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汲能方式

又一次按下加速鍵後。

星源集團與航天工業集團,立刻建立了對接渠道,雙方互派人員進駐,瞭解與熟悉合作的流程,成立協調小組,解決可能會遇到的任何問題等。

2月20日,第一批兩顆能量中繼衛星的四個模組,就裝貨上船,運往了瓊崖島的文天發射場。

22日,貨船抵達文天港,當天又透過大型拖車,衛星模組順利抵達了發射基地的總裝廠房,開始了總裝工作。

25日,又有一批兩顆能量中繼衛星打包出廠,裝貨上船,即將送到文天發射場。

3月1日,李星陽帶著一眾人員,包下兩架c919國產客機,足足三百號人,抵達了文天市。

3月3日上午,文天發射場,四個大型發射工位上,四枚850噸級、較為短粗的遠征-5c火箭,已經豎立起來,整裝待發,散發出銀色光澤,冒出一縷縷的煙霧,帶給人頗有壓力的感覺。

因為火箭正在進行燃料加註,不出意外的話,今天就會發射升空。

指揮控制大廳內。

李星陽被航天工業集團的一群專家圍了起來,以年輕男性為主,平均年齡四十歲的樣子,但也有幾個白髮蒼蒼的老專家。

他們都一臉好奇的,問出幾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李總,能量中繼衛星,具體是如何使用的?能量主幹道里的龐大光能,要怎麼得到合理且充分的利用?”

“我們最近思索跟探討了很長時間,也玩過《銀河:能源大亨》這款遊戲,但對於能量中繼衛星的用法,還是感到有些疑惑,難道跟遊戲裡一樣,讓衛星的金屬吸波球,直接浸泡在能量主幹道里,可這不會把吸波裝置給燒壞麼?能量主幹道里的光能密度,比一般的高能短波,要高很多很多.”

“是的,我也認為,金屬吸波球,直接接觸能量主幹道是不行的,根本承受不了那麼龐大的能量.”

“還有,能量中繼衛星,要怎麼才能把供能光柱,垂直的打向地面?在太空裡,要想保證不掉落下來,能量中繼衛星要環繞蔚藍星高速旋轉,無法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難道要先讓能量中繼衛星減速,懸浮在數百公里的高空之上,再把光柱傳送下來,但這麼做的話,能量中繼衛星會消耗大量能量和工質,難以長久保持工作,除非給它頻繁補充工質.”

“李總,你給我們科普一下唄,我們大家心裡都癢癢的,還是想不明白,具體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是啊,只有瞭解能量中繼衛星的工作流程,我們才好開展下一步的研發工作,不然毫無頭緒啊.”

聽到他們這些問題。

李星陽做了個手勢,示意他們先安靜下來,然後走到臺階較高處,花了點時間,給他們講解介紹了能量中繼衛星的汲能方式。

主要是有四種:

第一種,每臺光帆發射器的反光鏡面邊緣,都有四塊‘分光鏡片’,這塊鏡片平時不發揮作用,但到了能量中繼衛星,需要光能的時候,分光鏡會把能量主幹道邊緣的光能,分割、稀釋,再透過小型的平行光透鏡裝置,把光精準的打在能量中繼衛星的金屬球上。

四塊分光鏡,意味著最多可給四顆衛星供能。

但由於裝置的遮擋,以及不能干擾能量主幹道等原因,分光鏡的射角是有限的,只能短時間小範圍的供能,且利用的只是主幹道邊緣的光能,使用過程中,會不斷的稀釋,出現後繼乏力的情況,不能長久穩定的供能。

這是屬於分光鏡的缺點。

第二種,就是讓能量中繼衛星,直接插入到能量主幹道中,直接汲取大量的光能,當然,並不會把整個金屬吸波球,都放入到主幹道中,而是淺淺的浸入一小部分,若全部放入,大機率是過載燒燬,承受不了,只能淺嘗輒止,優點是可穩定的供能,保證供能功率,但也存在一個缺點,就是需要大幅減速,與能量主幹道保持相對靜止,會消耗不少的工質。

第三種,則是用能量中繼衛星,發射出的高能短波,給另一顆能量中繼衛星供能,即接力中繼。

優點是可透過這種方式,把供能光柱,傳送到一些難以直達的位置,比如星球背面,一般只要兩顆能量中繼衛星,進行接力中繼,便可覆蓋大部分割槽域,用三顆進行接力中繼,可消除所有死角。

至於缺點,則是接力中繼一次,就損耗25%能量,接力兩次,損耗%,接力中繼的次數越多,損耗越高,且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四種,是直接使用光伏基陣傳送過來的光能,光伏基陣上的平行光透鏡,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靈活性,可以把光能傳送到非常遠的地方,哪怕是百萬公里之外,並做到精準傳送,誤差很小,當然距離太遠了也不行,最好還是在百萬公里範圍之內。

該方式的優點是供能非常穩定,不要求能量中繼衛星保持相對靜止,不會帶來工質的消耗。

缺點是光伏基陣會遮擋部分割槽域,導致射角有限,何況光伏基陣,本身就有給能量主幹道注入光能的任務,除非能量主幹道達到飽和,否則一般不允許幹這種‘兼職’的事情,確保能量主幹道的光能充足,是優先順序最高的事情。

以上!

就是能量中繼衛星,汲取光能的全部方式,都存在優點和缺點,沒有任何一種方式是完美的。

具體使用過程中,則要進行合理靈活的搭配,如果不想消耗太多工質,可以選擇第一種、第三種、第四種汲能方式,獲取光能,或組合進行使用。

如果不擔心工質的消耗,能做到定期補充,那可以以第二種汲能方式為主,第一種、第三種、第四種汲能方式為輔。

但實際使用的過程中。

若使用者需要消耗的功率特別大,那肯定是寧願消耗工質,也得以第二種汲能方式為主,不能影響使用者的體驗。

若使用者所需的功率不是很大,就幾百幾千k樣子,那麼第一、第三、第四種汲能方式的靈活組合,便足夠進行應對。

而星源集團是要賺錢的,是一家商業機構。

故而要以滿足使用者需求,作為第一決策因素,別的都要放到後面,哪怕會因此消耗大量工質,但太陽系這麼大,區區工質還是消耗得起的,至少比傳統火箭,要省太多太多了,完全能夠承受。

李星陽講解完了,聽的面前和周圍的專家們,都連連點頭,疑惑消除大半。

沒毛病。

非常合理。

靈活性也特別高,把方方面面都考慮了進去。

“李總,你能不能說說,能量中繼衛星要怎麼進行組合,才能把供能光柱,垂直的打向地面?我注意到能量中繼衛星的執行軌道,是距地面800公里的環繞軌道,目前主要服務於華國地區,但建立這套衛星系統後,十顆能量中繼衛星,每時每刻,最多隻有六七顆可用,還得讓一顆,懸停於地面上方,作為接力中繼使用,實際只有五顆左右能用,李總,你認為供能光柱,經過空氣損失40%後,最多能往地面傳送多少有效功率的光能?”首席專家龍永豪問。

“李總,我們航天工業集團,打算引進購買貴公司的金屬吸波器裝置,再設計製造出新款的空天飛機,我們把飛機設計成100噸級,最大載貨200噸,即滿載起飛重量300噸,貴集團的供能光柱,能不能讓這麼重的空天飛機起飛?如果能的話,我們就圍繞這些引數,去研發下一款的‘巨龍’空天飛機……請問是否可以?”專家汪明毅問。

“我暫時不能給出答覆.”

李星陽想了想,對他們道:“這些是重要的商業機密,暫時不便透露,而且沒有把握能100%做到,我如果說的太滿了,反而會給伱們帶來損失,再等三個月左右如何?等十顆能量中繼衛星,全部發射完成,測試一番後,我們再提供資料給你們參考,就三個月而已,你們沒必要那麼心急吧?”

聽到這話。

首席專家龍永豪只得道:“好吧,我們稍微晚幾天立項,你們那邊搞快點.”

專家汪明毅暗暗搖頭:這就是受制於人的被動啊,這李總有意拖延三個月,還不是想在商業利益上做出佈局,擔心被航天工業集團佔了便宜,小算盤打的太精了,他個人還是認為,一定要建立屬於國家的太空能源設施,不能受制於人,奈何他的這個建議,領導們就是不採納,或許若干年後,等他們後悔了,受到無數人的批判,才會凸顯出自己的遠見與正確。

……

下午三點二十分。

“5!”

“4!”

“3!”

“2!”

“1!”

“點火發射!”

嗡嗡嗡~

轟隆的巨響聲中,四枚碩大肥胖的遠征-5c火箭,同時發射升空,場面非常震撼。

十多分鐘後,四個載荷模組,全部精準入軌。

三個來小時後,能量中繼衛星的傘柱段模組與‘蘑菇頭’模組,實現完美對接,組成了功能完善的整體,兩顆能量中繼衛星都是如此。

至此!

指揮控制大廳內,才響起嘩啦啦的掌聲,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哥哥別太寵

狐竹竹

葉羅麗:神月清華

鞠銀禕

任她驕縱

風蘇綿

人間樂土

江林姓李

緣劫:女劍宗情愫

玥明月

誰說社恐難談戀愛

狗泡