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出了軍營,才走了十幾步,就有人停下了腳步,連帶著所有人也紛紛駐足,回望軍營。

“嗚嗚嗚。”

一個人的哭聲,帶著不少人哽咽起來。

高珍認識那名哭的人,和蠻族有大仇,可是因為殘疾,被官員淘汰了。

他是這行人中,為數不多不願意退營,而被強制退營的人。

又過了半日,在衙門裡登基入冊,他們原來的兵牌出營前就統統上交了。

最後出了衙門,高珍和馬林兩人拱了拱手,各回各家了。

高珍的老家,原來在城子坦城外,處於金州和復州交鋒的前線,早在將軍放棄復州時,全家跟隨遷入金州。

到了金州,並沒有去海島上,因為是軍屬,安排在青泥窪處,在三坊屯田。

高珍只來過幾次,以前都是跟著軍中同鄉回來,如今自己孤身一人,竟然有些認不得路。

問了幾處人家,還沒有問清楚,就看到了一群小孩瞎跑著玩,都沒穿衣服光著身子。

一推屁股裡面,好像有兩個自家的。

“大狗,二狗。”

試探的喊了一聲,兩個小孩果然回頭,卻都愣住了。

“你是誰。”

“我是你爹”

“你個驢曰的狗......”

屁小孩聞言,以為對方佔他便宜,破口大罵,正罵的起勁,被他哥一巴掌扇蒙了,

“爹,你咋回來啦。”

原來真是爹。

兩個小孩跑了出來,光著屁股中間一晃晃的,高珍黑著臉,又無可奈何,一邊牽了一個。

“家裡阿祖可好,你們娘呢?”

“阿祖不好,生病了,娘她們都在姑婆家裡,編制漁網呢。”

“請了郎中沒有?”

高珍聽到父親生病了,步子大了起來,兩個小孩眼巴巴的看著老子肩上的抱負,滿臉期望的小跑跟上。

高珍娶媳婦遲,三十歲出頭才攢夠了錢,娶上了婆娘。

不過他還算好的,軍中光棍漢多的是。

都是廝殺的漢子,大多留不住錢在手裡。

房子是土磚壘起來的兩間半房子,外面圍了一圈籬笆,見了父親,本來想去請郎中,父親卻死活不願意,反而破口大罵。

高珍無奈,正勸說時候,衛裡的官員來了,連忙請了眾人坐,寬慰了高珍幾句也不喝茶,直接離開了。

到了傍晚,高珍媳婦才和一眾婦人回來,各自歸家。

高珍媳婦是裹了小腳的女子,面色黝黑,身體枯瘦,沉默寡言,見到丈夫歸家,雖然滿心的歡喜,卻沒有什麼言語。

默默的去廚房掃燒火做飯,高珍看了家裡的柴火不多,去尋了砍刀出來,用磨石磨著,準備明日去砍柴。

一頓飯裡,米粒都盛給了高珍,高珍罵了媳婦兩句,才要分些給老父,被老父端起碗理也不理。

無奈只能分了兩個小子一些,還有個冒著鼻涕泡子的娃,捧著木碗一個勁的看著高珍。

高珍媳婦被罵也不言語,默默的把碗裡的湯水喝乾淨。

到了晚間,孩子們睡著了,高珍才說,三日後會去衙門報道,坐船去平湖島,很長時間不能回來了。

聞言,高珍媳婦並沒有多餘的怨言,丈夫一向如此。

只不過對於丈夫的選擇,高珍媳婦卻忍不住開口。

“我聽人說,去漁場做事才是做好的。”

高珍懶得理會。

他當了半輩子兵,飄零怕了,如今就想過的安穩一些,做學匠就合他的意。

而且出海誰知道是個什麼事物。

他有些怕海。

過了幾日,一幫子人在衙門點了名,做了船到了平湖島,島上並不大,但是各處修建了工坊。

粗看之下,竟然不下兩三千人。

而且碼頭上停留的船隻不少,才半日的功夫,就看到新來了兩艘船停靠。

不但運送了很多物資下來,而且還隨船下來了很多匠戶。

最終,高珍分給了船匠,雖然沒有手藝,靠著原先當兵的身份,做了一等學徒。

隨著金州的光復穩定,登來到金州,這條航線越發的熱鬧,很快就恢復了以往的規模。

而一艘運滿了鮮魚的船隻,也以皇商的名義靠了岸。

都察院。

去年登科的進士們,分了幾人到此處觀政。

算得上很好的去處。

前三甲者不用說,基本分到翰林院擔任編修,或者成為庶吉士,這是養資歷的過程。

起步高,終點就是進入內閣,掌控國家大勢。

二等的就是進入都察院,如果能成為御史,那也不失一條大好前程。

御史外放去地方辦差,等資歷夠了,有人提拔之下,最終擔任巡撫,成為一方大員。

再次等就是到六部觀政,屬於中等出路,不但要做許多事,地位且低,只不過品級提升快,外放也能高就。

最次者,則直接分到各縣擔任知縣等,上限基本限制死了,未來頂多一地知府。

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多,陳松早就沒有了去年登科的意氣風發,在督察院裡夾著尾巴做人。

下了衙門,請了同年去酒樓吃席。

今日他收到了金州送來的五十斤鮮魚,雖然算不得什麼重禮,不過這幾千裡的心意卻令他很滿意。

而且還是那唐將軍所送,能增加一二分臉面。

已經到了三五人,除了他在都察院,其餘人分別都在工部,戶部,還有兵部觀政的。

這般看來,他的地位最高,幾人說笑著,又進來一人,幾人紛紛起身相迎。

“得罪得罪,我來晚了。”

“仲恆兄在翰林院,那個地方的規矩重,我等都曉得,快請坐吧。”

以前在右屯衛,陳松向來以冷臉示人,實則志向高遠,地方無人值得他熱臉相待,不願在這上面浪費精力。

如今已經踏入正道,反而變了一個人般,親切的拉著那新來的人做了主位。

那人謙讓了一番,卻頂不住眾人的好意,只能苦笑一番,先坐了下來。

眾人閒聊,卻有一人叫苦。

原來是分配在戶部做事的同年,按道理說,戶部作為六部之一,屬於厲害的衙門。

但是呢,戶部的工作量大,錢糧,賦稅,財務的各項雜事,工作非常繁忙。

新進士只是七品官,分到了戶部,只能做下面的瑣碎事。

而缺糧缺錢更是年年如此,這般下來,戶部升職的速度遠比其他部門要慢。

再有工部和戶部有些重疊,又有工部搶沒差。

如此下來,進士們最不願意去的就是戶部,只不過分配由不得他們自己做主。

“這農忙的時節裡,衙門裡要派人去各處核算糧食產量,預估今年的賦稅,我算是倒黴,安排了我去陝西。”

眾人勸解了一番,那庶吉士陸仲恆笑道。

“雲承兄,你不願意在戶部受苦,那不如趁早外放,在地方做個知縣,當個父母官,豈不是如願。”

那人聞言,卻笑著不答。

俗話說京官大三級,又說京官升的快,他就是想要外放,也得養足了資歷,提高了品級。

如此這般,外放就是知府。

如果現在選擇外放成為了知縣,可能熬一輩子都離知府無望。

眾人關係非常,你指著我,我指著你,說話並沒有太多的掩飾。

“這是什麼魚?卻是沒有見過。”

有人故意抬莊。

陳松心癢無法,終於有人提及,才大笑道,“這是金州的唐將軍送來的魚,說是此海魚無刺,只用醋澆,端的是鮮嫩細膩。”

金州的唐將軍。

幾個字眾人就曉得是說的誰了,實在是此人如今名氣太大,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聽說連小民中都出了歌謠傳頌。

“陳兄原來和那唐將軍也有關係?”

“唐將軍原來是右屯衛的百戶,我又是出生在右屯衛,所以一早就認識。”

眾人恍然。

“如今送了些鮮魚我家,一則我在京城無親人,二則鮮魚不能久放,各位兄長如不嫌棄,我回頭紛送一二。”

“好。”

眾人連連點頭,東西雖然不貴,卻到底比較新,回頭送長官一些,也能賣個好。

“這唐將軍倒是崛起的快。”

“是極,不過此人到底是大才,力挽狂瀾的鼎力人士,不然遼左已然全陷蠻族手中。”

“金州雖然只是遼左一隅,卻能令蠻族如鯁在喉,如此這般,到底也是牽扯了一二,為北鎮分擔。”

幾人雖然只是進士,卻在各部觀政,總覽全域性,眼光遠不是常人能及。

所以皆言之有物,一番評價下來,離事實不差八九。

“陳兄,你既然和此人有關係,理應多照應些。”

陸仲恆的話,令陳松愣了愣。

見眾人都望向自己,陸仲恆笑著解釋說道。

“此人的確有才,能立功,且立大功,在其身上,多少人都分潤了一二分功勞。

旁的不論,就說那山東參政蘇觀,只靠著支援那將軍,奏疏中談了幾分功勞,加上朝中有人推潑助瀾,已經確定要升為了山東右布政使。”

眾人聞言,紛紛眼熱。

一地布政使,哪怕是右布政使,已經是從二品文官,這份品級,他們這些人裡,估計一輩子都很難熬上來。

他們中,唯有陸仲恆,不出意外能升到這個品級,不過也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

另外還有希望的,就是陳松,如果仕途順暢,有人提拔之下,也有幾分機會。

其餘人則不可能,除非立下大功,越級提拔。

陳松經過陸仲恆的點撥,到底有些醒悟。

幾人說笑間。

薛姨媽見到了陳德言。

這一回,薛姨媽直接放了陳德言進屋,沒有在廊外說話。

陳德言磕了頭,起來後見到薛姨媽,見她氣色比在金陵更好,可見其來京的選擇,並沒有出錯。

“那安哥兒走也就罷了,還把你也帶走了,我可是不捨了好久。”

薛姨媽惋惜的說道。

陳德言聞言,並沒有放在心裡,不過是客套話罷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