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

外交之事自然不可能單憑裴世清和犬上御田鍬的商談就簡單的定下來。

兩個人的交談更多的乃是交換意見和敲定方向,更細節的東西還需要鴻臚寺的司儀署和使團上下一步步商議條款細節。

而整體計劃也完全說不上有啥複雜,至少對御田鍬來說,裴世清所贈他拿的甚至還有些惶恐。

畢竟這位鴻臚丞從頭到尾說的都很有道理:

既然倭國心慕夏言,那何不送一批勳貴子嗣過來,讓他們從小就在華夏長大,學中國雅言,曉中國製統,觀中國匠技,讀中國經典,等到加冠學有所成之後,再回倭國一展所長,固邦鄰之友好,豈不美哉?

而為了聊表誠意,這位鴻臚丞也承諾,唐朝可以派一批夫子和匠人過去,為倭國造學塾授技藝。

在這樣的誠意下,倭國開放一個港口作為唐朝海師駐守之地,大船好便於輸送往來的唐人和倭人,御田鍬也覺得合情合理。

甚至唐朝還考慮到倭國鄙薄窮困,提供這支水師所需要的補給供養太過吃力,因此提了一個建議:

只要這個港口周圍一起租借給唐朝的土地大一點,俺們唐軍可以辛苦一點,自己種!

這般提議將御田鍬感動的眼淚汪汪,只覺得如今才領略到上國風采!

此般胸襟氣度,實乃倭人之難有!

可笑來之前那些勳貴一個個還惦記猜測唐朝回禮能有多豐厚。

如今在暗中已經落戶長安的御田鍬只想嘲笑他們:何其淺薄也!

倭人使團內對這般龐大的計劃也並不是全盤透過,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異議。

而這些異議經過御田鍬整理,擺到裴世清和杜如晦面前時,便不禁讓兩人啞然失笑。

使團成員認為,既然他們是出使大唐的第一批使者,那麼選入大唐讀書的第一批倭人子嗣,便應該以使團成員子嗣優先。

使團成員反對,認為唐朝天兵還需自己勞作實在是有失倭國體面,他們一定要聯名上書,請天皇……啊不,請倭王務必劃出唐軍的給養。

杜如晦臉色微妙:“他們竟不擔心若有不預……”

裴世清搖了搖頭:

“只要來長安見我唐之文治武功,何人會認為我唐對孤懸海外的窮鄉僻壤有所圖謀?”

“且……彼輩亦心懷鬼胎也。”

“哦?”杜如晦表示很有興趣。

裴世清沉吟了一下,隨即就將從御田鍬處探聽到的倭國境內情況娓娓道來。

簡單來說便是三年前推古天皇未定太子而駕崩,倭國內發生了繼嗣之爭,豪族蘇我氏趁勢而起,矯詔處死了敵對家族的家主,並迫其子嗣自刎斷絕血脈,隨後扶持了田村皇子繼位,成為如今的天皇。

崛起的蘇我氏招搖過市,宅院陵寢皆制比天皇,並私徵徭役修築宮殿。

杜如晦一時間感覺這劇情也太熟悉了:“挾倭王以令豪強?”

“這還僅是內患。”裴世清搖搖頭:

“新羅百濟與倭國有百年之怨,爭戰不休,這御田鍬出使我唐,暗中承倭王之命,欲聯新羅百濟除精兵,謀除蘇我氏。”

杜如晦再次搖搖頭:“三國鼎立?”

到這裡他哪能不明白,他們幾人謀劃至此,便是生怕倭國生逆反之心,故而前後打點謀劃小心翼翼。

結果沒想到那倭王不甘心受豪族鉗制,亦想借力除掉那讀作曹氏的蘇我氏,雙方實際上稱得上一拍即合。

那些表面上給予的好處都稱得上是白賺了。

而且杜如晦已經想象得到,當唐軍和新羅百濟放在一起的時候這倭王會選誰。

相較於有百年恩怨的新羅百濟來說,唐朝乃是隔海之鄰且看起來心思都在西域上,怎麼看都是借力打力的最佳選擇。

事不宜遲,這些前因後果也很快經過杜如晦整理呈到了李世民的桌上。

對於倭國使團的訴求李世民覺得很合理,甚至大筆一揮便做了決定,使團諸人皆可薦優先子侄入唐讀書,且不佔倭國內勳貴子嗣的名額。

一邊批示李世民一邊嘿嘿直笑:

商團假使團之名騙朝貢之事必不重演,而且他還要從這些番邦屬國身上榨出金銀來。

從兩漢起,作為京師的長安便早早有“居長安不易”的說法,而如今嘛,李世民覺得也合該讓番邦勳貴嘗試一下這般滋味。

李世民也很清楚,長安的物價絕不會嚇退夷狄公子們,甚至還會覺得中原上國理應如此。

畢竟他同樣也是大家族出身,對這種心性的把握也稱得上是信手拈來。

等到李世民寫完回覆意見,早已在一旁等候一起用膳的長孫皇后才笑道:

“夫君看起來甚是歡喜。”

李世民毫不避諱的點點頭。

面對頡利的屈身隱忍隨後行雷霆之兵滅敵,是戰法的一種。

後世歷史中他面對西域遙遙合縱連橫削其根本,也是戰法的一種。

如今面對倭國起長久之謀作周全之計,同樣是戰法的一種。

其間並無高下,但這般傾心投入的感覺會讓他彷彿回到令人熱血沸騰的軍陣一般,激動不已。

一邊示意內侍將晚膳呈上來,一邊也不忘與長孫皇后挑揀著講述政務得意之處。

傾聽完畢後長孫皇后少見的提了個意見:

“若有夷狄勳貴之子來長安,或可承乾尋隙與他們見上一見。”

多年夫妻早已使得兩人心有靈犀,李世民頓時也明白過來長孫皇后的意思,沉吟了一下便同意了下來:

“善。”

李靖蘇定方等將士戰於邊疆。

房杜裴世清等人定謀於朝堂。

那大唐的太子也當奔赴屬於少年人的戰場。

而此時真正的少年人裴行儉狠狠打了個噴嚏,然後努力將裹得厚厚的身體往暖爐旁又靠近了兩分。

但這舉動並不頂用,因為蘇定方大大咧咧從外面進來,一同進來的還有河西刺骨的冷風。

裴行儉當即就是一個激靈,趕忙又往後縮了兩分,這舉動惹得蘇定方哈哈大笑,當即就將他提了起來夾在懷裡,然後重新大踏步衝入了冷風中。

“蘇烈,你要殺了我不成?!”被夾在懷裡的裴行儉掙扎不能,只能凍得吱兒哇亂叫。

蘇定方也不管不顧,三步兩步登上了涼州城牆,呼吸著寒風道:

“嘿,想不到那離京時揚言戰場取功名的裴守約竟連些許冷風都抗不得?”

將懷裡的少年人放在地上,蘇定方也不廢話:

“如今開春已月餘,今日良家子業已集齊,稍後五雷署的秘密軍械便要到達涼州了。”

“萬事俱備,大軍開拔在即,守約老弟是否要隨軍,當做出決斷了。”

此時裴行儉才注意到這涼州城上此時滿打滿算也就四人,此處的他和蘇烈,以及遠處一老一少兩個將軍,那身形他也無比熟悉,李靖和薛仁貴。

僅僅四人在此等候那五雷署的秘密軍械,可見此物之重要。

裴行儉倒是想了起來,此前的兵課上李國公曾感嘆過,稱唐軍可依借軍械之利無敵於西域。

當時裴行儉以為是誇大其詞,但平時嘻嘻哈哈的蘇定方卻鄭重其事的告訴他,唐軍真有此物。

“其威遠勝鬼神。”這是蘇定方的評價。

那今日之所見莫非……裴行儉心中頓時有了期待。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漢高祖,竟然穿越宋高宗?

奔雷手史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