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沒有任何士兵調動。

昨夜,父皇他一個人直接闖進甘露殿將我制住,而我毫無反抗能力,他似乎真修仙有成,掌握了神仙方術。那術法既能讓我無法動彈,無法言語,不受控制,也能讓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經歷過一次後,便絕不想體驗第二次,很多酷刑,恐怕都無法與之相比。

所以暫時就先這麼著,聽父皇的。

其他事容後再議……”

李世民顯然不可能說他先給白聖下毒,然後被白聖反擊,所以只能略帶敷衍的略過前情,直接講過程以及結果。

百官雖然依舊有些迷惑,但聰明的都清楚,應該是有些話不太適合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或者說,邊上可能還有太上皇的密探耳目,並不敢直接說,估計得等找個安全的地方,召集值得信任的人私下商討,其他人就別摻和進去了。

能上朝的,又哪能有蠢貨?

因此接下來,自然是無人繼續追問李世民,以及各自歸位,跟正常上朝一樣,並沒一會就宣佈散朝,各回各家。

這次大朝會主要需要討論的,就是如何處理李承乾以及其他涉案人員,如今太上皇已經將結果定了下來,雖然依舊有大臣不滿意那個結果,甚至於覺得這麼做,可能會有更多的宗室造反,畢竟造反都死不了,為什麼不能搏一搏?

但目前來講,太上皇復辟,以及貞觀帝下臺卻依舊還是秦王,同時兼任宰相這件事,無疑更大,也更加離譜些。

影響可能不遜色於玄武門之變。

以及接下來他們該怎麼辦,是明哲保身,還是站臺某方,亦或者做什麼其他事都需要考慮,這些選擇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乃至於生死,如此一對比的話,李承乾他們的事就不重要了。

畢竟都是皇族的家事,即便未來會出更多亂子,那也是皇族內部的事情。

當然還是自家利益和未來更重要。

所以雖然朝會很快結束,但百官們反倒比朝會上更忙,有的在到處打聽情況,有的在找友人商討,還有的直接找自己這個派系的領頭人詢問該怎麼辦?

李世民也是直接離開太極宮,帶著長孫無忌等人,繞道去了太上皇應該不知道的一個小型農莊,開始緊急討論。

他現在其實並不清楚白聖究竟有多少能力,又有多少人手,即便已經相當謹慎,內心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到了地方,他就還算直白的將大多數情況全部都如實告訴了在場所有人,除了他派人下毒那件事,其他事全部都說了。

然後,現場一片沉默。

許久後才有人開口。

“假設聖上說的都是真的,那我們除了直接強攻,在大庭廣眾之下,靠人命將太上皇堆死,好像別無其他選擇。

可一旦真這麼做,影響太惡劣了。

即便大家都在傳隋煬帝楊廣下毒害死了隋文帝,但只是有這個傳言而已。

並沒有證據證明事情是真的。

當初司馬家當街弒君的事,卻是眾所皆知,而我們要是也這麼幹,影響只會比司馬家當街弒君影響更惡劣,畢竟司馬家是臣,聖上卻是太上皇親子。”

長孫無忌沒否認李世民的話,只是在李世民所說的基礎上稍做了下設想。

現在這種情況下,影響最低的解決辦法就是悄無聲息的弄死太上皇,可如果李世民說的是真的,他們根本沒可能悄無聲息的弄死太上皇,甚至帶兩三百人的精兵強將圍攻,都不一定是對手。

更別說太上皇指不定還有萬軍當中取人首級的能力了,畢竟傳說當中的仙神不都有這能力,要是如此的話,即便派遣大軍強攻甘露殿,也沒什麼勝算。

死局,妥妥的死局,無解之局。

“可是,如果太上皇早早便有了這般能耐,為什麼直到現在才動手呢?”

房玄齡則忍不住問道。

他覺得,聖上可能隱瞞了些什麼?

不過李世民雖然有點心虛,但很能控制情緒,並迅速想出了個合理緣由:

“有沒有可能是為了承乾。

還有李元昌和李佑,他們分別是父皇的兒子和孫子,按理講他們其實都是死罪,父皇是不是因為不想看到他們被賜死,所以才忍不住直接動手了的。”

“倒還真有可能,前些年太子與太上皇關係處的挺好,而且俗話都說隔代親,太上皇兒女不少,但是孫子孫女卻不多,特別是在身邊的孫子孫女更少。

所以太上皇不想看到兒孫喪命。

倒也正常……”

長孫無忌對這番話還挺認可,畢竟太上皇今天上朝,除了將貞觀帝貶為秦王,兼任丞相外,最重要的事就是赦免了他的兒孫,連帶著幫兇也從輕處理。

讓杜荷等人都撿了條命。

“沒想到太上皇年紀越大,心腸越加軟和,還說對我們也不追究了,老臣年老體衰,恐已無幾年可活,準備就此直接告老還鄉,還望聖上能夠允許。”

一直沒說話的尉遲敬德。

突然來了這麼句。

話雖然委婉,但意思相當明確,就是他不準備摻和這事,甚至準備用告老還鄉來暫時躲避,現在他更願意信太上皇真能放過他,而不是聽李世民畫餅。

當初玄武門之變剛結束的時候,他確實因為功勞最大的緣故,得到了很多賞賜,但後來也遭受了很多忌憚,甚至李世民還質問過他是不是想要造反,要不是他機智,根本難以安全活到現在。

實際上,今年二月他就請求過告老還鄉了,只是朝廷沒有允許,並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讓他每月初一、十五進宮朝拜,這次他準備徹底告老還鄉,直接回老家安度晚年,不摻和這件事了。

現場再次沉默,他們沒想到第一個拖後腿的,竟然是當初搞玄武門之變最積極的尉遲敬德,但轉念一想,眾人其實也能理解,無非就是心寒這兩個字。

半年前李世民還懷疑過尉遲敬德想要造反呢,而尉遲敬德表面不說,可心裡又怎麼可能會沒有想法,沒有怨言。

如果說二月告老還鄉是保命之舉。

現在的告老還鄉就是真心實意了。

他們父子倆,兒子篡位,不敢殺父親,父親復辟捨不得殺兒子的,最後擔驚受怕,甚至於要命的不還是他們這些人,而且他也這麼大年紀了,很多人都活不到這年紀呢,告老還鄉怎麼了嘛?

不然還能再圖一次從龍之功?

緊接著,尉遲敬德為了避嫌,直接起身告辭離開,不參與他們接下來的謀劃,而在場其他人此時也有些猶豫,如果一切照舊,他們似乎並非不能接受。

甚至於如果繼位者,依舊還是李世民子嗣的話,那就更沒有必要折騰了。

直到李世民表示,太上皇更屬意李恪繼位,長孫無忌才跟被踩著尾巴的貓似的猛地跳起來,言詞激烈表示反對。

並開始積極勸說其他人。

不過其他人雖然表面答應幫忙,但其實內心真實願意幫忙的意願並不強。

因為李恪繼位,與其他李世民的皇子繼位,對除長孫家之外的其他家族而言,區別並不大,甚至於弘農楊氏還巴不得如此,只有長孫家的損失最大,不但會失去國舅之位,還有可能會被繼位之後的李恪忌憚,甚至於設法拔除掉。

畢竟人家背後的弘農楊氏也不弱。

有自己的舅家可以用。

何必去用別人家的?

正因如此,此次私下商討並未得出一個準確結論,或者說準確計劃,只得出了一個接下來的大體規劃,那就是必須得設法試探一下太上皇,確定太上皇的能力究竟有多厲害,然後再考慮下一步,不清楚太上皇的底氣,以及有什麼詭異能力,無疑會大大增加失敗機率。

與此同時,相關訊息已經在長安城傳開了,要求各地王爺回京的旨意也正快馬加鞭下達,膽大的準備看熱鬧,膽小的已經要麼準備離開長安避一避,要麼至少多采買了些東西,免得萬一出什麼亂子,關上大門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有人覺得太上皇年紀大了,還心慈手軟,捨不得殺兒子,復辟鐵定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回頭還得被送回大安宮。

幫他的也肯定會倒大黴。

有人覺得太上皇能耐不小,為此不知籌謀了多久,肯定不會重蹈覆轍,再次被逼宮奪位,但彼此必然再起爭鬥。

不知道最後誰勝誰敗。

還有人懷疑,是不是李世民在跟太上皇一起演戲,為的就是保住太子李承乾,要知道先前李承乾最好的結局也是被貶為庶民,可如今只是被降為秦王世子,萬一秦王再篡位,重新登基稱帝。

那不依舊還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太上皇願意幫忙一起演這場戲,大機率是為了保住李元昌以及李佑的命。

這樣也能解釋李世民為什麼沒有被殺,同時又是當秦王又是當丞相的,實際來講大權不依舊還在李世民的手裡!

不過也有人覺得,李世民即便不想廢太子,也有的是其他辦法,根本沒必要折騰這麼一大圈,搞這些個亂七八糟的事,這當中必有他們不知道的情況。

這些猜測造成了個什麼情況呢?

就是誰都不敢貿然支援誰!

如果太上皇對秦王一脈趕盡殺絕的話,那肯定會有人願意支援太上皇,如果秦王被逼反,也肯定有人支援秦王。

但現在很多人都懷疑他們父子倆在演雙簧,哪有這麼兵不血刃,你好我好的政變,怎麼看都不正常,所以大部分世家門閥都選擇坐壁旁觀,倒要看看他們父子倆在演什麼戲,又有什麼陰謀!

可也正因如此,整個長安的整體局面都趨於和平,並沒有出什麼亂子,李世民也因為承受過生死符的痛苦,不敢貿然行動,現在正在積極尋求和尚以及道士的幫助,希望能夠找到應對之法。

不然他連試探他父皇都不敢。

大半個月後,李淵和李世民兩人成年並還活著的兒子,全部都回到長安。

白聖見完他們,便直接當著他們以及滿朝文武百官,包括李世民的面道:

“朕準備修改一下原宗室政策。

從現在開始,你們身上的爵位就全部都廢了,所有人一視同仁,全部都只是普通皇子,然後朕會給你們安排一場考試,根據考試結果核定你們的爵位。

最基礎的是及格,虛爵郡王。

意思是沒有實權,只有個郡王的名頭,每年拿點錢,然後你們愛幹什麼幹什麼,經商也好,唱戲也罷,便是天天出去乞討都行,只要不違法犯罪就行。

優秀的封王,但也只是虛爵,沒有封地,沒有實權,每年拿點錢,如果想當官,可以當,從七品開始當,有能力就晉升,沒能力,願意當十幾年七品官也行,不願意,就自己自覺辭官卸任。

即便是朕的親生兒子,如果拿不到優秀分,依舊只能得個郡王之位,如果連及格都達不到,就當個空頭皇子吧。

每年發點錢,餓不死就行。

同時後代直接成為普通閒散宗室。

意思就是,過幾天給你們安排的考試,只要不及格,你們就通通只有皇子之名,其他的跟普通閒散宗室沒區別。

當然了,如果特別優秀的。

其實裂土封王也不是沒可能。

總而言之,現在最新的宗室政策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誰也不例外,接下來的新任太子或者太孫,就按這種方式進行推選,誰功勞最大,便由誰來當。

李世民除外,但你兒子可以參加。

朕就不問誰支援誰反對了,因為這是朕在通知你們,不是徵求你們意見。

待會兒會給你們發一份考綱。

你們自己仔細看看。”

白聖這番操作,主要是為了接下來順理成章的推李恪上位,以及為之後增加百官政績考核之類操作,奠定基礎。

連皇子都是能者上,庸者下。

官員自然就更應如此了。

到時倒要看誰還有歪理來反駁。

說完自己的旨意後,白聖便將接下來的具體執行,以及讓那些皇子皇孫們接受的事宜,全部交給李世民去幹了。

她則是回去寫新的計劃書。

宗室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沒個計劃可不行啊!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希望,生活

死神希望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