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嶺南大雪,冀北赤地千里,杭嘉紹三府海嘯,京城地震,金陵暴雪,西部六府蝗災肆虐,東部大水。

太和二年,冀北大飢,山陝飢,人相食,金陵大雨雹、地震,京師暴雪。

太和三年,襄垣雨雹如鬥,淮東大水,臨洮地震,孟津決口,黃河改道。

太和四年淮揚諸府飢,流殍載道。

太和五年,秦州二山相距甚遠,居其間者數百萬,一日地震兩山合,居民併入其中,無生還者,南部大水肆虐。

自太和帝登基以來,天下便是天災不斷,本來很多勉強還能餓不死的百姓徹底活不下去,於是乎,天下大亂矣。

外有匈奴、蠻夷入侵。

內有千萬流民,求生起義師。

那時候,甄家已經在江南府經營百餘年,小心謹慎,上下打點,算是當地十大豪商之一,但天下大亂之際,他們的生意也不好做,同時還要深受盤剝。

畢竟當百姓們敲骨吸髓也榨不出油水,甚至於稍微加稅,就有可能官逼民反,但朝廷為了賑災,鎮壓內亂,抵禦外敵,不得不繼續徵稅時,朝廷官員只能把目光注視向有錢又沒地位的商人。

朝代末年,各方面有多亂,幾乎可謂是不言而喻,上面有靠山的商人還好些,雖然依舊需要出血,但怎麼都不至於家破人亡,或者被源源不斷的放血。

沒靠山,或靠山出意外的就慘了。

甄家本來沒事,可奈何太和七年的時候,他家的那個靠山倒臺了,於是甄家迅速成為懷抱金磚的小兒,路邊無人看守的大肥肉,誰見了都想要咬一口。

收稅他家要攤派,徭役要攤派……

各種原本施加在小民身上的盤剝手段,全都被用在了他家身上,而且還更加狠,因為那些盤剝的人知道,小民沒多少油水,逼死了也沒多少油水,但他家油水很多很足,能讓他們盆滿缽滿。

那時候的甄家是憤怒且隱忍,一邊不斷出血,一邊想要嘗試尋找新靠山。

同時他家也首次深刻意識到,光有錢沒有權勢,是多麼的可悲,如果當年他家捨得多花錢,多找幾個靠山,也不至於倒了一個靠山就無依無靠,如果能多多督促家族子弟讀書,即便無法中進士當官,多些舉人,局面也會好些啊!

好歹能算士紳,而不是商人。

可惜這時已經晚了,即便他們想找靠山,別人也不願意讓他們找到靠山。

至於現在努力讀書科舉。

那就更來不及了。

在連續三個嫡子,帶著奇珍異寶想要進京攀關係,尋找新靠山,但都被半路攔截害死之後,當時的甄家家主便徹底絕望,一邊努力培養家丁,好增加家族護衛力量,一邊低價變賣所有家產。

他很清楚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再這樣下去,他們家大機率會被別人吞幹抹淨,甚至可能連渣都不剩下。

所以不如變賣家產,帶金銀暫避。

未來不論是找到新靠山,還是等天下安定些,又或者家族培養出舉人進士之後,再重振家業,並東山再起就是。

培養家丁當然是護衛性命和資產。

變賣家產換成金銀,其實也沒那麼安全,沒有足夠多的家丁護衛,他們睡覺都睡不安穩,更別說離開江南府了。

可針對他家的那些人。

又豈會就此放過他家資產?

當甄家變賣完所有固定資產,換成金銀糧食,並帶上百餘家丁,離開江南府之後沒多久,便遭遇到了山匪圍攻。

至於是真山匪還是假山匪。

背後有沒有人培養,就不好說了。

不過當時的甄家家主雖然憤怒且絕望,但倒也不至於特別絕望,因為他已經提前讓自己幾個兒子,分別帶了筆金銀偷偷離開了,不同方向離開,所以即便他這邊被搶,被這些山匪全部殺掉。

至少他家不至於絕嗣。

未來還有希望。

然而就在那些家丁死傷慘重,有一部分甚至已經磕頭求饒,從賊之際,突然又有一隊人馬衝出來,把那些山匪全部殺乾淨,並且要求甄家給點保護費。

沒直接搶,只是要一半糧草。

外帶三千兩銀子。

好傢伙,當時就把本來已經準備慷慨赴死的甄家家主感動了,覺得他們是大好人,再想著,反正自己這條命是撿來的,跟著這夥強人,說不定還能給自家報仇,當即磕頭就拜,並表示願意把自己帶著的所有糧草和銀子都獻出來。

只希望大佬能夠幫他復仇。

好歹在江南府紮根了百餘年,到底是哪幾家在針對他,甚至於要害他,他還是很清楚的,自己肯定是沒可能報仇了,靠朝廷更沒有指望,或者說針對他家的,其實就是朝廷上面有人的家族。

唯一的復仇指望就是反賊。

反正傳承香火的兒子都已經安全送走,為復仇拼上一把,他才算是甘心。

不然死都不瞑目!!!

而那山大王想了想,也沒拒絕,爽快答應,並且還讓他幫忙管銀錢之類。

那山大王是誰呢?

大雍的開國之君,宣武大帝。

跟他一起廝殺,救下甄家的幾個小頭目當中就有賈家兩兄弟,也就是未來四王八公當中,最早的那代四王八公。

後續隨著宣武大帝從一個山大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方諸侯,甚至於最終推翻舊王朝,開創新朝,甄家的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混了一個開國侯爵。

他家畢竟能力一般,後續願意投獻幫忙的商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薛家就是其中之一,人家能力還比他家強呢。

要不是甄家投靠的比較早。

算元老,估計連侯爵也混不上。

雖然成了開國侯爵,但甄家家主也清楚,他只在前期提供了些幫助,後期是真沒幫上太大忙,能得到這個爵位已經算宣武大帝念舊情。可畢竟這個爵位無法世襲罔替,會降等襲爵,而且他家也沒啥有能耐的後人,沒有意外,恐怕他們家用不了幾代人,便會就此衰敗。

然後想啊,琢磨啊,他們決定多多聯姻,並且要跟皇家,把關係處好了。

畢竟天下哪個靠山能有皇族大?

於是在開國之初,甄家就一直努力與其他勳貴家族聯姻,不過當時他們家功勞不大,爵位也不是很高,人家國公肯定更願意跟國公,甚至於跟郡王之類聯姻,如果能跟皇族聯姻,就更好了。

所以他們家聯姻的計劃執行的其實不怎麼樣,大多數只能跟一些同為侯爵的聯姻,甚至於可能還得下嫁,就是將閨女嫁給一些現在爵位不高,但能力不錯,未來有很大希望往上爬的勳貴們。

至於設法與皇族處好關係。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也希望將女兒送進皇宮,但宣武大帝與他的髮妻關係挺好,雖然有妃嬪,可自從他正式登基之後,就宣佈從此不再選秀了。

所以他家想送閨女進宮也沒用。

只能進宮當個女官或者宮女。

直到當時的皇后中年生子,需要幾個奶媽照顧,甄家當即把握住機會,從家族裡挑了個身體健康,孩子出生剛滿一個月的媳婦,送進皇宮,充當奶孃。

這也是甄家興旺的開始。

那個奶孃哺乳的皇帝,成了大雍的第二任皇帝,本人則被封為奉聖夫人。

後來還將甄家一個女兒送進皇宮。

成了妃子!

而那個妃子因救駕失去生育能力。

沒錯,那個妃子就是後來的甄老太妃,她撫養的皇子則登基稱帝,也就是先前的那個太上皇。她的重侄孫女再次入宮,成為元熙帝的淑妃,並在白聖的幫助下安全懷孕,同時還順利躲過了先前的那次京城覆滅危機,倖存了下來。

最終前往江南府,誕下皇家獨苗。

至此,泰凰帝登基。

如果說先前的甄家,雖然身份地位不低,但基本算如履薄冰,這時候的甄家就是真正的手握實權,有了很多年前頂級門閥世家的韻味。當年的隋文帝能夠以外公身份篡奪他外孫的皇位,鼎盛時期的甄應嘉,顯然也擁有這個能力。

特別是在白聖徹底平定天下之後。

只要得到白聖的默許,他就能篡位登基,想來他那做太后的女兒,應該也不介意從太后之尊,變成一國長公主。

只不過白聖沒有同意。

一來是白聖覺得,皇族稍微有那麼點危險,一旦朝廷覆滅,雖然也有可能倖存,但是被全族誅滅的機率更大些。

現在頂級世家的地位就挺好。

再加上還有很多為國為民的功勞庇佑,只要後人不瞎折騰,不會出事,即便改朝換代大機率都能安全倖存下來。

實在沒必要搞篡權奪位那套。

二來就是,白聖顯然不可能一直在這個世界待下去,她的一些政策以及想法,如果沒有一個與她思想契合的繼承者承上啟下,延續下去,雖不至於導致國家混亂,但也會破壞現今大好局面。

甄應嘉顯然是沒法再培養了。

他的兒子也是。

反倒是現在剛滿週歲的小皇帝很合適,年紀小,與她親近,思想上更是一張白紙,好好培養必能承接她的事業。

別忘了,白聖可是手握整整百萬機器人大軍,還有很多其他產業,如今的天下說是她重新打了一遍,再次集權也不過分,所以只要白聖不同意,甄應嘉即便再想過皇帝的癮,也是無可奈何。

只能寄希望於白聖早死。

並來不及將手裡勢力交給泰凰帝。

那樣他說不定還有篡位可能。

然而他註定要失望,因為白聖不但一直活得好好的,還在接下來的十五年時間裡,對整個天下,從朝政格局、土地政策、律法體系,到百姓生活起居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次翻天覆地的變革。

願意接受這些改變的就留下來。

不願意接受的通通打包送到海外。

有那些機器人輔助幫忙,白聖根本用不著花時間培養充足的讀書人給自己幹活,然後再動手搞大變革,即便原來的那些舊文人,舊士紳官吏通通罷工。

甚至於通通上吊。

白聖都不用擔心會沒人幹活。

百萬機器人足以輕鬆應對這些。

甚至於使用機器人,還不用擔心他們會陰奉陽違,貪贓枉法,只要律法制定的足夠嚴密,保證個個都是包青天。

正因如此,不過三年時間,全天下就沒人再敢跟白聖作對,全都老老實實的聽話,讓幹什麼幹什麼,畢竟他們罷工之類的操作,是真的半點都威脅不到白聖,反倒會讓自己直接失業,萬一不小心鬧大,甚至會被打包送到海外去。

官員世家聽話,再加上還有機器人幫忙配合監督,以及瘋狂攀爬科技樹。

等泰凰帝十六歲加冠成年的時候。

天下已經基本奔小康了,畢竟現在全國總人口也就不到一個億,海外很多國家還都已經被攻佔下來,各種資源充裕的不得了,生活水準想不提高都難。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分配公平。

只要分配公平,即便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封建社會,也能基本保證溫飽,更不用說,現在已經完成初步工業化了。

所以全面小康,可謂相當正常。

而白聖的那些機器人,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逐漸回收,此時早就基本完成回收,只留了三千個專門負責監察院。

在泰凰帝的冠禮上。

白聖不但遵守承諾的徹底放權給泰凰帝,還順帶著讓她穿上凰袍,對外昭告自己的真實性別,並舉辦親政大典。

同時將三千機器人掌控權交給她。

自己培養的孩子,沒啥不放心的。

對此,百官毫無意見,畢竟他們都被白聖這位無上太皇太后統治管理十幾年了,甚至於這位無上太皇太后沒有選擇登基稱帝,他們反倒覺得有點奇怪。

所以此時知道泰凰帝是女的,接下來這位女帝還要親政,他們能有什麼意見,反正又反抗不了,只能接受了唄。

接受之餘還沒忘了從家裡挑容貌不錯的子孫,看看能不能混個皇夫之位。

甄家能靠女兒上位。

他們為嘗不能靠兒子上位。

又三年後,隨著泰凰帝徹底掌控朝政,白聖特地留了個家法機器人永駐甄家,便放心離開,外在表現就是薨逝。

沒辦法,甄家人還挺不安分的。

特別人渣,壞的沒有,但小錯誤不斷,要不是有白聖坐鎮,指不定能犯出什麼事來,為了讓甄家能多延續些年。

白聖只能來個強制約束了。

因為有家法機器人坐鎮監督,甄家人違背家法都會被機器人往死裡打,更不用說違背律法了,而這麼一個本來名聲就很不錯,於國於民都有功勞,同時後輩子孫還從來都不違法犯罪的家族。

傳承千年再理所當然不過。

即便四五百年之後,機器人技術相當發達,所謂的家法機器人也早就已經被破解,甚至能夠批次生產並且製造。

已經習慣家規約束的甄家族老們最終也沒去破壞,甚至還多製造了幾個。

專門用來監督自家那些個孩子。

自己當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就此斷絕豈不可惜,怎麼都得讓家族裡那些孩子們也享受一遍,不然不公平啊。

而且有家規約束也是好事。

有家法機器人約束更是好事。

這些年來,誰不敬佩他們甄家的門風,誰不覺得他家是真正的聖賢之家!

靠的是自覺嗎?不是!

全靠家法機器人啊!!!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真千金憑藉空間扶義父奪了天下

雨沐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