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唐失朝鮮

【唐朝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海東干的是純賠錢買賣。

從660年開始,前前後後打百濟、打高句麗、打百濟復國軍、打倭國、再打高句麗。

打完高句麗之後為了誇功,高宗還帶著小媽去泰山玩兒了一圈。

結果顯而易見,大唐的財賦崩的很慘烈,這也是高宗封禪後廢錢的直接原因,那是真窮啊。

在封建時代,人口是重要的資產,典型的就如曹老闆,在漢中打不過你,我直接把漢中和武威的百姓全都遷走,你打下來也是一塊空地,並不能獲得好處。

百濟也差不多,劉仁軌平定百濟之後,因為雙方已經打出了真火,不少百濟遺民選擇逃亡倭國或高句麗,拒絕接受唐朝統治。

後來高句麗也類似,大部分百姓被遷入內地,成為華夏一份子,留在遼東的高句麗百姓在後來聯合靺鞨諸部成立了渤海國自立,只是名義上臣服於唐。

朝鮮半島最後的贏家是新羅。

受限於財賦問題和頻頻動作的吐蕃,滅掉高句麗之後唐朝在百濟既無駐兵也無唐將,名義上是直屬,但實際上已經和羈縻差不多了。

新羅王一直很雞賊,比如唐滅高句麗之後搞得三方會談,新羅王就是指派的臣子參加,好方便隨時違約。

而聽到吐蕃進攻唐朝的訊息之後,新羅王判斷唐朝已經沒有精力管轄朝鮮半島了,所以也果斷出兵侵佔百濟土地。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的訊息傳來之後,新羅王更加肆無忌憚,扯皮的使者沒斷過,侵佔的腳步沒停過。

最終直到675年劉仁軌再度掛帥三破新羅,新羅王才再次遣使入唐稱臣,但唐朝也因為李治本人風眩症的加重,以及西域吐蕃為首的反唐聯盟動作頻頻,最終權衡之下捏著鼻子承認了唐朝已無力直接管轄朝鮮半島的事實,默許了新羅對於百濟故地的侵佔。

至此唐朝在朝鮮半島短暫的直屬統治也宣告結束,朝鮮半島重新回到了唐朝的附庸地位。】

侯君集已經下定決心要表現能力,因此連忙站出來慷慨激昂表明態度:

“這百濟不過是被高句麗攛掇,這新羅才是真正狼子野心之輩!”

侯君集的說法引得其他人點頭贊同。

百濟這類真刀真槍站起來反唐並不會引起他們反感,而且後來一系列的么蛾子事兒都是因為蘇定方縱兵劫掠而起。

而這縱兵劫掠的原因如果認真算一下還要算到皇帝腦袋上,難算不說,而且本就屬於戰爭的一部分。

但是這新羅,本就是土人不說,對大唐堪稱前倨後恭,跟那倭國一類貨色。

被高句麗和百濟圍攻時,叫大唐爹爹,等發覺大唐有麻煩了,反過來想要當大唐的爹爹。

非得再被抽一頓才老實,但因為時機掐的太準確,已經吞掉的又沒能讓其吐出來。

故而此時看這個新羅,眾將都將其劃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必滅名單。

而且更別說宰相杜如晦都已經發言了,若要讓海東平定,新羅乃是咽喉之地,必要緊緊控在手中!

更別說陛下軍略非常人,極少以數十萬大軍出動,難談勞民傷財,後世都誇了,這種輕兵奔襲直取敵酋的滅國手段,非常健康。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這新羅後來……

“更勿提這新羅乃是棒子祖先,後來竟以俳優戲作弄陛下,如此掩耳盜鈴自欺之輩,合該除其國名,滅其國史!”

侯君集慷慨激昂。

李世民想起來那個獨眼龍形象的自己,神色微妙。

侯君集不說他都快忘了那個形象了。

搖搖頭將此暫時甩出腦海,李世民不置可否:

“海東經略之根本在於堅船。”

“海師若成,則海東無患,海師不舉,則寇患四起。”

“如今當首開西域,再徐圖海東。”

李世民心裡很拎得清,等吐谷渾不是麻煩之後,緊接著就要控制西域才行!

西域能策應對於北地的控制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高昌國,收的都是朕的錢!

這絲綢之路在中亞要被人刮一道錢就算了,這高昌國在大唐門口收錢,還對大唐齜牙咧嘴,不是找抽?

劉仁軌緩緩點頭,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蘇定方已經沉默了很久,一臉羞愧。

從被陛下啟動後起,又被後世誇讚戰神,蘇定方也是驕傲過的,更別說徒弟裴行儉還一樣出名。

再聯絡到去年時他蘇定方縱兵踏那頡利可汗的牙帳,一時間就有點自得:

咱老蘇也稱得上智勇雙絕了吧?

結果沒想到朝鮮半島整個亂局的開端如此簡單:治軍不嚴。

因此在蘇定方看來這件事非常簡單,他縱兵劫掠,最終導致大唐沒能盡控半島。

或許是察覺到了他的想法,李世勣再次拍了拍蘇定方的肩膀以示安慰:

最近兩次到處都是你蘇定方的名字。

俺李世勣呢?同為戰神,結果淨只能在邊邊角角里看到名字,找誰說理去?

不過李世勣覺得海師他還真得要再爭取一下。

相較而言,西面的西域遙遠,每次一打仗,一來一回差不多就得半年多了。

這海師目前看起來確實很有前途,只需要一支強悍的艦隊,北至遼東南至交趾儘可去得。

他很喜歡後世所說的那個詞兒:海洋霸權。

不過由此李世勣倒是忽然想起來了他和李靖將軍一起搞的那個五雷觀。

既然火藥已經有眉目了,是不是得想辦法催促將作監研究一下火藥?

從後世看,這東西雖然攻城無匹,但若論造價和方便程度,似乎投石機更勝一籌。

但若是在海上的話,這火炮就要比投石機強不知多少倍了。

【白江口之戰後朝鮮半島局勢堪稱風雲變幻,但倭國一直都非常安靜,因為真的被打怕了。

唐滅高句麗之後,雙方再次重新建交,而這次倭國痛定思痛:

我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一定是學大唐學的太少了!

至此倭國再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學習大唐的運動:

政治制度,宮殿建設,城市佈局,書法詩歌,文字創造,全都向唐看齊。

倭國是想透過取巧快速強大,但中原王朝幾乎是一代代趟著馬爾薩斯陷阱過來的。

制度的效用當然不可能靠著硬凹就能學去。】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PMC日記

滑稽菌zjc

高武大秦:每日簽到,我成神了

啊啊宇

大秦:我為秦二世

河和

大姜1:廣陵盛會

君子論道

皇嫡長子被還能流放?

天道酬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