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師廬雖然年輕,雖然癖好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但是作為匈奴大單于,基本上還是合格的。

歷史上烏師廬雖然僅僅只當了四年的大單于就掛了,但是烏師廬卻一度扭轉了漢匈戰爭的局勢。

當然,這跟衛霍去世漢朝後繼無人,以及劉徹年老昏庸也有很大的關係。

但不管怎麼說,烏師廬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全殲了趙破奴的三萬大軍,拉開了漢朝開始逐漸敗退的帷幕,給匈奴人重新建立了信心。

為他們掃清了在西域休養生息的障礙,為後面的大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前面沒有烏師廬乾的那些事情,歷史上誰勝誰敗還真不一定呢。

李廣利固然廢物,但再怎麼廢物那也是跟衛霍相比較而言的。

烏師廬當然也知道自己的癖好讓有些人不高興,而這次強行出征,也更讓不少人都心生不滿。

但那又怎樣?

身為大單于,我需要去聽你們那些人的意見嗎?

相比較而言,烏師廬還是更喜歡用實際行動來說話。

左大都尉這次戰前的情報工作做的很不錯,所以烏師廬當然也希望好好的獎勵他一下,也讓某些人好好瞧一瞧,忠於本單于的人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沒錯,烏師廬直接給左大都尉分了個肥差。

以往想要戰利品,那你得從戰場上去掠奪,類似於眼前這種狀況的,那就要依靠在戰場上拿下的人頭來分配戰利品了。

漢人難打,土著就跟砍瓜切菜一樣容易,這種事情誰都知道。

所以烏師廬直接讓左大都尉率部繞過漢軍主力,直接去後面攻擊那些西域土著。

並且直言不諱的告訴左大都尉,搶到的戰利品留下一半,剩下的全是左大都尉自己的。

這一幕著實讓人眼紅的不能行,就好比有人開啟了銀行的金庫,然後告訴你隨便進去裝,有多大能耐儘管使出來,其他的什麼都不需要擔心,只需要在出來的時候給我一半就行了。

……

另一邊,韓延年依舊採用了之前在赤谷城外的陣型。

兩萬漢軍圍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圈,圓圈分為內外兩層。

外部一層為兩臺卡車並列停放,相當於一臺車上便有兩個什十四杆槍,為了方便火力的補充,更是將下面有槍的兩名士兵也給喊了上來,這樣便組成了四人一排,一共四排的防禦陣型。

雖然這樣做縮減了下方短兵的防禦力量,但基本上可以預料到這場仗大機率是沒他們什麼事情的。

匈奴人是根本不可能衝破卡車組成的防禦陣地的,即便這樣,下方的陸地上也還有四名手持長槍短劍計程車兵在嚴陣以待。

當然,他們現在手中的長槍短劍都被放到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一支被固定在車輛某個角落上的火把,然後距離五六步外的彈藥箱,黎明裝滿了拳頭大的手榴彈。

內圈的規模則相對小了一些,與外部防線的嚴絲合縫不同,內圈則是每間隔一段距離就會留出一道口子。

投擲車的投擲距離有限,而第一道陣地與第二道陣地大約間隔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

也就是說如果投擲車待在內圈內的話,他們的最大投擲距離雖然沒有改變,但卻因為陣型和自身距離的緣故,導致他們只能將炮彈投擲到第一道陣地外大約二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

這不就等於是直接自廢武功,平白無故的放對方安全的透過一百多步的距離了嘛?

所以內圈的口子就是為了這些投擲車而留的,現在投擲車都在外圈的身後,這樣可以確保他們能夠將炮彈投擲到第一道陣地外四百步左右的位置,可以最快,最大化的殺傷敵人。

一旦外圈被突破,且無法奪回,投擲車便會迅速的撤退,透過預留的口子進入內圈進行下一道的防禦作戰。

‘轟隆隆……’

列陣了許久的匈奴人好像漸漸的失去了耐心,面對著兩萬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的漢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儘管漢人擺出了鋼筋鐵骨,擺出了一副難以突破的烏龜王八陣,但是當他們知道漢人的槍在這種天氣下打不響之後,心中所有的擔憂都沒有了。

防禦力再強悍又能如何?

你就是一塊鐵呢,可你不能主動攻擊,只能被動挨打,就問誰害怕你?

十餘萬匈奴騎兵傾巢而出,似乎是在擔心自己去晚了肉就被別人給搶了。

他們可沒有左大都尉那種狗屎運,他們想要獲得戰利品,那就得拿人頭去換。

而這也是烏師廬的小計謀,除了派出了左大都尉之外,烏師廬還將自己的本部兵馬也派出去了一部分,與左大都尉一起一左一右的偷襲漢人身後的西域土著。

這一次他不想玩那麼多花裡胡哨的,他要把所有戰利品都拿在自己手中,他要讓所有人都拿敵人的人頭來自己這裡換戰利品。

甚至烏師廬為此還開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高的獎勵,他就是要利用這些幾乎喪失了戰鬥力的漢人來重新激起匈奴人心中的鬥志。

十餘萬騎兵快速衝鋒鬧出來的動靜可不是一般的大,就連距離戰場身後數十里外都能感受到大地恐怖的顫抖。

炮兵必須要會的技能便是測距,計算彈道。

但是很不湊巧,漢人會倒是會,可卻從來沒有精確的計算過,也沒有過相關的摸索經驗,以往遇上的時候總是大約說個距離就差不多了,反正又沒能力精確打擊,不可能精確到十米範圍內。

但這次不同,由於漢軍是提前到這裡進行的佈陣,所以有很多工作都是可以提前準備的。

炮兵就用了最簡單的方法,提前用自己的雙腳往陣外去丈量,丈量出最大的射程,並且坐下標記。

高峰緊緊的盯著自己提前設定的標記,然後不斷的計算著匈奴人與標記之間的距離。

當兩者大約摸還有一百步左右的時候,高峰當即大喊道:“發射……”

射擊角度什麼的都是提前設定好的,雖然匈奴人還沒有進入射程,但炮彈飛行是需要時間的,匈奴人的速度已經衝起來了,就算現在剎車,他們也是依舊會落入炮彈的攻擊範圍內。

衝在最前面的未必會被波及到,但是在他身後幾十米範圍內的其他騎兵,一定會被波及到的。

‘嗖……’

‘嗖……’

一道道冒著煙霧的火箭彈朝著前方飛去,陣地上到處都是牛皮筋回彈的聲音。

進入戰鬥狀態後的漢人,臉上的表情更是格外的認真了起來,大家各司其職。

主射手手上帶著一副不知道什麼材質製作的手套,在牛皮筋還在回彈的時候便直接將其穩定住,然後直接掛在了掛鉤上,副射手則幫著上弦手迅速的上弦復位,另一名士兵則抱著一枚新的火箭彈在這裡等著了,只需要復位成功,他便可以立刻將其放上去。

還有人將炮彈從車下搬到車上,整個工作最清閒的就是負責點火計程車兵了,他唯一的任務就是看好火把,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別特孃的忙中出錯把炮彈給點燃了就行。

衝鋒路上的匈奴人抬頭看了眼從對方陣地後方發射來的黑色影子。

雖然單個個體很大,雖然他們後面還冒著煙。

但是見多識廣的他們只是看了眼密度就把心給放回肚子裡了。

除了箭雨以外,根本就沒有什麼是值得他們恐懼害怕的,況且自己胯下的戰馬也不是拉出來看的,只要我速度夠快,你的箭雨就對我無效。

更何況還是眼前這種稀稀拉拉的箭雨呢?

雖然他們也知道漢人的箭雨跟以前的不太一樣,但是他們不僅知道這些,他們還知道在這種鬼天氣下,漢人的裝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所以,正在衝鋒中的匈奴人在看到數百道冒著煙的火箭彈朝著自己飛來的時候非但沒有害怕,反倒一個個興奮的加快了衝鋒的速度。

畢竟漢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待宰的羔羊,自己跑的慢了,戰功就會被別人給搶走,直到……

‘轟……’

漢人的炮彈引爆技術很落後,他們只能依靠後世鞭炮的那種方式去進行引爆。

而這種方式最大的劣勢便是,誰也沒辦法精準的控制他的引爆時間。

就算是同一批材料,發射手都確定到了標記線才發射的,但因為環境和自身的問題,兩枚炮彈爆炸的時間還是會有些差別的。

當然,這種差別放在戰場上來說影響不算太大,只要在敵人範圍內爆炸就行了,也沒必要非得等到一頭紮在地上再去爆炸。

隨著一聲巨響忽然傳來,很不湊巧的是第一枚爆炸的火箭彈就沒有按照漢人預想的方式爆炸。

在距離地面大約還有兩三米的時候,導火索便燃燒完了,直接引燃了內部的火藥,火藥劇烈的燃燒,導致內部的壓力瞬間劇增,外部的彈殼根本無法承受這突然劇增的壓力,只得發出一聲巨響,然後碎裂成無數片來宣示自己的失敗。

凌空爆炸,可遇不可求,但凌空爆炸所產生的威力和殺傷力又是最大的。

頃刻之間,剛好跑到這枚炮彈下方的幾名匈奴騎兵便遭了殃,整個腦袋瞬間被削開,就連胯下的戰馬也都承受不住這種傷害而直接一頭栽倒在地上。

周圍的其他人也沒好到哪去,就算運氣好躲過了彈片的攻擊,但是距離近一些的匈奴人還是毫無防備的遭受到了巨大沖擊波的衝擊。

整個人一愣神的功夫,便有人不慎跌落下馬,緊接著便是被後方的友軍無情的踩踏。

一枚炮彈爆炸只需要不到一秒的功夫,而連一個眨眼功夫都不到的時間內,炮彈爆炸之處,便有數十名匈奴騎兵遭了殃。

看著漢人發射來的炮彈竟然全部都爆炸了,烏師廬這才意識到了事情好像有些不太對勁兒。

“臥槽立馬,狗日的左大都尉害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從秦時來

木魚花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