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不要啊將軍……”焉耆王滿臉驚恐的看向韓延年。

暗道這以前漢朝的使者他不是這個樣子的啊,現在怎麼就這麼霸道不講道理了呢?

自己明明沒有說過的話,怎麼到了他這裡卻成了是自己說的呢?

無妄之災,這就是無妄之災啊!

不行,絕對不能讓他繼續下去。

焉耆王心中的小算盤不斷的盤算著,可眼下對他來說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將軍,小王願降,小王願意率領焉耆百姓併入大漢,還請將軍不要將戰火牽連到無辜的焉耆百姓吶……”見韓延年沒有絲毫的猶豫,焉耆王也只能乖乖就範,先忍氣吞聲的把眼前的戰火平息下來再說。

至於說以後?

他一定會去漢皇面前狠狠的告狀的,你們這哪是什麼商量?

就算態度強硬一些他也覺得不是不能接受,這特孃的明明就是不給人說話的機會啊……

“哼,你一會兒說降,一會兒又不承認說降,大漢若是沒點脾氣,那還能是大漢嗎?”韓延年冷哼一聲,今日這焉耆國,他是滅定了。

不管焉耆王怎麼祈求,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從玉門關到焉耆,這麼長的距離基本上讓韓延年對新軍的車輛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加上之前從長安到玉門關,這加起來將近兩千裡的距離也讓韓延年放心了不少。

車輛的問題算是檢驗過了,可部隊的戰鬥力還沒檢驗呢。

韓延年心中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他誰都沒有提及過,甚至就連他自己現在也都沒有太過於在意這個想法,他需要更多的實戰來檢驗,來支撐自己的想法。

他來這裡可不只是為了收服一個焉耆那麼簡單的,如果可以的話,誰又不想一戰而封狼居胥呢?

經過大半年時間的長時間整訓,新軍在戰鬥紀律方面已經幾乎是無可挑剔了。

從韓延年下令開始,短短不過十餘分鐘的時間,部隊便準備好了攻擊前的所有準備。

而攻打員渠城這麼一個人口只有三千餘人的小城,就算四面圍攻也用不了兩萬人那麼多。

當然,為了保證給自己留下試錯的空間,韓延年倒也並沒有驕傲自大到認為自己隨便派點兵就能解決眼前的戰鬥了。

於是乎,韓延年先是派出了一千步兵,這一千人則是跟在卡車的後方,待炮彈遠端壓制住之後,將城門開啟之後,清理出一條快速通道之後,他們才會快速的衝上去建立通道,穩住通道,給後面的槍兵提供進攻的空間。

新軍出站相對應的則是兩千人規模,名義上新軍的最小作戰單位是五百人,但現在沒有人知道新軍在戰場上到底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

所以韓延年也同樣是不敢大意,於是便立下了規矩,新軍在出徵的時候,其最小的作戰單位為四個營兩千人。

這也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試驗編制罷了,接下來還會根據大量的戰鬥來繼續測試這樣的編制看是否可行。

但兩千人編制的話,標準配置應該是一百六十七臺車,連帶上司機的話每臺車上的人員是十二個人,包含了一整個編制的作戰什。

但是投擲車用不了那麼多人,除去兩個司機,只需要五名士兵便可以操控投擲車將炮彈投擲出去。

而更直接點說,兩千人規模的新軍被分為四個營,每個營配置了四架投擲車,雖然用不了那麼多人,但編制依舊是十個人,這是為了後期擴軍做準備的。

而在劉破奴全力生產卡車之後,韓延年也很自然的擴充了投擲兵的車輛數量,更是為一個什配置了兩臺卡車,一臺為改裝過後的投擲車,另一臺啥也不幹,專門負責運輸炮彈,士兵則定時輪換,確保所有人都能有實踐的機會。

也就是說,新軍在火力配置方面,每一百人就能得到一架投擲車的遠端火力支援。

兩千新軍進攻,意味著對方需要面對一千多條槍以外,還要同時面臨著十六架投彈車的密集轟炸。

“停車!”約摸著距離差不多了,高峰透過傳聲筒通知前方的司機停車。

待車輛緩緩的停下,整個進攻隊形也緊跟著停了下來。

而城牆上的焉耆守軍看著下方漢軍的動作也不由得一臉蒙逼了起來,氣勢倒是挺壯觀的,可在那麼遠的距離就停下來是幹啥的?

更讓他們無語的是,這個距離上他們的弓箭是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的。

床弩什麼的也只聽過漢人有,但是漢人現在也不用那玩意兒了,最主要還是秦人用的更多一些。

然而漢軍去並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的思考時間,車輛停穩之後,高峰透過目視大約計算出目標距離,然後朝著身後的作戰士兵下令道:“四十三度,滿弦一段,一發試射!”

投擲兵在短短數月之內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作戰經驗,雖然還不是太成熟,但起碼現在也不是什麼一問三不知的人了。

隨著高峰的作戰命令下達,身後的五名士兵分工明確的各自幹著各自的活。

主投擲手負責將平放的‘炮口’對準城門正中央,然後身旁的副投擲手負責將‘炮口’調整到四十三度角的位置,一名士兵負責用力迅速的轉動著一隻輪盤,箭弦被拖拽出一陣陣瑟瑟發抖的恐懼聲音,另一名士兵則是準備好了一枚嶄新的炮彈,而餘下的最後一人,則躲的遠遠的,直接跑去車頭那裡取來了一根燃燒著的木棍。

在五個人的默契配合之下,整個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大約只用了十多秒的時間便準備妥當。

隨著發射手將炮彈上的引線點燃,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正在迅速燃燒的引線,當火光快要到達一段位置的時候,當即提醒主投擲手發射。

‘嗡……’

緊繃著的牛皮筋忽然釋放出巨大的彈力,炮彈順著投擲車上哪光滑的軌道向前衝去。

就在炮彈剛剛被髮射出去之後,副投擲手便直接伸手抓住剛好彈回來的牛皮筋,熟練的隨意一放,便將牛皮筋輕鬆復位。

負責上弦計程車兵見狀便立刻轉動輪盤,將發射弦重新調整到發射位置,準備下一輪的攻擊。

關於如何提高作戰效率這一塊,漢軍的投擲兵是最有話語權的。

負責作戰計程車兵就只負責作戰的事情,按照命令將炮彈發射出去就行了,至於能不能命中,炮彈會打到哪裡,這些都跟他們沒有任何的關係,他們的任務就是什麼也不用管,只需要以最短的時間將炮彈發射出去即可。

因為技術還是不太行,所以漢軍在這方面也是下了大功夫的,高峰便是投擲兵的觀察手,說的嚴肅一點,他就是炮兵的軍官,一個人負責四門投射車,但同時又因為高峰在屢次的訓練中成績是最好的,所以他也是這十六架投擲車的觀察手。

‘轟……’

隨著炮彈越飛越遠,一聲巨響在距離員渠城門正前方大約二十多米的位置爆炸,一陣濃煙升起,就連地面上也都被炸出一個不小的坑。

看到炮彈的落點之後,有著數千次指引經驗的高峰甚至都不需要再去計算什麼資料,心中當即便有了答桉。

當即拿起一隻鐵皮喇叭,朝著四周大聲喊道:“目標城門,二隊四隊,四十五度,一隊三隊,四十四度,全部滿弦,自由發射……”

作戰開始之前任務就已經下發了,大家都知道城門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先前在試射的時候其他人也沒閒著,先是把炮口對準了城門,然後將角度調整到了四十度,箭弦直接拉滿,炮彈抱在懷中。

接到命令後不同的隊伍分別去按照自己的角度去調整,就在高峰下達命令之後不到五秒,第一顆炮彈就被髮射了出去,緊接著兩秒之內,十六架投擲車便將所有的炮彈全部發射了出去。

一輪齊射,十六顆炮彈,那產生的效果還是槓槓的。

儘管黑火藥的威力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大,可是在粉末顆粒化之後,黑火藥的威力也還是增加了不少的,再加上炮彈是一層半厘米厚的鐵組成的,能夠為內部提供更高的衝擊壓力,所以威力自然也是可以做到爆炸中心方圓十米之內基本上是很難有人能活下來的。

‘轟轟轟……’

從正面不同角度射來的炮彈接連發生劇烈的爆炸聲。

先前的爆炸還讓城牆上的焉耆守軍沒能反應過來呢,緊接著便傳來了更多的爆炸聲。

而站在城門上方圍觀的焉耆官員也從未意識到漢軍這一次帶來了什麼,一輪齊射之後,焉耆城門瞬間被擊垮,炮彈雖然沒有直接擊中城門,但卻直接將城門給炸塌了。

“高峰,你特孃的用那麼大力氣幹啥?力氣多的沒地方用就去找你娘們撒去,她們不嫌你力氣大,現在你告訴老子,接下來老子該怎麼登上城牆?”眼前的一幕雖然驚呆了所有人,就連本陣中的漢軍也都被驚呆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識到投擲車齊射的畫面,但這股靜默的畫面還是被一道不和諧的罵聲給破壞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從秦時來

木魚花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