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據要是能輕易的放棄他的目標,那他反倒就不是劉據了。

氣氛剛剛緩和了一些,結果劉據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請求。

‘啪……’

劉徹憤怒的拍著身前的幾桉,儘管他很清楚這就是劉據的性格,在之前交給他來處理政務的時候,劉據也沒少幫人平反,減刑的減刑,釋放的釋放。

以前皇后勸說劉據別總跟劉徹對著幹,皇帝為了抓治安給人判了重刑,結果你轉眼就把人給放了,這不是誠心找事兒呢嗎?

當時的劉徹還不以為意,狠狠的鼓勵了劉據一番,讓他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別聽皇后瞎掰扯。

現在劉據做的事情跟當時做的事情沒什麼區別,可時過境遷,劉徹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了。

“你還敢跟朕提條件?”

“滾!”

“再敢在朕面前多說一句話,朕就扒了你的皮,立刻下令將他們全部處死!”

“父皇……”劉據滿臉淚水的跪倒在地,突然間覺得父皇好陌生,好冷血,劉據感受不到一丟丟的溫暖,一前一後,那是天差地別之間的感受。

“滾!滾回你的藍田去!”劉徹滿臉不屑的罵著,旋即覺得還是不夠解氣,立刻說道:“不,滾回你的膠西國去,現在就回去收拾你的東西,等長安解封之後立刻就給朕滾!”

劉據滿是傷心的離開了未央宮,站在宮門之前,劉據滿是懷念的看了眼這裡。

自打劉破奴來了以後,他就知道太子之位早晚會離自己遠去,可是他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

他更沒有想到父皇的轉變會那麼快,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劉據體驗到了從天上墜落入地獄的感覺。

以前雖然也跟父皇有過不少次爭吵的先例,可父皇卻從未用過如此嚴厲的語氣。

就算父皇再怎麼生氣,也從未像今天這樣的不耐煩,甚至是不想見到自己。

未央宮內,隨著劉據的離開,氣氛瞬間緩和了不少。

說劉徹喜新厭舊也好,說他城府太深也罷,劉破奴雖然不是太子,但他現在享受到的卻是太子的待遇和權力。

“給朕好好說一說你那個削藩計劃!”劉徹只用了不到十個呼吸的功夫便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緒,臉上的憤怒也轉而變換成了濃郁的期待感,似乎剛才氣得要死的人壓根就不是他似的。

“現在也就是一個初步的想法而已,具體的細則還得慢慢打磨!”劉破奴一臉無辜的搖著頭。

要不是為了救劉據那個二愣子,他才懶的現在就嚷嚷著削藩的事情呢。

雖然殿中只有他們父子三人,但誰又敢保證劉據不會把訊息洩露出去?

而一旦自己有削藩計劃的訊息被那些諸侯王給得知了,那後果可還了得?

現在長安城中替劉據鳴不平的人可是大有人在,也就是劉徹強行鎮壓才讓現在看起來沒有出現什麼大亂子。

萬一到時候諸侯王和長安城內的一些官員勾結起來,就算是劉徹也得好好的擼一擼看自己能不能抗住這股壓力。

“初步的想法也行,接下來有的是時間給你去慢慢打磨這個計劃!”劉徹面色不變的看向劉破奴,繼續施壓道:“朕為了幫你鋪路,對著太子都沒事兒找事兒了起來,你總得給朕留點念想不是?”

劉破奴沒好氣的瞥了眼劉徹,暗道這糟老頭子真是壞的很。

剛才他還在懷疑呢,現在好了,根本就不用懷疑了,直接就確診了。

劉據所求的事情其實壓根就不用他開口,劉徹也根本沒打算把那些人全部都給幹掉。

之所以動靜鬧的那麼大,其實還是在幫劉破奴鋪路。

而劉徹對於劉據的態度如此堅硬,甚至迫不及待的將他趕走,其實是為了向外界透漏出一種錯誤的訊號,太子因為這件事情觸怒了皇帝,甚至直接因此而提前丟掉了太子的身份,還被火速趕出了長安。

雖然這會讓太子得到一部分官員的支援,但一個沒了太子身份的劉據,再支援他又能如何?

誰又敢明目張膽的去支援他?

當然,這些都是附加的價值,真正的用意是把皇帝的憤怒透漏出去,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現在有多嚴重,皇帝又多想弄死人來解恨。

以前劉據經常幹這事兒,劉徹非但沒有制止反倒大力支援。

那是因為劉據是太子,幹這種事兒容易幫他積累起聲望和人脈,讓他可以走的更穩一些。

現在劉據馬上就不是太子了,這種事兒自然不能再讓他幹了,不然劉破奴這個接班人還幹啥?

也就是說,劉徹剛才並不是真的想逼死劉據,只要他稍稍有點眼色,剛才的氣氛就不會搞的那麼僵硬。

這是劉徹給劉破奴鋪的局,也是劉破奴自己拿命換來的結果,你劉據一個即將被廢的太子想來摘桃子?就問你一句話,憑啥?

“一個諸侯王的人生無非就是兩個目標,要麼榮華富貴,排場十足的過完這一生,要麼有朝一日大權在握,登臨九五。”劉破奴簡單通俗的說出了諸侯王的人生理想。

沒本事的諸侯王當然不敢多想,走到哪都能裝逼,一輩子有花不完的錢,睡不完的女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人生追求。

而有點本事的當然不會滿足於此,他們更想掌握大權,也嘗一嘗當皇帝的滋味。

“這治理諸侯王呢,跟治理水患的道理是一樣的,堵不如疏,只要有需求,那他就一定會有市場,朝廷只要能掌控好這個度,諸侯王除非腦袋壞了才會提心吊膽的去造反。”

“對於那些沒什麼遠大志向,又不願意受苦的諸侯王,朝廷乾脆就直接養著他們,把他們全都圈養在長安,朝廷可以為此專門組建一支依仗隊伍來滿足他們的出行需求。”

“而對於那些有野心的諸侯王,朝廷也不應該打壓,那樣只會增加他們的執念,而是應該明確的告訴他們,朝廷支援他們想獲得真正意義上封地的意願,並且會配合他們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如果既不想當太平諸侯,也不願意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只想繼續守著自己的封地絲毫不退讓的,那就該朝廷出手了!”劉破奴侃侃而談道。

“你這又是什麼餿主意?朕和先帝好不容易才把諸侯王的權力給削弱到今天這一步,你一眨眼就給他們解了套?”劉徹滿臉幽怨的瞪著劉破奴。

朕還以為這小子有什麼好辦法呢,結果就這?

你這也能被稱之為辦法?

讓朕來說,這是胡鬧還差不多!

給諸侯王解套,那就要給他們獨立的治理權,給他們兵權,諸侯王有了兵,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七國之亂的教訓還不夠嚴重嗎?

戰國時期數百個諸侯國導致了數百年的戰亂,這個教訓還不夠嗎?

“嘖嘖!”劉破奴嘖嘖一笑,嘴角微微上揚,一副二百五的姿態指點江山道:“糟老頭子,說起這件事兒我就不得不說道你兩句了……”

“先帝還在的時候那是因為條件受限,加上外部環境不允許,所以只能這麼幹,可就算是這樣,先帝不也還感嘆過高祖皇帝他老人家怎麼就沒封幾個王在北邊呢?”

“你也不想一想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讓先帝他老人家發出這樣的感嘆?不就是因為當年敵強我弱,先帝覺得若是北邊有幾個王在的話,能幫朝廷抵擋一下匈奴人嘛,順便還能借助匈奴的力量削弱一下諸侯王的實力,就好比七國之亂雖然是針對朝廷,結果卻把梁王給打的元氣大傷嘛。”

“但是到了你這就不一樣了啊,你可是見過世面的人,你不僅知道北邊有多深,你還知道西邊有多遠,咱們大漢雖然已經足夠大了,可是跟外面的天地比起來還是不夠大。”

“可是大漢的人就這麼多,管不了那麼大的地方,就算軍隊能過去把他們打服了又能如何?西域咱也不是沒去過,當年那幫西域小國跟個哈巴狗似的跟在咱們屁股後面,你在看現在呢?大漢不過幾年沒有去過西域了,那幫牆頭草就開始跟匈奴人濃眉擠眼了,這要是再過個幾年那還了得?”

“如果,我是說如果啊,如果咱們打下西域後在那裡封了幾個諸侯王,你說那些西域小國還敢跟匈奴人這麼玩嗎?”

“被封在那裡的幾個諸侯王朝廷也不能讓他們帶過去太多的人,能保證他們對付一下身邊的一些土著就足夠了,你說這四下無援的,他們就算有心跟朝廷叫板,可他們有這個精力和實力嗎?”

“所以說呀,這到了最後,他們還是得指望朝廷來幫他們鎮一鎮場子,不然哪天太得瑟了被周圍的小國給滅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當然,讓那些西域小國直接併入大漢多少有些不太仁義,畢竟咱們是仁義之邦,不能幹那強人所難的事情,但是咱可以讓諸侯王去幹啊,諸侯王的封國屬於大漢的領土,諸侯王再慢慢的吞併周圍的小國,那不就成大漢的領土了嗎?這不就等於是開疆拓土了嗎?”

“到時候在經過幾代人的洗禮,咱們再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歷史交給他們,這事兒不就徹底穩了嘛……”劉破奴巴拉巴拉的說著。

一旁的劉徹聽的有些目瞪狗呆。

按照這小子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想搞事兒的諸侯王全部封去本土之外,給他們權力讓他們隨便搞,給他們欺負土著的權力和資本,卻又讓他們在面對更強大勢力的時候瑟瑟發抖,不得不始終圍在朝廷身邊,免得遭到兵禍的時候朝廷不出手相救。

想到這裡,劉徹不由得高看了劉破奴一眼。

你說這小子的腦袋到底是咋長的?咋就能想出這麼不要臉的辦法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