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全面突破,成立星源集團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李星陽進入了極其忙碌的狀態,又開始瘋狂的爆肝工作,每天都忙的沒有半點空閒。

7月份,參與到技術攻關的工作中,把高功率短波發射器的研製進度,推進到了100%,並實現量產。

8月份,核心裝置平行光透鏡的研製進度,成功推進到了100%,即將開始量產。

9月份,高精密星際導航儀研製成功,但要量產存在一定的難度,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好在星際導航儀的優先順序不是太高,在蔚藍星的周圍,使用傳統的衛星導航也夠用了,除非距離超過1000萬公里,才必須要用到高精度的星際導航儀,否則誤差會很大,難以建成能量主幹道。

量子通訊器的作用則跟星際導航儀類似,也是為了消除時間與空間上的誤差,且距離超過十億公里,就必須要用到量子通訊器,必須藉助這款裝置,知道多少分多少秒多少毫秒後,高能短波會抵達什麼位置,誤差不得超過10億分之1秒,因為按照光的速度,這點時間差就會導致米的初始誤差,這個初始誤差,再經過十億公里以上的漫長路途,很容易擴大到3米以上,從而影響高能短波的精準接收。

所以量子通訊器的研製難度,比星際導航儀高一個級別以上,短期內看不到成功的可能,至於批次生產,更是不用指望,能在三五年內實現量產,都是奇蹟般的事情。

於是時間進入到10月份後。

最主要的攻關重點,就放到了離子發動機之上。

其實在原理結構層面,離子發動機還是比較簡單的,製造出來不難,再使用超導電容提供能量,產生的推力讓研發人員們非常震撼,等離子粒子流,居然被加速到了1000公里秒,而霍爾電推發動機,也不過是把氬氣粒子,加速到300公里秒左右,離子發動機的比衝還能提高三倍多。

更是傳統化學能火箭發動機的二十倍以上。

就在幾個月前。

負責離子發動機專案的技術總工楊學超道:“李總,咱們的離子發動機簡直吊炸天,比衝達到了恐怖10000秒,傳統的化學能火箭,只能做到200至450秒,霍爾電推發動機也只有3000秒的樣子,這意味著同樣的太空裝置,加速到同等的速度,傳統化學能火箭,要攜帶10噸燃料和工質的話,霍爾發動機攜帶1噸即可,我們的離子發動機,只需攜帶300公斤的工質,省下97%的工質攜帶量,太空設施可極大簡化,空間利用率會大大增加.”

“推重比方面,我們的離子發動機重量為55公斤,但最大可產生1噸的推力,推重比超過16,這比不上火箭發動機的100左右,但遠超霍爾發動機的,如果我們專門研製出一款特殊的空天飛機,在飛機上安裝五十臺的離子發動機,攜帶十噸工質,再把飛機總重控制在50噸以下,使用超導電容供能,這架空天飛機,完全可以進入到太空中,實現天地間的往返,並攜帶少量的貨物,飛一趟的成本主要是電力和工質,不會超過10萬塊,真正的廉價航天時代就到來了!”

楊學超興奮的道。

“不夠,比衝跟推力都還不夠.”

李星陽卻搖頭道:“比衝必須達到3萬秒,推重比必須達到50才行,不然就滿足不了需要,這款發動機就不算研製成功.”

“這、這,李總,比衝3萬秒,意味著粒子流噴出來的速度,要達到3000公里秒,是光速的1%了,這很難做到,也非常難控制,狂暴粒子流的破壞力非常大,發動機壽命會明顯降低,而且這麼高的比衝,都可以直接變成高能粒子炮這樣的武器了,威力會非常大.”

楊學超道。

“沒錯,但這就是必須要達到硬性指標,而且發動機使用壽命不能降低,還要確保穩定性高、推力可精準調節等要求,做不到那就是失敗,我得換個有能力的技術總工負責這個專案.”

李星陽道。

“這……李總,您是在給我出天大的難題啊,既要又要,是在用高效能渦扇發動機的標準,來對待這款離子發動機啊,難度一下提高了不止一兩個級別,這真的不太可能做到啊.”

楊學超臉上的笑容消失,變成一張苦瓜臉。

“我說能做到,就一定可以做到,你說不行,那就是你個人能力與信心的問題,我只能換帥,你說到底行不行?”李星陽看著他道。

“行,必須得行!”

楊學超咬咬牙,只能扛下這個艱鉅的任務,為達到更高的效能引數而努力。

然後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比衝提高到12000、15000、18000到接近了20000秒。

推重比則透過增加粒子流密度、給發動機減重、提高電流強度、更換工質、最佳化噴管結構等辦法,將推重比提高到了20、25、30、35直至逼近40的程度。

再然後就卡住不動了,不管是比衝,還是推重比,都難以繼續提升,如同碰到了天花板,不可能繼續突破。

“李總,我覺得真的已經可以了,達到它的極限了,沒辦法再提高了.”

頂著兩個大大的熊貓眼,瘦了二十斤,頭髮也掉了許多,臉色蒼白,給人一種隨時會猝死形象的楊學超,語氣裡帶著懇求的道,因為他真的盡力了,做到極致了,再往前突破他實在做不到。

“這就到極限了麼?伱還是好好休息幾天吧,接下來怎麼改進,由我來親自負責.”

李星陽不好再逼迫他了,選擇親自下場,帶著技術人員們,繼續做出各種最佳化和改進。

……

10月21日,上午。

李星陽親自參與離子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大概一個月的時候。

離子發動機廠,推力試車間內。

嗡嗡嗡~

噪聲越來越大。

湛藍色的尾焰十分耀眼。

試車臺控制面板顯示的各項引數,也在不斷的變化和增加。

“比衝29998、29999,突破到30000了!”

“推重比48、49、50、51,超出設計的極限了,才五十公斤重的離子發動機,可以穩定長時間的輸出噸的推力.”

“做到了,我們做到了,老闆你就是我心中的神,創造出不可能的神!”

負責觀察資料變化的一名技術人員,興奮的發出歡呼,激動到手舞足蹈。

其他技術人員也都十分激動。

“這發動機牛叉上天了,這麼大的比衝,這麼強的推力,用在空天飛機上,都可以直接衝進宇宙了.”

“只要能量足夠,飛到月球再回來都沒問題!”

“這款發動機問世,代表人類征服宇宙的步伐,向前邁進一大步!”

“我覺得傳統的火箭,可以全部淘汰了.”

“用在軍用戰鬥機上也行,只要裝個三四臺,再充滿足夠的電,戰鬥力不會弱於傳統戰鬥機,甚至可以作為第六代戰機的動力系統.”

“服了,李總我真心服了,五體投地,我的能力,給李總您提鞋都不配,難怪你是大老闆,我只是打工人,李總您的能力跟才華,我不敢動半點比一比的心思,我只有一個服字!李總我想永遠都跟著你幹,就是在你身邊打打下手都行,只要能學到您身上1%的本領,我到哪都不怕混不下去……”

楊學超湊了過來,拼命拍著馬屁,有些肉麻話語,聽的讓人起雞皮疙瘩。

等到發動機試車結束。

收集到的所有資料,都達到了可以定型生產的要求後。

李星陽這才緩緩點頭道:“可以了,發動機這塊,基本能用了,後面的一些小改與最佳化工作,就交給你們來完成,再爭取用一個月的時間,把發動機生產線搭建出來,到12月份,一定要形成小批次生產下線的能力,就是每月手搓五十臺出來都行,如果這還做不到,耽誤了我的專案,那我會找人承擔責任,嚴肅處理.”

“李總,要是再拖您的後腿,我主動開除我自己!也沒臉待下去了,我保證會提前完成任務!”

楊學超一臉鄭重的道,一百步已經完成了九十九步,且最艱難的幾步李總親自帶人走完了,最後的一小步,沒有任何困難,他要想辦法提前實現量產!

“好,我相信你們,我明天開始就不過來了,剩下的都交給你們了.”

李星陽道,都沒功夫搞個小型慶祝活動,就離開了發動機工廠。

……

回到水岸江南的別墅。

倒在床上好好的大睡一覺。

後面幾天,都窩在別墅裡,幾乎什麼事情都不管,大部分時間都在悶頭大睡,緩解身上的疲憊。

直到10月25號。

李星陽緩了過來,擺脫了那無盡的疲憊狀態,併發誓再也不這麼拼命的工作了,以後人生的主題,必須以享受為主。

好在到這個時候,該解決的核心技術問題,基本都解決了,剩下的星際導航儀跟量子通訊器,暫時還用不到,慢點來沒關係。

反正能源帝國計劃的第一步,已打好了全部基礎,可以正式的邁出去了。

甚至可以稍微高調些,大張旗鼓的,公佈出一些事情,正式宣佈《太空能源計劃》,不必太過遮遮掩掩。

主要原因,則是最近一段時間,透過園區負責人董主任的這個傳話渠道,已經有一些利益集團,知道了超級光伏材料的存在,感到十分擔憂和焦慮,就希望從星源公司這裡,購買專利授權,願意支付專利費用,並派了一波接一波的談判人員過來,想要商討合作。

但李星陽太忙了,根本沒功夫搭理他們,讓人回應超級光伏材料產能不高,成本昂貴,星源公司自己也需要大部分,不會對傳統光伏產業構成威脅,讓他們放一百個心,不用擔心飯碗被砸。

只是這樣的回覆,無法打消他們的焦慮和恐懼,人員還是一批批的派過來,如果再不搭理一下的話,說不定就會使出別的手段了。

於是為了避免外界的這些紛紛擾擾。

10月26日!

李星陽讓人宣佈了兩項重大決定。

一,星源集團正式成立,全名為“星際能源收集科技集團”,主營業務是進入宇宙太空,收集和利用那無處不在太陽光能,並從中獲取收益,是一個實打實的能源集團,不是什麼材料公司。

二,《太空能源計劃》正式公佈,較為詳細介紹了星源集團,即將要推進實施的,佈置在蔚藍星附近的太陽光能收集系統,包括三臺光帆反射器、一座光伏發電基陣和若干顆能量中繼衛星,總投資不少於5000億元,要透過這個計劃,吹響進軍能源領域的號角。

而這兩項重大決定一經公佈,立刻就在科技圈和輿論場,掀起了一場巨大的反響。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再見,海棠

是盈不是迎

這一抹花香

財子

行俠盜

雙鳥飛

因為懶所以全點了被動

脆皮玉米粒

沈總!您拋棄的奶寶月入百萬了!

一啊鴨

性格缺陷使我活的悲慘失敗

東方易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