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每到農忙,家人總會憔悴疲憊許多,但這一回寧家人不但沒有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還都長了點兒肉。寧二郎抽條又長高了不少,瀟瀟的臉頰則從乾癟變得飽滿,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每天變著花樣地做好吃的時,她也不忘記頓頓往空間裡扒拉成品美食,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每天平均能收穫300積分,二十多天後,美食空間當前積分餘額已經到達6000大關,這還是在她又兌換了一份稻種一份麥種,又時常釣魚撈蝦的前提下。

無論是她還是空間,都對這發展速度相當欣喜。

村民們看著寧家人的變化,既羨慕,也佩服,不勤快是不可能把日子過成這樣的,比起當初沒分家的時候,大房可算是苦盡甘來了。

不過想到這,眾人就免不得要對比對比老宅那群人。

老宅也是有田地的,從前寧家還沒分家的時候,每到農忙,寧家的地都是全村標杆,種得又快又好,收成也是一等一的多,誰見了不誇誇那種地的好手?

可如今,瞧那坑坑窪窪歪歪扭扭的秧苗,長長短短高矮參差,一看便知換了莊稼把式,啥意思?換人種了唄。

想當初寧老頭逢人便誇二兒子能幹,會做買賣會種地,現在看來,竟沒一句實話。

說他二兒子在外頭做買賣,可這麼些年也沒見他往家裡扒拉過什麼好東西,竟眼紅他大哥家的好日子了。

至於種地的事兒,那更是有目共睹,瞧瞧沒了寧豐年的老宅種出來那地都是什麼玩意兒。

村民們的目光猶如刀子剮在老宅眾人背上,令他們咬牙切齒又無可反駁。

得知寧豐年家的水田後來居上,竟比他們先種好,他們簡直抓心撓肺嫉妒成狂,有心跟寧豐年搭搭話,把人騙過來給他們幹活,卻發現他看見二房的人就走,根本不搭理,好不容易將人堵住,這好拿捏的老實人卻忽然轉了性,說什麼自家忙不過來,幫不上忙。

寧二叔直磨後槽牙,什麼“忙不過來”,明明是不樂意出力!

當天下午瀟瀟去河邊釣魚的路上便聽到寧二嬸在一干碎嘴婆子面前叨叨大房的事兒。

“你們知道什麼,我大哥種地也就那樣,這些天不過是佔了旁人的光。”

瀟瀟抱著魚竿停下,靠在樹上聽她能編出什麼花兒。

寧二嬸神神秘秘道:“他家隔壁你們知道吧,就是趙虎家那什麼侄子,最近兩家不是走的挺近嗎。”

“我大嫂多聰明的人啊,哪兒會白白給人好處,對人家這麼好,那肯定是有所圖了唄。”

她的表情太過生動,語氣太過八卦,終於成功吸引了這些三姑六婆的注意力:“怎麼說?”

寧二嬸掐著水桶腰扭了扭,裝模作樣遮著嘴,嗓門卻更大了:“還不是圖趙家那些個青壯年男子。”

瀟瀟的臉色冷了下來。

寧二嬸又道:“她自己是沒那福分了,那不是還有個丫頭麼。”

瀟瀟站在幾棵樹之間,穿的又樸素,顏色正好和樹幹融為一體,因此無人注意到她,寧二嬸越說越來勁:“隔壁那麼多沒說親的男人,那我大嫂肯定動了心思,家裡有個小丫頭正愁嫁不出去……”

瀟瀟眯起眼,正打算走出去,卻聽一道清冷的嗓子將寧二嬸打斷:“如你這般外表醜陋內心齷齪之人都有人要,寧瀟瀟那樣明朗真誠又勤快的好姑娘,何愁無人求娶?”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假公主後真種田

喜歡石橄欖的張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