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曹操再怎麼不甘心。

事實終歸是事實。

調派到江東的魏軍大部隊跟著他返回了北方。

那就不可能再神不知鬼不覺的調派到江東去了。

而且現在曹操就算有那個心也沒那個力氣了。

他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和該死的頭風病做鬥爭呢。

這次的發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嚴重。

搞的他痛不欲生。

就差拿腦袋撞牆了。

哪還有時間去想別的?

因此。

所有的軍事計劃都擱淺了下來。

曹操痛苦的窩在床上。

就像是頭病虎。

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威風。

最可憐的是他每天還要強忍著頭疼聽取麾下眾人的彙報。

雖說各地的楊家將只是把重兵屯紮到了邊境線上。

暫時並沒有跨境進攻的意思。

可不得不防啊!

萬一他們哪根筋兒搭錯了。

真的打過來怎麼辦?

在軍政要務和頭風病的折磨下。

不到三天。

曹操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憔悴的彷彿蒼老了十歲!

與此同時。

益州的南邊。

楊鋒攻佔了烏戈國。

下令把烏戈國的所有人口分作三批。

分別送往疆州、蒙州等地。

經過三年的守孝期沉澱。

疆州等地的大局勢早就徹底被穩控下來了。

當地的百姓也都從內心中承認了自己是大漢的子民。

在這種前提下。

把烏戈國剩餘的老幼婦孺分散到人口稀少的疆州等各地。

既可以促進民族融合。

也能解決當地人口不足的困擾。

充實基礎的人口基數。

雖說烏戈國內的青壯年幾乎被一把火全給燒死了。

可只要有女人和孩子。

就總歸是不會被徹底的滅種。

滅國不滅種。

這已經是烏戈國人最好的結局了。

當然了。

等他們遷徙到疆州等各地之後。

烏戈國這個名字就將會成為歷史名詞。

再也不復存在了。

從今以後。

從烏戈國走出的老幼婦孺們。

只是大漢普普通通的一員。

沒有人能做出改變。

哪怕是兀突骨死而復生也不能。

將異族血脈融入漢人之中。

讓大漢變成全天下人的大漢。

這是楊鋒早就立下的志願。

多民族融合會給沉寂已久的漢人們注入新鮮的血液。

喚醒漢人們心中的熱血。

讓所有的漢人擺脫外族人眼中孱弱的綿羊形象。

這個過程便是喚醒狼性的過程。

是後世許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公司不斷追求的目標。

求同而存異。

大漢未來的色彩斑斕肯定是要以漢人為主色調的。

但也絕對少不了異族人的獨有色彩來渲染。

五十六支畫筆。

才能畫出五十六種顏色匯聚在一起的鮮花嘛。

用數日時光安頓好了烏戈國的大小事情。

楊家將再次踏上了出征的道路。

目標。

永昌郡南部。

以及。

更南邊的南中之地。

曾經不可一世的南蠻王高定已經不在了。

曾經威風八面的二十一位洞主也被滅了一大半。

現在正是一舉拿下南中永絕後患的大好時機。

楊鋒之所以對烏戈國滅國不滅種。

也是再向南中的蠻兵們發出一個訊號:

真心歸降大漢那就是一家人。

以後不分彼此。

否則……

死!

在楊家將大軍出發之前。

這個訊號就以比5g網路還快的速度傳播到了南中。

不知瓦解了多少蠻兵的抵擋之心呢。

再加上孟獲和祝融不斷宣揚楊家將的各種強大之處。

以及大漢天子對待真心歸降大漢的異族人的寬容。

楊家將這才剛剛踏上征程。

甚至還沒跨出永昌郡呢。

就有不少附近的蠻兵主動跑過來投降了。

反正小胳膊也擰不過大腿。

早點歸降說不定還能得到陛下他老人家的另眼相看呢。

在這樣輕鬆的氣氛中。

楊家將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平定了永昌郡南部。

而後在大漢天子楊鋒的親自帶領下。

重兵駐紮到了南中邊界線的最北邊。

對南中之地虎視眈眈。

隨時都有出兵踏平南中的可能。

南中僅剩的六個洞主連忙湊到了一起。

急三火四的商量著對策。

這六個洞主中。

金環三結、阿會喃和朵思大王三人一直都是留守南中的。

對楊家將的強大還沒有太過清晰地認知。

可剩餘的三位卻不敢這麼想。

聽到楊家將來到了邊界線上。

他們的臉都白了!

五溪洞洞主董荼那、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銀冶洞帶來洞主三人的臉色那叫一片愁雲慘霧。

比曹操犯頭風病還難看!

看著三人的臉色。

六位洞主中實力最強、資格最老的金環三結皺著眉頭問道:

“你們什麼時候對漢人的部隊產生恐懼了?難道他們是有三頭六臂嗎?”

董荼那苦著臉說道:

“你是沒見過楊家將的厲害啊!高定的實力強不強?照樣被滅了!孟獲的武力高不高?被人家一個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子生擒活捉了三次!”

木鹿大王補充道:

“這還不止呢!楊家將的那些武器簡直是太特麼嚇人了,烏戈國的藤甲兵刀槍不入,咱們碰上都要感到頭疼不已,結果呢?被人家一支偏師給連鍋端了!”

“是啊是啊。”帶來洞主緊跟著說道:

“就連兀突骨那傢伙都被燒成灰了!要說正面交鋒,咱們哪一個人的實力和勢力能比的上兀突骨?”

這麼一番對比下來。

金環三結的臉色漸漸變的陰沉。

是啊。

是楊家將提不動刀了?

還是自己太飄了?

金環三結剛才腦子一抽抽就想和楊家將正面硬剛。

結果一抬頭才發現。

我勒個去。

自己和楊家將之間的差距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啊!

就算是他們六個洞主挺直腰板、踮起腳尖。

使勁的仰著頭。

也不過是剛夠到楊家將的腳面子上好嗎?

最先說明楊家將厲害的董荼那沉默了一會兒。

憋憋屈屈的提出了建議:

“不行就投降算了,反正楊家將也是厚待俘虜的。”

金環三結身邊的阿會喃立刻扯著嗓子反駁道:

“絕對不可能!至少也要讓漢人看到我們的厲害,再商議下一步的動作!不然的話,日後還有咱們幾個人的好果子吃?”

要說這話倒也沒錯。

自古以來痛痛快快投降之人能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遠的不說。

就說劉表的蠢貨兒子劉琮、前益州牧劉璋這些人。

他們的下場不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嗎?

反而在投降之前先剛一波。

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厲害了。

心裡多少有點忌憚了。

日後才不會太為難他們嘛。

金環三結此刻這叫一個矛盾。

心中激烈的天人交戰著……

到底是直接投降呢?

還是剛一波再投降?

好糾結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太祖鐵木真

丹霞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