝心中好太子的表現。

明年承乾十六歲,娶太子妃倒也不算早了,當年李世民就是這個年紀娶的妻。

當然李世民其實還有個打算,就是太上皇這兩年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畢竟也六十多歲的人,天天限制在大安宮那小小的宮殿裡,肯定也不好過,尤其是之前聽說老夥計裴寂死在回京路上後,還大病了一場,此後身體就越來越差了,

李世民雖然也派醫送藥,也還是希望李淵能夠多活幾年,但也知道太上皇身體確實不好了,他擔心太上皇這兩年崩了,

那樣一來,承乾得為太上皇守孝,肯定得耽誤婚期,還不如早娶早生。要不然遇到太上皇崩,又得拖著。

“也好,蘇氏明年也十五了,”長孫皇后挽著丈夫胳膊笑了笑,其實當母親的,也希望兒女能夠早成家,

說到這,她扭頭問丈夫,“麗質的婚期確定了嗎?”

之前皇帝給女兒長樂公主和長孫衝的婚期就是九月,結果一場黃淮大水,皇帝也不想在這個時候為公主大操大辦,於是婚禮改期推後了。

現在黃淮災民基本上都安撫的不錯,大部份百姓已經重返家園,少部份家園毀壞的,也都得到了臨時安置,

“我看還是在年前把婚禮辦了吧,”

“也好,就定在臘月吧,到時我們也要回長安過年,給他們把婚禮辦了,辦隆重一點。”

對這個嫡長女,李世民是不願意虧欠的,何況女婿還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

“這幾年倒有有些虧欠無忌了,朕打算年後,便讓無忌進政事堂拜相,”

長孫皇后站住,立馬勸諫丈夫,並不希望兄弟過於受寵,“我阿舅已經是朝中宰相,若兄弟也為宰相,實在不合適。”

李世民沉吟,

挽著皇后的手,繼續散步離宮的青石路上。

散步回來,

御案上放著許多新的奏疏。

李世民先是翻看了一下,發現有武懷玉的,便先挑出來看。

登州,海賊,隋朝徵遼老兵······

皇帝有些意外,

看的更加仔細。

等看完後,又翻過來看了一遍,

放下,皇帝給自己沖泡了一杯奶茶,加了鮮奶的茶很醇厚,

“這個武青陽,走哪都不安生啊,”

去齊州慰問災民,結果硬生生把齊王府給挑翻了,老五被他帶回長安,閉門反省中,老五的舅舅貶為庶民流放驩州,齊王府的司馬、典軍的燕氏兄弟更是貶為奴隸······

武懷玉東行登州,然後又鬧出這麼一件大事。

徵高句麗隋軍士兵啊,

這個已經被遺忘的群體啊,

李世民派人召隨駕的老臣過來喝茶,

喝茶時,皇帝把這奏章給他們看了,

“武懷玉說的很好,他們雖為隋兵,卻也是我漢家兒,如今雖改朝換代了,可也不能將他們遺忘在異國他鄉,

想當年,朕還年青時,太上皇為隋煬帝負責後勤糧草,我也與兄長他們一起隨太上皇押運糧草,也到過遼東城下,親眼見過徵遼的慘烈,”

“無數計程車兵在高大的遼東城下血戰,遼東城就如同一座血肉舂坊,磨碎了多少戰士,”

說起往事,李世民忍不住說起楊廣的胡亂指揮,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一百一十多萬大軍出征啊,從涿郡出發,

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

第一天軍發,終四十日,引師乃盡。

這等規模,就算有些誇張,可也是驚人的大軍,結果卻在遼東折戟沉沙,說到底還是楊廣的戰略戰術有問題。

“若是如今朕來徵高句麗,不需要百萬,只需十萬精銳,便足矣。”李世民對老臣們說出這話的時候,豪氣萬丈十分自信。

十萬精銳,在李世民看來,這天下哪裡都可以去的,誰都無法阻攔。

大臣們聽到這話,心裡一突,

其實是很擔憂的,這幾年雖說大唐迅速壯大,可不要忘記武德九年,當今天子剛繼位的時候,突厥頡利大汗引大軍直逼長安,引馬渭河,

那不過是七年前的事情啊。

如今頡利雖然在長安都跳了幾年舞了,

但漠北的薛延陀,已經一統了漠北,且欲染指漠南,而dtz頡利被擒後,還是有不少小汗、射很有實力的,

加上西突厥、吐谷渾等,可以說大唐並不是就能高枕無憂,也沒有那個實力現在就能去徵遼東。

這幾年糧價能夠一直維持在鬥米四五錢,靠的是什麼?

除了沒有大災外,靠的還是休養生息沒有大規模的戰事,百姓能夠得以在家耕種生產,糧食才能豐產。

一旦大規模戰事起,無數府兵、壯丁要上前線,事必耽誤生產,甚至是引發一些人的囤糧,導致糧價飛漲等。

其實破突厥擒頡利,也不過三年。

“陛下,高句麗雖非善類,但還是需要小心謹慎相處,切不可輕易挑起邊釁。”

“武懷玉身為朝廷重臣,去青齊慰問災民本來倒沒什麼,可這在登州卻渡海跑到遼東去偷襲攻打村屯搶人,這事很不合適,”

“這要是引發衝突,挑起戰端,會打破朝廷部署的。”

老臣們對武懷玉這次行為,大多表示不滿。

太亂來了。

李世民坐在那,端著茶杯慢慢抿。

老臣們固然老成謀國說的有道理,但武懷玉衝動歸衝動,做的也沒錯,那些老兵,讓人遺憾,甚至讓人感覺愧疚。

“諸公放心,”

皇帝放下茶杯,“朕很早就說過,大唐早晚要再徵高句麗,要復中國子弟之仇,但不是現在,”

“不過有些事情以前朝廷沒做,現在得做了。如懷玉奏疏中所說的,我們大唐要派出使者去高句麗面見高句麗王,

要去搗毀隋軍京觀,要收斂戰死遼東的中原子弟骸骨,

我們還要向高句麗提出贖回中原子弟的要求,”

至於武懷玉帶人跑到遼東搶人這事,就低調處理吧,就算高句麗人真知道了,可大唐不承認他們能怎麼樣,

李世民霸氣的表示,大唐現在確實不會向高句麗開戰,但並不懼怕高句麗人,高句麗人此時沒這個膽子來跟大唐撕破臉皮。

所以這事只要大唐這邊咬定沒這回事,高句麗人也會自己找臺階下的。

“再派一支使團去新羅國,給新羅王一些賞賜,同時跟他們談談增加貿易合作,我們還可以向他們出售一些戰船、盔甲武器嘛,”

不需要出售太多,出售一小批就行了,表明一個姿態,這也是對高句麗人的一個施壓,要是他們不肯合作對話,不肯拆毀京觀,不肯交還隋軍骸骨,那就加大對新羅國的支援。

大唐現在確實不宜對高句麗開戰,

但戰略欺詐是可以的,

做出個姿態,嚇一嚇他們並不是不可以。

······

“無忌,長樂和你家大郎的婚事,我看就訂在臘月吧,臘月大婚,不要一拖再拖了。”

長孫無忌聽到這話很高興,他也願意早點完成好事。

“那臘月哪天合適?請陛下挑個吉日。”

“嗯,我跟皇后請人看過日子,臘月十八這天不錯,”

長孫無忌滿口應下,說馬上就安排,到時一定隆重風光的舉行婚禮。

“麗質雖是我和皇后的嫡長女,但也是伱親外甥女,而且成婚後,就是你兒媳婦了,我和皇后也跟她說過的,等過了門進了長孫家,你們夫婦就是她的姑舅,她要給你們敬茶請安的,”

許多公主出嫁後,公婆還得向公主請安敬禮,這甚至是常態。

“無忌啊,等年後,你回政事堂吧,”

長孫無忌心中一熱,

“陛下,臣阿舅也在政事堂,這不合適。”

李世民自顧自繼續道,“右僕射李靖今年數次上書,以足疾告退,朕再三挽留,可李靖你是知曉的,謹小慎微,雖拜相可在政事堂上跟秦瓊一樣,朕其實是有些失望的,”

“朕的政事堂不需要擺設,需要的是能真正有擔當肯做事的,李靖要退,那就隨他去吧,

無忌,你接替他。”

長孫無忌很心動,可終究還是搖頭拒絕,他陪著皇帝多年,對皇帝很熟悉,他覺得這並不是皇帝真正的本意。

長孫無忌再三推辭。

次日,

李世民下詔,冊拜長孫無忌為三公之司空。

同日,皇帝以房玄齡輔佐太子監國有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加太子少師。

賜李靖靈犀杖,晉開府儀同三司,加太子太保。

而秦瓊為太子太師,武懷玉為太子太傅,各賜絹五百匹。

此詔一下,還是震驚不少人的。

此前,開府儀同三司只有長孫無忌秦瓊和武懷玉三人,而如今房玄齡和李靖也都晉位開府儀同三司這個散官最高階。

不過李靖要請退辭相的訊息也傳了出來,據說正旦後便正式退隱。

而長孫無忌在此時拜三公,不免引起許多猜想,有人覺得這是國舅要更進一步,要重回政事堂,但更多的人卻已經看出來,

皇帝給了長孫無忌三公的榮銜,那這次不可能接替李靖進政事堂了。

誰來接任右僕射,一時間倒是引發無數猜想。

當然,也有人覺得武懷玉為太子太傅,李靖反而為太子太保,學生在老師之前似不妥,但更多人卻並不覺得不妥,武懷玉的官階爵位高那是他的功勳本事。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刺殺之歸途

老三的菸頭

四合院:開局強逼秦淮茹還債!

菜菜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