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海上花園

(大家小年快樂!)

鷺島豐收,有稻一莖數穗,泉州刺史獻嘉禾朝廷,稱為祥瑞。

皇帝納祥瑞,特賜鷺島為嘉禾嶼。

原本島上僅兩個漁民家族居住,而在貞觀七年秋,島上的稻田已墾有兩萬餘畝,島上有武家建立的數個農場莊園,也有新修的碼頭作坊,大量的各色奴隸在莊園耕種,也有許多從中原招募過來的僱工夥種田地,或是受僱為長工夥計。

島上晚稻收了幾萬石。

武懷玉抵達島上的時候,秋收即將結束。

碼頭上,立著御筆嘉禾嶼三個字,皇帝的飛白書法。

武懷玉踏上碼頭,這座半年前還很荒涼的碼頭,此時卻很熱鬧,棕櫚樹低垂枝葉,鳳凰樹花開如火,椰子樹輪廓筆直,榕樹長葉長鬚,一派溫潤中展露著生機。

阿桑好奇的打量著這個島,

“感覺這裡就是隱藏在九龍江口的一處世外桃園,”她驚歎這裡並不寒冷,“這個時候青泥浦都差不多下雪了。”

雖然青泥浦是北方難得的不凍港,但卑沙城下的冬天依然很冷,很早便會下雪,大雪紛飛,甚至一夜大雪後沒過膝蓋。

龍溪城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

“這裡每年會有許多白鷺飛來,故有鷺島之名,如今又有一莖數穗的嘉禾,得賜嘉禾嶼,確實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港灣,也還有許多可供開發耕種的土地,”

武懷玉說出這番話是有根據的,此時的鷺島歸泉州,處在漳泉兩州之間,但泉州離鷺島很遠,鷺島是歸屬於泉州的晉江縣,但到晉江縣城二百多里。

當然,其實若不是武家要開發鷺島,而是以朝廷的規劃,那麼朝廷更可能的是把九龍江上游的龍溪縣發展經營,甚至可以把漳州治所遷到龍溪,畢竟九龍江可是福建僅次於閩江的第二大河,

不過對武懷玉來說,自然是另起爐灶選擇鷺島最適合。

鷺島離的最近的一座縣城,是漳州的龍溪縣,那是後世漳州市區,沿著九龍江溯江而上,一百二十里可至。

“好喜歡這裡。”阿桑一眼就喜歡這裡,或許是因為她在臨海的青泥浦出生長大,所以對於海邊情有獨鍾。

這樣一處好地方,如今被武家看上,大舉開發。

光是田地就開墾了萬餘畝了,還在島上山裡種茶葉,在海灣修港口碼頭,

“如今島上大小屯莊十來個了,碼頭這裡還有了街市小鎮,十年,頂多十年這裡就能成為一個很熱鬧的碼頭集鎮,甚至島上還能開墾出好幾萬畝田地和許多茶園,建起許多作坊,這島上能夠聚起數萬人。”

六朝以來,戍閩者屯兵於龍溪,阻江為界,插柳為營。

“我們正好趕上大晴天,若是遇到陰雨天其實也很溼冷,夏季時則有颶風自海上來,引發大暴雨,也是很恐怖的。”

則漳州此時治所在漳浦縣所在的李澳川,也有二百來裡。

這裡有天然良港,也有許多灘塗。

武懷玉在九龍江口開發鷺島,等於是在漳泉兩港之間,新建一個鷺港,而最為關鍵的還在於武懷玉要開發澎湖、流球,這就使的鷺港這裡就成為連線兩岸的一個要地,

不管是南北航運海貿,還是往來兩岸開發,或是輻射九龍江上游內陸,鷺港可以說得天獨厚的條件,

嘉禾嶼在九龍江口,盪漾在海波之中。

其幹流北溪長六百里,支流西溪、南溪匯合,下游的漳州平原,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上游水流湍急,下游平緩可通航,

隋朝時,福建地區才設了四個縣,而朝廷掌握的戶數更僅有一萬二千餘戶。楊廣派大將徵流求,卻擄來流求蠻一萬七千人,五千餘戶置於福盧山下,置化北、化南二里。

因交通不便,整個福建地區非常缺人。

大唐統一天下,平定嶺南,也將福建納入治下,可雖設了漳泉福建汀五州,但在武德朝,這片地區卻僅貢些鯊魚皮、生薑之類的土貢,

可龍溪畢竟僅是漳州的一座縣城而已,此時整個閩地,都較為封閉落後,還沒吃上海貿紅利呢。

“山無高下皆流水,樹不秋冬盡放花,萬年無飛雪,四季花常開,這是座海上花園。”

也正因朝廷對這片地區幾乎無稅賦的寬鬆,所以許多溪垌豪強,率領著蠻夷歸附大唐,諸如古田、龍溪等縣,就是這樣建立的,縣令也都是以歸附溪垌豪酋授任。

南朝時,福建是三郡並立,建安、晉安、南安,到隋朝合為建安一郡,到如今雖設有五州,但基本上每州就兩三縣,還有多半是由歸附溪垌豪酋所設。

朝廷管轄的戶籍人口,依然是萬餘戶,情況就跟粵西那邊是差不多的。

不入版籍不納稅賦的溪垌蠻很多,而入籍的十不足一。

距離海邊僅一百二十里的龍溪縣,那都是以歸附山垌而設,縣令等都是垌主,縣城就是垌寨,

可知此時閩地情況,

武懷玉要開發流求,肯定要依託閩地,但他此時不能信任溪垌,所以寧願在海邊九龍江口的鷺島開發。

歷史上,到了大唐最興盛的開元盛世之時,整個福建五州的戶口也不過十萬零九千戶,還不如中原五個縣的人口多。

抗日戰爭時,日本人幾乎佔領了中國沿海,卻偏偏沒佔領福建。

這裡不僅交通不便,也是自我封閉的一個版塊,到處都是丘陵,而在此時,福建的沿海平原,還遍地沼澤和溼氣。

沒路,沒人,沒地,沒開發。

歷朝歷代,那都是忽視的地方。

只有到宋代時,才算開始大開發和起飛,主要還是佔了海上貿易的光。

對武懷玉來說,此時正是他抄底的時候。

他完全可以走當年國姓爺朱成功的路,以廈門為開發流求的大本營,以澎湖為中轉補給站。

閩地開發,最需要的還是中原人口的流入,需要中原帶來的先進耕種技術,以及水利建設、農田開闢,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海上航線、貿易,

而如今的閩地五州,中原人知道的除了生薑和鯊魚皮外,就是這裡的人口買賣和閹童了。

這裡山多地少,本地的土人,在中原人眼裡都是蠻夷,跟嶺南的獠狸一樣的都有嚴重的買賣人口的現象,

其實說到底還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正因他們落後,而中原又有許多人來買奴,販奴掠人對土人來說是個暴利的買賣,於是許多部落就搶人拐人販賣,形成有名的人口市場。

各部落因擄人又加劇矛盾衝突,互相攻擊,一邊是人口販賣帶來的人口流失,一邊是部落衝突戰爭的人口傷亡,這些都讓本地土人難以發展壯大。

反正在中原朝廷眼裡,不是編戶齊民那自然不是大唐百姓,只不過是化外蠻夷,不管是他們自己偷盜拐賣搶掠,還是別人去買賣交易,朝廷都不會管,

山裡偏僻又落後,有些物產也不易運出販賣,人口販賣卻很賺錢,於是大家都幹這個,

有些部落還以彪悍能戰,搶擄其它部落人口販賣而發財,賺了錢又換取奴隸商人帶來的各種中原商貨,甚至是走私的武器等,讓他們在奴隸搶掠戰爭中更佔上風,

但這些部落的強大,是建立在其它部落的衰敗上的,別的部落生的人口,趕不上他們攻擊殺害和擄走的,

而那些溪垌蠻們本身又有溺女嬰的傳統,生存環境差,便不願意多養女孩,女孩生來容易遭到遺棄。

更有許多人販子還搞出了閹童這麼一個特色商品,從買來的年幼男童中挑選一些閹割,然後賣給閩地官府,充當特色土貢,送進宮廷。

這麼廣闊的地方,千百年來,卻依然人口很少,跟這些都離不開。

武懷玉開發鷺島,主要就是從中原招僱工來商屯,也會招人來落戶,當然也還會從閩地內陸招山夷來做工、耕種等,

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政策,不再是互相殺戮和搶掠,興水利開農田圍堤壩,開港口興工商搞貿易,十年時間,鷺島上萬人其實是往低了說,或者說武家以後在內陸肯定也會有許多新的屯墾定居點,這些場鎮,也都是奔著萬人去的。

中原歷代王朝對於閩地土著的評價都出奇一致,喜亂好鬥。

雖說確實歷代閩地大小叛亂不斷,其實說到底也是這些山越活的艱難,不得已罷了,真要是豐衣足食誰不願意好好過日子。

其實兩漢六朝以來,閩人也逐漸漢化,但是中原依然對他們很歧視,比如福州建州之民中的林黃二姓,也算是大姓,卻被中原稱為蛇種,充滿對閩越人的歧視。

兩漢以來,不斷有中原漢人進入閩地,從漢越的對立爭鬥,到共存並立,再到聯姻通婚,這個大趨勢是不變的,

可歧視的目光卻依然,

現在那些閩地豪強大姓,他們幾乎都說自己祖上是中原遷來的,甚至也有族譜家史這些,稱某某郡望之後,但中原士族卻不承認,

可站在武懷玉的角度上來說,不管這些豪強大族被中原稱為渠帥還是蠻酋,其實他們現在大多已經學習儒家經典,學習漢家文化,

既然他們書寫漢字,自認中原漢人後裔,那他們文化上就屬於漢人,畢竟華夏並不完全是以血統論的。

從這方面來講,朝廷需要打擊閩地的人口擄掠販賣的情況,也要加大對漳泉等幾大平原地區的水利開發,攔溪築陂,讓沼澤地成為糧倉,這才能為閩地提供發展的動力。

他武懷玉,無疑是來先來吃螃蟹的人。

上島後午餐在武家莊園吃的,莊園廚子做了本地特色菜土筍凍和海螺煎等菜。

那口感清脆、彈牙,還略帶一絲甜味和清香的土筍凍,居然是用沙蟲為原料,經過熬煮、凝固而成。

海螺煎則是以新鮮的海螺為主料製作而成,配以蔥薑蒜等調味料,煎炸至香脆金黃。外酥內嫩,肉質鮮美,讓人讚不絕口。

阿桑感嘆,“這一路南行,見到了沿途各種美麗風景,也吃到了各種當地特色美食,真好!”

心裡還有一句話沒說,就是這一路還能陪著心愛的二郎同舟共渡,一起經歷這些美好,這輩子都忘不掉這趟旅途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開局打翻武則天登基祭壇

舍利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