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生死抉擇

自荊襄之戰大勝後,黃忠便與關平一起駐守在堵陽城。

地接荊豫,南北有伏牛山扶余山之險。

控守兩州,道狹處四十餘里,北上南下皆為必爭之地。

黃忠與關平來時,此處僅有一座堵陽小縣,根本不足以控扼道路以御曹賊。

對此黃忠這個本地人倒也清楚,但畢竟荊豫兩州相爭的情況少之又少,自不用在此置關。

而且對荊州來說,無論是襄樊還是江陵江夏,都要比堵陽險要很多。

但如今情況又自不相同,於是去歲在清掃此處的曹軍之後,關平黃忠二人便效仿關羽在江陵那般。

一邊出兵抵禦曹兵,一邊修築新城以藏輜重,以守勁敵。

“曹軍又要有大動作了.”

堵陽城牆的新土顏色還相當明顯,黃忠站在上面臉色略有些凝重。

斥候回守以合軍團調動,防線回縮避免走漏風聲,沉默愈久則令人愈發不安。

直至時間將近九月的一天清晨,這份沉默才被黃忠麾下的斥候打破:

“黃將軍,曹軍!”

這個蔣公琰的表弟並非誇誇其談之輩,入黃忠麾下先後戰襄陽平新野,表現皆可圈可點。

身處曹劉相爭第一線,且兩人都算得上宿將,對這般情況自是再明白不過。

關平在旁邊一言不發,只是微微頷首。

“賊軍羞惱兵圍堵陽,則可據守而待以應雲長將軍,賊軍不顧直奔宛城,則可銜尾而擊,以疲賊軍心.”

至堵陽之後更是對城防頗有見地,為關平所稱讚。

黃忠與關平急忙登城眺望,不由得一起倒抽一口清晨的涼氣。

即便一年多以來曹軍連敗難覓勝績,但如今肉眼所見之景便清清楚楚讓黃忠關平二人知曉,何謂後世所說的“一礦打九礦”。

“劉敏好膽色!”黃忠毫不掩飾面上的欣賞之色。

只是從七月起,豫州方向的曹軍便沉默了下來,黃忠本來會日日挎弓縱馬出城追擊,如今已閒了許久了。

曹軍勢大使得眾人皆面色凜然,但依舊有人怡然不懼,出陣請戰。

這段時間兩人在堵陽的協守還算愉快,關平專於練兵築城,黃忠負責守城追擊,老少相合,堵陽至今依然算得上穩如泰山。

“將軍,如今賊軍結眾而行必驕矜,不若出城擊之.”

曹軍自東鋪天蓋地而來,宛如拍岸之驚濤呼嘯而來,一眼望不到邊。

此時所提出擊之策也並非無的放矢,蓋因堵陽之穩固,也賴關雲長擁重兵駐紮後方的博望縣,兩城一體成守望相助之態。

而劉敏的建議也算恰如其分,曹軍管堵陽那便與關雲長將軍裡應外合,曹軍不管堵陽那便銜尾襲擾,再與關雲長將軍裡應外合。

只是讓劉敏失望的是,黃忠在誇過他之後便毫不猶豫親自率騎兵出城,遊弋著貼近曹軍出手襲擾。

“那便是黃忠?”

眼見那領頭的白鬚將領每次拉弓,陣營中必有曹軍翻倒,夏侯淵噝了一聲,將腦袋壓低後與左右詢問。

這支騎兵人數並不多但皆能馬上開弓,且進退間還總能與曹軍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曹軍斥候出陣驅趕被紛紛射翻在地,士卒相圍動作緩慢又必然撲空,一時間夏侯淵竟有焦頭爛額之感,與之相伴的莫名還有一點委屈:

此次經堵陽襲宛城的曹軍足足有六部,緣何這黃忠獨獨撞上了他所在的一部?

而盯著黃忠,夏侯淵心底浮現的便是張飛所說的“送人頭”三個字。

雖心有不服,但看著那黃忠勁弓所向皆退避,再想想樂進樂文謙之死,夏侯淵便老老實實再度壓低了身子。

勁弓雖利,鋒矢有限,且黃忠之遊騎終歸數少,在夏侯淵頻頻調動兵馬結陣相逼併以長弓掠陣之後,最終方才將黃忠這支遊騎逼退回堵陽。

鬆了一口氣之後,夏侯淵再次眺望了一眼堵陽,隨即率兵毫不猶豫繼續向西往宛城方向而去。

這老將勇猛異常,同樣是六旬左右,如今他三石之弓尚且難開,這黃忠還能策馬拉弓,應弦而斃敵,那樂文謙死的不冤!

出軍前此路的統帥曹仁曾提議由夏侯淵率一部兵馬圍堵陽,但被夏侯淵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與其獨自領軍面對這黃忠和關羽之子關平,他寧可屈身為曹仁的部將去對陣那兇威赫赫的關羽!

孰重孰輕,夏侯淵還是分得清的。

如今眼看著堵陽被拋在身後,夏侯淵只想大笑一聲,他感覺張飛戲言的那“送人頭”三字,離他已是愈來愈遠了。

重新退回堵陽城內,黃忠衣甲未卸便重新登城,站在高處也將曹軍動向盡收眼底。

如濤浪一般席捲而來的曹軍毫不停歇,往堵陽城後的方向徐徐而去,顯然並不打算在堵陽身上耗費時間,而是欲直接去尋雲長將軍對陣。

但曹軍顯然也並不打算就放堵陽城的守軍威脅後路:

幾十架怪模怪樣的軍械被曹軍花費大力氣推到了堵陽城下,一群曹軍士卒開始忙前忙後的除錯。

這般陣仗頓時讓黃忠關平兩人有點緊張——也難怪兩人緊張,畢竟如今若論工學軍械之威力,劉備麾下的將領可能都再清楚不過了。

如今就連雷緒這樣在大後方維護治安的,閒暇飲酒時都能拽兩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來誇讚諸葛軍師和黃夫人的工學造物。

但很快,除錯完畢的曹軍兵械便打消了兩人心底的緊張。

一塊一尺左右的石頭,經過十幾人合力拉動那軍械後被高高拋起,最終撞在堵陽的城牆腰線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印子。

對面負責圍困堵陽的曹軍頓時爆發了熱烈的歡呼聲,讓黃忠頓時有些沉默:

不說將石彈拋入城中了,你哪怕在城牆上砸個凹坑出來呢……

關平語氣有點不確定道:

“此物……莫非便是那敗了袁本初的霹靂車?”

公安縣工學興起後,諸葛軍師與黃夫人自然也有尋各種軍械嘗試仿製拆解,其中便有官渡之戰所用的霹靂車,因此也為關平所知。

只是如今一見,反而有大失所望之感。

而黃忠的應對就更加簡單了:

“上強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轉生成為朱允炆

Aurora墨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