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三國刊行

第二天,趙煦第一次睡過了辰時。

直到漏刻的小人,敲響了小鼓後他才睜開眼睛。

一直在他榻前等待著的馮景立刻就招呼著女官們進來服侍趙煦穿衣、洗漱。

趙煦特意讓人給他穿上了向太后給他縫的衣服。

然後才開始洗漱。

等洗漱完了,馮景也就帶著人,將今天的早膳,送到了趙煦面前。

依舊是看似簡陋,實則營養豐富。

一碗羊肉湯,兩個雞蛋,一個包子。

羊肉是熙河進貢的黑山羊,這種山羊吃的是熙河的天然草藥長大的,沒有半點羶味,還帶著奶香味,喝起來無比爽口。

將早膳吃完,石得一就送來了今天的《汴京新報》。

趙煦開啟一看,就看到了頭版的標題:天子聖節,四方來賀。

裡面的內容,肉麻的讓趙煦都看不下去,於是直接跳過。

順便也跳過了胡飛盤的點評,直接去看今日的物價。

“石炭又漲價了啊!”趙煦說道。

“是……”石得一道:“昨天下了雪,所以石炭價格應聲而漲!”

這是肯定的。

下雪,意味著最寒冷的時節來了。

商賈們不漲價都對不住他們的良心!

因為,百姓不能不買石炭!

天氣越冷,石炭越貴!

趙煦想了想,就和石得一吩咐:“派人去開封府傳我的口諭給蔡京!”

“天氣寒冷,炭價高昂,叫開封府從寬剩錢中拿出一部分,僱傭汴京城內那些買不起炭的人家……”

“讓他們去掃街,去清理府庫,去拿石灰給汴京城的樹木刷石灰……”

“總之,不要讓今年的冬天,有人被凍死!”

“唯!”石得一點點頭。

趙煦則繼續看下去。

汴京城的大部分物價,都在走高。

這也正常,汴京城每年的冬天和春天,物價都在高點。

看完物價,趙煦翻到最後一頁,他看到了那首他題的臨江仙。

趙煦笑了起來:“三國是今日首刊?”

“是的!”

趙煦說道:“讓探事司關注各方的議論……”

然後他開始看起北宋版的三國演義。

自然,遠遠比不上他在現代所看的三國演義。

畢竟,這是一些說書人寫的,怎麼比得上羅貫中這個親自參與過元末戰爭的文人的文筆和閱歷?

不過不要緊。

普羅大眾喜歡就好!

……

司馬康拿著剛剛被人送來的《汴京新報》。

他看著最後那一版上的文字,尤其是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他低聲念著:“浪花淘盡英雄……”

只是開頭,就已經讓他呆住了。

英雄氣息撲面而來!

再看其後,更是讓他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尤其是那最後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楊慎,大才啊!”司馬康撫摸著文字,喃喃自語。

晏幾道也道:“這一首臨江仙一出,某從此不敢再寫臨江仙了!”

這是實話!

他寫的臨江仙,都是情情愛愛,哀怨婉轉,寄託的不過是男女之情。

而這一首臨江仙,氣勢磅礴,英雄遲暮與英雄氣概,同時存在。

“這楊慎,恐怕是一位久經滄桑,看慣了人心起起伏伏數十年的長者!”

“若是能有幸相識就好了!”司馬康感慨著。

他是無意為官的。

生平就喜歡結識文人墨客。

所以,司馬光讓他主持汴京義報,正合他心意。

他在家辦報之後,人也年輕了,精神也抖索了,和晏幾道相識後,他甚至學會了飲酒!

雖然酒量差的要死,一杯就倒,但他還是很喜歡。

司馬康繼續看下去,旋即大失所望。

因為刊載的所謂‘三國’,用的全是俚俗的白話,文字簡單完全就是拿著三國志在套民間傳說。

只看了一會,司馬康就搖頭嘆息:“可惜了這麼好的詞!”

“那楊慎楊公的文字浪費了!”

於是,就不再將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轉而專心的開始研究,明天的汴京義報——主要是選文。

司馬康,多少也在《資治通鑑》書局之中做過事。

所以他的文字審美能力很強,評價能力也不錯。

這些日子來,在他的主持下,汴京義報的發行量,雖然沒有增加,但大體保持了穩定。

每天三千份,有時候能有四千份,甚至最高賣到了五千份!

那一期,刊載了晏幾道的好幾首詞。

所以,整個汴京城的勾欄瓦子都轟動了!

姑娘們人手一份據說當代的李師師還放話:願得叔原一會!

然而極限也就是這樣了。

根本無法和和發行量已經穩定在四萬,已經賣到了整個開封府,甚至賣去了大名府和洛陽的汴京新報相比。

司馬康當然知道原因。

汴京新報,每天都在追蹤汴京物價。

普羅大眾最關心的就是這個事情。

他有心要效仿,奈何卻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做這個事情。

汴京城太大了。

舊城、新城加起來,數百個廂坊,無數店鋪。

沒有幾百個人,隨時盯著這些地方,並統計物價,根本不可能做到每日跟蹤。

……

但司馬康不會知道。

汴京新報刊行了《三國》後,當天晚上,整個汴京的瓦子,都開始說起了汴京新報的三國。

同時,那一首臨江仙,更是透過瓦子勾欄以及汴京新報的輻射,在一個晚上之後,就已經在整個汴京傳唱。

等到第二天,司馬光從都堂回家的時候,就聽到了大街小巷的孩子,都在唱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司馬光聽著,微微頷首:“好詞!好文章!”

“公休我兒,在何處覓到了如此佳詞?”

聽著孩童們唱著的詞,司馬光深感,教化百姓有期。

只要今後,汴京義報刊登的文章詩詞,都能如現在一般,直接在大街小巷唱開。

那麼,天下大治,人人皆知孔孟忠孝仁義之道的世界就近在眼前了。

等司馬光回家一問,他才知道,那首詞,不是汴京義報刊載的。

而是汴京新報!

同時他也知道了‘三國演義’的事情。

於是,讓司馬康將那汴京新報拿來給他看。

司馬光看完,神色就古怪起來:“如此好詞,為何卻給瞭如此爛俗文字?”

“可惜!可惜!”

在司馬光眼中,這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在用文字去取媚那些布衣黔首。

這樣的事情,他是不願意做的。

文字是高雅的、神聖的,也是承載聖人經義和大道的。

不過,司馬光雖然看不起那汴京新報的文字。

可不妨礙他對此持寬容的態度。

只要不是鼓吹新法的文字,只要沒有王安石的背景。

實際上,司馬光對大部分東西,都能持一個相對開放的態度。

不然,他也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援和仰慕。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