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的疼痛是在哪兒。

一般來說,穿刺均有針穿過面板時的疼痛,這是一。

其次,骨頭的神經主要分佈在骨膜上,針穿刺到骨膜的時候患者必然會感覺到疼。

上兩者,在術前醫生給患者做局麻時,把局麻藥打到面板骨膜上可以解決這些疼痛問題。

第三個疼是沒法解決的疼,是針頭進入骨髓腔後把骨髓抽出來時產生負壓那種疼。

這會兒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醫生需要慢點兒抽。

抽多少,要看具體病例。

有的病例回抽一毫升可以抽到骨髓,有些不一定。

單純的骨髓塗片可以不用抽多。

如果要加做培育基因等檢查必須抽多點,用大號注射器甚至用到20毫升注射器。

助手站在負責穿刺的醫生對面,幫忙觀察患兒情況,打下手,幫忙製作骨髓塗片等。

骨髓塗片是骨髓抽出來後滴在玻片上,有點類似中學生物課做植物葉子玻片。

像今天這個患兒初次診斷時需要做五張以上玻片。

田醫生對學生們說:“骨穿相對其它穿刺術,風險較小,不用緊張.”

老師的話可以這樣理解。

抽骨髓肯定是找身體上的大骨頭來抽。

骨頭目標物大,不像做深靜脈穿刺術需要對著又深又細又滑的血管紮好比盲人摸象。

腰穿難度高風險大之前已說過,抽腦脊液不留心會影響到患者的大腦。

骨穿的話隔著面板摸能摸到的骨頭,一針容易到位,錯誤的機率小,併發症風險同樣小。

而且骨穿對醫生來說可選的目標物多。

這塊骨頭摸著不行或是抽不出來,可以找另一塊骨頭來抽。

通常在臨床上,骨穿可以抽胸骨髂骨以及脛骨。

最好穿的是髂骨,髂骨大骨髓腔裡骨髓多容易抽。

六個月以下的孩子抽脛骨多,脛骨的穿刺位置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

鑑於胸骨穿刺風險性高,安全起見,再有這樣的家屬在,醫生思來想去不敢冒胸骨的險,直接選擇大家最喜歡的髂骨。

抽髂骨入針點可以選擇髂前上棘或髂後上棘。

張德勝同學之前在國協血液科實習過,見過老師做骨穿也給老師打過下手,為此被田老師指定來做穿刺。

趙兆偉在旁當助手。

幾名外科同學沒去過國協血液科,在旁觀摩。

比較特殊的是謝同學,被患兒家屬指名道姓照顧孩子,站在穿刺醫生邊上幫著按住孩子。

任何穿刺操作,準確定位到穿刺目標物的解剖位置是最重要的。

張德勝戴無菌手套的手指在孩子的髂骨上摸著,邊用眼神問謝同學:我摸到的這個位置對不對,瑩瑩?

眾所周知,謝同學在解剖定位這方面是超級學霸。

聰明點的班上同學,均會抓住時機抓住謝同學問意見。

孩子體位為仰臥,謝婉瑩根據此推斷同學可能想從髂前上棘進針,說:如果你對穿刺把握不是太大,選擇髂後上棘較好。

髂後上棘相較髂前上棘骨平面大,比較容易穿刺。

如果你怕髂後上棘患兒的體位難固定住,我們來做好協助。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穿越古代當丫鬟

my虛妄

哭死,她真的又瘋又灑!

Eghver灼瑾

赤熱的青春暗戀

回陌一笑

我的系統只會開掛

懵逼的小強

聖光騎士傳

呵呵哈哈嘍

時南雨

別楠過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