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小皇帝的詔書後。

公孫瓚果然退兵了。

他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司馬和幽州牧官職。

楊家將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機會。

這是一場利益交換。

楊鋒在冀州北部安排好了佈防。

留下趙雲以及他率領的陷陣營鎮守冀州北部。

由王猛輔佐他處理各項事務。

並傳令在河間訓練新兵的張郃帶著兵馬趕來匯合。

然後楊鋒就帶著楊家將主力軍準備班師回朝了。

不久前關羽那邊傳來了訊息。

冀州南部的幾個郡悉數到手。

暫時由岳飛和楊再興帶著部隊趕過去駐防。

等趙雲跟張郃交接完畢之後。

張郃便會過去接替岳飛的事務。

離去之前。

楊鋒拿出了小皇帝的詔書。

冊封趙雲為冀州牧。

這道詔書是和公孫瓚那道詔書一起送來的。

楊鋒之前並未拿出來。

現在時機成熟了。

冀州的大局漸趨平穩。

他自然不會再繼續藏著了。

做完了這些事。

楊鋒率部南下與關羽北上的部隊匯合。

然後一起離開了冀州。

橫穿大半個幷州。

於一個月之後回到了洛陽。

洛陽城外。

前來迎接楊鋒回朝的人們早就擠滿了十里官道。

小皇帝劉協站在最前面。

看到楊鋒的那一刻。

他便興奮地向楊鋒招了招手。

扯著嗓子大喊道:

“歡迎靠山王凱旋而歸!”

站在小皇帝身後的房謀杜斷和魏徵等人立刻齊聲呼喊道:

“恭迎大王回朝!”

官道兩旁無數的百姓們紛紛跪倒在地。

用狂熱而又虔誠的聲音拜道:

“恭迎靠山王大勝歸來!”

在各種各樣的迎接人群中。

楊鋒看到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這個群體是由一群半大的孩子們組成的。

年齡大約在兩歲到八歲之間。

有男孩也有女孩。

站在這群孩子最前面的便是“二郎神”楊戩。

二郎神的綽號還是楊鋒親自給取的。

別看他叫二郎神。

實際上他是楊鋒第一個兒子。

是楊家所有孩子裡最大的一個。

以楊戩為首。

二十幾個孩子奶聲奶氣的向楊鋒彎腰行禮。

眼中是難以掩飾的崇敬之情:

“恭迎父王(大王)回朝!”

楊鋒出徵的這兩年。

期間曾在洛陽北關見過自己的幾個孩子一面。

只是當時匆匆而別。

根本來不及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們。

現在得勝歸來。

楊鋒看到自己的四個孩子都長高了一截兒。

尤其是長子楊戩。

他今年已經6歲了。

往那裡一站。

再加上他身後二十多個孩子們的襯托。

還真有點小靠山王的味道。

要知道站在楊戩身後的可都不是普通的孩子。

他們都是楊家將中文武重臣的子女啊!

男孩當中有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薛仁貴之子薛訥、穆桂英之子楊文廣……

哦,薛訥還有個小字。

叫做薛丁山。

女孩個個英氣十足。

有楊鋒的長女楊妙真、呂布之女呂玲兒、關羽的虎女關銀屏、張飛的女兒張星彩等等。

說起來也是奇怪。

猛張飛長著一張大黑臉。

膝下的一對兒女卻長的很好看。

眉目之間依稀可見張飛的影子。

同樣是相似的五官。

為啥在張飛的臉上就有點不著看呢?

難道真的是一白遮白醜?

張飛吃虧就吃虧在膚色發黑上了?

這些孩子集體出現在洛陽。

並不是楊鋒耍什麼帝王心計。

讓大家把自家孩子送來當人質的。

而是大家主動把孩子送過來的。

因為洛陽的龍門學府是目前大漢最高等級的學府。

在那裡能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啊!

在龍門學府畢業之後。

就能直接進入朝廷為官。

或者派遣到各地去做地方官。

如此優厚的條件待遇。

誰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最難得的是。

楊鋒在對待孩子這方面主張男女平等。

改變了女孩子們只能淪為男人附庸的命運。

這可是開了先河的!

否則即便是呂布這樣的強人。

也避免不了讓自己的女兒走上相夫教子的老路。

把女兒送來龍門學府。

將來沒準能像穆桂英、楊排風那樣當個堂堂正正的女將軍呢!

楊鋒飛身下馬。

先向小皇帝見了禮。

把這兩年來的戰事大概說了一遍。

聽的小皇帝和文武官員們大呼過癮!

等話題告一段落。

楊鋒向小皇帝請了個假。

來到了孩子們的面前。

看著這群孩子。

楊鋒的臉上露出了慈愛的微笑。

他們可都是楊家將的未來啊!

“父王,孩兒最近一年跟著王師學習了劍術,王師說孩兒的天賦不比父王差呢。”

見到楊鋒走過來。

楊戩興奮地報出了自己一年來的成績。

他口中的王師自然是指劍神王越了。

劍神王越與槍神童淵齊名。

能得到王越的真傳。

並且贏的王越的稱讚。

可見楊戩的天分是真的很不錯。

當然了。

楊鋒對此是早就清楚的。

自己的孩子自己還能不知道嗎?

就衝著楊戩這個名字。

他將來的成就必定會異常耀眼。

“父王我學了些兵法,學府的老師們都誇我學的快呢!”

楊鋒次子楊素也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父親表現著自己。

嗯。

老兒也差不了。

歷史上的楊素是隋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若是沒有楊素的輔助。

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大隋王朝了!

靠山王這個稱呼的起源。

就是後世的小說、演義在楊素的事蹟上經過提煉加工弄出來的。

長子、次子之後。

長女楊妙真和三子楊炯也各自講述了自己一年來的努力。

還別說。

自從一年多以前在洛陽北關目送楊鋒匆匆踏上戰場。

這四個孩子便開始知道努力了。

比之前刻苦的多了!

楊鋒面帶微笑的誇讚了自己的孩子一番。

在誇讚之餘也不忘適當的敲打一下。

讓他們不要驕傲自滿。

明白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

父子五人說了一會兒話。

兩個年幼的小童怯生生的來到了楊鋒的面前。

奶聲奶氣的呼喚著楊鋒:“大伯。”

他們倆是所有的孩子裡年紀最小的兩個。

但是卻一直跟隨在楊戩他們四個的身後。

被眾多的孩子隱隱拱衛在中間。

再加上他們剛才對楊鋒的稱呼。

身份便已經呼之欲出了。

他們就是楊鋒還沒來得及見面的兩個親侄子。

寵溺的笑容爬上了楊鋒的面頰。

他用最溫和的笑容問道:

“來,你們兩個小乖乖,告訴大伯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左邊的小男孩乖巧的答道:“回稟大伯,我是楊霄楊萬里,是哥哥。他是楊源楊興密,是弟弟。”

就在楊鋒伸出雙臂想要把兩個侄子摟入懷中的時候。

一道風風火火的身影衝了過來。

把兩個孩子從楊鋒的手中搶走。

一把摟進了懷抱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姜1:廣陵盛會

君子論道

父皇,你又要退位啦

雲海碧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