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肅又一次請求在金江鎮內設立教堂。

為了說服將軍,他主動寫了一封關於大周,乃至金江鎮船隻,大炮等各方面都落後的信件。

唐清安收到王豐肅的信件,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招來了船政的官員,把王豐肅的書信遞交給眾人傳閱。

“兩百年前,明國的船舶建造技術是領先於西方各國的。

一百五十年前,明國開始嚴厲的海禁政策,且隨著明國海軍遠洋活動的終結。

大型遠洋海船的建造工作被迫停止,原有的大型海船或被拆解,或被封存,中小型艦船成為船舶建造業的主流。

這五十年的時間,建造大型海船的技術和工匠不復存在了。

與此同時,西方的船舶建造技術在逐漸趕上明國,雙方船舶的技術差距縮小了……”

“放屁!”

船政的官員,才看到了一半,紛紛面色不豫。

眾人沒有想到,向來客氣恭敬的王豐肅,會向將軍寫一封如此傲慢的書信。

雖然說的是前明,後面不用看,大周當然也逃不過。

他們雖然不是內地傳統官員出身,可一樣具有上國的傲氣,如何能忍受這等言論。

眾人你一言,我一樣,在將軍面前指責王豐肅。

甚至有人提議,驅趕此人,毀掉他的教堂。

唐清安看在眼裡,也同樣沒有生氣,不過內心感嘆了一聲。

傲氣不是傲慢。

上朝天國。

以大明乃至大周的文化,當然是領先周邊國家的。

如果沒有海禁的話,上朝天國就不只是東方的上朝天國。

一個海禁。

只保留了少量的周邊國家的朝貢貿易,打斷了船隻業的發展,以及民間對外的探索。

影響力只能覆蓋周邊的國家,無力從外汲取,也無力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哪怕在海外見過世面,深知世界之大的海外漢民,也是無法回國,增添國內民族的見識的。

甚至因為大周的海禁,海外之民和大周互相敵視。

當好的傲氣,轉變為壞的傲慢,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是巨大的傷害。

如果眼前這些人,見到過同時期數十門火炮的戰艦,相信他們就不會如此生氣了。

如今西班牙在東方的戰艦,不過是本土的三級戰艦。

“你們繼續看下去。”

唐清安說道。

眾人不敢違逆,只能耐著性子繼續往下看。

“大周取代明國,同樣嚴守海禁,不過隨著倭寇的襲擾,大周開始加強了海軍建設,大型福船重新被製造出來。

可是同時,西方的葡萄牙、義大利和英國的艦船也越發高大,艦炮的口徑和數量也呈上升趨勢,西方艦船效能全面超越大周。”

前面說西方國家趕超大明,眾人都生氣,如今竟然說西方的戰船超過了大周。

氣急而笑,眾人反而憋了口氣,要看那王豐肅下面如何夜郎自大下去。

“隨著倭患在東南沿海被肅清,大周重新停止了大型船隻的建造。

直到大周援朝戰爭爆發,大周政府竟然一時找不到大噸位的福船前往朝鮮海域作戰。

海軍戰艦的噸位不僅比同時期西方艦船小許多,就連前明也趕不上。

而西方新興的海上強國如荷蘭、西班牙,荷蘭,英國,卻在積極發展他們的海軍。

戰艦規格和式樣逐漸固定,一種船型往往有多種級別,以適應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

眾人都很精明,很快就猜到了王豐肅寫這封信的用意。

金州的洋和尚,這在官府層面上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且很好奇。

不少人都和王豐肅打過交道,因此知道此人是什麼心思。

無非想要以此打動將軍,准許其人在金江鎮建立建堂,眾人心中冷笑。

他們即不反對王豐肅,也不願贊成此人,可他既然用這種行為想要達到目的,那就別怨他們反對。

“我認為王豐肅所言,雖有誇耀己方,卻也不是妄談。”

不等眾人出聲,唐清安即搶先說道。

“例如我們彷製出來的紅夷大炮,此炮是西方戰船的艦炮,他們在陸地上有專門的野戰炮。

以炮彈的重量,分為了好幾等,可見其專業。

而且濟州島海貿,外國的商船,各位也去濟州島觀摩過,的確不同。”

唐清安想要說服眾人,接受新的事物。

不足,一點兒也不可怕。

正如他穿越前的國家,那些年來不就是認識了自己不足,學習而追趕嗎。

然後有了令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

不足又怎麼了?

不足我就學就改,在超過你。

別人指出不足,先聽一聽又沒有什麼損失。

把別人的話當做至理名言,全盤接受。或者把別人的話當做無稽之談,聽都不聽。

前後都是因為自卑。

“將軍,那些外國人的商船雖然有些優點,但是我們的船隻也有我們的優點。

我們的福船空間大,可裝載多門火炮,又船身堅固,可以撞沉對方的船。

且我們正在製造粵海將軍送來的烏船模型,這等船比福船更加堅硬,且使用壽命極長,可以抵抗弗朗機炮彈的攻擊。”

有船政的官員努力解釋。

“我們的優勢要加強,別人的長處我們也要學來,如此才是不敗之根基。

你們的顧慮我清楚,王豐肅的心思我也清楚。

他既然敢這麼說,就讓他把東西拿出來讓我們看一看,比一比,有好的我們就吸納。

不比我們好的,我們就把我們的好的,做的更好。”

將軍如此言論,船政的官員倒也沒有太多的意見,正如將軍所言,比一比嘛。

唐清安對眾人的態度,極其的滿意。

雖然海禁導致大周官員對世界瞭解極少,但是當世界上各國的人來到時。

大周還是有很多官員願意學習的,例如顧應時,李成賢等。

包括原本的歷史上,已經不存在的大明,萬曆末期乃至隆慶皇帝,天啟皇帝,崇禎皇帝。

當時的大明官員,發現了西方人的利器,都會去學。

弗朗機,鳥銃,紅夷大炮,幾何學等等,不管是工具還是學問,在明末的土地上並不少。

可是隨著明亡清起。

因為防備漢民,這一切都消亡了。

隆慶開關後,一年幾百萬兩銀子湧入大明,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絲綢,茶葉,瓷器都銷往西方各國,乃至南北美洲。

當清朝斷絕了一切,東方大國的緊俏商品雖然沒有了,可是各國手中的銀子還在,市場需求還在。

馬尼拉不得不尋求更廣泛的貿易物件,他們在全世界尋找能替代東方大國的商品。

眾多的國家都需要馬尼拉的白銀。

其中英國脫穎而出。

英國掌控了印度的棉布,用遠不如大明絲綢品的棉布,趁著大明消亡,清朝立國這一段空窗期發展了起來。

作為這個時代,眼光最超遠的人,唐清安可以自豪的說。

隨著金江鎮海貿的崛起,且日益強盛。

英國別想用印度的棉布取代大周的絲綢,更不提百年後,又在印度種植茶葉,取代了中國茶葉在世界的份額。

只要大周的絲綢,瓷器,茶葉等不停止供應,這個時期的任何國家,都無法取代大周商品的地位。

那麼珍妮機,羊吃人這些物和事。

英國不能取代大周的商品地位,那麼就沒有這方面的迫切需求,英國還能不能發生工業革命,的確存疑。

“讓王豐肅來。”

唐清安笑道。

王豐肅想要在金江鎮傳教,就必須遵守金江鎮的法律,給他一些時間為金江鎮帶來好處。

等他的教皇禁止百姓拜祖,就是該王豐肅做選擇的時候了。

是選擇融入金江鎮,還是離開金江鎮。

唐清安的自信,令在場的官員一頭霧水,又無奈的離去。

自己又如何能不自信。

很多現在的人看上去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西方教會未來會帶來的問題,明智的官員看在眼裡,因此著急。

可這些問題,在他看來都不是問題。

不要多少年,剛好吸收完王豐肅帶來一些值得吸納的東西,現在的官員們擔憂的問題,就將不是問題了。

因為他知道,王豐肅所在教派的教皇,為何禁止東方大國百姓拜祖,同時隨著教皇的禁令,也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要麼離開,要麼融入。

選擇融入,那王豐肅的西方教派就可不是西方的教派了,和佛教一樣本土化。

當濟州島的王豐肅,收到平遼侯的相召,渾身興奮。

他就知道,以平遼侯的眼光,是不會錯過他所言的事務,只要對方看得出其中的好處,就不怕對方不上鉤。

越是精明的統治者,越是對他所言的利器會迫切需求。

濟州島的傳教士,王豐肅帶領他的同伴,正趕往金州,拜見如今的平遼侯。

在路上,看著周邊興建起的城池,以及隨處可見的百姓,王豐肅一臉的感嘆。

“才幾年時間,這裡才百萬的人口,到如今三百餘萬的人口,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幾名傳教士,聽到王豐肅的話,並沒有多大的動容。

他們看中的是金江鎮的強盛,人口多倒不是絕對的因素。

自從西班牙人,輕易的毀滅了美洲古老且人口繁多的帝國,連帶的西方各國人,信心也越發的膨脹。

唐清安見到了恭敬的王豐肅,還有渾身帶刺的年輕的傳教士。

他並不以為意。

現在的金江鎮,需要和各國商人貿易,獲得大量的西方商品以及白銀,目前兩者並沒有衝突,互相成就。

不過沖突遲早會來的。

等到大周百姓開始往新大陸出發的時候。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