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哀求叫人動容。

謝婉瑩想想:醫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很為難的。

眼角瞅瞅看看譚老師會怎麼決定。

她這一眼望過去老師那兒,似乎不經意撞到了老師眼皮下睨回給她的餘光。

老師這個眼神兒,叫她心頭突然有點兒心虛地打鼓。

“躺檢查床上.”

譚克林手指蓋回病歷頁,對病人說。

聽令,謝婉瑩拉開了檢查床邊的白色隔簾。

兩個兒子扶著老太太躺到了檢查床上。

“你先給她查.”

譚克林下令學生。

接到老師的指示,謝婉瑩轉身來到檢查床邊,掏出口袋裡的聽診器,先放到病人的心肺和腹部上聽聽。

聽完,戴上手套做觸診。

由於患者在其它醫院做過相關檢查,主要是觸控患病部位求節省時間。

先淺部觸診,右手併攏平展,用指腹來輕輕觸控病人患側。

這裡是左半結腸區域。

由於左半結腸腸腔內較窄,發生腫瘤容易形成急慢性腸梗阻,恰符合這位老年患者的病情特點。

老齡患者,年輕時遇上饑荒年代沒得吃,老了經濟好了,孩子孝順了,吃得高脂肪比以前多很多。

老人沒守住嘴,孩子沒學醫也不懂,只以為給老人吃得多是孝順,卻不知道高脂肪是左半結腸癌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

等發現老人越吃怎麼越瘦,排便困難,甚至嘔吐,才知道不對勁,趕緊送醫院來。

一查,中晚期。

臨床上常見這樣的事情,家屬好心辦了壞事兒。

說明國民健康教育和日益發展的經濟生活條件完全不匹配。

謝婉瑩的手指尖尋找病人腹腔內的包塊。

這個腫瘤別看在其它醫院照的ct不小個兒,但是左半結腸腫瘤本身難摸,老太太身瘦卻腹部不瘦平仰時隆起,要摸到這個患者體內深部腫瘤不容易。

淺部觸診不行改為深部觸診,右手二三四指併攏,末端往患者腹部深處壓下去,終於可以摸到一包塊,位置很深。

手指輕輕在包塊左右上下滑動,感覺包塊周圍的情況。

位置太深了。

謝婉瑩想:莫怪病人求醫時前幾次在家附近小醫院被誤診,醫生以為只是普通腸胃病沒叫病人繼續做檢查。

甚至病人嘔吐,一度二甲醫院急診醫生以為是胃炎。

直到變成腸梗阻了,才知道事兒大了轉三甲醫院。

說到這,病人的兩個兒子無奈表示:“不知道前面醫生怎麼看的病,要早知道是腫瘤馬上找人切了。

結果誤了大半年.”

半年事大,早期腫瘤和中晚期腫瘤完全不可一概而論的。

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和口口相傳,老百姓現在全喜歡往三甲跑了。

有些病是在臨床很容易誤診的,像老太太這種就是。

醫生叫病人檢查多了,又得被病人罵。

像這種高齡患者一點胃疼嘔吐叫去做胃腸鏡,老太太想那管子插在嘴裡肛門裡可怕估計也不肯。

老百姓不理解,認為是醫生水平不行。

其實醫生早說了,與其等病了再來治,不如固定去做健康體檢。

什麼病都給你早期查出來了。

早查早治,皆大歡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漫:我的戀愛物語只有偷稅

斷橋殘雪離人愁

快穿之綠茶她千嬌百媚

尚北北北

穿書當社畜,拒絕一切套路

拾叄的拾肆

瓢蟲雷迪之魚貓戀l

冰鹿咩

凹凸之接下來怎麼走

無語的二丫

關於我轉生成利歐路這件事

白澤你又拖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