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365章長安有二怪出兩儀殿徑直向北不遠便是玄武門,有禁軍把守。

褚遂良跟在李世民身側,兩眼看著玄武門,腦袋裡自動想起來五年前此處的刀光劍影。

雖然知道這些想法很危險,但褚遂良還是忍不住微微偏頭,用餘光去打量陛下的神情。

在褚遂良的設想中,陛下或許會有一些誇功的心思才對。

畢竟不過短短五年,連敗兩強敵,平北患滅西寇,如今只待青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將賊酋押還京師,便可與那頡利一般獻於太廟,再合平天下之功,可謂開唐之所未有。

但出乎意料的是,褚遂良從李世民臉上看到的是寂寥以及一點茫然,這位君王就這麼注視著禁軍嚴格把守的玄武門,怔怔出神。

好在李世民並沒有沉浸於此太久。

“登善。”

李世民相當和善的叫著褚遂良的表字,問了個絲毫不和善的問題:

“鄭左螭錄可曾有玄武門六月四日之事?”

“這……”】

褚遂良頓時有點為難,沉吟了一下如實道:

“鄭左螭以微言記玄武門舊事。”

隱微而不顯,記言多曲婉,恐怕多有語焉不詳之述。

但想想此前鄭老學士的性格,倒也正常。

李世民瞭然點點頭,隨即一言不發繼續前行。

弒兄殺弟逼父自可稱不韙之事,故而貞觀初年他對此地也多有介懷。

但看過後世那不夜長安的貞觀上將之塑像後,這份介懷便已消失不見。

至於剛才多有怔然更多的是因為沒想到後來的一連串政變。

從武氏女退位的神龍政變起,到李隆基先發制人的先天政變,短短不過八年間三次起事,朝堂勳貴文武圍著此門殺的血流成河,很難說其中沒有他這個始作俑者的關係。

但好在,如今尚有時間,既得後世襄助,那大唐便不僅僅要海陸並進,也需內外兼修了。

褚遂良不清楚短短一會兒陛下心中轉圜了幾個心思,但也隱隱察覺出這陛下與鄭學士起居錄中所記載的陛下多有不同。

就比如,此次陛下的帶路方向,在上一位起居郎的記載中就完全沒有見到過。

北出玄武門,越過玄武門後的西內苑,騎著駿馬一路向北直入禁苑中。

按道理來說,天子至此多半是來射獵消遣,但褚遂良並沒有看到陛下有換獵裝或強弓,臉上也並無嬉笑之意。

而且愈是深入禁苑,周圍影影綽綽的禁軍也愈多。

就在褚遂良心下愈發不安想要出口詢問時,眼前也驟然一亮。

就在這幽深的禁苑深處,一片低矮的房屋已然拔地而起。

周圍巡邏的健卒第一時間圍過來,驗明身份後便開始依次盤檢視眾人身上有無引火物,直至再三確認到褚遂良都有些不耐後,禁軍方才對陛下行了叉手禮後退下。

禁軍散開,褚遂良也清楚看到了正門上方牌匾的三字:五雷署。

以及旁邊樹立的一塊牌子,其上是陛下蒼虯有勁的手書:

擅帶引火入五雷觀者,斬!

“這五雷署便是五雷觀乎?”

褚遂良此前供事於弘文館時見聞頗廣,畢竟這裡學生大多非富即貴,訊息異常靈通。

去歲時他便聽人閒談時說過,這兩年來長安新增了兩個怪地。

其一是陰氣森森的義寧坊,周邊街坊多有傳言,稱大理寺的獄差月月都流囚徒至此,但從炊煙來看,這義寧坊內居住的人又並不多,有人稱此地有食人之鬼,孩童皆避讓。

其二是雷聲陣陣的永興坊,內有五雷觀,周圍街坊都聽得到此觀白日鳴雷,堪稱神蹟。

關於此觀的傳言就更多了,但唯一可確認的便是難入內參拜,褚遂良所知的也不過是說此觀有陛下手書為鎮。

因為父親的關係,他也知曉後來將作監又增設五雷署,當時也曾猜測過名相似的二者或有關聯,沒想到今日便遽然親眼見到了。

“登善可要入內,觀唐之秘辛乎?”

李世民饒有興趣的回頭發問,讓褚遂良猶豫了一下,但最終或心生好奇,或是身為起居郎的自我要求,讓他決然道:

“臣之所見,即便是家父也定不吐露一字,其內所見僅錄陛下言行於起居錄,不記所見之一言。”

李世民一笑,道:

“希明乃文章之士,辭章邃雅可稱治世之華採,可稱興唐之賢。”

“既有此父,則登善之所言,朕皆信之。”

褚遂良的父親褚亮表字希明,雖然知曉父親厲害,但從未想過會從陛下口中聽到如此高規格的評價,一時間褚遂良心下還有點暖乎乎的。

在正門旁再次確認一番身上並無引火之物後,褚遂良也才終於進入了這個五雷署。

想象中的五雷觀應當是神像聳立,誦經之聲陣陣才對,但入目所見的五雷署,來來往往者匠道摻雜,而且皆行色匆匆。

鼻尖聞到的也不是香火,而是一種更加難聞的味道,就好似生雞蛋久放之後的臭味,其間夾雜著一些隱隱約約的酸味。

“陛下遠來,臣有失遠迎。”隨著一聲告罪,褚遂良看到一個道士打扮的人直接滾了出來。

李世民打量了一下打趣道:“正陽道人,汝久居此處,不見修身養性,反倒見膳食愈發不錯了。”

褚遂良倒也不覺得太過失禮,畢竟這正陽道人體態確實肥碩,而且經歷過戰亂後百姓皆尚身寬,這般體態恐怕長安城內也有不少羨慕的。

“請陛下呼臣掌冶署令便是,且如今臣已改正陽之名,更名通玄。”

褚遂良頓時笑出聲來,於是被李世民瞟了一眼道:

“登善何故發笑?”

於是褚遂良規規矩矩通稟:

“據臣所知,正陽乃正南,屬火尚紅,通玄則有通北之意,屬水尚黑。”

“如此改名,恐怕乃是為與陛下禁火相合。”

於是這通玄道人便露出來了一個感激的表情,李世民呆了一呆搖頭道:

“愛卿倒也不必如此。”

又是一番客套後,通玄道人小心翼翼問起:

“陛下至此,想必代國公處對五雷署之火器多有誇讚?”

李世民不置可否,而是努了努下巴道:

“既至此,愛卿便帶朕看看如今五雷署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