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太上皇的警告

今日東宮有多熱鬧,

太子妃蘇氏心就有多冷。

太子納妾,竟然比當初自己大婚還熱鬧,蘇氏委屈的手腳冰冷,心更涼。

“太子妃,太子殿下讓太子妃早點換妝更衣過去.”

蘇氏看著鏡中自己蒼白的臉,冰冷的問,“難道殿下納妾,不僅自己去親迎入宮,還要我這嫡妻也到宮門迎接她一個妾?”

宮人嚇的臉色慘白,低頭不敢吭聲。

“你去稟報殿下,就說我身子不適,就不過去了.”

太子妃身邊的女官嘆息一聲,過來小聲勸說,“這次事情,都是聖人旨意,武良娣提前入宮,也是聖人想借此為周國公沖喜,聽說本來不需太子親迎,還是皇后要求太子去的,”

“這麼喜慶的日子,太子妃若是不出現,不好.”

“莫惹太子殿下不高興.”

看著面前的香水瓶,蘇氏突然想起來,這種香水,好像長安只有武家能制,他們有獨門秘法,

“更衣.”

太子妃就過去應酬一下就好.”

那瓶香水用水晶瓶裝著,極為精美,裡面的香水也是極為特別,手腕上抹點,暗香浮動,留香還久。

太子妃往手腕上抹了一點,那喜歡的茉莉花香幽幽襲來。

“太子妃,武良娣身世不凡啊,父為宰相,母是弘農楊,堂兄是天子寵臣,堂姐夫、堂舅都是宰相,楊武兩族,權勢顯赫,得罪不得啊。

都希望太子妃能跟太子好一點,最好是能夠早點生個皇子。

其它的商人,造的較好的也頂多是花露水,跟這種香水差別很大。

“把太子上次送我的香水拿來.”

太子妃進宮也有一年了,但跟太子一直很彆扭,大家也都看在眼裡,甚至這些跟太子妃綁在一起的麗正殿的女官宮人們,更是急在心中。

一個韓承徽已經讓蘇氏心中難過,現在又來個武良娣。

蘇氏換上翟衣,戴上九樹九鈿兩博鬢,臉上也化了精緻的妝。

她喜歡這個花香味,因為新增了龍涎香等多種名貴香料,使的這香層次分明。

她也是皇帝皇后欽選的太子妃,可現在東宮,卻這般被冷落。

她突然心情變的又不好了,

哪都有武家。

可現在韓承徽都快生下皇長孫了,這邊太子妃卻是沒半點動靜,哪怕皇帝旨意,讓太子常住麗正殿,兩人都沒什麼歡聲笑語,甚至她們知道,太子都沒什麼興趣碰她,

“我堂堂太子妃,難道還要低三下四的去討好個妾?”

蘇氏聽著這話,忍不住落淚,想她蘇家也是名門,父親伯父也都是有才的學士,曾祖也做過宰相。

武家,

比起市面常見的香囊香餅自然又更高一個檔次。

這種香水很貴也很稀少,尤其是這種水晶瓶的都是限量版的,

比起胡商賣的薔薇花露等花露,要高檔許多,價格也自然貴許多,據說一瓶難求。

蘇氏怨恨,可年輕的她卻不知道要怎麼改變,她也曾試圖討好太子,但太子對她就是不喜。

“聽說武士彠快死了?”蘇氏問。

“確實,隱秘傳聞這次武良娣入宮,也是陛下說要給周國公沖喜,看能不能好轉,但聽說兩位藥王先後看診後都說晚了,可能撐不到過年.”

馬上就過年了,

撐不到過年,那就是沒幾天了。

蘇氏心裡莫名的有些舒適,“這麼說武良娣其實也挺可憐的,才十一歲,就要沒爹了,還是個孩子呢.”

“走吧,既然她進了東宮,我也不能失了禮數.”

“太子妃,我還聽說,皇后娘娘說武良娣還年少,入宮後先不圓房,直接去皇后身邊,等幾年再回東宮來.”

“哦,是嗎?”

蘇妃愣了一下,然後笑了。

“那樣也好,母后親自教她規矩禮儀,”想到武氏幾年都不會在東宮,她感覺又輕鬆了些。

韓承徽跟武良娣還是親戚呢,韓要喊武姨,武良娣跟韓承徽母親是堂姐妹,還沒出五服。

她原本還是挺擔心東宮以後有這對親戚在,會讓她頭疼,現在好了,起碼幾年裡不用擔心了。

不過轉頭一想,這武良娣很得皇后看重啊,要是帶在身邊相處幾年,那以後只怕會更得寵。

頭又疼了。

武二孃進東宮,

皇帝和皇后今天也來了,

二孃向皇帝皇后拜禮敬茶,

然後又向太子和太子妃蘇氏拜禮敬茶。

挺著大肚子的韓承徽映素也來了,不過卻是她向二姨武良娣敬茶,同是東宮妾,映素只是承徽,秩正五品,良娣卻是秩正三品。

兩人雖差了一輩,可韓映素卻是比小姨武二孃還大了好幾歲,

有皇帝皇后在,

雖然蘇氏一直有些心裡不舒服,但還是一直極力剋制著自己,對武二孃也是給了笑臉,喝了敬茶後還給了見面禮,也沒說什麼多餘的話,

氣氛還算融洽。

李世民夫婦也都給了禮物,

等儀式結束,皇帝皇后沒多留,皇后還直接把武二孃帶回了太極宮立政殿,以後幾年,武二孃這位東宮太子良娣會一直隨侍在皇后身邊,

這也是因武二孃才十一歲太年幼,皇帝心疼照顧她,要不是這次李世民說要給武士彠沖喜,根本不會現在就成婚。

東宮,

馬周今天也來參加酒宴,他是宰相,也兼東宮右庶子,另外他也是武二孃的堂姐夫,

“你現在肚子大了,要多注意休息,身邊隨時備著穩婆產婦,我讓你娘經常來宮裡陪你,也告訴你一些經驗.”

馬周對繼女韓承徽交待,

兩人雖是繼父女關係,但也相處了好幾年,韓映素以前是吃過很多苦的,跟著母親進馬家的時候,馬周還是個小官,但不管他官小官大,馬周對武玉娥和她跟前夫生的兩女兒,一向都很好,後來夫妻倆又生了幾個孩子,他也沒有區別對待過。

“嗯,女兒會注意的.”

“在東宮,對太子妃要恭敬,莫恃寵而驕,更不要失了分寸.”

“女兒知道.”

在東宮,韓映素跟蘇妃的關係確實不好,但也只是不和,倒也沒什麼公然明面上的衝突,

“今年你大舅二舅都在嶺南不會回來······”爺女兩個聊了會天,馬周便告辭離開了。

轉眼,新年到了。

除夕夜,

太極宮門前廣場上,皇帝與萬民同慶,還燃起了煙花,

火樹銀花,星河璀璨,

自武懷玉把火藥帶到大唐,這是煙花在長安第二次綻放,上一次因神機坊放煙花,而被魏徵火力全開噴遍全場,李世民都被噴了一臉口水,段綸、武懷玉、許敬宗等都被噴的貶官降職。

但這一次,宮門前燃放煙火,是皇帝下的旨意。

還提前跟魏徵打過招呼了,

放煙花的理由也很正當,一來是前年去年連續兩年黃淮大水災,淹沒三四十州,所以今年放煙火也是辭舊迎新去災辟邪,

二來是太上皇病了,病的挺重,這煙花放一放,也是為太上皇祈福。

太上皇是年前聽聞老夥計武士彠病重將死,不由的感慨萬分,然後喝的大醉,在寒夜裡抱著琵琶彈唱跳舞,結果凍病了,高熱不退,病如山倒,

雖然皇帝也派了一眾御醫,可皇帝似乎倦累了,沒了意志,躺在病榻上動都不願意動了,

裴寂死了,武士彠也要死了,還有許多創業的老夥計,死的死貶的貶,

太上皇過了將近八年的軟禁生活,困在狹小的行宮中,早就厭倦了,而且也確實老了,倦了,

這次病倒後,他不想再掙扎了,

皇帝去看他,李淵也釋然了,說李世民這皇帝當的很好,且越來越好了,他也徹底放心了。

“永安宮,我住不上了,”

李淵長嘆一聲,這輩子他只能在這個困了他多年的大安宮歸西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過完年也七十了,古往今來,能活到七十歲的皇帝也沒幾個,這輩子我也值了,”

“你很好,承乾也很好,”

“過兩年,讓李泰他們都出京去吧,”

李淵拍了拍李世民的手,給出了最後一點建議,“太子是儲君,更是國本,不可輕易動搖,選定了繼承人,就不要再猶豫搖擺,否則你的猶豫,就會給下面人投機的訊號,

大唐如今在伱統治下,已經很強大了,還會越來越強大,不管是吐谷渾還是高句麗又或是薛延陀,還是東西突厥,又或嶺南、西南獠蠻等,都不會是你的對手了,

大唐最大的威脅只會來自內部,也經不過心腹之亂.”

“承乾是個好孩子,李泰也是個好孩子,別害了他們.”

“我聽說武懷玉在夷洲開拓,已經搞的有些樣子了,聽說那裡其實還不錯,土地肥沃氣候適宜,

你不如把李泰分封到夷洲去,劃個幾百裡給他建個藩國,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再有什麼魏王黨了,承乾這太子也更安穩了,你的江山也更安穩了.”

李世民沒答覆。

“別捨不得,對李泰來說分封夷洲也不見得是壞事,這是能保全他的,否則未必會有好下場.”

“你的那些弟弟們,對你和你的子孫不會有什麼威脅,但等他們成年,也最好是全都分封到邊地去,武懷玉的那個分封策,說實在的比蕭瑀的那個強太多,”

“這些皇弟皇子們啊,若是一直留在京師,終究是個隱患的,派到各地任都督、刺史,也並不是很合適,還是分封邊地,給塊地讓他們建藩國,隨他們折騰去吧,”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若是以往,李淵是不會跟兒子說這些話的,但今天,他說了許多,這是在交待後事,也是以一個父親的身份,給兒子最後一點教導。

“提防兩個人,長孫無忌和武懷玉,”

李淵說完這些,便不再說話,揮揮手,讓皇帝離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成了大明勳戚

無限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