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新世界

“恭喜武相,母子平安.”

穩婆推門出來,滿臉堆笑的向武懷玉報喜。

“賞!”

得到一串賞錢的穩婆笑的更燦爛了,好話不停,“二十郎白白胖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天生貴人之象······”

穩婆這話說的沒錯,武二十郎投胎生在武家,那不就是出生在羅馬,哪怕母親是妾侍,他這個庶子也是一世富貴不缺的。

鷺島上,武懷玉進了產房,董阿桑滿頭汗水,看到武懷玉卻是滿臉的笑容,雖然分娩差點要了半條命,可經歷了這麼久的陣痛,終於見到了懷胎十月的孩子,一切都值了,

“兒子跟相公好像,尤其是眼睛.”

阿桑捧著孩子道。

武懷玉上前接過孩子,這小子出生時哭的倒響亮,這會居然已經睡著了。

烏油油的頭髮,頭頂上那撮還挺長,閉著眼睛,眉眼還真挺像武懷玉。

“先讓他睡會,等醒了讓他試試吃奶,現在你還沒奶不要緊,讓他先吸,吸一兩次就會有了,”

“你辛苦了,我給你燉了黃芪湯,你喝點.”

武懷玉燉的這個藥膳不僅能補氣益血,而且味道也很好,阿桑幸福的吃了一大碗,

千斤參,萬斤參,不如壺關紫團山上的一顆紫團參。

那幾個奶媽,也都是正哺乳孩子的,那鼓鼓囊囊的,奶水充足的很,她們自己的孩子根本吃不完,堪稱奶牛。

人參出上黨,狀類人者善,尤以壺關的紫團參最貴。

“不影響的,”

就算沒有也不怕,畢竟早備好了奶媽。

阿桑這頭胎生產的還是比較順利的,羊水破後發痛了一個多時辰,在穩婆和助產侍女的幫助下,順利生產孩子,胎位正,生的也快,既沒有憋到孩子,也沒有產生撕裂,或是產後出血等情況。

“不用,我先抱一會,”

看她慌亂的樣子,挺可愛的。

“你先睡一覺吧,”

阿桑看著相公親自燉的參湯,心中溫暖極了。

“那相公把小郎放妾身邊一起睡,”

兩人溫柔的說著話,這時外面承嗣聲音傳來,“阿耶,桑姨,我能來看看弟弟嗎?”

“小郎要吃奶,我喝這湯可以嗎?”

他生在鷺島,

這季節島上白鷺很多,

“承鷺,這名字很好,妾很喜歡.”

“我餵你喝吧,這湯補氣益血、健脾養胃,非常適合產婦,”

這湯是武懷玉親自煲的,用了黃芪、上黨人參、當歸,加一隻老母雞煲了許久,

那支上黨參更還是皇帝賜下的端午節賞,跟著皇帝御書的飛白扇一起送來的,還是狀類人的壺關產紫團參,這可是上黨人參中最好的,貢品。

阿桑初為人母,突然有些不知道要幹什麼,“是不是應當給孩子餵奶,會不會餓到他,要不要叫醒他,可我現在好像沒奶······”

“給孩子取名承鷺怎麼樣,小名就叫白鳥.”

武懷玉抱著還在睡的小兒子,一邊取了名字。

“進來吧,小聲點,弟弟在睡覺.”

武承嗣輕輕推門進來,先向阿桑問好,然後趕緊過來看弟弟,剛出生的孩子才一點點大,

“弟弟好小啊,叫什麼名?”

“承鷺,小名白鳥.”

“我可以叫他小白嗎,”

懷玉笑了笑,“可以,你要抱抱他嗎?”

“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教你怎麼抱,要橫抱,手臂要枕著弟弟脖頸,一手託著屁股,”

老大承嗣去年跟著從廣州出來,本來只是說去江州受封,轉一圈就回去,結果遇到那麼多事,這一出來都一年多了,

不過承嗣倒是挺高興的,跟著父親朝夕相處,父親雖親自教導課業等,但卻比起母親、老師們的教導更讓他喜歡,父親要求並不那麼嚴格,反而還經常帶他玩。

他巴不得一直在外不用回廣州,雖說也會想母親,想那邊的兄弟姐妹,但外面更輕鬆自由。

“二十郎快快長大,以後阿兄帶伱一起玩,騎小馬駕小船······”

······

鷺島的夏天並不算太悶熱,畢竟是海島,海風吹拂,帶走炎熱,尤其是晚上和早上還很涼爽。

阿桑的月子也不算苦,武懷玉親自給她安排的月子餐,基本上不重複,營養又美味。

月子裡孩子也乖,吃了睡睡了吃,

阿桑的奶水很好,甚至有富餘,請的奶媽們倒是一個沒用上,

因為阿桑生了,武懷玉再次推遲迴廣州的時間。

這邊派人回廣州報了信後,

樊玄符便馬上派人送來了許多補品,有許多極品的花膠,都是極適合剛生孩子的產婦坐月子的,

還派了有經驗的僕婦婢女來侍候月子。

對於這個武家的二十郎,廣州那邊各房媵妾也都送了禮來。

武家家裡的氣氛還是不錯的,

樊玄符倒也沒催懷玉回去,只是比較關心承嗣在外久了,會不會野了。

其實家裡女人們都挺希望他早點回去的,大家從長安跟到廣州,誰料武懷玉這一走就是一年多,大家倒是全都在廣州守空房了。

而武懷玉在外這一年多,就只收了阿桑這麼一個妾侍,因此這一年也就添了一個孩子,

倒是讓樊玄符覺得武家少添丁許多,期間也多次信中提起要從廣州送幾個妾侍來,或是懷玉在這邊新納幾個,

但武懷玉現在對這些並不是太在意了,如今都有二十個兒子,十八個女兒了,不少了。

順其自然,沒必要那麼拼命,連老武現在都已經想明白了呢。

最近鷺港很繁忙熱鬧,黃淮大水,三十州受災,

武懷玉上書從嶺南道調人調物資去救災,朝廷批准後,這邊動作也很大。

難得機會可以光明正大的搶人,那還客氣什麼。

想盡辦法拉人移民過來,

一時不想移民的,那就招工啊。

嶺南道七府經過今年的全面調整區劃,省幷州縣,現如今剩下四十九州,裁併了一半多,這回四十九州對口支援,都劃分好了。

嶺南各州派出官吏,直接就奔劃給自己的州縣災區去了,帶隊的官吏不僅帶著物資去的,也是帶著任務去的,完不成招人的任務,可是要記入考核的,而如果能夠完成,甚至超額完成,則會要獎賞,

福州都督府六州,也是拼了命,流州刺史汪達甚至親自跑到對口的淮南濠州,船一船的拉人,先從淮河拉到泗州,然後經運河一路送到杭州港,

那裡有海船接人,巨大的海船一次能拉上千人,直接送到鷺港,再從這經澎湖中轉到流求。

而漳州、汀州招來的人,也基本都先送到鷺港。

還有大量的物資也都是匯聚,在此分發,

鷺港每天船進船出熱鬧無比,無數人流、商貨,讓鷺島日新月異,島上現在已經有好幾萬常駐人口,

一座座工坊,一家家商鋪開業,

現在鷺島上已經開墾了幾萬畝地,成片的水稻田,以及一片片的紅薯地、玉米地,還有許多甘蔗園,

而在對岸,九龍溪北岸、後溪、西溪兩岸,也已經開墾出了無數的田地,一個個嶄新的屯莊,一片片稻田、玉米地、紅薯田、甘蔗園、棉花田,

海邊還有許多鹽田、漁村,

從黃淮災區過來的災民,來的時候其實做好了心理準備,是來吃苦的,當時也想好了,來這邊就算吃苦,總比留在災區強。

嶺南人來招人,起碼是直接給安家糧的,在招工旗下就有肉粥喝,至於說嶺南會有地分這些,他們倒一時不去想那麼多。

只想現在一家子人能夠天天能填飽肚子。

這一路上,雖說都在坐船,從老家濠州坐船到泗州運河,從泗州到揚州,揚州過長江再到潤州,再坐船經運河到杭州,又坐船出海到了這泉州鷺港,

一路顛簸,但每天有兩頓飯吃,居然是兩頓乾飯,而且還有鹹魚和蔬菜吃,等在鷺港下了船,

看到這邊繁忙熱鬧的居然比他們老家濠州鍾郭碼頭還強幾分,都有些懵。

當看到那成片成片的莊稼,

更有些不敢思議,而在碼頭,他們也看到了那豐富的各種商貨,應有盡有,價格並不算很貴,有些東西甚至比他們老家還便宜不少。

又聽說這裡兩年前甚至還是一片荒蕪,那些村屯也都是新建的,那些田地,以前是荒地,現在卻屬於那些移民手中,而那些移民,以前多是跟他們差不多的平民百姓,現在卻都有一二百畝地了,

這邊田裡見最多的還是甘蔗,成片成片的甘蔗園,稻穀反而種的較少,除了甘蔗種的最多,便是棉花、花生、然後是玉米、紅薯等,

“稻穀夠吃就行,種甘蔗更划算,甘蔗可以榨糖,你看到那些製糖作坊沒,到處收甘蔗,甚至提前給訂金預訂,他們只要看到地裡甘蔗種下去,就打訂金,直接給錢,收購價都是立契約約定好的,根本不用擔心種出來的甘蔗賣不出去或賣不上價,”

“你們要去的是海峽對面的流求,那裡的地更多,那邊種的甘蔗也更多,閒時還可以去鹽場曬鹽、去船廠做工、去碼頭扛活,甚至可以進山裡伐樟熬腦,我跟你們講,

來這裡那絕對是來對了,就算再一無所有,都能在這裡白手起家,只要肯落戶,就能分田授地,分的地還是永業哦,只要種的過來,隨便墾荒,開墾的地都能登記成為永業,

農閒時也有很多機會賺錢,還有,這裡每鄉每村都有小學堂,滿七歲的孩子都可以免費讀幾年書,要是天賦好,還能推薦進州縣官學呢,”

“你要是光棍一個,在這裡落戶了,衙門還會立即安排官媒給你們說媒介紹,成婚時還給你一筆錢······”

這些從濠州來的災民們,一個個聽的目瞪口呆,心潮起伏,

家鄉的淮河可不是什麼溫柔的母親河,尤其是對居住在淮河邊的百姓來說,水澇災害常有,只是小災大災的區別罷了。

去年和今年就連續兩年特大水災,以往的小災更是常見,動則辛苦化為烏有,甚至經常得背井離鄉的外出乞食要飯,

苦,太苦了,可又有什麼辦法,

可現在,他們來到這裡,卻好像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個以往只有在做夢時才能見到的世界。

可是看著鷺港的熱鬧,鷺島上那些人的體面,他們以前跟自己也一樣,甚至可能有的人還不如自己,可如今只是因為先來了那麼一年兩年,卻已經徹底翻身,成為了體面人,成為了地主,成為了富人。

這些都深深的刺激到了這一船船剛來的人。

而聽說這一切,都是武相公帶給大家的,

那個名字,早如雷灌耳,這個名字,讓這裡的故事,讓大家深信不疑,也充滿期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開局召喚錦衣衛

倒騎一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